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纯净水的cod是多少
饮用水的COD指标要求小于3,所以一般认为纯净水的COD是零。没有监测的必要,而且也很难检测的准确。
⑵ 纯水机一般有几级采用的是什么原理
第1级. 5um PP绵(用于阻垢铁锈杂质等)
第2级.颗粒活性碳(用于吸附化学物质) 第3级版.1um PP绵或压缩活权性碳 第4级. RO膜(关键滤芯) 第5级.后置椰壳活性碳滤芯(用于改善口感) 前三级过滤为预处理,为RO膜过滤提供合格的原水(自来水) 由于RO过滤造水慢,通常配有压力蓄水桶 以及压力开关来控制机器的工作与停止纯水机的废水产生比率 一般来讲,纯水和废水的比例一般在1:3左右,污染严重的地区废水量比例会增大。产生的废水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但是,很多人都觉得这么多废水浪费了太可惜,会用盆接来冲马桶或者洗衣服。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水的硬度不同,如果你所居住的地方水质还可以,纯水机产生的废水除了用来冲马桶,还可以擦地板。但是如果水质很硬,水碱特别多,产生出的废水建议直接排掉,因为里面的杂质太多,水干之后,会留下一层白色的印记。
⑶ 任何纯水会减弱任何电的电力吗
1、 原水
原水 :是指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或城市的自来水等也叫生水 。
2、 澄清水
澄清水:去除了原水中的悬浮杂质的水。
3、 除盐水
是指水中的阳、阴离子基本上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称为除盐水。除盐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
4、 浊度
浊度: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一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物质)所产生的光学效应。单位用NTU表示。浊度是在外观上判断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为1mgSi02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
5、 絮凝剂
絮凝剂:能引起胶粒产生凝结架桥而发生絮凝作用的药剂。
6、 总碱度
总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7、 酸度
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8、 硬度
硬度:是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含量。
9、 电导率
电导率:是在一定温度下,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距为1厘米的两平行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10、电阻率
电阻率:也是一个反映水的导电能力的一个指标,水的电阻率越大,水的导电能力越差,水中所含的离子就越少。它的常用单位是MΩ.CM。它同电导率之间是倒数关系。例如:水的电导率是0.2μs/cm,则它的电阻率就是1/0.2=5(MΩ.CM)。
11、TDS(溶解性总固体)
TDS(溶解性总固体):是滤除悬浮物(SS)与胶体并蒸发看全部水分后的剩余无机物。单位是ppm或mg/l,可以用TDS仪来测量。它也反应了水中的离子含量。它与电导率之间一个粗略的对应关系:对于氯化钠参考溶液来说,1ppm的TDS值对应2μs/cm的电导率。
12、PH值
pH值: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含量。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的度量单位。pH值分0~14挡,pH值为7.0则水为中性;pH值小于7.0,则水为酸性的;pH值大于7.0。则水为碱性的。
13、碱度
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够接受[H+]离子与强酸进行中和反应的物质含量。水中产生碱度的物质主要由碳酸盐产生的碳酸盐碱度和碳酸氢盐产生的碳酸氢盐碱度,以及由氢氧化物存在而产生的氢氧化物碱度。
14、SDI
SDI:污染指数—用于测量反渗透系统所用原水中悬浮固体的数量。
15、臭氧
臭氧:氧的一种不稳定的、高活性的形式,它是由自然雷电或高压电荷通过空气所产生的,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和消毒剂。
16、余氯
余氯: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17、总大肠杆菌数
总大肠杆菌: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总大肠菌群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18、回收率
回收率:指系统产出的产品水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19、脱盐率:
脱盐率:反映膜的性能的参数,通常一级RO膜系统脱盐率在97%以上。可以简单计算:(原水电导率-产品水的电导率)/原水电导率。
20、 含盐量
含盐量:水的含盐量也称矿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由于水中各种盐类一般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含盐量也可以表示为水中各种阳离子的量和阴离子的量的和。
21、 沉淀
沉淀: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可分为物理沉淀和化学沉淀两种作用。通常所指的沉淀是物理沉淀,即重力分离的方法。它是利用废水中悬浮物与水的比重不同,借重力沉降或上浮的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化学沉淀是在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而析出沉淀。
22、 中水
“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水质介于上水(饮用水)和下水(生活污水之间),这也是中水得名的由来,人们又将供应中水的系统称为中水系统。
23、 有机物污染
有机物污染: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等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4、 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反渗透在运行状况下,膜表面盐类被浓缩,同进水中的盐类之间存在浓度差,若浓水流量小,流速低时,高含量盐类的水不能被及时带走,在膜表面会形成很高的浓度差,阻碍了盐分的扩散,这种现象叫浓差极化。
25、 悬浮物(SS)
悬浮物(S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粘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它是水样过滤后在103-105度温度下把滤纸上截留物烘干所得的固体量。单位mg/l。
26、 曝气
曝气:使空气中O2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目的是提供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保障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需氧量。
27、 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所用时间为5天,温度20℃,简记BOD5,单位mg/L。
