㈠ 車用汽油的使用性能有哪些
一般來說包括:蒸發性、抗爆性、氧化安定性、腐蝕性、清潔性、無害性。
具體到人們判斷汽油指標好壞就是從汽油的幾個關鍵性指標入手。
汽油主要指標包括辛烷值、膠質、餾程、蒸汽壓、硫含量等,其中辛烷值、膠質、蒸汽壓、餾程等指標直接關繫到汽油使用性能;而硫含量等指標則作為重要的環保指標。國內汽油標准主要依據硫含量高低來制定,但硫含量對汽油燃燒使用性能影響較小。
那麼,人們該如何分析這幾個代表性指標呢?
1、辛烷值
汽油標號就是按照辛烷值高低來制定的,辛烷值越高,燃燒抗爆性能越好。一般來說,高價豪車發動機壓縮比較高,這些車的車主們都喜歡用97#汽油,一則能保證汽車平穩運行,二則也能降低油耗。
2、膠質
代表汽油安定性能的好壞,膠質過高容易導致進氣系統產生沉積或使進氣閥發生粘結,一般要求汽油在加入清凈劑之前未洗膠質低於30mg/100ml。如果汽油膠質太高,進氣系統就會堵塞,那時候只能送專業的修理機構檢修了。
3、餾程與蒸汽壓
餾程是指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該石油產品中可能蒸餾出來的油品數量和溫度的標示,汽油餾程包括初餾點、10%、50%、90%餾出溫度以及終餾點,不同餾出溫度代表不同意義:10%餾出溫度代表汽油中輕組分的多少,一定范圍內10%餾出溫度越低則汽車啟動性能好;50%餾出溫度代表汽油平均蒸發性低,越低則發動機加速性能越好;90%餾出溫度以及終餾點代表汽油重組分的多少,越低則汽油燃燒越完全,反之燃燒冒黑煙,油耗增大且磨損發動機。
蒸汽壓指汽油蒸發達到平衡後汽油蒸汽對容器壁產生的壓力,蒸汽壓可用來判斷氣阻的大小。一般來說,汽油中輕組分越多則蒸汽壓越大,若汽油初餾點以及10%餾出溫度過低,則汽油產生氣阻概率越大。如果車主不小心添加了蒸汽壓超標的汽油,尤其是在夏季氣溫較高時,汽油揮發性能提升,那麼請車主注意可能隨時斷油熄火!
4、硫含量
汽油燃燒過程中,產生SO2等含硫化物,對空氣污染嚴重。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對汽油硫含量要求越來越嚴格,當前國IV標准汽油要求硫含量不高於50ppm,而國V汽油標准要求硫含量低於10ppm。當然,隨著硫含量降低,成品油的價格也會有所增加。
㈡ 汽油和柴油的使用特性有什麼區別
1)汽油汽油發動機使用的燃料稱為車用汽油,簡稱為汽油汽油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由碳氫組成的烴類化合物在石油蒸餾過程中,溫度在40~50℃至175~210℃之間的溫度范圍內蒸發出來的輕餾分蒸氣冷凝後即成為直餾汽油而目前的汽油主要是利用催化裂化法生產它是一種密度小且易於揮發的液體燃料,密度一般在0.71~0.75之間,自燃點為415~530℃
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標主要是蒸發性熱值和抗爆性,它對發動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
(1)蒸發性(也稱揮發性)汽油由液體狀態轉化為氣體狀態的性能叫做汽油的蒸發性
汽油蒸發性好就易汽化,與空氣混合均勻,燃燒速度快,燃燒完全,發動機易起動,加速及時,各工況間轉換靈敏柔和但蒸發性太好則可能會在油管中形成氣泡,產生「氣阻」蒸發性不好的汽油氣化不完全,造成燃燒不完全,增加油耗及排放污染
(2)燃料的熱值燃料的熱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燒後所產生的熱量汽油的熱值約為44000kJ/kg
(3)抗爆性汽油的抗爆性表示汽油在發動機燃燒室內燃燒時防止爆燃的能力汽油的抗爆性的好壞程度一般用辛烷值來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汽油的辛烷值常用對比試驗的方法來測定異辛烷是一種抗爆性很強的碳氫化合物,規定異辛烷的辛烷值為100,正庚烷是一種抗爆性很弱的碳氫化合物,規定其辛烷值為0,將異辛烷和正庚烷按一定的體積比例混合與待測定汽油作對比試驗的方法測得辛烷值汽車的標號就代表辛烷值的高低
爆燃是汽油機的一種不正常燃燒它是在特定的情況下當混合氣已燃燒了2/3~3/4時,由於受到汽缸溫度壓力上升的影響,在未燃部分的混合氣中產生大量不穩定的過氧化物,在正常火焰前鋒未到達前,由於劇烈氧化而自燃,產生許多火焰中心,火焰傳播極快,形成壓力脈沖,使汽缸內產生清脆的金屬敲擊聲爆燃使機件過快磨損,熱負荷增加,雜訊增大,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影響爆燃的因素很多,如發動機結構與工作條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壓縮比,高壓縮比發動機易產生爆燃
過去曾採用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鉛以提高抗爆性的含鉛汽油,後因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並會造成三元催化系統失效,現在不再使用含鉛汽油了目前汽車廣泛使用無鉛汽油,提高汽車辛烷值的主要措施是採用先進的煉制工藝和使用高辛烷值的調和劑,以獲得較高辛烷值而無其他不利於環保的副作用
2)柴油柴油和汽油一樣,也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是由碳氫元素組成的烴類化合物在石油蒸餾過程中,溫度在200~350℃之間的餾分即為柴油柴油可分為輕柴油和重柴油
輕柴油用於高速柴油機,重柴油用於中低速柴油機汽車柴油機屬於高速柴油機,所以使用輕柴油柴油的自燃點為350℃
(1)輕柴油的牌號輕柴油按其凝點分為1050-10-20-35-50等7個牌號
(2)輕柴油的使用性能為了確保高速柴油機正常高效地工作,輕柴油應具有良好的發火性低溫流動性蒸發性化學安全性防腐性和適當的黏度等使用恨不能
①發火性(也稱燃燒性)柴油的燃燒性是指其自燃能力,用十六烷值評定柴油的十六烷值大,發火性好,容易自燃國家標准規定輕柴油的十六烷值不小於45如果柴油發火性差,會造成柴油機工作粗暴當柴油噴入燃燒室後到出現火焰中心的一段時間叫做著火延遲期如果柴油發火性差,著火延遲期就長,噴入燃燒室的柴油積聚量多,一開始著火,就有過量的柴油參加燃燒反應,使汽缸壓力上升過急,產生強烈的發動機振動現象,使功率下降,油耗增大,磨損加劇,造成柴油機工作粗暴現象
