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肥皂软水和硬水的鉴别
从超市中买一些不同品牌的瓶装饮用水(例如,某某矿泉水、某某山泉、某某矿物质水、某某纯净水),然后仔细品尝,你会发现同样是无色、澄清、透明的饮用水喝起来的口感却又很大的差别,有的口感柔和、有的清爽可口、有的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有的有点甜。这是为什么呢?水有软水和硬水之分,对于饮用水而言,硬度会影响到水的口感,一般硬度低的水感觉柔和,硬度高的水感觉清爽、厚重。
肥皂软水和硬水的鉴别 方法 :
将肥皂水倒入含有该水的试管中,震荡,若有大量浮渣,则是硬水,若浮渣少泡沫多则是软水。
因为肥皂的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在水中硬脂酸钠被水电离,形成硬脂酸根离子和钠离子。而一般硬水中存在大量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而硬脂酸根离子会和镁离子和钙离子结合生成硬脂酸镁和硬脂酸钙,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都是不溶于水的沉淀,因此,如果是将肥皂投入到硬水中,会出现有沉淀的现象。而软水中是不存在或存在微量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因此,如果是将肥皂投入到软水中,是不会出现有沉淀的现象,水是纯净透明的。其实,除了钙、镁离子外,肥皂亦能被铁、锰、锌、铜…等离子所沉淀。
所以在化学上乃定义:凡是水体存在能被肥皂产生沉淀的矿物质离子,都称为硬度离子。由此可知,硬度是指所有硬度离子总浓度的指针值而言。不过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来水)中,除了钙、镁离子外,其余硬度离子之存量很少,因此水之硬度可以说是水中钙和镁离子之浓度所代表之综合特性而已。
软水是指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通常,自然界中的的 雨水 、雪水属软水;山泉水﹑溪水﹑江河水、部分井水、部分地下水属硬水。水的软、硬取决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世界卫生组织(WHO)以“1L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质量”为标准。
饮用水水的总硬度不能过大,如果没有经常饮硬水的人偶尔饮硬度较大的水,则会造成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这也是所谓的“水土不服”的原因之一。专家建议饮用硬度在150—450mg/L的水是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在日常生活中,水壶用久后内壁会有水垢生成,这也与水的硬度有关。主要是水中所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在煮沸的过程中会变成难溶于水的的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这样就形成了水垢。水壶内壁附着了水垢会影响壶壁的导热率,导致浪费能源。
另外,工业上用的锅炉,有的每小时要烧干几吨水,若使用硬水的话,在锅炉内壁沉积出的水垢数量是十分惊人的。锅炉里结了水垢,锅炉壁和水之间形成一层不均匀隔热层,这就会引起引起炉壁过热或受热不均,导致炉体变形,甚至爆炸。
用硬水洗衣服时,不仅浪费肥皂、不容易洗干净,还会使纤维变脆、易断。这是因为硬水里的钙离子、镁离子与肥皂[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镁。而用软水洗衣服,不仅可以节省洗涤剂,还能降低衣物的磨损,使衣物洗后松软,色泽保持更长久。
硬水在生产生活中有一定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区分软水、硬水,如何降低硬水的硬度呢?
