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前药厂纯化水制备流程是什么其质量风险有哪些体现
1、当前流行的纯化水制备流程一般为二级反渗透工艺,该系统的出水电导率一般小内于2个以下,由于现在药典纯容化水的要求20度小于4.2个电导率一般厂家内控电导率小于2来进行风险控制,其他的风险评估中一般都是对纯化水储存和分配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评估。
2、如果水质要求高点的话,比如FDA纯水标准要求电导率小于1.1,工艺流程为二级反渗透+EDI装置,如果原水水质好的话(一般南方的地表水原水电导有低于100的)也可以用单级反渗透+EDI工艺
『贰』 最新版本的饮用水,纯化水质量标准
纯化水质量标准SOP
目 的:规范纯化水系统操作,保障纯化水质量。
适用范围:纯化水系统操作及树脂再生,反渗透装置的物理清洗、自动砂滤器的设定。
责 任:纯化水系统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工程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 序:
1. 正常运行
1.1检查设备上所有开关是否关闭,设定砂滤器在运行位置上。
1.2开饮用水进水阀及砂滤器出水阀。
1.3开活性炭纤维过滤器进水阀及出水阀(如果管内有空气,则应打开气阀,排尽空气)。
1.4开精密过滤器进水及出水阀(如果管内有空气,则应打开排气阀、排尽空气)。
1.5当预处理的水已到达高压泵,观察压力表压力,如超过0.5kg/㎝2,则可开启反渗透后排空阀,浓水阀,溶水阀。
1.6启动高压泵,缓慢开启泵后出水球阀,并闭排空阀,调节淡水阀及浓水阀,设定淡水及浓水流量分别为500L/h、700L/h,此时出水进入淡水箱。
1.7开启淡水泵进出水阀,启动淡水泵。
1.8开混合离子交换器前级水阀,上进阀,出水阀,调节上进阀便出水流量控制为500L/h,此时观察电导率仪、电导小于2μs/㎝,即为合格,直接进入纯水箱,不合格则应排放。
1.10启动紫外线电源,开启紫外线进出水阀,进入0.2微米过滤器开启微过滤器出水阀,则灭菌水可达使用点。
2.树脂再生
1开启排树脂口,使树脂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容器最好为透明)。
2.2在树脂中倒入适量饱和食盐溶液,根据阴、阳树脂比重不同,使其分层,上层为阴树脂,下层为阳树脂。(饱和食盐溶液可反复使用)
2.3阴、阳树脂分别装入容器。加入二倍于树脂体积的碱(NaOH)八幔℉CI)溶液,浓度分别为3%和4%浸泡一小时。然后用纯化水清洗至PH值接近中性。
2.4把冲洗后的树脂混合,搅拌,使其充分抱团。
2.5通过加树脂口倒入混合离子交换器,投入使用。
3.反渗透装置的物理清洗
每次反渗透装置停机前均需作物理清洗。预处理装置不用关闭,先开排空阀,关浓水阀及淡水阀,清洗约十分钟。然后关闭高压泵及所有仪器仪表(排空及混合离子交换器上排不得关闭)
4.自动砂滤器的设定
4.1不需通电,把工作箭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反冲位置,慢慢打开进水阀,让砂滤罐中的空气从排水口中排出,直到排水口有水排出为止。才将进水阀完全打开,反冲洗时间大约需20分钟左右。
4.2把工作箭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正常位置,通上电源。
4.3拔出星期时间插片,把需要反冲洗的星期按下去,如需每天清洗,则全部按下去。
4.4如需每次反洗时间定在凌晨2:30分,则将时间转盘对准当前时间,如在其它时间则依次类推。其间不能关闭电源,如关闭电源,则清洗时间相应推迟。
『叁』 纯化水检测时,用到的无氨水,无硝酸盐的水和无亚硝酸盐的水 可以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代替吗
药典规定:无硝酸盐与无亚硝酸盐的水:取无氨水或去离子水。
[检查]取本品,照纯化水项下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检查,不得显色。
纯化水的监测:参照《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2011年版》
纯化水分关键点(出水点、回水点)与非关键点(各个使用点),关键点的菌落总数每周测定一次,理化分析每月一次,非关键点的菌落总数每月测定一次。理化分析参照2010年药典纯化水全检。
『肆』 纯化水的质量风险检测有哪些
影响纯化水的一般就是两点:
1、纯化水制备上:
a、不合理的流程工艺设计容易造成纯化水版维修成本高或者水权质不大标准
b、材质上的偷工减料,容易触发二次污染。
c、控制上的缺失,容易使不合格水与合格水交叉污染。
2、纯化水储存分配上:
a、材质上的偷工减料,容易触发二次污染。
b、缺乏正常的清洁或消毒程序或者两者概念混淆
c、防止二次污染的流程和工艺设计,尤其体现在避免死角设计的缺失上
d、不合理的消毒方法或者对消毒方法残留的检测缺失
『伍』 纯化水与纯净水的区别
在哪里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纯化水H2O 18.02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新增剂。
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₂O,简称净水或纯水,是纯洁、干净,不含有杂质或细菌的水,如有机污染物、无机盐、任何新增剂和各类杂质,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而成,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新增物,无色透明,可直接饮用。
市场上出售的太空水,蒸馏水均为纯净水。
纯净水饮用标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4月释出了GB1732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和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在这两个标准中,共设有感观指标4项、理化指标4项、卫生指标11项。
感观指标
感观指标包括色度、浊度、臭味、肉眼可见物。这几个指标是纯净水质量控制中最基本的指标,其制定的标准值参照了饮用水***即自来水***的标准,而大多厂家生产纯净水的水源是自来水,又经过粗滤、精滤和去离子净化的流程,因此,一般纯净水都能达到国家标准所要求的数值。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中较重要的是电导率和高锰酸钾消耗量。电导率是纯净水的特征性指标,反映的是纯净水的纯净程度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好坏。由于生活饮用水不经过去离子纯化的过程,因此是不考察此项指标的。而对于纯净水来说“纯净”是其最基本的要求,金属元素和微生物过高,都会导致电导率偏高。所以,电导率越小的水越纯净。
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1L水中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毫克数,它考察的主要是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氯化物的含量。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中规定,饮用纯净水中高锰酸钾消耗量***以O2计***不得超过1.0mg/L。如果高锰酸钾消耗量偏高,有可能水中有微生物超标,也可能是一些厂家为防止微生物超标而增加消毒剂ClO2的量,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游离氯也会超标。