②蒸發性蒸發性是指柴油蒸發氣化的能力,用柴油餾出某一百分比的溫度范圍,即餾程和閃點表示例如,50%餾出溫度即柴油蒸餾出50%的溫度,此溫度越低,柴油的蒸發性越好
為了控制柴油的蒸發性,國家標准中規定了閃點的最低數值柴油的閃點是指在一定的試驗條件下,當柴油蒸氣與周圍空氣形成的混合氣接近火焰時,開始出現閃點的溫度閃點越低,蒸發性越好
柴油的蒸發性對柴油機工作有重要的影響,蒸發性越好,柴油機起動性能就越好,燃燒越完全,越不易稀釋潤滑油,油耗越低,積炭越少,排煙越少如果蒸發性過高,會影響儲運及使用安全性,發動機工作容易粗暴
③低溫流動性柴油的低溫流動性是指在低溫條件下柴油具有一定的流動狀態的性能評價柴油低溫流動性的指標有:凝點和冷濾點凝點是指柴油失去流動性開始凝固時的溫度;而冷濾點則是指在特定試驗條件下,在1min內柴油開始不能流過過濾器20mL時的最高溫度一般柴油的冷濾點比其凝點高4~6℃
④黏度黏度是指液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移動時,在液體分子之間所呈現的內部摩擦力黏度是評價柴油稀稠度的一項指標,與柴油的流動性有關黏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溫度升高時,黏度越小,流動性增強;反之,當溫度降低時,黏度越大,流動性減弱,這稱為油的黏溫性能
GB252—2000中規定的10%蒸余物殘炭氧化安定性等指標,是柴油安定性的評價指標柴油的防腐性可用硫的質量分數酸度銅片腐蝕等指標來評價柴油中的灰分水分和機械雜質是評定柴油清潔性的指標
㈢ 汽油的重要特性
汽油重要的特性為蒸發性、抗爆性、安定性、安全性和腐蝕性。
1、蒸發性
指汽油在汽化器中蒸發的難易程度。對發動機的起動、暖機、加速、氣阻、燃料耗量等有重要影響。汽油的蒸發性由餾程、蒸汽壓、氣液比3個指標綜合評定。
①餾程。指汽油餾分從初餾點到終餾點的溫度范圍。航空汽油的餾程范圍要比車用汽油的餾程范圍窄。
②蒸汽壓。指在標准儀器中測定的38℃蒸汽壓,是反映汽油在燃料系統中產生氣阻的傾向和發動機起機難易的指標。車用汽油要求有較高的蒸汽壓,航空汽油要求的蒸汽壓比車用汽油低。
2、抗爆性
指汽油在各種使用條件下抗爆震燃燒的能力。車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汽油抗爆能力的大小與化學組成有關。
帶支鏈的烷烴以及烯烴、芳烴通常具有優良的抗爆性。規定異辛烷的辛烷值為100,抗爆性好;正庚烷的辛烷值為0,抗爆性差。汽油辛烷值由辛烷值機測定。
3、安定性
指汽油在自然條件下,長時間放置的穩定性。用膠質和誘導期及碘價表徵。膠質越低越好,誘導期越長越好,國家標准規定,每100毫升汽油實際膠質不得大於5毫克。碘價表示烯烴的含量。
4、腐蝕性
腐蝕性是指汽油在存儲、運輸、使用過程中對儲罐、汽化器、氣缸等設備產生腐蝕的特性。用總硫、硫醇、銅片實驗和酸值表徵。
5、安全性
汽油安全性能的指標主要是閃點,國家標准嚴格規定的閃點值為≥55℃ 。閃點過低,說明汽油中混有輕組分,會對汽油貯存、運輸、使用帶來安全隱患,還會導致汽車發動機無法正常工作。
(3)車用汽油蒸餾特性擴展閱讀
根據製造過程,汽油組分可分為直餾汽油、熱裂化汽油(焦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催化重整汽油、疊合汽油、加氫裂化汽油、烷基化汽油和合成汽油等。
汽油產品根據用途可分為航空汽油、車用汽油、溶劑汽油三大類。前兩者主要用作汽油機的燃料,廣泛用於汽車、摩托車、直升飛機、農林業用飛機等。
溶劑汽油則用於合成橡膠、油漆、油脂、香料等生產;汽油組分還可以溶解油污等水無法溶解的物質,起到清潔油污的作用;汽油組分作為有機溶液,還可以作為萃取劑使用。
汽油在常溫下為無色至淡黃色的易流動液體,很難溶解於水,易燃,餾程為30℃至220℃,空氣中含量為74~123克/立方米時遇火爆炸。汽油的熱值約為44000kJ/kg(燃料的熱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燒後所產生的熱量)。
㈣ 石油產品的五大特性是什麼
石油產品的五大特性:
(1)易燃性
燃燒的難易和石油產品的閃點,燃點和自燃點三個指標有密切關系。石油閃點是鑒定石油產品餾分組成和發生火災危險程度的重要標准。油品越輕閃點越低,著火危險性越大,但輕質油自燃點比重質油自燃點高,因此輕質油不會自燃。對重油來說閃點雖高,但自燃低,著火危險性同樣也較大,故罐區不應有油布等垃圾堆放,尤其是夏天,防止油品自燃起火。
(2)易爆性
石油產品易揮發產生可燃蒸氣,這些氣體和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一遇明火都有發生著火、爆炸危險。爆炸的危險性取決於物質的爆炸濃度范圍。
(3)易揮發、易擴散、易流淌性。
(4)易產生靜電
石油及產品本身是絕緣體,當它流經管路進入容器或在車輛運油過程中,都有產生靜電的特性,為了防止靜電引起火災,在油品儲運過程中,設備都應裝有導電接地設施;裝車要控制流速並防止油料噴濺、沖擊,盡量減少靜電發生。 (5)易受熱膨脹性
石油產品受熱後,溫度上升,體積迅速膨脹,若遇到容器內油品充裝過滿或管道輸油後內部未排空而又無泄壓設施,很容易體積膨脹使容器或管件爆破損壞,為了防止設備因油品受熱膨脹而受到損壞,裝油容器不準充裝過滿,一般只准充裝全容積的85-95%,輸油管線上均應裝泄壓閥。
石油產品是指石油煉制工業中由原油經過一系列石油煉制過程和石油產品精製而得到的各種產品。
石油產品的分類:
通常按其主要用途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燃料,如液化石油氣、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等;另一類作為原材料,如潤滑油、潤滑脂、石油蠟、石油瀝青、石油焦、以及石油化工原料等。
精製方法:
1、酸精製
是用硫酸處理油品,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膠質。
2、鹼精製
是用燒鹼水溶液處理油品,如汽油、柴油、潤滑油,可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並可除去酸精製時殘留的硫酸。酸精製與鹼精製常聯合應用, 故稱酸鹼精製。
