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蔗糖和水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C12H22O6(蔗糖)--水解--C6H12O6(D-(+)-葡萄糖)
+
C6H12O6
(D-(-)-果糖)
当蔗糖为右旋糖是,其水溶液的比旋光度为+66.5度时,在酸或酶作用下可水解。但得到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是左旋的。
『贰』 蔗糖的化学式
蔗糖的化学式:C₁₂H₂₂O₁₁
蔗糖到乙醇经历以下过程:
1、蔗糖的分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
2、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而丙酮酸;
3、必须是在植物细胞质基质中才能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并放出二氧化碳。
蔗糖是一种双糖(葡萄糖+果糖),晶体白色,具有旋光性,但无变旋。易被酸水解,水解后产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不具还原性。发酵形成的焦糖可以用作酱油的增色剂。
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特别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极高。蔗糖是植物储藏、积累和运输糖分的主要形式。
蔗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Saccharumspp.)和甜菜(Beta vulgaris)。将甘蔗或甜菜用机器压碎,收集糖汁,过滤后用石灰处理,除去杂质,再用二氧化硫漂白;将经过处理的糖汁煮沸,抽去沉底的杂质,刮去浮到面上的泡沫,然后熄火待糖浆结晶成为蔗糖。
(2)蔗糖溶液和纯水的化学式扩展阅读
历史
一世纪或以前,岭南开始制作蔗糖。东汉前期粤人杨孚撰《异物志》,记载将甘蔗汁制成“饴饧”,再结晶成固体蔗糖“石蜜”。
唐代蔗糖和甘蔗开始传入北方各地。唐代僧侣常用蔗糖入药,并以蔗糖水浴佛,来华的阿拉伯与波斯商人亦大量以蔗糖调味。但一般百姓仍未普遍使用蔗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
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制糖在宋代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中国武干的制糖业,开始不知道怎么炼制像巴比伦地区出产的糖那样精美,后来大汗得到来自巴比伦地区的人传授用树灰炼精糖的技术。
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叁』 蔗糖溶液的化学式是
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
100ml5mol/L的蔗糖溶液中,含蔗糖分子数与溶液中的?离子数目相同。
没有相同的。
『肆』 蔗糖水的化学式 那么蔗糖水中各组成成份的名称是什么
蔗糖水是混合物,没有化学式.
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水的化学式是H2O.
蔗糖水的组成成份是蔗糖和水.
『伍』 蔗糖水解方程式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果糖------葡萄糖C12H22O11+H2O→2C6H12O6麦芽糖-------------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纤维素-------------葡萄糖CH2OH(CHOH)3-(C=O)-CH2OH是果糖
蔗糖能被水解,水解后产生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不具还原性。
蔗糖是人类基本的粮食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蔗糖根据纯度的高低可分为三种;白糖、砂糖和片糖。蔗糖,有机化合物,分子量342、3。无色晶体,具有旋光性,但无变旋。
『陆』 蔗糖溶于水化学方程式
蔗糖溶于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仅仅是发生物理反应,大分子在水系中分散成小分子
『柒』 蔗糖的化学式
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
蔗糖是双糖的一种,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一分子果糖的半缩醛羟基彼此缩合脱水而成,其化学式为:C12H22O11,结构简式为:OC1C(OC(CO)C(O)C1O)OC2(CO)OC(CO)C(O)C2O。
蔗糖的性质
1、热分解作用
结晶蔗糖加热至160摄氏度,便熔化成为浓稠透明的液体,冷却时又重新结晶。
2、酸的作用
蔗糖溶液为酸性时,蔗糖转化更快。
3、碱的作用
稀碱溶液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钾及钠的溶液,甚至在煮沸的情况下也不会使蔗糖分解。
4、盐类的作用
水中同时有蔗糖与盐类存在时,它们的溶解度都要发生变化。
5、氧化作用
蔗糖燃烧或在生物氧化中,都产生二氧化碳及水,在中性或酸性的溶液中,高锰酸钾可使蔗糖氧化成二氧化碳、甲酸、乙酸及草酸,但在碱性条件下,只能部分变为草酸及二氧化碳。
6、微生物对蔗糖的作用。
蔗糖的稀薄溶液易受微生物的感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蔗糖
『捌』 蔗糖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蔗糖(即通常所指的食糖)是碳水化合物、为双糖类,其化学分子式为c12h22o11,分子量342.296,在酸性溶液中或有转化酶存在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合称转化糖),其化学分子式均为c6h12o6但结构式有左旋、右旋的区别,转化糖经人体消化后,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可完全排出体外,不会残留任何有害物;每克蔗糖在人体内消化分解后,可产生3.949千卡热量。蔗糖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醛、酮、酸等有机物,使糖溶液呈棕红色。在制糖过程酸碱度过高、过低时,均会造成蔗糖分解,使色值加深。
蔗糖为无色透明结晶,属单斜晶系,通常为12面体,有的少至10面,有的多至14面、16面;蔗糖易溶于水,有微弱的吸湿性,杂质含量增加时(如红糖),吸湿性加大;蔗糖溶液的粘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温度升高可使粘度降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受水中杂质含量与成份的影响,这是蔗汁中的糖分虽经蒸发浓缩,为什么不能完全结晶析出而残留在废蜜中的原因。
市场销售的成品精制幼砂糖的理化成份与卫生要求是:蔗糖分大于99.8%,还原糖分小于0.03%,电导灰分小于0.03%,水分小于0.06%,色值小于30iu,混浊度小于3,不溶于水杂质每公斤不超过30毫克;二氧化硫每公斤不超过10毫克,不得检出致病菌与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