国标卫生指标中还有一项重要指标为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水源附近土壤中的硝酸盐,盐碱地、大量施用硝酸盐肥料以及缺钼的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更高。在国标中规定亚硝酸盐不得超过0.002mg/L。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在国标中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酵母菌4项。从近几年对纯净水检测的情况看,微生物指标是比较容易超标的指标之一。这是由于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净水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等各个环节上。在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甚至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回收瓶盖再次使用,由于回收瓶盖的变形,造成瓶口不密封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超标反映出水的污染程度。其中大肠杆菌达到一定指标,会引起人体腹泻。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人体中毒,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乙型链球菌则是造成人体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原菌;霉菌和酵母菌普遍分布于自然界,在食物中生长的霉菌在繁殖过程中吸取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并且散发异味,影响食品的感官,尤其是霉菌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
金属指标
金属元素指标在标准中规定了铅、砷、铜的含量,铅、砷要求不得超过0.1mg/L,其主要来源于受人类活动所影响的环境,包括土壤、河流的污染等等。铅、砷为有毒有害元素,铅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并蓄积在人体内,当血液中含铅量为0.6~0.8mg/L时就会损害内脏,而砷的化合物会引起中毒,因此,它们的含量应该越小越好,而铜在标准中规定不得超过1.0mg/L,虽然铜不是有害元素,但也不是多多益善的物质,对于纯净水来说,更是衡量其纯净程度的标志之一。
有机物指标
有机物指标在国标中主要体现为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含量的规定。由于桶装纯净水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检测超标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厂家不是从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入手,而是仅仅通的量来试图解决纯净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常用的消毒剂多为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等。桶装纯净水由于加氯消毒可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主要成分是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及少量的一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以及溴仿等,统称为卤代烷。经检测,经过加氯消毒的饮用水、自来水中卤代烷含量一般高于水源水。其中以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较高,对人体存在一定危害,如果长期饮用氯仿和四氯化碳超标的纯净水,严重时会导致肝中毒甚至癌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国标GB17324-1998中明确规定:饮用纯净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02mg/L、0.001mg/L。
纯净水鉴别方法
纯净水与纯水的主要区别是:
从学术角度讲,纯水又名高纯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其主要应用在生物、 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但其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工业。例如电力系统所用的纯水,要求各杂质含量低达到“微克/升”级。
在纯水的制作中,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应该根据电子***微电子***元器件***或材料***的生产工艺而定***如普遍认为造成电路效能破坏的颗粒物质的尺寸为其线宽的1/5-1/10***,但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繁多,至今尚无一份由工艺试验得到的适用于某种电路生产的完整的水质标准。电子级水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而且高纯水分析领域的许多突破和发展,新的仪器和新分析方法的不断应用都为制水工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高纯水的国家标准为:GB1146.1-89至GB1146.11-89[168],目前我国高纯水的标准将电子级水分为五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该标准是参照ASTM电子级标准而制定的。
高纯水的水质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主要依据有:1.微电子工艺对水质的要求;2.制水工艺的水平;3.检测技术的现状。
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水中的阴、阳离子可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及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等去除水中的颗粒一般可用超过滤、膜过滤等技术去除水中的细菌,目前国内多采用加药或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杀菌的方法去除水中的TOC则一般用活性炭、反渗透处理。
在高纯水应用的领域中,水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器件的效能、可靠性、阈值电压,导致低击穿,产生缺陷,还影响材料的少子寿命,因此高纯水要求具有相当高的纯度和精度。
高纯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的原因主要是,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O2、CO2、SO2和少量的CH4、氡气、氯气等,在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还必需去除这类的气体。为了有效的去除杂质,在生产高纯水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化学杀菌剂,如甲醛、双氧水、次氯酸钠等。
『陆』 纯化水系统,预处理部分有哪些常规检测指标及控制范围.