3、脫臭
是針對含硫高的原油製成的汽、煤、柴油,因含硫醇而產生惡臭,硫醇含量高時會引起油品生膠質,不易保存。可採用催化劑存在下,先用鹼液處理,再用空氣氧化。
4、加氫
是在催化劑存在下於300~425℃,1.5兆帕壓力下加氫,可除去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和金屬雜質,改進油品的 儲存性能和腐蝕性、燃燒性,可用於各種油品。
5、脫蠟
主要用於精製航空煤油、柴油等。油中含蠟,在低溫下形成蠟的結晶,影響流動性能,並易於堵塞管道。脫蠟對航空用油十分重要。脫蠟可用分子篩吸附。潤滑油的 精製常採用溶劑精製脫除不理想成分,以改善組成和顏色。有時需要脫蠟。
6、白土精製
一般放在精製工序的最後,用白土(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組成)吸附有害的物質。
7、潤滑油
原料主要來自原油的蒸餾,潤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安定性和潤滑性。生產潤滑油的基本過程實質上是除去原料油中的不理想組分,主要是膠質、瀝青質和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蠟、多環芳香烴,這些組分主要影響粘度、安定性、色澤。方法有溶劑精製、脫蠟和脫瀝青、加氫和白土精製。
8、溶劑精製
是利用溶劑對不同組分的溶解度不同達到精製的目的,為絕大多數的潤滑油生產過程所採用。常用溶劑有糠醛和苯酚。生產過程與重整裝置的芳香烴抽提相似。
9、溶劑脫蠟
是除去潤滑油原料中易在低溫下產生結晶的組分,主要指石蠟,脫蠟採用冷結晶法,為克服低溫下粘度過大,石蠟結晶太小不便過濾,常加入對蠟無溶解作用的混合溶劑,如甲苯- 甲基乙基酮,故脫蠟常稱為酮苯脫蠟。
㈤ 汽車燃油蒸發性好壞對發動性能有什麼影響
車用汽油均按辛烷值劃分牌號,我國車用汽油以前按研究法辛烷值(RON) 分為90號、93號及97號三個牌號,它們分別適用於壓縮比不同的各種型號汽油機。現在則推行新的標准92、95以及98牌號。
車用汽油特性
具有較高的辛烷值和優良的抗爆性;
具有良好的蒸發性和燃燒性,能保證發動機運轉平穩、燃燒完全、積炭少;
具有較好的安定性,在貯運和使用過程中不易出現早期氧化變質,對發動機部件及儲油容器無腐蝕性。
GB 17930 -2006 車用汽油
DB 44/345-2006 車用汽油
國家標准為GB 17930-2010
DB 44/694-2009 車用汽油於2010年6月1日發布實施。
不良汽油對車造成的問題:
敲缸:辛烷值過低
熄火:供油不暢或含有大量水分
進氣管、汽化器和進氣閥產生沉積物:實際膠質高
金屬部件腐蝕:活性硫、酸性物質多
氣阻:輕組分多,飽和蒸氣壓高
生成油泥、顏色變深:烯烴等不飽和烴及非烴類物質等不穩定組分多。
汽油的標號(研究法辛烷值)
汽油機在運轉過程中,有時氣缸中可能發出一種尖銳的金屬敲擊聲,這就是爆震,是汽油提前燃燒造成的。汽油在發動機中燃燒時抵抗爆震的能力稱為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標,它是汽油最重要的質量指標。我國車用汽油的標號採用研究法測定的數值,93號汽油表示它的辛烷值不低於93,依此類推。
汽油標號低是汽油機在運轉過程中出現敲缸的主要原因。
汽油標號的高低只表示汽油的抗爆性能,不等同汽油的質量。標號的選擇並非越高越好,應根據發動機壓縮比的不同來選擇不同標號的汽油。
每輛車的使用手冊上都會標明所使用汽油的標號。壓縮比在8.5-9.5之間的中檔轎車一般應使用93號汽油;壓縮比大於9.5的轎車應使用97號汽油。目前國產轎車的壓縮比一般都在9以上,最好使用93號或97號汽油。
高壓縮比的發動機如果選用低標號汽油,會使汽缸溫度劇升,汽油燃燒不完全,機車強烈震動,從而使輸出功率下降,機件受損。
低壓縮比的發動機用高標號油,就會出現「滯燃」現象,即壓到了頭它還不到自燃點,一樣會出現燃燒不完全現象,對發動機也沒什麼好處。
高檔車輛不僅壓縮比高,對燃油質量的要求也高。
例如30萬元以上的中高檔車,就只能加97號汽油,而這里說的97號代表的只是汽油中的辛烷值的大小,並不能說明97號汽油就比93號汽油清潔。
高檔汽車對汽油的清潔度要求極高,如果汽油的標號不夠,對車輛的影響很快就能表現出來,如加完油後馬上出現加速無力的現象;如果汽油雜質過多,對汽車的影響就要一段時間後才能反應出來,因為積炭或膠質增多到一定程度才會影響汽車行駛。
好車用好油!品質好的車輛對油品的要求更高一些,故高檔車對低清潔的汽油更敏感。在商用汽油質量一般的情況下,好的汽油添加劑對改善汽油的性能還是很有幫助的,比如美國瑞安勃www.renewablelube.cn的Bio-Plus生物基汽油添加劑。
汽油的抗爆性
車用汽油辛烷值的測定方法主要有兩種,即馬達法與研究法,所測得辛烷值的英文略語相應為MON/RON
馬達法的試驗工況規定為:轉速900r/min,冷卻水溫度100℃,混合氣溫度150℃。馬達法的測定條件與汽 車在公路上高速行駛情況相似。
研究法的試驗工況規定為:轉速600r/min,冷卻水溫度100℃,混合氣溫度不控制。研究法的測 定條件與汽車在城市低速行駛情況相似。
研究法測定時,由於其發動機的轉速較低,混合氣溫度也較低,條件不如馬達法苛刻,所以比較不容易發生爆震,所得到的RON通常就比MON高5~10個單位;
RON與MON兩者的差值稱為燃料的敏感度,它反映汽油的抗爆性能隨發動機工況改變而變化的程度;
MON和RON的平均值稱為抗爆指數(ONI),它可以近似地表示汽油的道路辛烷值,現也列為衡量車用汽油抗爆性的指標之一。
汽油機壓縮比與爆震燃燒的關系
汽油機是否發生爆震燃燒,除取決於汽油抗爆性外,同時也與汽油機的壓縮比有密切關系。汽油機的壓縮比越大,壓縮過程終了時氣缸內混合氣的溫度和壓力就越高,這就大大加速了未燃混合氣中過氧化物的生成和聚積,使其更容易自燃,因而爆震的傾向增強。
對於壓縮比越大的汽油機就應該選用抗爆性越好的汽油,才不致產生爆震燃燒。也就是說,在壓縮比較大的汽油機中需要用辛烷值較高的汽油。
提高汽油機的壓縮比可以提高氣缸內可燃氣的爆發壓力,從而可提高汽油機的熱效率和降低油耗。因此,汽油機是朝著提高壓縮比的方向發展的。上世紀20年代,汽車剛出現時,其壓縮比只有4~5,而現在已達到8~10,相應所需汽油的RON也從低於80提高至90,甚至97。
反映汽油蒸發性能的指標:餾程、蒸汽壓。
初餾點和10%的餾出溫度,與發動機的啟動性能相關;