在实验室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取少量水样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若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也可以取一定量水样于蒸发皿中,蒸干,若白色固体残留物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因硬水含有较多无机盐离子,导电能力较强,还可以用导电实验来区别软硬水。
软化硬水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通常利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但并不能使所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因此要获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常用蒸馏的方法。除此之外,离子交换法、沉淀法、电渗析法、电渗析法也以把硬水软化。
㈡ 洗衣粉,肥皂,洗发水,洗洁精等洗涤用品有何差别
本质上说,它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都是表面活性剂的工业产品,都是洗涤剂。
洗衣粉是烷基苯横酸钠为主的复合型洗涤用品,洗发水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加上一些抗静电剂和柔软剂的液体洗涤用品,肥皂是油脂皂化后的脂肪酸洗涤用品。洗洁精是多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产品。它们的区别在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不同。
洗衣粉的碱性略强,适合洗涤普通的衣服和污垢重的衣服;洗发水是中性的,带有柔顺剂成分,洗头发之后手感柔软,有一定抗静电作用。肥皂也是碱性的,但是它的原料来自植物油和动物油,对于环保要求较高的消费者来说比较有吸引力,适合洗涤贴身衣服和婴儿衣服。洗洁精是中性的,而且所用成分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直接用于果蔬洗涤和餐具洗涤,对油脂的乳化去污作用比其他几类洗涤用品要高得多。
㈢ 肥皂和洗洁精区别是什么
肥皂和洗洁精区别:
1、肥皂的生产是采用动物油和植物油搭配之后,再用烧碱皂化反应制得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长链脂肪酸钠.是比较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使用方便,但是去污力和抗硬水性以及对油污的乳化性能远远不及洗洁精。
2、洗洁精是多种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主要成分有椰子油烷基醇酰胺、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等等.这些成分不能制成固体,所以,使用起来没有肥皂方便.但是对油污的渗透性、乳化性、去污性远远高于肥皂。
3、从安全角度说,洗洁精更加安全.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个说法,其实,这是不懂二者在水中的扩散程度、溶解度而产生的误解。
4、一些人总以为肥皂是油脂做的,肯定比洗洁精这种合成的产品要安全.但是,我们使用这些东西,最终考虑安全与否,是看残留量对人体的影响.肥皂因为不耐硬水,在水中使用的时候,会跟水中的硬度成分生成皂垢沉淀物,就是看上去浑浊的、乳白色的那些成分.如果你用来洗碗,就会粘附在碗壁上,最终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洗洁精抗硬水性很好,不存在这种沉淀物,因此,沉积在碗壁上的残留物就少得多、甚至比使用肥皂的残留物少上千倍!这样,进入人体的洗洁精成分就少得多、危害就少得多!也就是安全的多!
㈣ 肥皂、洗衣粉、和洗衣液三者有哪些区别
1、肥皂成分主要来源于可再生植物油脂;洗衣粉成分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化学物质,里面还添加了摩擦剂;洗衣液的主要成分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结构包括亲水端和亲油端。
㈤ 肥皂与洗涤剂的区别
肥皂是以油脂动物油脂为基本原料,利用化学上的皂化反应制得,好象蛮温和的,误食会泻没严重问题。洗涤剂则是石油化工制品。性质很不相同。
㈥ 洗衣粉与洗衣液和肥皂的区别有什么
您好!目前衣物去污产品主要有洗衣皂、洗衣粉和洗衣液三种。
1)洗衣皂去污力较强,易漂洗,成本低,但很难溶解,使用时需先湿润衣物,再涂抹;碱性强,洗后手发干;不方便存放(易风化干硬、易泡水软化);易造成交叉感染;华北等高硬水地区及低温情况下去污力大大打折。
2)洗衣粉是固体粉末状的,去污力较强,成本较低。但有不足,洗衣粉不易溶解,需搅拌等待,无法100%溶解;碱性强,接触时手发烫,洗涤时烧手,伤衣物纤维;不易漂洗,最少过水3次;不方便存放,受潮板结;华北等高硬水地区及低温情况下,去污力大大打折。
