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纯水知识 > 纯化水将糊精分散均匀

纯化水将糊精分散均匀

发布时间:2022-11-02 17:47:13

1. 对于可形成低共熔物的散剂,在制备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易氧化药物的处方和工艺对于化学稳定性较差的药物进行处方设计时,可选择下列方法增加其稳定性:(1)改变药物的结构可将药物制成难溶性盐或难溶性脂类衍生物,水溶性越低,稳定性越好;制成复合物;利用化学方法制备前提药物。(2)制成固体制剂凡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一般制成固体制剂。(3)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一些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可以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干法制粒。包衣是解决片剂稳定性的常规方法之一。(4)制成微囊、微球或包合物将药物之称微囊、微球或环糊精包合物后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2. 从一个撤驳案例谈现有技术的启示

当说明书中记载的区别技术特征及该区别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在实审阶段被审查员认为是“显而易见”的,怎么办?

作为一名专利代理人,创造性的三步法简直就是耳熟能详的每日必修课!而在提起三步法时,想必每个代理人脑海里立即浮现出的是《审查指南》中描述的“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通常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2)确定发明的区别技术特征和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在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是,在三步法的第三步“判断是否显而易见”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的是发明是否取得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如果有这样的效果,在创造性争辩过程中也会容易不少。然而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通过检索往往会找到技术领域相同、技术方案看似相同、技术效果看似接近的对比文件。这时候,审查员也往往会认为本申请和对比文件的区别技术特征及该区别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怎么办?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本申请

本申请涉及一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包括胶囊壳和容纳于该胶囊壳内的奥美拉唑微丸,其中所述微丸由内向外的结构依次为丸芯、碱层、隔离层、肠溶层、外层,还限定了各层的具体组成成分、用量和制备方法,所述丸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奥美拉唑、糊精、羧甲基淀粉钠、磷酸二氢钠过筛得混合粉,以由聚维酮、水、磷酸二氢钠组成的粘合剂溶液在抛丸机中将丸芯混合粉造粒,从而制备丸芯。

**对比文件1 **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并具体披露了以下技术信息:

(1)母丸制备:称取原、辅料奥美拉唑7.0kg、淀粉18.86kg、糊精7.14kg、蔗糖12.28kg、碳酸钠3.08kg、羧甲基纤维素钠945kg,分别过80目筛;用纯化水8.4kg将2.8kg蔗糖溶解,加224g碳酸钠,搅拌均匀配成溶液;将奥美拉唑、淀粉、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剩余的蔗糖和碳酸钠在混合机中混合;将干粉置LBZ-1000离心机流化包衣造粒机离心工作腔内,将溶液通过喷枪均匀喷向干粉,制成微丸,取18-24目之间的微丸作为合格母丸;将母丸在40-50℃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时间为3小时;收得合格母丸约45kg。

(2)隔离层包衣:称取羟丙甲纤维素3.6kg、滑石粉0.72kg、PEG-6000 0.54kg、纯化水32.4kg配制成隔离层包衣液,将制得的45kg微丸在LBL-200型流化床制粒包衣机中进行隔离层包衣,控制包衣物料温度35-45℃;包衣过程约2.5小时,包衣后的微丸过16目筛。

(3)肠溶层包衣:称取Kollicoat MAE 30DP 42.0kg、柠檬酸三乙酯1.26kg、二氧化钛1.4kg、滑石粉4.4kg和纯化水42kg,配制成肠溶层包衣液,继续将完成隔离层包衣的小丸完成肠溶层包衣,控制包衣物料温度35-40℃。包衣过程约9小时,包衣后的微丸过16目筛。

(4)微丸充填:检验微丸中奥美拉唑含量,按照20mg/粒计算微丸充填重量;用NJP-1200-A型硬胶囊充填机将微丸充入2号硬胶囊,并对充填好的胶囊进行抛光。

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三个胶囊样品的释放度和耐酸力效果,1个月时释放度分别为91.2%、90.5%、91.5%,耐酸力分别为94.5%、94.8%、95.0%,6个月时释放度分别为88.8%、88.2%、88.9%,耐酸力分别为94.2%、94.6%、94.9%。

审查员认为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1中还包括外层,而对比文件1的最外层即肠溶层,同时微丸处方从内向外各层的质量比也不同;(2)各层中的原料及用量略有不同,所述的制备方法有所不同。