50%餾出溫度與發動機的加速性能相關;
90%餾出溫度和干點表明汽油汽化完成的程度。
餾程
油品沸點隨氣化率增加而不斷增加,因此表示油品的沸點應是一個溫度范圍。按標准規定的設備和方法將汽油試樣進行蒸餾,可得到試樣的餾出溫度和餾出體積分數之間的關系,即稱為餾程,在某一溫度范圍內蒸餾出的餾出物稱為餾分。餾分仍是一個混合物,只不過包含的組分數目少一些。溫度范圍窄的稱為窄餾分,溫度范圍寬的稱為寬餾分。
10%餾出溫度
表示汽油中所含低沸點餾分的多少,對汽油機起動的難易有決定性影響,同時,也與產生氣阻的傾向有密切關系。
10%餾出溫度越低,表明汽油中所含低沸點餾分越多、蒸發性越強,能使汽油機在低溫下易於起動;但是,該餾出溫度若過低,則易產生氣阻。
50%餾出溫度
它表示汽油的平均蒸發性能,與汽油機起動後升溫時間的長短以及加速是否及時均有密切關系。
汽油的50%餾出溫度低,在正常溫度下便能較多地蒸發,從而能縮短汽油機的升溫時間,同時,還可使發動機加速靈敏、運轉平穩。
50%餾出溫度過高,當發動機需要由低速轉換為高速,供油量急劇增加時,汽油來不及完全氣化,導致燃燒不完全,嚴重時甚至會突然熄火。
我國車用汽油質量標准中要求50%餾出溫度不高於120℃
90%餾出溫度和終餾點(或干點)
這兩個溫度表示汽油中重餾分含量的多少。
溫度過高,說明汽油中含有重質餾分過多,不易保證汽油在使用條件下完全蒸發和完全燃燒。這將導致氣缸積炭增多,耗油率上升;同時蒸發不完全的汽油重質部分還會沿氣缸壁流入曲軸箱,使潤滑油稀釋而加大磨損。
我國車用汽油質量標准中要求90%餾出溫度不高於190℃,終餾點不高於205℃。
蒸氣壓
汽油的蒸氣壓是用規定的儀器,在燃料蒸氣與液體的體積比為4:1以及在37.8℃的條件下測定的。測量方法:GB/T 8017。
國外將此指標稱為雷德蒸氣壓(RVP),它是衡量汽油在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統中是否易於產生氣阻的指標,同時還可相對地衡量汽油在儲存運輸中的損耗傾向。
我國現行車用汽油(Ⅲ)質量標准中規定從11月1日至4月30日使用的汽油飽和蒸氣壓不高於88kPa;從5月1日至10月31日使用的汽油,飽和蒸氣壓不高於72kPa。
由於我省平均氣溫較高,蒸氣壓要求更為嚴格。
蒸氣壓的高低表明了液體氣化或蒸發的能力,蒸氣壓愈高,就說明液體愈容易汽化。
汽油的蒸氣壓是衡量汽油揮發性的一個關鍵指標,它與汽油的蒸發排放和發動機的啟動性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蒸氣壓太高,會增加汽油的蒸發量,導致空氣中的VOCs的增加。夏季溫度高,汽油易揮發,要求蒸氣壓低一些。
蒸氣壓太低,汽車可能出現冷啟動問題。故應有下線,以不低於40kPa為宜。
汽油的安定性
汽油在常溫和液相條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稱為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簡稱安定性。汽油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顏色變深,生成粘稠狀沉澱物的現象,這是汽油安定性不好的表現。
安定性不好的汽油,在儲存和輸送過程中容易發生氧化反應,生成膠質,使汽油的顏色變深,甚至會產生沉澱。例如,在油箱、濾網、汽化器中形成粘稠的膠狀物,嚴重時會影響供油;沉積在火花塞上的膠質在高溫下會形成積炭而引起短路;沉積在進、排氣閥門上會結焦,導致閥門關閉不嚴;沉積在氣缸蓋和活塞上將形成積炭,造成氣缸散熱不良、溫度升高,以致增大爆震燃燒的傾向。
汽油中的不安定組分是汽油變質的根本原因。
汽油中的不安定組分主要有:
烯烴,特別是共軛二烯烴和帶芳環的烯烴以及元素硫、硫化氫、硫醇系化合物和苯硫酚、吡咯及其同系化合物等非烴類化合物。
不同加工工藝生產的汽油組分差異較大,其安定性也不同。直餾汽油、加氫精製汽油、重整汽油幾乎不含烯烴,非烴類化合物也很少,故安定性較好。而催化裂化汽油、熱裂化汽油和焦化汽油中含有較多烯烴和少量二烯烴,也含有較多非烴類化合物,故安定性較差。
烯烴和芳烴
烯烴和芳烴是汽油中辛烷值的主要貢獻者,但是由於烯烴的化學活性高,會通過蒸發排放造成光化學污染;同時,烯烴易在發動機進氣系統和燃燒室形成沉積物。芳烴也可增加發動機進氣系統和燃燒室沉積物的形成,並促使CO、HC排放增加,尤其是增加苯的排放。因此,在汽油標准中對芳烴和烯烴都有嚴格限值。
除不飽和烴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特別是硫酚和硫醇,也能促進膠質的生成,含氮化合物的存在也會導致膠質的生成,使汽油在與空氣接觸中顏色變紅變深,甚至產生膠狀沉澱物。
直餾汽油餾分不含不飽和烴,所以它的安定性很好;而二次加工生成的汽油餾分(如裂化汽油等)由於含有大量不飽和烴以及其他非烴化合物,其安定性就較差。
外界條件對汽油安定性的影響
汽油的變質除與其本身的化學組成密切相關外,還和許多外界條件有關,例如溫度、金屬表面的作用、與空氣接觸面積的大小等。
(1)溫度
溫度對汽油的氧化變質有顯著的影響。在較高的溫度下,汽油的氧化速度加快,誘導期縮短,生成膠質的傾向增大。實驗表明,儲存溫度每增高10℃,汽油中膠質生成的速度約加快2.4~2.6倍。
(2)金屬表面的作用
汽油在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不同的金屬表面接觸。實驗證明,汽油在金屬表面的作用下,不僅顏色易變深,而且膠質的增長也加快。在各種金屬中,銅的影響最大,它可該汽油試樣的誘導期降低75%,其他的金屬如鐵、鋅、鋁和錫等也都能使汽油的安定性降低 。
評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標
評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標有:實際膠質和誘導期。
實際膠質,按照GB/T 8019測定。
指在150℃溫度下,用熱空氣吹過汽油表面使它蒸發至干,所留下的棕色或黃色的殘余物。實際膠質是以100mL試油中所得殘余物的質量(mg)來表示的。它一般是用來表明汽油在進氣管道及進氣閥上可能生成沉積物的傾向。
我國車用汽油的實際膠質要求不大於5 mg/100mL。
實際膠質是用於評定汽油安定性,判斷汽油在發動機中生成膠質的傾向,判斷汽油能否使用和能否繼續儲存的重要指標。