3)洗衣液是液体状,优质洗衣液有以下优点,高浓度液体配方,容易溶解渗入衣物纤维,迅速瓦解污渍,含高效洁净因子和去污增效因子,抗污渍再次附着在衣物上,避免二次污染;中性温和,保护衣物纤维和颜色、对手部皮肤无刺激;快速溶解,100%溶解(硬软水、低温皆可完全溶解);易漂洗,无残留;香味丰富,选择多样;安全环保,环境友好;密封设计,方便存放。虽然一次性购买价格较高,但日均耗损价格实际比粉皂低,综合使用成本低,并能令衣物寿命延长。
因此,相比洗衣粉、洗衣皂,洗衣液更高效更洁净,且护衣护色不伤手,建议您选择优质洗衣液。
㈦ 用全部家当悬赏!急!求一篇文章,关于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的比较
人们为了整洁、美观就要经常将衣服、被褥及日用餐具、茶具进行洗涤。因此,肥皂和各种各样的洗涤剂就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肥皂的发明要比洗涤剂早得多,据说早在三千多年前,罗马城外的圣波山上,就被人们无意中制造出来了。在这座圣山上,人们燃烧贡品时,油脂顺势滴落到草木灰上成为最原始的肥皂,这些肥皂渗入到周围的粘土中。人们发现,当他们坐在这些粘土上,衣服沾上了粘土后反而比以前更容易洗干净。人们开始奉为圣土,后来才知道这是人们无意中的劳动收获。
公元70年,罗马的学者蒲林尼(Pliny)描述了用山羊油脂和柴灰制造肥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入另一种东西--海盐。它能使肥皂浮在混合液上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盐析作用。这个记载恐怕是对肥皂工业最早的描述了。由于当时产量很低,因而只能供有钱人使用,是污秽者的奢侈品。1791年法国化学家尼考尔斯·菜布兰兹(NicolasLeblanc)用氯化钠水溶液电解制得氢氧化钠,
从此以后,肥皂才成为平民百姓都用得上的东西。然而,并非每个人都知道肥皂是什么东西。从1811~1823年柴夫卢尔(ME Chevrenl)对肥皂产品进行研究后,令人满意地解释了什么是肥皂以及制造肥皂的化学反应。随着科学家弄清肥皂去污原理之后,各式各样的合成洗涤剂也就应运而生了。
化学性质
肥皂实际上是长链有机羧酸的钠、钾或三乙醇胺[N(CH2CH2OH)3]的盐。其它羧酸的这些盐也是工业肥皂,但它们没有去污、清洁作用。因为三乙醇胺的盐可溶解于有机溶剂,可以作干洗剂。制造肥皂的方程式是:
上面的反应就可以解释古罗马人制造肥皂的过程。作祭品的动物脂肪中含有甘油三酸酯,柴灰的水解物中含有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当它们一起被加热时脂肪就被分解生成少量的甘油和肥皂。
在制造肥皂的粘稠混合液中加些盐,肥皂就浮在液面上。这个过程,工业上叫盐析。然后就可以把它刮下来。这样得到的肥皂含50%~60%水,是糊状的。把它继续加热脱水,当剩下约30%水时就可以制成固体、糕状的棒,再把它风干到只剩下10%~15%水分时,就可切成块。再进一步干燥到含水仅5%~10%时就可作成粉末。
天然原料制的肥皂使用4种脂肪:牛油、棕榈油、椰子油和橄榄油。
有机酸要有洗涤本领必须含有9个碳以上的长链,而且洗涤本领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增强。然而,分子含18个碳以上的肥皂是不溶于水的,即使在热水中也不溶解。油酸(恰好含18个碳)是十分好的洗涤剂,因为它的顺式双链在第九和第十个碳原子之间,即在分子的正中间。
因此,含18个碳的肥皂具有较好的洗涤本领,而分子含12个碳的肥皂在水中的溶解性就增强了。由含18个以上碳的长链分子组成的肥皂只用作擦洗的填充剂。这种擦洗剂需要有去污本领而无须溶解性。
自从肥皂去污原理被人们认识之后,人们就试图改进它们的性能。因为肥皂存在不少弊病。例如,它在冷水中溶解得不好,在热水中才能较好地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它不能很好地发挥洗涤作用,因为它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成不溶性的酸性肥皂和脂肪酸的团块。另外,肥皂会与水中的钙、镁、铝及铁等元素反应(生成所谓金属皂)。这就是盆、桶盛了肥皂水后出现环状污垢,织物用肥皂洗后出现一层不明显的薄膜的原因。肥皂在软水中是很好的清洗剂。但遗憾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尤其是广大农村所用的水常常是硬水。
要改进肥皂的洗涤性能,化学家们就必须先弄清肥皂能去污的原理。去污的过程是用很薄的膜除去脏物和油污--这层薄膜把脏物带到溶液中,乳化或呈悬浮状除去。此外,作为洗涤剂要能降低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从而使洗涤液能渗入到织物细小的缝隙中,从而加快织物湿润的过程。
事实上,大多数有机洗涤剂都制成偶级分子,分子是由12~18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一端含疏水基团(排斥水的),另一端是亲水基团(吸引水的)。那么,肥皂和洗涤剂是怎样去污的呢?
