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纯水的标准是什么是超纯净水的标准是什么
纯水和超纯来水一般都没有源统一的标准。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规定。
一般意义上讲纯水至少应该是去离子水,即水中大部分阴阳离子是应该被去除的。细菌、悬浮物等的含量也应是相当低的。
目前水质要求最高的超纯水是半导体行业,根据半导体芯片的大小和线径的不同水质要求也不一样,其超纯水的水质指标如下:
电阻率大于18.2兆欧(25摄氏度);TOC(总有机碳)小于1到10ppb,DO(溶解氧)小于1到10ppb;Particle(颗粒):0.05微米小于200个/升;离子含量大部分是小于20到50ppt;细菌检测:无。
2. 纯化水电导率标准一级,二级,三级分别是多少
一级系统纯水电导率小于10us/cm 。
二级系统产水电导率小于2us/cn。
三级系统产水电导率小于0.5us/cn。
三者区别:
1、经过的路程不一样,出来的产品就不一样。电导率是很明显的指标,当然若纯水机维护不好,最后出来的水质可能没多大差别。
2、电导率的划分区域不同。
3、水的纯度不一样。
4、纯水里面的干扰杂质的含量不同。
GMP认证制药用纯化水设备要求
1、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
2、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
3、设备内外壁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死角,容易清洗、灭菌。零件表面应做镀铬等表面处理,以耐腐蚀,防止生锈。设备外面避免用油漆,以防剥落。
4、制备纯化水设备应采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制备纯化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5、注射用水接触的材料必须是优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对水质产生污染的 材料。制备注射用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6、纯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24小时,其储罐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材料制作。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和焊缝不应有死角和沙眼。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对储罐要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并对清洗、灭菌效果验证。
3. 工业纯水有几个等级
电子级纯水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4. 纯水机出的一级水,二级水,三级水有什么区别
1、水的电阻率不同:
一级水电阻率>18MΩ.cm;二级水电阻率>1MΩ.cm;三级水电阻率>0.05MΩ.cm
2、用途不同:版
一级水用于高效权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原子吸收(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子生物学实验和细胞培养等。
二级水用于制备常用试剂溶液、制备缓冲液。
三级水用于冲洗玻璃器皿、水浴。
(4)纯水的分级范围扩展阅读:
纯水机滤芯功能:
1、第一级:C1-DRO聚丙烯滤芯,1微米过滤精度,去除铁锈、泥沙等大颗粒杂质,保护增压泵和后置滤芯。
2、第二级:C2-DRO颗粒活性炭滤芯,去除余氯、气味、异味和颗粒杂质等,保护反渗透膜滤芯。
3、第三级:C3-75-DRO反渗透膜滤芯,陶氏原装反渗透膜组件,有效截留砷、氟化物、铅、镉、铬(六价)等污染物,有效降低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TDS)。
4、第四级:C4-DRO压缩活性炭滤芯,优化出水口感;
5. 纯净水等级标准
纯净水没等级,纯净水就是纯净水。纯水有等级。
纯水分以下四个等级:
1、蒸馏水:
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纯水,虽设备便宜,但极其耗能费水且速度慢,应用会逐渐减少。蒸馏水能去除自来水内大部分的污染物。
2、去离子水: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机物,可以污染离子交换柱从而降低其功效,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
3、反渗水:
反渗水克服了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许多缺点,利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
4、超纯水:
超纯水在TOC、细菌、内毒素等指标方面并不相同,要根据实验的要求来确定,如细胞培养则对细菌和内毒素有要求,而HPLC则要求TOC低。
6. 纯净水标准是多少
在国标GB17323-1998中明确规定:饮用纯净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02mg/L、0.001mg/L。
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而成,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色透明,可直接饮用。
一、技术要求
1、原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二、检验方法
1、感官、理化部分按GB 5750及附录A有关项目检验。
2、电导率的测定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执行。
3、微生物部分按GB 4789有关规定执行。
(6)纯水的分级范围扩展阅读
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强化食品卫生质量意识,指定一名领导负责卫生工作,设立专职卫生检验机构,加强对水源、包装物、灌装间空气和产品检测,制订从水源管理、杀菌、灌装、包装到个人卫生各环节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监督实施,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重点掌握消毒方法和明确微生物容易污染关键环节。
根据水源的特点,合理、科学地设计生产流程,配备必要的水处理和生产设备,选择符合水消毒的灭菌系统。我国矿泉水和纯净水多使用紫外线、超滤和臭氧作为除菌和消毒杀菌设施。但多年的经验证明前两种可靠性差,是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而采用臭氧杀菌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7. 纯净水可分哪几个等级
我国高纯水的标准将电子级水分为五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该标准是参照ASTM电子级标准而制定的..纯净水:是用一级或二级反渗透膜法处理后的水,其电导率要求在10s。CCM-1,对细菌指标、化学耗氧量、ph值及其他指标均有一定的要求,现已有GB17323-1998国家纯净饮用水标准执行。
8. 纯净水的水质标准是多少
纯净水的水质标准如下: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4月发布了GB1732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和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在这两个标准中,共设有感观指标4项、理化指标4项、卫生指标11项。
感观指标