當加入的汽油實際膠質過高時,會在燃燒過程中產生膠質、積炭。在油箱、濾網、化油器中形成粘稠的膠狀物,嚴重時會堵塞噴油嘴,中斷供油。沉積在火花塞上的膠質沉渣,在高溫下形成積炭引起短路。在進氣、排氣門上結焦,會導致氣門關閉不嚴,甚至卡住氣門使之完全失靈。沉積在汽缸蓋、汽缸壁和活塞上的積炭,會導致發動機散熱不良,產生表面燃燒或爆震現象,降低發動機功率,增加耗油量。嚴重時冷熱車均出現發動機異響,怠速抖動,動力嚴重不足,甚至發動機無法啟動。今年5月發生在海南的問題汽油損壞豐田、別克等品牌汽車的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例證,經檢驗發現導致車輛損壞的主要原因正是汽油的實際膠質嚴重超標。
高溫、陽光暴曬、金屬催化、空氣氧化都會加速汽油的氧化,促進膠質的生成。因此,汽油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應採取避光、降溫、降低貯罐中氧濃度和採用非金屬塗層等措施。
誘 導 期
誘導期是在加速氧化條件下評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標之一。它表示車用汽油在貯存時氧化並生成膠質的傾向。
通常認為,汽油的誘導期越長,其生成膠質的傾向越小,抗氧化安定性越好。
腐蝕性—主要是指汽油對金屬材料的腐蝕。
汽油中的腐蝕性組分主要有:
硫和活性硫化物(如H2S、S、RSH等)、水溶性酸鹼等。
活性硫化物在汽油中含量不高,但危害很大。因為活性硫化物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常溫下可直接腐蝕金屬。
評定汽油腐蝕性的指標有:硫含量、硫醇硫含量、博士試驗、水溶性酸或鹼、銅片腐蝕、機雜及水分。
硫及含硫化合物
硫及各類含硫化合物在燃燒後均生成SO2及SO3,他們對金屬有腐蝕作用,特別是當溫度較低遇冷凝水形成亞硫酸及硫酸後,更具有強烈腐蝕性。這些氧化硫不僅會嚴重腐蝕高溫區的零部件,而且還會與汽缸壁上的潤滑油起反應,加速漆膜和積炭的形成。
元素硫在常溫下即對銅等有色金屬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當溫度較高時它對鐵也能腐蝕。汽油中所含的含硫化合物中相當一部分是硫醇,硫醇不僅具有惡臭還有較強的腐蝕性。當汽油中不含硫醇時,元素硫的含量達到0.005%會引起銅片的腐蝕;而當汽油中含有0.001%的硫醇時,只要有0.001%的元素硫就會在銅片上出現腐蝕。
目前,國內車用汽油質量標准GB 17930-2006 、 DB 44/345-2006中規定其硫含量不大於0.015%。
為此,在汽油的質量標准中不僅規定了硫含量指標,同時還規定硫醇硫含量不大於0.001%,以及銅片腐蝕試驗(50℃,3h)為不大於1級。
硫 含 量
硫含量是汽油質量的重要參數之一,對發動機的腐蝕和排放會產生重要影響。
汽油中硫含量過高,會導致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器的催化劑轉化效率降低和氧感測器靈敏度的下降,不利於對車輛尾氣排放的有效控制。
常用的檢測方法有GB/T 17040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法)、 GB/T 11140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X射線光譜法) 、SH/T 0689輕質烴及發動機燃料和其它油品的總硫含量測定法(紫外熒光法)、SH/T0253輕質石油產品中總硫含量測定法(電量法)。
博士試驗和硫醇硫
博士試驗和硫醇硫是表徵汽油腐蝕性的指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汽油中的硫醇含量。
硫醇硫會引起儲罐和發動機的腐蝕,尤其是4個碳以下的硫醇酸性較強,易造成金屬的腐蝕。
博士試驗為硫醇硫的定性試驗方法,方法號為SH/T 0174。該方法規定了用博士試劑定性檢測輕質石油產品如汽油中的硫醇硫,也可定性檢測硫化氫。
硫醇硫含量可用GB/T 1792電位滴定法定量檢測。
有些油品的硫醇硫含量很低(小於0.0004%),博士試驗也有可能不通過。這是因為博士試驗對不同碳數的硫醇硫的靈敏度不同造成的。正在修訂的GB/T 17930-2010標准規定以GB/T 1792法為仲裁法。
水溶性酸或鹼
是一項定性試驗,按GB/T 259方法測試。主要用於鑒別油品在生產和儲運過程中是否受到無機酸或鹼的污染。正常生產出的汽油本不應該含有水溶性酸或鹼,但是,如果生產中控制不嚴,或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容器不清潔,均有可能混入少量水溶性酸或鹼。
水溶性酸對鋼鐵有強烈腐蝕作用,水溶性鹼則對鋁及鋁合金有強烈的腐蝕。因此,汽油的質量指標中規定不允許含有水溶性酸或鹼。
㈥ 餾程gb/t6536和gb/t255的區別
您好
標准號:GB/T 6536-2010現 行
中文名稱: 石油產品常壓蒸餾特性測定法
英文名稱: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istillation of petroleum proct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中標分類:E30 ICS分類:75.080
標准分類編號:CN 頁數:41
發布日期:2011-01-10 實施日期:2011-05-01 作廢日期:
被替代標准: 代替標准:GB/T 6536-1997
引用標准:GB/T 514;GB/T 3535;GB/T 4756;GB/T 8017;JJG 50;SH/T 0771;ASTM D2892 採用標准:ASTM D86-2007a,MOD
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歸口單位: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
標引依據:國家標准批准發布公告2011年第1號(總第166號)
補充修訂:
備註:
范圍:本標准規定了使用實驗室間歇蒸餾儀器定量側定常壓下石油產品蒸餾特性的方診。本標准包括手動儀器和自動儀器的側定方法.本標准適用於餾分燃料如天然汽油(穩定輕烴)、輕質和中間餾分、車用火花點徽式發動機燃料、航空汽油、噴氣燃料、柴油和煤油,以及石腦油和石油溶劑油產品。本標准不適用於含有較多殘留物的產品。