去污原理
一个物质要具有去污能力,首先必须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纯水的表面张力为每厘米272个达因。但作为有效的洗涤剂必须把表面张力降低到每厘米230达因,把表面张力降到这个值只需要很少洗涤剂就足够了。
作用在一个水分子上的典型的作用力,可使水面上的分子进入溶液中--这就产生了表面张力。肥皂的分子被加到水中时,它会浮到水面上,因为在有机物的那端(疏水的)受极性的水分子所排斥。由于肥皂分子在水表面受水分子排斥,从而产生了一个对抗水分子相互吸引的力,结果就减少了表面张力。当肥皂水加到织物纤维中时,附在织物表面的油就聚成小油滴并离开织物表面。肥皂中有机物的那一端溶解在油中并使它离开织物纤维。与此同时,水在下面不断蠕动,加快了油滴离开的速度。在棉纤维中的极性基团(如纤维素中的羟基-OH)能吸引水,使水扩散(渗透)整个织物。
总的来说,除污去垢的反应大体是相似的。然而,因为污物可能是电中性的,或带正电荷的或带负电荷的。所以,对这个简单的理论进行一些修正也是必要的。
合成洗涤剂
虽然肥皂是相当好的洗涤剂,但化学家还是想改进它。最早的尝试是在1860年进行的,科学家把蓖麻油磺化成磺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油脂短缺,促使科学家们研究新的洗涤剂。弗利斯·肯德(Fritz Gunter)发明了1,4-二异丙基萘-6磺酸和二丁基萘磺酸钠。虽然它们都并不是很理想的洗涤剂,但是足以满足当时德国工业上对洗涤剂的需求。
在1933年,波罗特(Procter)和卡马波(Gample)制出第一个家庭用的合成洗涤剂。这种合成洗涤剂渗到被弄脏的织物中的面积要比肥皂大,也不会留下干扰染色的薄膜。而且它在冷水中也能溶解,硬性溶液和硬水对它都无影响。
从那以后,随着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及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呼声越来越强,合成洗涤剂工业就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起来。现在,家用洗涤剂通常包括下列成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合成洗涤剂;除去钙、镁离子的助洗剂;乳化剂;漂白剂;抗腐蚀剂;抗板结剂;软化剂;染料;香料;有的还有少量酶。
合成洗涤剂合成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与肥皂相似,都含有亲水基因和憎水基因。亲水的一端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型的。
因为大多数织物在洗涤过程中都带上负电荷,所以市售的洗涤剂中绝大多数都是阴离子型的洗涤剂。阳离子型洗涤剂则是工业用的,例如,清洗装饮料的瓶子和酿酒用的各种器皿。非离子型的洗涤剂多用于洗衣机中,因为用洗衣机洗衣物时总希望产生的泡沫少些,过多的泡沫会影响波轮的转动和降低清洗能力。把2-辛醇硅酮或2-乙基己烷硅酮加入阴离子洗涤剂中,也可以达到减少泡沫的目的。
助洗剂(增效剂)它是用来络合那些导致水质变硬的离子(主要是钙、镁离子还有铁、铝等离子),使它们进入到溶液中,从而使污物在溶液中悬浮,阻止它们沉淀下来。同时助洗剂可以使洗涤水有适当的碱性,从而有助于溶解酸性污物。最常用的助洗剂是磷酸盐,但有时也用碳酸盐、硅酸盐或硼酸盐。最好的助洗剂是三聚磷酸钠(Na5P3O10)和焦磷酸钠(Na4P2O7)。碳酸钠(Na2CO3)不能将钙、镁络合进溶液中,反之生成颗粒状碳酸盐沉淀,沉积在洗衣机底部。这点高中的化学课已谈到了。
乳化剂它的作用是阻止污垢的颗粒重新沉积在织物上,使污垢悬浮于水中漂走。最普通的乳化剂是羧甲基纤维素,其结构是:纤维--OCH2COO-Na+,它能使污垢的颗粒带上一个负电荷,从而使污垢互相排斥,也使它们与通常负电荷的织物纤维互相排斥。因而它们既不聚集形成沉淀,也不易沾在织物上。
漂白剂当衣服中的颜料暴露于太阳、氧气及空气的污染物中时,它们的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衣物褪色或变暗。但次氯酸的钙盐[Ca(ClO)2],或钠盐[NaOClO]在水中能产生氯气,氯气可以使颜料保持原来的色泽。所以,这些次氯酸盐常用作漂白剂。
抗腐蚀剂硅酸钠(Na2Si3O7)是一种防水剂,它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从而保护了这部分金属不被腐蚀。如果把它加到洗涤剂中,它可以防止洗衣机、金属钮扣和拉链等金属部件被腐蚀。硅酸钠不仅有抗腐蚀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助洗剂。当然,它也保护了我们的资源。因为有了它,洗衣机的寿命延长了,我们就无须生产更多新的洗衣机。