关于上述区别,审查员认为在对比文件1公开的母丸中将碳酸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蔗糖溶液混合后包衣,一部分留于丸芯的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调整所谓“碱层”中的原料及用量,容易将碳酸钠用常见的磷酸钠盐(如磷酸二氢钠)替换,其他基于所谓的丸芯与碱层进行简单的变型,以及对于隔离层、肠溶层包衣中的辅料及其用量的选择,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对比文件1的教导,容易通过普通技术知识实现的,在确定配比的情形下,按照常规步骤和有限的试验即可得到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制备方法,效果也是可以预见的。经过两次OA答复之后实审审查员驳回了本申请。

申请人将此案转入了我公司,笔者对此驳回决定提出了复审请求。复审请求中,笔者认为:本申请中的丸芯和对比文件1中的母丸在制备过程中都是将碱性钠盐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与奥美拉唑等混合制得干粉,一部分与水等配成溶液,通过喷枪喷于干粉上。对比文件1的母丸实际上相当于本申请的丸芯,并不包括本申请的碱层。对比文件1也没有给出“将碳酸钠分成两部分使用”、“碱层的设置”可以解决“其在口服后2小时内不被释放和破坏,而在2小时能被充分及时释放”的启示,现有技术对此更没有给出任何教导。并进一步结合本申请的试验结果说明了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通过碱层的增加,解决了其在口服后2小时内不被释放和破坏、而在2小时后能被充分及时释放、稳定性更好的问题。

复审过程中,合议组接受了笔者的意见。首先,合议组认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而言,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后释放不充分即使、稳定性差的问题。而根据对比文件1的记载,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处方中使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乙醇所带来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风险,从而提出了更换肠溶包衣材料以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方案。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

其次,合议组认为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本申请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在丸芯之外的碱层结构,也没有公开或暗示增加碱层结构能够解决释放和稳定性问题,对于其他区别特征,对比文件1也没有给出教导。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对微丸增加碱层结构的动机,也不能显而易见地得到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且根据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对比试验,可以看出,本申请增加碱层结构的技术方案在释放度即溶出度、耐酸力方面都达到了提高的效果。因此,本申请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备创造性。

最后结果

本申请获得专利权。

对以上案例进行小结

上述案例在实审阶段,所记载的区别技术特征及该区别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幸”地被审查员认为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又是什么使得这个案例最后得以授权呢?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案件的复审过程中,合议组最重视的还是在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启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区别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在案例中,合议组认为对比文件1并不存在解决奥美拉唑口服后释放不充分、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以上案例也对专利撰写和审查意见答复的工作给出了一点小小的启示:

在申请撰写时,最重要的是找准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创新点所在,以此为基础列出合适的技术效果,不能因为害怕可能被对比文件提及就减少应有的技术效果。在撰写时最好检索一下相关现有技术会很有帮助哦,了解现有技术从而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突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所在,毕竟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在答复审查意见时,要认真分析审查意见,找准审查员所评价的“区别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之间的关系。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审查员可能也无法时时保持站在本领域科学发展的前沿,因此,很多审查员的审查意见都不一定准确,比如对区别技术特征的认定不够准确等,所作出的审查意见也并非定论,他们只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猜测)并希望申请人对自己的发明进行澄清和解释,从而辨明自己的审查意见是否正确。

专利代理人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尽量地和申请人沟通,充分了解本申请的技术优势,并充分地将其展示给审查员,合理地分析现有技术是否存在获得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启示”。

专利代理人也要正视审查员的一些“事后诸葛亮”的意见,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审查员是看到本发明之后再做出判断的,不容易完全站在没有创造力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客观地进行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充分的进行解释,使审查员意识到本发明的创造性所在。

此外,针对审查员的一些“属于公知常识/惯用技术手段”以及一些“通过有限次实验可以获得”的审查意见,也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公知常识类以及一些补充实验数据的证据,以证明现有技术无法“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获得本申请。

当然,在实审阶段,必要时专利代理人也需要对权利要求进行适当地修改,此时要注意 禁止反悔原则,即专利权人如果在专利审批(包括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或者专利授权后的无效、异议、再审程序)过程中,为了满足法定授权要求而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了限缩(如限制性的修改或解释),则在主张专利权时,不得将通过该限缩而放弃的内容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为申请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3. 写出下列维生素C片、鱼肝油乳剂处方中各成份的作用,并写出制备工艺