標准號:GB/T 22054-2008現 行
中文名稱: 有機液體(除石油產品)蒸餾特性測定通用方法
英文名稱:Chemicals general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ist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liquids(other than petroleum procts)
中標分類:A80 ICS分類:13.300
標准分類編號:CN 頁數:14
發布日期:2008-06-30 實施日期:2009-02-01 作廢日期:
被替代標准: 代替標准:
引用標准:ISO 3405;ISO 4626 採用標准:ISO 918-1983,IDT
起草單位:中化化工標准化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化學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標引依據:國家標准批准發布公告2008年第10號(總第123號)
補充修訂:
備註:
范圍:本標准規定了沸點在30℃~300℃之間、在通常大氣壓下蒸餾過程中保持穩定的揮發性有機液體蒸餾特性的測定方法及試驗裝置。 本標准適用於在30℃~300℃之間、在通常大氣壓下蒸餾過程中保持穩定的揮發性有機液體蒸餾特性的測定。
這兩個標准,一個是針對石油的,另一個是不適用於石油。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㈦ 汽油和柴油有什麼特性嗎
汽油具有容易與空氣混合,且混合後不易分離的特性。汽油與空氣可以混合版得很均勻,權基本不存在局部過濃或過稀和液態油滴的情況。汽油的分子較小。柴油與空氣的混合是不均勻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部缺氧或局部富氧情況。油料在高溫缺氧時,易炭化形成炭煙。柴油燃燒後會生成一些有臭味的有機氣體,因此,柴油機排放中還有臭味。
㈧ 簡述汽油的蒸發性及其汽油使用性能的影響
車用汽油均按辛烷值劃分牌號,我國車用汽油以前按研究法辛烷值(RON) 分為號、93號及97號三個牌號,它們分別適用於壓縮比不同的各種型號汽油機。現在則推行新的標准92、95以及98牌號。
車用汽油特性
具有較高的辛烷值和優良的抗爆性;
具有良好的蒸發性和燃燒性,能保證發動機運轉平穩、燃燒完全、積炭少;
具有較好的安定性,在貯運和使用過程中不易出現早期氧化變質,對發動機部件及儲油容器無腐蝕性。
GB 17930 -2006 車用汽油
DB 44/345-2006 車用汽油
國家標准為GB 17930-2010
DB 44/694-2009 車用汽油於2010年6月1日發布實施。
不良汽油對車造成的問題:
敲缸:辛烷值過低
熄火:供油不暢或含有大量水分
進氣管、汽化器和進氣閥產生沉積物:實際膠質高
金屬部件腐蝕:活性硫、酸性物質多
氣阻:輕組分多,飽和蒸氣壓高
生成油泥、顏色變深:烯烴等不飽和烴及非烴類物質等不穩定組分多。
汽油的標號(研究法辛烷值)
汽油機在運轉過程中,有時氣缸中可能發出一種尖銳的金屬敲擊聲,這就是爆震,是汽油提前燃燒造成的。汽油在發動機中燃燒時抵抗爆震的能力稱為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標,它是汽油最重要的質量指標。我國車用汽油的標號採用研究法測定的數值,93號汽油表示它的辛烷值不低於93,依此類推。
汽油標號低是汽油機在運轉過程中出現敲缸的主要原因。
汽油標號的高低只表示汽油的抗爆性能,不等同汽油的質量。標號的選擇並非越高越好,應根據發動機壓縮比的不同來選擇不同標號的汽油。
每輛車的使用手冊上都會標明所使用汽油的標號。壓縮比在8.5-9.5之間的中檔轎車一般應使用93號汽油;壓縮比大於9.5的轎車應使用97號汽油。目前國產轎車的壓縮比一般都在9以上,最好使用93號或97號汽油。
高壓縮比的發動機如果選用低標號汽油,會使汽缸溫度劇升,汽油燃燒不完全,機車強烈震動,從而使輸出功率下降,機件受損。
低壓縮比的發動機用高標號油,就會出現「滯燃」現象,即壓到了頭它還不到自燃點,一樣會出現燃燒不完全現象,對發動機也沒什麼好處。
高檔車輛不僅壓縮比高,對燃油質量的要求也高。
例如30萬元以上的中高檔車,就只能加97號汽油,而這里說的97號代表的只是汽油中的辛烷值的大小,並不能說明97號汽油就比93號汽油清潔。
高檔汽車對汽油的清潔度要求極高,如果汽油的標號不夠,對車輛的影響很快就能表現出來,如加完油後馬上出現加速無力的現象;如果汽油雜質過多,對汽車的影響就要一段時間後才能反應出來,因為積炭或膠質增多到一定程度才會影響汽車行駛。
好車用好油!品質好的車輛對油品的要求更高一些,故高檔車對低清潔的汽油更敏感。在商用汽油質量一般的情況下,好的汽油添加劑對改善汽油的性能還是很有幫助的,比如美國瑞安勃www.renewablelube.cn的Bio-Plus生物基汽油添加劑。
汽油的抗爆性
車用汽油辛烷值的測定方法主要有兩種,即馬達法與研究法,所測得辛烷值的英文略語相應為MON/RON
馬達法的試驗工況規定為:轉速900r/min,冷卻水溫度100℃,混合氣溫度150℃。馬達法的測定條件與汽 車在公路上高速行駛情況相似。
研究法的試驗工況規定為:轉速600r/min,冷卻水溫度100℃,混合氣溫度不控制。研究法的測 定條件與汽車在城市低速行駛情況相似。
研究法測定時,由於其發動機的轉速較低,混合氣溫度也較低,條件不如馬達法苛刻,所以比較不容易發生爆震,所得到的RON通常就比MON高5~10個單位;
RON與MON兩者的差值稱為燃料的敏感度,它反映汽油的抗爆性能隨發動機工況改變而變化的程度;
MON和RON的平均值稱為抗爆指數(ONI),它可以近似地表示汽油的道路辛烷值,現也列為衡量車用汽油抗爆性的指標之一。
汽油機壓縮比與爆震燃燒的關系
汽油機是否發生爆震燃燒,除取決於汽油抗爆性外,同時也與汽油機的壓縮比有密切關系。汽油機的壓縮比越大,壓縮過程終了時氣缸內混合氣的溫度和壓力就越高,這就大大加速了未燃混合氣中過氧化物的生成和聚積,使其更容易自燃,因而爆震的傾向增強。
對於壓縮比越大的汽油機就應該選用抗爆性越好的汽油,才不致產生爆震燃燒。也就是說,在壓縮比較大的汽油機中需要用辛烷值較高的汽油。