28、 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废水检验标准一般采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单位mg/L。
29、水锤
水锤又称水击。水(或其他液体)输送过程中,由于阀门突然开启或关闭、水泵突然停止、骤然启闭导叶等原因,使流速发生突然变化,同时压强产生大幅度波动的现象。
30、吸附
吸附:是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31、酶酶: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制成的一种催化剂(生物催化剂)。其基本成分是蛋白质,是促进生物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32、污水
污水:污水是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水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33、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34、污水回用
污水回用:将污水或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当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以回用时,也可称为再生水。
35、水垢
水垢:即由于锅炉水水质不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受热面与水接触的管壁上生成的固态附着物。
36、水渣
水渣:是指在炉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和沉积在汽包、下联箱底部等水流缓慢处的沉渣。于水垢区别:水渣比较松散,呈悬浮或沉渣状态,且有一部分易随锅炉排污排掉;而水垢能牢固地粘结在管壁上,不易排掉。
37、铁、锰、铝
微量的铁和锰即会造染色,结垢和味道等问题,铁在还原状态之环境下是以水可溶性的二价铁形式存在,当和空气接触后会逐渐氧化成黄棕色胶体状的三价铁,最后沉淀为棕色的氢氧化铁。 锰的特性和铁类似,由于铁、锰、铝的氧化物也是RO膜结垢的原因之一,故有必要分析其含量。
38、纯水
纯水是指既将水中易去除的强电介质去除,又将水中难以除去的硅酸及二氧化碳等弱电解质去除至一定程度的水。纯水的含盐量在1.0mg/L以下,电导率小于3μs/cm。
39、超纯水
超纯水又称高纯水,是指将水中的导电介质几乎全部去除,又将水中不离解的胶体物质、气体和有机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超纯水的含盐量在0. 1mg/L以下,电导率小于0. 1μs/cm。
纯水和超纯水除了对含盐量或电导率有严格要求外,对水中各种金属离子含量,有机物含量、微粒粒径及数量和微生物数量也有严格指标限制。
40、蒸馏水
蒸馏水是将原水加热汽化,再将蒸汽冷凝成的水称为蒸馏水。一般蒸馏水电导率为10μs/cm左右,将一次蒸馏水再次蒸馏得到二次蒸馏水,多次蒸馏得到多次蒸馏水,电导率可降至很低达1.0μs/cm左右。
⑷ 测定某水样的BOD5,计算水样的BOD5的值
BOD5=DO培养前-DO培养后
DO培养前=(v1-v2)×0.0125×8×1000/V=(7-4)×0.0125×8×1000/100=3mg/L
DO培养后=(3-0.2)×0.0125×8×1000/100=2.8mg/L
f1=29/30=0.966
f2=1/30=0.033
BOD5=(3-2.8)×0.966/0.033=5.8mg/L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难以分解的。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4)纯水化学需氧量扩展阅读:
水污染指标
除了生化需氧量(BOD)指标外,反映水质污染的指标还有臭味、水温、浑浊度、pH值、电导率、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总氮、总有机碳(TOC)、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⑸ 水处理中COD,TCOD,SCOD各是什么意思数据大好还是小好
cod化学需氧量,
tcod总化学需氧量,
scod是指溶解性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⑹ 水质检测ppm多少为好
美国标准:
(1)饮用水:无硬度要求。
(2)美国供水工程协会水质标准:80-100。
检测范围:污水、纯水、海水、渔业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装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冷却水、农田灌溉水、景观用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锅炉水、地表水、工业用水、试验用水等。
检测目的:饮用水主要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水质标准除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外,还有微生物指标;对工业用水则考虑是否影响产品质量或易于损害容器及管道。
检测指标
1、肉眼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2、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3、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4、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水质监测
⑺ 纯净水的COD 是多少
COD是化学需氧量,纯水不测,一般废水测,小于500ml/L
⑻ 水质监测中常见的监测指标有哪些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水资源及其水质现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仅各国之间,而且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都存在着差异
检测范围
污水、纯水、海水、渔业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装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冷却水、农田灌溉水、景观用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锅炉水、地表水、工业用水、试验用水等。
水质常规指标
微生物指标(4项):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
毒理指标(15项):砷、硒、四氯化碳、镉、氰化物、溴酸盐、铬、氟化物、甲醛、铅、硝酸盐、亚氯酸盐、汞、三氯甲烷、氯酸盐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铁、溶解性总固体、浑浊度、锰、总硬度、臭和味、铜、耗氧量、肉眼可见物、锌、挥发酚类、水溶液酸碱度、氯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铝、硫酸盐
放射性指标(2项):总ɑ放射性、总β放射性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4项):氯气及游离氯制剂、臭氧、一氯胺、二氧化氯
检测指标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肉眼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5、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6、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7、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8、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9、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⑼ 化学需氧量计算CODcr=((V0-V1)*c*8*1000/V2为什么是8