1阿拉伯胶、西黄芪胶、糖精钠,加少量水(约200-300ml)置乳钵研磨成糊状,加入杏仁油,并逐渐加入鱼肝油,边加边研磨,至均匀乳状,再逐渐加水约300ml研磨均匀,加入尼泊金乙酯(乙醇溶解),转移至1000ml量筒,加剩余水至足量,搅拌均匀既得。2维生素C、 硬脂酸镁、酒石酸混合均匀,为组分1;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混合均匀,为组分2。组分2等量递加混合入组分1中,混匀后直接干粉压片。

4. 如何将30克淀粉与90克糊精混合

先将糊精倒入容器中,然后将淀粉混合进去
然后充分的搅拌和融合

5. 影响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如何克服

影响中药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中药液体制剂是按形态分类的一大类制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溶解或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制剂。目前,中药液体制剂存在澄明度差、放置过程中析出沉淀、发生颜色变化、出现絮凝、分层、药效降低、甚至变质等稳定性问题。下面就分别讲一下影响中药溶液剂、中药混悬剂和中药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1 . 中药溶液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影响中药溶液剂稳定性的因素有: 药物的溶解度低,放置过程中易出现沉淀,空气中的氧使药物氧化分解,溶液的 pH不适药物发生水解,光照使药物降解、色泽变化等。因此,保持和稳定分子分散状态,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改善溶解成分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以及制剂的外观、性状,是解决中药溶液型制剂稳定性的关键问题。
1.1 选择合适的溶剂
溶剂对药物起溶解和分散作用,其本身质量直接影响制剂的制备和稳定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溶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改善制剂的澄明度,提高稳定性尤为重要。溶剂选择应依据“相似者相溶”原理,同时溶剂应具有较好溶解性和分散性、化学性质稳定、不影响药效和含量测定、毒性小等特点;常用的溶剂有很多,下面我就以乙醇为例,乙醇含量达20%时具有防腐作用;大于40%时能延缓许多药物水解,如脂类、苷类成分的水解;小于50%适于提苦味质,蒽醌苷类;50%-70%时用于提纯生物碱苷类;大于75%可除蛋白质多糖;70%-80%用于消毒;大于90%用于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
1.2 调节制剂的pH
中药制剂中的蒽醌类、酰胺类等有效成分常受H+或OH一作用,发生水解反应,导致药物的含量降低,影响制剂的稳定性;药液的碱性较强时,生物碱易析出,酸性较强时,部分皂苷可沉淀。
1.3 制备包合物
许多药物都可以用包合的方法,改善其溶解度,提高稳定性。环糊精广泛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其独特的笼状结构可以形成主客分子复合物,非极性药物分子位于非极性的笼状结构内部,环糊精外部的多羟基与极性的水分子亲和力强,从而增溶。
1.4 改进制剂工艺
中药液体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提取、分离、浓缩和成型等阶段,须经水、醇和热的处理,各阶段都可能发生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制剂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和损失,影响制剂的稳定性;因此,选择适宜的制剂工艺和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中药溶液剂的稳定性。超滤法,甲壳索絮凝沉淀法、膜分离技术等。