提高汽油機的壓縮比可以提高氣缸內可燃氣的爆發壓力,從而可提高汽油機的熱效率和降低油耗。因此,汽油機是朝著提高壓縮比的方向發展的。上世紀20年代,汽車剛出現時,其壓縮比只有4~5,而現在已達到8~10,相應所需汽油的RON也從低於80提高至90,甚至97。
反映汽油蒸發性能的指標:餾程、蒸汽壓。
初餾點和10%的餾出溫度,與發動機的啟動性能相關;
50%餾出溫度與發動機的加速性能相關;
90%餾出溫度和干點表明汽油汽化完成的程度。
餾程
油品沸點隨氣化率增加而不斷增加,因此表示油品的沸點應是一個溫度范圍。按標准規定的設備和方法將汽油試樣進行蒸餾,可得到試樣的餾出溫度和餾出體積分數之間的關系,即稱為餾程,在某一溫度范圍內蒸餾出的餾出物稱為餾分。餾分仍是一個混合物,只不過包含的組分數目少一些。溫度范圍窄的稱為窄餾分,溫度范圍寬的稱為寬餾分。
10%餾出溫度
表示汽油中所含低沸點餾分的多少,對汽油機起動的難易有決定性影響,同時,也與產生氣阻的傾向有密切關系。
10%餾出溫度越低,表明汽油中所含低沸點餾分越多、蒸發性越強,能使汽油機在低溫下易於起動;但是,該餾出溫度若過低,則易產生氣阻。
50%餾出溫度
它表示汽油的平均蒸發性能,與汽油機起動後升溫時間的長短以及加速是否及時均有密切關系。
汽油的50%餾出溫度低,在正常溫度下便能較多地蒸發,從而能縮短汽油機的升溫時間,同時,還可使發動機加速靈敏、運轉平穩。
50%餾出溫度過高,當發動機需要由低速轉換為高速,供油量急劇增加時,汽油來不及完全氣化,導致燃燒不完全,嚴重時甚至會突然熄火。
我國車用汽油質量標准中要求50%餾出溫度不高於120℃
90%餾出溫度和終餾點(或干點)
這兩個溫度表示汽油中重餾分含量的多少。
溫度過高,說明汽油中含有重質餾分過多,不易保證汽油在使用條件下完全蒸發和完全燃燒。這將導致氣缸積炭增多,耗油率上升;同時蒸發不完全的汽油重質部分還會沿氣缸壁流入曲軸箱,使潤滑油稀釋而加大磨損。
我國車用汽油質量標准中要求90%餾出溫度不高於190℃,終餾點不高於205℃。
蒸氣壓
汽油的蒸氣壓是用規定的儀器,在燃料蒸氣與液體的體積比為4:1以及在37.8℃的條件下測定的。測量方法:GB/T 8017。
國外將此指標稱為雷德蒸氣壓(RVP),它是衡量汽油在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統中是否易於產生氣阻的指標,同時還可相對地衡量汽油在儲存運輸中的損耗傾向。
我國現行車用汽油(Ⅲ)質量標准中規定從11月1日至4月30日使用的汽油飽和蒸氣壓不高於88kPa;從5月1日至10月31日使用的汽油,飽和蒸氣壓不高於72kPa。
由於我省平均氣溫較高,蒸氣壓要求更為嚴格。
蒸氣壓的高低表明了液體氣化或蒸發的能力,蒸氣壓愈高,就說明液體愈容易汽化。
汽油的蒸氣壓是衡量汽油揮發性的一個關鍵指標,它與汽油的蒸發排放和發動機的啟動性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蒸氣壓太高,會增加汽油的蒸發量,導致空氣中的VOCs的增加。夏季溫度高,汽油易揮發,要求蒸氣壓低一些。
蒸氣壓太低,汽車可能出現冷啟動問題。故應有下線,以不低於40kPa為宜。
汽油的安定性
汽油在常溫和液相條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稱為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簡稱安定性。汽油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顏色變深,生成粘稠狀沉澱物的現象,這是汽油安定性不好的表現。
安定性不好的汽油,在儲存和輸送過程中容易發生氧化反應,生成膠質,使汽油的顏色變深,甚至會產生沉澱。例如,在油箱、濾網、汽化器中形成粘稠的膠狀物,嚴重時會影響供油;沉積在火花塞上的膠質在高溫下會形成積炭而引起短路;沉積在進、排氣閥門上會結焦,導致閥門關閉不嚴;沉積在氣缸蓋和活塞上將形成積炭,造成氣缸散熱不良、溫度升高,以致增大爆震燃燒的傾向。
汽油中的不安定組分是汽油變質的根本原因。
汽油中的不安定組分主要有:
烯烴,特別是共軛二烯烴和帶芳環的烯烴以及元素硫、硫化氫、硫醇系化合物和苯硫酚、吡咯及其同系化合物等非烴類化合物。
不同加工工藝生產的汽油組分差異較大,其安定性也不同。直餾汽油、加氫精製汽油、重整汽油幾乎不含烯烴,非烴類化合物也很少,故安定性較好。而催化裂化汽油、熱裂化汽油和焦化汽油中含有較多烯烴和少量二烯烴,也含有較多非烴類化合物,故安定性較差。
烯烴和芳烴
烯烴和芳烴是汽油中辛烷值的主要貢獻者,但是由於烯烴的化學活性高,會通過蒸發排放造成光化學污染;同時,烯烴易在發動機進氣系統和燃燒室形成沉積物。芳烴也可增加發動機進氣系統和燃燒室沉積物的形成,並促使CO、HC排放增加,尤其是增加苯的排放。因此,在汽油標准中對芳烴和烯烴都有嚴格限值。
除不飽和烴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特別是硫酚和硫醇,也能促進膠質的生成,含氮化合物的存在也會導致膠質的生成,使汽油在與空氣接觸中顏色變紅變深,甚至產生膠狀沉澱物。
直餾汽油餾分不含不飽和烴,所以它的安定性很好;而二次加工生成的汽油餾分(如裂化汽油等)由於含有大量不飽和烴以及其他非烴化合物,其安定性就較差。
外界條件對汽油安定性的影響
汽油的變質除與其本身的化學組成密切相關外,還和許多外界條件有關,例如溫度、金屬表面的作用、與空氣接觸面積的大小等。
(1)溫度
溫度對汽油的氧化變質有顯著的影響。在較高的溫度下,汽油的氧化速度加快,誘導期縮短,生成膠質的傾向增大。實驗表明,儲存溫度每增高10℃,汽油中膠質生成的速度約加快2.4~2.6倍。
(2)金屬表面的作用
汽油在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不同的金屬表面接觸。實驗證明,汽油在金屬表面的作用下,不僅顏色易變深,而且膠質的增長也加快。在各種金屬中,銅的影響最大,它可該汽油試樣的誘導期降低75%,其他的金屬如鐵、鋅、鋁和錫等也都能使汽油的安定性降低 。
評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標
評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標有:實際膠質和誘導期。
實際膠質,按照GB/T 8019測定。