化学需氧量(CODcr)快速测定 一、方法提要 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和催化剂硫酸银,在强酸性介质中加热回流一定时间(5至10min),部份重铬酸盐被水样中可氧化物质还原,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根据消耗重铬酸钾的量计算CODcr值。方法不使用汞盐,使用硫酸—磷酸介质。 二、干扰及其消除 主要干扰物是氯离子(Cl-),氯化物的干扰一般使结果偏高,故在回流前加入硝酸银和硫酸铬钾,并增加硫酸银的用量,以抑制氯离子的干扰。 三、适用范围 方法适用于氯离子浓度低于3000mg/L的水样中COD的测定,若氯离子浓度较高,可加以适当稀释后再测定之。 四、主要仪器 1.回流装置:250ml具标准口锥形瓶,45cm下端具标准口球形冷凝管,二者可以密封连接。具体可参照国标(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回流装置) 2.800瓦或1000瓦万用电炉。 3.常规实验器皿:如50ml滴定管、容量瓶等。 五、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 K2Cr2O7=0.2500mol/L):称取预先于120℃烘干2小时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定容于1000ml容量瓶,摇匀。可参见国标。 2.50%硝酸银溶液:50% AgNO3。 3.18%硫酸铬钾:18% CrK(SO4)2.12H2O。 4.试亚铁灵指示液:溶解0.70g FeSO4.7H2O于水中,加入1.50g C12H8.N2.H2O(邻菲罗啉)搅拌溶解,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可参见国标。 5.消解液:2% Ag2SO4(H2SO4:H3PO4=1:1)。将20g Ag2SO4溶于500ml 浓H2SO4,加入500ml H3PO4趁热缓慢搅拌全溶。 6.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0.1mol/L 可参见国标。 将39.5g (NH4)2Fe(SO4)2.6H2O 溶于800~900ml水中,慢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10.00ml 0.2500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中,加水稀释至100ml左右,缓慢加入17.5ml H2SO4和17.5ml H3PO4,摇匀,冷却后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褐色即为终点。 计算: C[(NH4)2Fe(SO4)2] =0.2500×10.00/V 式中: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ml) 六、操作 取10ml水样(不足10ml时,补加纯水至10ml)于锥形中,滴加 50% AgNO3 0.5ml左右,加入 18% 硫酸铬钾溶液 0.5 ml,摇匀;准确加入0.2500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10.00ml,最后,加入消解液 35 ml,并加玻璃珠2~3粒,接好回流装置加热回流10分钟(开始沸腾时计时),停止加热,用少量水冲冼冷凝管壁,取下锥形烧瓶(戴手套避免烫伤!),用水稀释至约140ml,用冷水冷却至室温,加入指示液2~3滴,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褐色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计算:可参见国标。 CODcr (O2,mg/L)=(V0-V1)×C×8×1000/ V 式中: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水样体积(ml); V0——滴定空白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体积(ml); V1——滴定水样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体积(ml)。 8 ——氧(1/2 O)摩尔质量(g/mol)。 七、问题讨论 1.本法经实际测定水样中COD与传统的加汞盐回流2h的结果相一致,提高了分析效率,且避免使用汞盐,对环境的污染。 2.水样中COD值高时,可适当稀释后测定。 3.样品中Cl-较高时可适当多滴入AgNO3,或将水样作适当稀释。 4.硫酸亚铁铵溶液浓度临用时标定(当气温高于20℃时,必须每次用时标定)。
⑽ 净水检测标准是什么
1、水环境质量标准
CJ/T 20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 3020-199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 94-2005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CJ 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 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代替CJ/T 48-1999;
GB/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代替CJ/T 95- 2000;
GB/T 19772-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
GB/T 18919-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 206—2005。
(10)纯水化学需氧量扩展阅读
检测范围
污水、纯水、海水、渔业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装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冷却水、农田灌溉水、景观用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锅炉水、地表水、工业用水、试验用水等。
检测目的
饮用水主要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水质标准除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外,还有微生物指标;对工业用水则考虑是否影响产品质量或易于损害容器及管道。
检测指标
1、色度: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
3、臭和味: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肉眼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5、余氯: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6、化学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7、细菌总数: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8、总大肠菌群: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9、耐热大肠菌群: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