纯化水系统,预处理部分有哪些常规检测指标及控制范围:
1) 原水水质指标的全分析。对于RO系统工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确定预
处理工艺流程最重要的化学指标根据。
(2) 反渗透预处理中采用污泥密度指数(SDI),有时也称为污染指数(FI)来判断进水中胶体和颗粒物体物质的污染程度。这个方法比浊度测定更能反映水质情况,它已经被
反渗透行业普遍接受和认可。设计导则要求进水的SDI值小于或等于5。一般干净的井水的SDI<1,故不必进行胶体的预处理。
(3) SDI测试方法
a. 污染密度指数(SDI)—指在2.1Kg/cm2(30spi)给水压力下,单位时间与单位
面积内0.45µm特定滤膜被污堵的百分率。
指标控制目的
(1) 除去悬浮固体、降低浊度
(2) 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3) 抑制与控制微溶盐的沉积
(4) 进水温度和PH的调整
(5) 有机物的去除
(6) 金属氧化物和硅的沉淀控制
预处理的目标
为了保证反渗透系统水的回收率、渗透水的回收质量、透过水流量的稳定运行费用的最低化、膜的使用寿命的最佳化等,必须进行完善的预处理。具体目标为:
(1) 防止膜表面发生污染,即必须尽量去除悬浮固体、微生物、、胶体物质及有机物,从而
防止这些物质在膜表面沉积或污垢在膜原件水流通道。
(2) 防止膜表面发生结垢,即必须尽量抑制难溶解盐如CaCO2、CaSO4、BaSO4、SrSO4、CaF2以及铁、锰、铝、硅化合物等在膜表面的沉积。
(3) 防止膜承受物理和化学损伤。即必须尽量避免高温、极端的酸性水或碱性水、氧化剂等对膜的影响。
『柒』 向各位老师请教一个关于纯化水的问题
纯化水,作为工艺用水,对于制药企业是很重要的,至于把它划分为哪类物料确实并不重要,那是企业自己的规定。但是对其的质量控制必须按药典要求严格控制。
『捌』 纯化水质量分析的预习报告
额。。。。。。。。介个介个,偶8知道撒~~~~~
『玖』 纯化水质量标准
纯化水质量标准
纯化水质量标准。相信大家对纯化水并不陌生,纯化水就是不含有任何添加剂的纯净水,纯化水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检查出来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纯化水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
1、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2、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3、蒸馏法,按蒸馏器皿可分为玻璃、石英蒸馏器,金属材质的有铜、不锈钢和白金蒸馏器等。按蒸馏次数可分为一次、二次和多次蒸馏法。此外,为了去掉一些特出的杂质,还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
纯水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O,具有一定结构的液体,虽然它没有刚性,但它比气态水分子的排列有规则得多。在液态水中,水的分子并不是以单个分子形式存在,而是有若干个分子以氢键缔合形成水分子簇( H2O),因此水分子的取向和运动都将受到周围其他水分子的明显影响。
对于水的结构还没有肯定的结构模型,被大多数接受的主要有3 种:混合型、填隙式和连续结构(或均匀结构)模型。
药典纯化水质量标准是什么
中国药典规定纯化水需要检测TOC,电导率,微生物限度,硝酸盐,酸碱度,重金属,pH等检项,不同检项的检测频率,合格限也不同。像TOC的合格限是500ppb。
纯化水设备特点
1、产水水质符合相关药典要求,运行稳定;
2、多种消毒方式可选:活性炭巴氏消毒、CIP清洗系统、分配系统臭氧杀菌、分配系统巴氏消毒;
3、单双管路设计:产水和回水循环分管路运行,降低系统死角,避免微生物滋生;
4、新型流量计仪器和取样阀开关,方便检查、操作和取样卫生。
5、优选品质配件加工制造,选材重品质,先进加工工艺制造。
6、智能化电控控制系统,,减少机械故障,更安全。
7、设备制造生产图纸化,标准化,流程化,保障设备质量。
8、专利工艺设计,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方便。
纯净水饮用标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4月发布了GB1732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和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在这两个标准中,共设有感观指标4项、理化指标4项、卫生指标11项。
1、感观指标
感观指标包括色度、浊度、臭味、肉眼可见物。这几个指标是纯净水质量控制中最基本的指标,其制定的标准值参照了饮用水(即自来水)的标准,而大多厂家生产纯净水的水源是自来水,又经过粗滤、精滤和去离子净化的流程,因此,一般纯净水都能达到国家标准所要求的数值。
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中较重要的是电导率和高锰酸钾消耗量。电导率是纯净水的特征性指标,反映的是纯净水的纯净程度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好坏。由于生活饮用水不经过去离子纯化的过程,因此是不考察此项指标的。而对于纯净水来说“纯净”是其最基本的要求,金属元素和微生物过高,都会导致电导率偏高。所以,电导率越小的水越纯净。
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毫克数,它考察的主要是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氯化物的含量。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中规定,饮用纯净水中高锰酸钾消耗量(以O2计)不得超过1.0mg/L。如果高锰酸钾消耗量偏高,有可能水中有微生物超标,也可能是一些厂家为防止微生物超标而增加消毒剂ClO2的量,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游离氯也会超标。
国标卫生指标中还有一项重要指标为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水源附近土壤中的硝酸盐,盐碱地、大量施用硝酸盐肥料以及缺钼的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更高。在国标中规定亚硝酸盐不得超过0.002mg/L。
3、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在国标中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酵母菌4项。从近几年对纯净水检测的情况看,微生物指标是比较容易超标的指标之一。这是由于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净水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等各个环节上。