指在150℃溫度下,用熱空氣吹過汽油表面使它蒸發至干,所留下的棕色或黃色的殘余物。實際膠質是以100mL試油中所得殘余物的質量(mg)來表示的。它一般是用來表明汽油在進氣管道及進氣閥上可能生成沉積物的傾向。
我國車用汽油的實際膠質要求不大於5 mg/100mL。
實際膠質是用於評定汽油安定性,判斷汽油在發動機中生成膠質的傾向,判斷汽油能否使用和能否繼續儲存的重要指標。
當加入的汽油實際膠質過高時,會在燃燒過程中產生膠質、積炭。在油箱、濾網、化油器中形成粘稠的膠狀物,嚴重時會堵塞噴油嘴,中斷供油。沉積在火花塞上的膠質沉渣,在高溫下形成積炭引起短路。在進氣、排氣門上結焦,會導致氣門關閉不嚴,甚至卡住氣門使之完全失靈。沉積在汽缸蓋、汽缸壁和活塞上的積炭,會導致發動機散熱不良,產生表面燃燒或爆震現象,降低發動機功率,增加耗油量。嚴重時冷熱車均出現發動機異響,怠速抖動,動力嚴重不足,甚至發動機無法啟動。今年5月發生在海南的問題汽油損壞豐田、別克等品牌汽車的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例證,經檢驗發現導致車輛損壞的主要原因正是汽油的實際膠質嚴重超標。
高溫、陽光暴曬、金屬催化、空氣氧化都會加速汽油的氧化,促進膠質的生成。因此,汽油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應採取避光、降溫、降低貯罐中氧濃度和採用非金屬塗層等措施。
誘 導 期
誘導期是在加速氧化條件下評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標之一。它表示車用汽油在貯存時氧化並生成膠質的傾向。
通常認為,汽油的誘導期越長,其生成膠質的傾向越小,抗氧化安定性越好。
腐蝕性—主要是指汽油對金屬材料的腐蝕。
汽油中的腐蝕性組分主要有:
硫和活性硫化物(如H2S、S、RSH等)、水溶性酸鹼等。
活性硫化物在汽油中含量不高,但危害很大。因為活性硫化物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常溫下可直接腐蝕金屬。
評定汽油腐蝕性的指標有:硫含量、硫醇硫含量、博士試驗、水溶性酸或鹼、銅片腐蝕、機雜及水分。
硫及含硫化合物
硫及各類含硫化合物在燃燒後均生成SO2及SO3,他們對金屬有腐蝕作用,特別是當溫度較低遇冷凝水形成亞硫酸及硫酸後,更具有強烈腐蝕性。這些氧化硫不僅會嚴重腐蝕高溫區的零部件,而且還會與汽缸壁上的潤滑油起反應,加速漆膜和積炭的形成。
元素硫在常溫下即對銅等有色金屬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當溫度較高時它對鐵也能腐蝕。汽油中所含的含硫化合物中相當一部分是硫醇,硫醇不僅具有惡臭還有較強的腐蝕性。當汽油中不含硫醇時,元素硫的含量達到0.005%會引起銅片的腐蝕;而當汽油中含有0.001%的硫醇時,只要有0.001%的元素硫就會在銅片上出現腐蝕。
目前,國內車用汽油質量標准GB 17930-2006 、 DB 44/345-2006中規定其硫含量不大於0.015%。
為此,在汽油的質量標准中不僅規定了硫含量指標,同時還規定硫醇硫含量不大於0.001%,以及銅片腐蝕試驗(50℃,3h)為不大於1級。
硫 含 量
硫含量是汽油質量的重要參數之一,對發動機的腐蝕和排放會產生重要影響。
汽油中硫含量過高,會導致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器的催化劑轉化效率降低和氧感測器靈敏度的下降,不利於對車輛尾氣排放的有效控制。
常用的檢測方法有GB/T 17040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法)、 GB/T 11140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X射線光譜法) 、SH/T 0689輕質烴及發動機燃料和其它油品的總硫含量測定法(紫外熒光法)、SH/T0253輕質石油產品中總硫含量測定法(電量法)。
博士試驗和硫醇硫
博士試驗和硫醇硫是表徵汽油腐蝕性的指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汽油中的硫醇含量。
硫醇硫會引起儲罐和發動機的腐蝕,尤其是4個碳以下的硫醇酸性較強,易造成金屬的腐蝕。
博士試驗為硫醇硫的定性試驗方法,方法號為SH/T 0174。該方法規定了用博士試劑定性檢測輕質石油產品如汽油中的硫醇硫,也可定性檢測硫化氫。
硫醇硫含量可用GB/T 1792電位滴定法定量檢測。
有些油品的硫醇硫含量很低(小於0.0004%),博士試驗也有可能不通過。這是因為博士試驗對不同碳數的硫醇硫的靈敏度不同造成的。正在修訂的GB/T 17930-2010標准規定以GB/T 1792法為仲裁法。
水溶性酸或鹼
是一項定性試驗,按GB/T 259方法測試。主要用於鑒別油品在生產和儲運過程中是否受到無機酸或鹼的污染。正常生產出的汽油本不應該含有水溶性酸或鹼,但是,如果生產中控制不嚴,或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容器不清潔,均有可能混入少量水溶性酸或鹼。
水溶性酸對鋼鐵有強烈腐蝕作用,水溶性鹼則對鋁及鋁合金有強烈的腐蝕。因此,汽油的質量指標中規定不允許含有水溶性酸或鹼。
㈨ 汽車油液的特性是指
指的是汽油在汽化器中蒸發的難易程度。對發動機的起動、暖機、加速、氣阻、燃版料耗量等有重要影權響。汽油的蒸發性由餾程、蒸氣壓、氣液比3個指標綜合評定。汽油是用量最大的輕質石油產品之一,是引擎的一種重要燃料。
根據製造過程,汽油組分可分為直餾汽油、熱裂化汽油(焦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催化重整汽油、疊合汽油、加氫裂化汽油、烷基化汽油和合成汽油等。
①餾程。指汽油餾分從初餾點到終餾點的溫度范圍。
航空汽油的餾程范圍要比車用汽油的餾程范圍窄。
②蒸氣壓。指在標准儀器中測定的38℃蒸氣壓,是反映汽油在燃料系統中產生氣阻的傾向和發動機啟機難易的指標。車用汽油要求有較高的蒸汽壓,航空汽油要求的蒸汽壓比車用汽油低。
③氣液比。 指在標准儀器中,液體燃料在規定溫度和大氣壓下,蒸氣體積與液體體積之比。氣液比是溫度的函數,用它評定、預測汽油氣阻傾向,比用餾程、蒸氣壓更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