抗板结剂洗涤剂如果在贮存过程中受潮而板结,使用时就会增加洗涤剂的用量。这不仅是因为结块的洗涤剂不易完全溶解,同时也因它易于沉淀在织物上。这样既造成洗涤剂的浪费,又缩短了织物的寿命。通常,加入少量硫酸钠(Na2SO4)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板结。
软化剂大多数软化剂是阳离子型的物质。织物在洗涤时纤维常带上负电荷。这样,阳离子试剂加入后就有与织物纤维相结合的趋势。软化剂又有一条长的有机物链状"尾巴",其作用像润滑剂一样使人产生柔软的手感。软化剂也有乳化作用,并能保持水分,从而减少静电荷在织物表面的聚集。因此,改善了手感性能。
着色剂和香精如果将肥皂和洗涤剂全部都制成白色的,消费者必然会感到很枯燥。如果我们把少量颜料加进去,使这些洗涤剂呈现浅蓝色、粉红色的话,消费者就会觉得比较舒服。另外,肥皂和洗涤剂存放时会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为了抵消这些气味就要加进些香精。
酶几年前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含酶的洗涤剂。使用这种洗涤剂时,我们常常要把衣服在温水中浸泡一下。因为酶在热水中是不活泼的。酶是蛋白质类的化学反应催化剂,它能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样的大分子打破,从而加快了洗涤剂洗涤的速度。汁渍多的衣物特别适宜用含酶的洗涤剂。通常用的酶是用于降解蛋白质的朊酶和用于分解淀粉的淀粉酶。
有一段时期,曾经由于这些酶引起一些人严重的皮肤过敏,而使含酶的洗涤剂一度从市场上消失。现在,由于克服了这些缺点,同时因它具有良好的洗涤能力,所以,它又重新回到市场上,并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发泡剂泡沫可以使悬浮的油或污垢浮于水面上而被漂洗掉。一般来说,表面张力降低就会增加泡沫,非离子型洗涤剂发泡是不太理想的。有一类不起发泡作用的非离子型化合物它们产生泡沫的时间很短。当含有这种洗涤剂的溶液流入沟渠时,泡沫就消失了。有些发泡剂加入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因为消费者总认为洗涤水没有泡沫就没有洗涤能力。这个看法对肥皂来说是对的,而对合成洗涤剂来说就未必尽然了。
去污剂人们发现当玻璃器皿放在洗液中洗涤后,上面的污渍就被漂洗干净了。这些污渍是由漂洗水中少量不溶性盐引起的。若洗涤剂中含有用氯气与磷酸三钠作用生成的氯化磷酸三钠,它就可以溶解那些不溶性的盐,从而使玻璃器皿干净得闪闪发亮。
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使用量与日俱增。在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的肥皂和洗涤剂达28磅之多。在我国近年来除了日常洗衣粉外,洗洁精、洗发膏、香浴液等各种新型的洗涤剂不断涌入市场。这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使用最早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尤其是烷基苯磺酸钠(ABS)存在这个污染问题。因为它分子中的烃基是有支链的,所以它很难被细菌分解(又称降解)。因而在污水处理工厂的污水中这种洗涤剂的浓度往往很高。
1965年美国政府公布:生产的合成洗涤剂必须能被生物降解。直链型的烃易被细菌分解成只含两个碳的短链,有支链的烃就不易被细菌分解成只含两个碳的短链,有支链的烃就不易被细菌分解。目前普通使用的是线型烷基苯磺酸(LAS)。LAS洗涤剂比ABS便宜,而且可以从石油副产品中制得。
由于阴离子型合成洗涤剂能杀死细菌,而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它的污水处理却成为了一个头痛的事。污水中的洗涤剂常用活性污泥里的细菌把它们降解。当阴离子洗涤剂的浓度为150至200ppm时就有致命危险。幸而一般废水处理厂中它的浓度很少高于几个ppm,这个浓度可以杀死那些令人讨厌的肠型细菌,还可以还原下水道中的污泥残渣,这样就清洁了管道,使水畅通无阻。