在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甚至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回收瓶盖再次使用,由于回收瓶盖的变形,造成瓶口不密封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超标反映出水的污染程度。其中大肠杆菌达到一定指标,会引起人体腹泻。
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人体中毒,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乙型链球菌则是造成人体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原菌;霉菌和酵母菌普遍分布于自然界,在食物中生长的霉菌在繁殖过程中吸取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并且散发异味,影响食品的感官,尤其是霉菌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
4、金属指标
金属元素指标在标准中规定了铅、砷、铜的含量,铅、砷要求不得超过0.1mg/L,其主要来源于受人类活动所影响的环境,包括土壤、河流的污染等等。铅、砷为有毒有害元素,铅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并蓄积在人体内,
当血液中含铅量为0.6~0.8mg/L时就会损害内脏,而砷的化合物会引起中毒,因此,它们的含量应该越小越好,而铜在标准中规定不得超过1.0mg/L,虽然铜不是有害元素,但也不是多多益善的物质,对于纯净水来说,更是衡量其纯净程度的标志之一。
5、有机物指标
有机物指标在国标中主要体现为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含量的规定。由于桶装纯净水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检测超标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
厂家不是从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入手,而是仅仅通的量来试图解决纯净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常用的消毒剂多为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等。桶装纯净水由于加氯消毒可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主要成分是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及少量的一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以及溴仿等,统称为卤代烷。
经检测,经过加氯消毒的饮用水、自来水中卤代烷含量一般高于水源水。其中以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较高,对人体存在一定危害,如果长期饮用氯仿和四氯化碳超标的纯净水,严重时会导致肝中毒甚至癌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在国标GB17324-1998中明确规定:饮用纯净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02mg/L、0.001mg/L。
纯净水与纯水的主要区别是:
从学术角度讲,纯水又名高纯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其主要应用在生物、 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但其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工业。例如电力系统所用的纯水,要求各杂质含量低达到“微克/升”级。
在纯水的制作中,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应该根据电子(微电子)元器件(或材料)的生产工艺而定(如普遍认为造成电路性能破坏的颗粒物质的尺寸为其线宽的1/5-1/10),但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繁多,至今尚无一份由工艺试验得到的适用于某种电路生产的完整的水质标准。电子级水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而且高纯水分析领域的许多突破和发展,新的仪器和新分析方法的不断应用都为制水工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高纯水的国家标准为:GB1146.1-89至GB1146.11-89[168],目前我国高纯水的标准将电子级水分为五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该标准是参照ASTM电子级标准而制定的。
高纯水的水质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主要依据有:1.微电子工艺对水质的要求;2.制水工艺的水平;3.检测技术的现状。
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水中的阴、阳离子可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及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等去除
水中的颗粒一般可用超过滤、膜过滤等技术去除
水中的细菌,目前国内多采用加药或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杀菌的方法去除
水中的TOC则一般用活性炭、反渗透处理。
在高纯水应用的领域中,水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器件的性能、可靠性、阈值电压,导致低击穿,产生缺陷,还影响材料的少子寿命,因此高纯水要求具有相当高的纯度和精度。
高纯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的原因主要是,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O2、CO2、SO2和少量的CH4、氡气、氯气等,在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还必需去除这类的气体。为了有效的去除杂质,在生产高纯水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化学杀菌剂,如甲醛、双氧水、次氯酸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