感观指标包括色度、浊度、臭味、肉眼可见物。这几个指标是纯净水质量控制中最基本的指标,其制定的标准值参照了饮用水(即自来水)的标准,而大多厂家生产纯净水的水源是自来水,又经过粗滤、精滤和去离子净化的流程,因此,一般纯净水都能达到国家标准所要求的数值。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中较重要的是电导率和高锰酸钾消耗量。电导率是纯净水的特征性指标,反映的是纯净水的纯净程度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好坏。由于生活饮用水不经过去离子纯化的过程,因此是不考察此项指标的。而对于纯净水来说“纯净”是其最基本的要求,金属元素和微生物过高,都会导致电导率偏高。所以,电导率越小的水越纯净。
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1L水中
纯净水
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毫克数,它考察的主要是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氯化物的含量。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中规定,饮用纯净水中高锰酸钾消耗量(以O2计)不得超过1.0mg/L。如果高锰酸钾消耗量偏高,有可能水中有微生物超标,也可能是一些厂家为防止微生物超标而增加消毒剂ClO2的量,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游离氯也会超标。
国标卫生指标中还有一项重要指标为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水源附近土壤中的硝酸盐,盐碱地、大量施用硝酸盐肥料以及缺钼的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更高。在国标中规定亚硝酸盐不得超过0.002mg/L。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在国标中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酵母菌4项。从近几年对纯净水检测的情况看,微生物指标是比较容易超标的指标之一。这是由于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净水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等各个环节上。在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甚至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回收瓶盖再次使用,由于回收瓶盖的变形,造成瓶口不密封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超标反映出水的污染程度。其中大肠杆菌达到一定指标,会引起人体腹泻。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人体中毒,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乙型链球菌则是造成人体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原菌;霉菌和酵母菌普遍分布于自然界,在食物中生长的霉菌在繁殖过程中吸取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并且散发异味,影响食品的感官,尤其是霉菌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
金属指标
金属元素指标在标准中规定了铅、砷、铜的含量,铅、砷要求不得超过0.1mg/L,其主要来源于受人类活动所影响的环境,包括土壤、河流的污染等等。铅、砷为有毒有害元素,铅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并蓄积在人体内,当血液中含铅量为0.6~0.8mg/L时就会损害内脏,而砷的化合物会引起中毒,因此,它们的含量应该越小越好,而铜在标准中规定不得超过1.0mg/L,虽然铜不是有害元素,但也不是多多益善的物质,对于纯净水来说,更是衡量其纯净程度的标志之一。
有机物指标
有机物指标在国标中主要体现为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含量的规定。由于桶装纯净水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检测超标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厂家不是从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入手,而是仅仅通的量来试图解决纯净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常用的消毒剂多为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等。桶装纯净水由于加氯消毒可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主要成分是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及少量的一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以及溴仿等,统称为卤代烷。经检测,经过加氯消毒的饮用水、自来水中卤代烷含量一般高于水源水。其中以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较高,对人体存在一定危害,如果长期饮用氯仿和四氯化碳超标的纯净水,严重时会导致肝中毒甚至癌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国标GB17324-1998中明确规定:饮用纯净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02mg/L、0.001mg/L。
9. 关于实验室用水标准
实验室用水的标准
实验中的用水,由于实验目的不同对水质各有一定的要求,如仪器的洗涤、溶液的配制,以及大量的化学反应和分析及生物组织培养,对水质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天然水中常常溶有钠、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沙土、氯化物、某些气体以及有机物等杂质和一些微生物,这样的水不符合实验要求。因此需要把水提纯,纯水常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方法获得。用蒸馏方制得的纯水叫做蒸馏水;用离子交换法等制得的纯水叫去离子水。
(一)蒸馏法制备纯水 蒸馏法制取纯水的原理是把水加热至沸,杀死微生物,并使水化成蒸汽,水中的不挥性物质,如大多数无机盐类不随水蒸发,而达到水与杂质分离的效果,然后把水蒸汽冷凝并收集起来。水中溶有的气体杂质可随水一起蒸发而逸出。将最初收集的冷凝水弃去,就可得到比较纯的水,这种水叫蒸馏水。欲想得到更纯净的水可在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溶液再蒸馏一次,可以又除去残留水中的有机物杂质,但不宜作痕量分析用水。经过再次蒸馏的水称为重蒸馏水。对于要求较高的实验还可进行第三次蒸馏,有时用亚沸蒸馏法。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纯水通常称作“去离子水”或“无离子水”。由于离子交换法制取纯水具有出水纯度高。操作简单。已为实验室广泛采用:有条件的实验室均应设立离子交换设备。
10. 实验室纯水分几个等级
网上很多关于实验室纯水等级的划分,但是实际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验室用水一般被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I级水、Ⅱ级水、Ⅲ级水。使用者一般根据水质的电导率与电阻率进行划分产出的水质标准。
一级水:一般用于要求较为严格的分析实验,比如液相色谱分析用水等等,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不含溶解或者胶体离子杂质和有机物。
二级水:通常用于无机痕量分析,比如原子吸收光谱用水,二级水中可含有微量的有微量无机、有机、或者胶体杂质。
三级水:适用于一般实验室实验用水。
由于一级水和二级水非常难以测定其真实的PH值,所以一级水和二级水都不做PH值范围;另外,一级水难以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