此外,洗涤剂中所含的助洗剂三聚磷酸钠和焦磷酸钠是很好的化学肥料,它可以促进藻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这叫水质的"富营养化"。然而,物极必反,水生植物的疯狂生长会阻塞河道、湖汊,严重地影响水上交通,另外,大量水生植物死亡时会消耗水中的氧气,还会释放出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毒化水质,使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无法生存。据英、美等国统计城市污水中磷有30%~70%来源于洗涤剂。"富营养化"的结果使生机勃勃的水域变成"死湖"、"阴沟"。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型的洗涤剂不断投入市场。这些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整洁、干净、舒适的环境。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对洗涤水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㈧ 洗涤剂与肥皂之间的优点缺点!~
肥皂污染小,洗衣粉污染大 一一列举了洗衣粉的好处、坏处…… 好处:1.衣服洗得干净。2.花一半精力洗全部衣服。3.使用方便,价格公道。4.无磷洗衣粉,保护环境。5.…… 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而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及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相对来说,肥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是轻微的。 液体衣物洗涤剂溶解速度快,可使洗涤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产品的碱性相对洗衣粉来说比较低,性能比较温和,不会伤及织物。同时,液体衣服洗涤剂的洗涤效果要比洗衣粉更好。 与肥皂相比,洗衣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特别是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的有机物质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形成“死亡带”。因此,建议大家都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 一般手洗衣物我都用肥皂,需要机洗贴身穿着的衣服或床单、被罩的时候,我一定会用洗衣液,只有机洗较厚重的衣服如牛仔裤、夹克衫时才会使用洗衣粉。 洗衣粉用量我一般会参照洗涤剂上的说明,因为日常穿着的衣服都脏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一般只放最低量的洗衣粉。很多人都有错觉,以为洗衣粉用得越多衣物洗得越干净,其实洗衣粉用得过量,反而会积聚在衣物及洗衣机内,使衣物漂洗不净。 沾了洗衣粉后手上会有一种滑腻腻的感觉,使劲用水冲洗也很难去掉,而且皮肤接触到浓度高的洗衣粉溶液还会有瘙痒感和烧灼感。我看过一份资料,说是沾在皮肤上的洗涤剂大约有0.5%会渗入血液,皮肤上若有伤口则渗透力提高10倍以上。进入人体内的化学洗涤剂毒素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血液酸化,令人容易疲倦。由于这种污染的危害在短时间内不是很明显,往往会被人忽视。但是,微量污染持续进入体内,积少成多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人体的各种病变。看来在洗衣服时人的手最好不要直接和洗衣粉接触,戴一双橡胶手套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洗衣粉细分为超浓、加酶加香、超能去污、添加荧光增白剂等很多种,各有各的长处,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先确认自己需要哪一类。 比如,洗衣粉往往很难祛除衣服上的汗斑、奶渍和血迹,因此一种叫做领洁净的产品应运而生,在洗衣服前把它涂在衣领、袖口上,就能轻易去除这些污渍。其实只要你买一种“加酶洗衣粉”,就能省去这道工序。加酶洗衣粉中有一种叫做碱性蛋白酶的生物催化剂,它能消化顽固的蛋白质污垢,所以洗净效果特别好。不过,碱性蛋白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大显身手,它在50摄氏度时最活跃,而到七八十摄氏度就失效了,因此,在加酶洗衣粉的说明书上都特别注明了“切忌用沸水冲溶”,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质量报) 不怕海水的洗衣粉 什么样的洗涤剂在海水中不出“豆腐渣”,什么样的洗涤剂不用油脂做原料呢?它们是以洗衣粉为代表的合成洗涤剂。一百多年前,有人偶然发现蓖麻油和硫酸作用后,得到一种“土耳其红油”。用它洗衣服,在海水里照样挺好使,不会生成叫人讨厌的“豆腐渣”。这件事启发了科学家,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利用炼油副产品和苯、氯气、硫酸、氢氧化钠等为原料,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上百种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和肥皂一样,也具有“双重性格”——既亲油又亲水。但是,它没有肥皂的缺点,在各种水中都保持良好的去污能力,而且不需要使用宝贵的油脂作为原料了。如今,甚至肥皂的原料也改用由炼油副产品氧化得来的脂肪酸了,肥皂也可以改名为“合成肥皂”啦! 合成洗涤剂除了固体的洗衣粉,还有液体的洗洁精、洗净剂等。有些洗涤剂中添加了荧光增白剂,可以让白颜色的衣物更洁白,花色衣服的颜色更鲜艳;还有一些无泡或少泡洗涤剂,适合在洗衣机、洗碗机里使用。但是、洗涤剂洗不净衣服上的汗斑、奶渍和血迹。原因是,这些污渍里的蛋白质是大个的高分子,与纤维胶结得非常紧密,很难拆散。有一种叫做碱性蛋自酶的生物催化剂,它能“消化”顽固的蛋白质污垢,将大个的蛋白质分子拆开,变成能够溶解在水里的小分子。科学家把它掺在洗涤剂里,做成“加酶洗衣粉”,让洗衣粉增添了“消化”蛋白质污垢的本领,洗起衣服来去污效果特别好。不过,碱性蛋白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大显身手。它在摄氏五十度时最活跃,“消化”蛋白质的能力最强,热到摄氏七八十度以上就失效了。因此,在加酶洗衣粉的说明书上特别标明:切忌用沸水冲溶! 合成洗涤剂也有它的坏处!有很多洗涤剂含有磷,化肥中有一种磷肥。当生活中的污水到入江湖中时,使得水中的“化肥元素”多起来,这就使水中的各种藻类多起来,从而水中的氧气少了。鱼也就死了!这也是赤潮的危害! 含磷洗衣粉对环境及人类自身的危害 1 我国水体造成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洗衣粉年产量在2 0 0 万吨左右,以平均1 5 %磷酸盐含量计算,每年约有3 0 万吨含磷化合物排放到地面水中,而1 克的磷就可使藻类生长1 0 0 克。据权威部门调查:因含磷过多,我国湖泊目前几乎都处于富养化状态。我国五大淡湖之一的巢湖由于含量超标3 .4 倍,致使水藻长满全湖,每到夏天腥臭味熏人;中外游客游览胜地滇池由于无节制排放磷,湖水超过国家5 类地区地面水水质标准,再也无法饮用;“赤湖”发生在近海,因磷使红色浮游生物繁殖而引发的海水变色现象,仅1 9 9 2 年在我国就发生了5 0 起。 在1990年、1994年和1995年,由于太湖底泥中的氨、磷等营养物质的释放,曾发生严重污染事件:无锡梅园水厂一带的水质变劣产生恶臭,水厂停工、市民无水饮用,造成的损失多达数十亿元。昔日碧波荡漾的太湖水已变得浑浊发黑、腥臭难闻,让人无法与记忆中所描绘的太湖美景联系到一起。 而在河网密布的广东潮汕地区,近年来竟发生了“守着江水买水喝”的“奇闻”;潮汕地区第二大河——枫江下游,由于赖以饮用的江水水质剧降到了“不适饮用”的地步,两岸十几万揭阳市和潮州的群众每年不得不花费二三千万元购买饮用水,而这一切都是上游潮州市每年直接排放的3000多万吨含磷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造成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洗衣粉生产企业上百家,年产销量近2 0 0 万吨,而申请国家环境标志认证的无磷洗衣粉生产的仅5 家,其产量不到总量的5 %。就是这5 家,在生产无磷洗衣粉的同时,还生产着含磷洗涤用品。 2.水体富营养化 污垢的衣服在洗衣粉的魔力下变得清洁干净。但是合成洗衣粉中的增净剂磷酸盐是造成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元凶”! 所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磷、氮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造成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水体中的溶解性氧量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现象通常发生在湖泊、河口、海湾等水流缓慢,营养物质容易积累的封闭或半封闭性水域。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往往会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蓝色等各种颜色。这种现象发生在海域称为“赤潮”,发生在江河湖泊中则叫“水华”。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地曾出现过多起“水华”及“赤潮”事件,如北美洲的伊利湖富营养化严重,面临“死亡”的危机;日本的濑户内海因频繁发生“赤潮”,给渔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调查,全国因受污染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已占全部湖泊的63.6%,其中污染严重的有太湖、滇池、巢湖等;天津附近的渤海湾也曾出现过多起“赤潮”。 富营养化污染的根源在于含磷和含氮废水的大量排放,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如食品、化肥生产工业等)以及农田排水。生活污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厨房洗涤水、厕所冲洗水、洗澡水等,一般氮和磷浓度都很高,而含磷洗衣粉是生活污水中磷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和危害呢?首先是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会使原本水清如镜的水体变得浑浊有色。其次是藻类等浮游生物死亡后的残骸被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溶解氧降低。再有是部分浮游生物残骸沉积在水体底层发生腐化,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外一些浮游生物还会分泌出毒素。所有这些都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渔业生产。此外,富营养化水体由于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较高,人畜长期饮用,也会中毒致病。 5 洗衣粉的毒副作用 很多洗衣粉外包装说明里新增加了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大致有以下内容:1 .将本品存放于阴凉、干燥及小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2 .不慎误食或入眼,请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请及时就诊。3 .使用任何清洁用品后,应将手冲洗干净。4 .请勿用于清洗碗盘、蔬菜、水果及食物。这已说明洗衣粉有毒副作用,提醒人们要注意这一点。 合成洗衣粉对人体的损害也不容忽视。烷基苯磺酸钠是协同致癌物,但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却是洗衣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苯是一种脂溶性物质,未漂洗干净的衣物上残留的苯,不仅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而且会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内,日积月累,可能诱发疾病。荧光增白剂亦是致癌物质,可使人体细胞发生畸变,也可以引发皮炎和皮肤瘙痒。含磷洗衣粉污水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是致癌六因素之一。 我们应尽量使用无磷、无苯、无荧光剂的肥皂粉,或者选用低磷、低苯的洗衣粉。同时重视洗衣粉的毒副作用,不要乱用,用后要清洗干净。这样即环保,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坏处:1. 表面活性剂、增白剂、助洗剂直接接触或者附着在衣物上,会刺激皮肤,对健康有影响。2. 常用的助洗剂对人的肝脏有所损害,表面活性剂会破坏皮肤角质层,使皮肤变得粗糙。3. 过多的合成香精气味很浓,常会引起一些人过敏。荧光增白剂本身是一种有毒物质,过多地侵入人体,也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危害。4.含磷洗衣粉危害大,污染水资源,促使藻类植物迅速生长,大量消耗水中氧气,最后藻类自身也迅速死亡,使水带毒,造成损失。5.缺少经验的人,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家庭,洗衣粉放的位置不当,就可以引起事故。6.含磷洗衣粉使用不当,引起赤潮。 各种事例证明:洗衣粉既给人带来方便,同时又污染着我们身边的环境,且弊大于利。难道说这洗衣粉以后就不能用了吗?这个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答案。等到人类造出了无害洗衣粉的那天,答案自然揭晓……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