2 .中药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改善方法
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巾形成的非均相液态制剂,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微米之间。中药混悬剂存在颗粒不细腻均匀、易沉降、不易再分散,甚至结块,粘度大,不易于倾倒与涂布等物理不稳定性问题。其影响因素有:微粒荷电与水化、混悬微粒的沉降、微粒的成长与晶型的转变、絮凝与反絮凝、分散相的浓度与温度。因此,为改善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主要通过合理应用助悬剂、润湿剂、絮凝与反絮凝剂这儿种混悬剂的稳定剂来改善其稳定性。
2.1 优选助悬荆
助悬剂(Suspending Agents)的作用是增加混悬剂分散介质粘度,降低药物微粒沉降的速度,能被药物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机械性或电性的保护膜,防止微粒问相互聚集或结晶的转型,或者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从而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助悬剂的应用一般宜通过流变学参数测定,选择具塑性或假塑性,并兼具触变性的助悬剂为最理想。
2.2 应用润湿剂
用疏水性药物配置混悬液时,必须加入润湿剂,其作用原理是降低固-液二相界面张力。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不少具有疏水性,如大黄素、葫芦素等,药物不能被润湿是很难制备成稳定混悬剂的,因此要加入润湿剂。现常用的润湿剂有两类,一类是表面张力小能与水混溶的液体,如乙醇、甘油等,此类润湿效果不佳;另一类是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润湿效果,宜根据给药途径不同而选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
2.3 加入絮凝剂或反絮凝剂
絮凝剂是指使混悬剂Zeta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致部分微粒絮凝的适量电解质;反絮凝剂则是指使混悬剂Zeta电位增加,防止其絮凝的电解质;可见二者均是调整混悬剂Zeta电位的电解质,为了保证混悬剂的稳定性,一般控制zeta电位在20~25mv,使其恰好发生絮凝。制备混悬剂时常加入絮凝剂或反絮凝剂,使混悬剂处于絮凝状态,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常用的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等。
3 中药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方法
乳剂是一种彼此均匀分散的混合液而非真溶液,其中分散相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连成一片的连续相(分散介质)中,主要是有水包油(O/W)型乳剂和油包水(W/O)型乳剂二种。乳剂的物理不稳定性表现为分散液滴可自动由小变大、分层絮凝、转相、破裂及酸败等。影响乳剂物理稳定性主要因素分别是:乳化剂的乳化能力、分散介质的粘度、以及温度等因素。
3.1 乳化剂的选择与用量考察
乳化剂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天然或合成乳化剂、固体粉末乳化剂三大类;选择适宜的乳化剂足配制稳定乳剂的重要环节,在选择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油的类型、电解质是否存在、欲制备的乳剂的类型、乳剂的黏度以及乳化方法等综合考虑;乳化剂的用量一般为乳剂量的0.5%一10%,用量少不能够完全包裹小液滴,形成的乳剂必然不稳定;过量乳化剂可以分配在油水两相或在油水界面形成液晶,有利于乳剂稳定,但用量过多也可能会引起乳化剂小完全溶解等问题。
乳化剂增加乳剂稳定性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的界面膜、形成电屏障三个方面。例如:莪术油含有挥发性质的组分,在被乳化后,由于其挥发性更易聚集成大的油滴,而导致破乳。因此,在莪术挥发油亚微乳处方中以泊洛沙姆188与蛋黄磷脂组成复合乳化剂,在乳滴油水界面组成复合乳化剂膜,增加磷脂吸附膜的强度,使乳滴相互之间碰撞时更加稳定,减少粒子之间的聚结作用,改善乳剂的稳定性。
3.2 控制乳滴大小
乳剂的稳定性与乳滴的大小有关,乳滴越小乳剂越稳定,稳定性顺序为纳米乳>微乳>普通乳。微乳制备过程中加入较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滴表面张力,得到粒径均匀、乳滴较小,通过微乳增加中药复方制剂中难溶性挥发油类药物的溶解度,可提高中药复方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形成的微乳,可稳定分散于制剂中。

3.3 筛选分散相浓度和乳化温度
一般稳定的乳状液分散相的浓度为50%左右,25%以下时均易发生不稳定现象,当乳剂中分散相的浓度达到74%以上时,容易转相或破裂;乳剂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一70℃。

4其他因素对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中药液体制剂多以水为溶媒,易为微生物所污染,产生沉淀、变色和腐败,影响制剂的稳定性;同时在药品贮存过程中,光、温度、湿度、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对制剂的稳定性也有影响;因此在液体制剂中加入防腐剂,以及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对保证制剂稳定性和确保药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4.1 微生物因素
中药液体制剂受现有生产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医院制剂室)以及中药原料本身洁净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含有糖类、蛋白质等物质时,微生物更易在其中滋生与繁殖。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用水应用饮用水、纯化水。液体制剂常用的防腐剂为苯甲酸类及尼泊金酯类,苯甲酸或苯甲酸钠,用量不超过0.3%,尼泊金类0.02%一0.05%,在制剂制备中一般应用苯甲酸钠和尼泊金乙酯混合防腐。某些挥发油在糖浆中除有矫味作用外,也有一定的防腐性能0.01%的桂皮醛能抑制真菌生长,0.1%可抑制发酵,桔子油和八角茴香油单独使用(0.3%)都能抑制真菌生长和发酵;在40%的稀糖浆中仅用桔子油0.04%,八角茴香油0.01%和乙醇5%的混合液可以达到抑制真菌生长、发酵的要求。
4.2 包装材料(容器)
包装材料与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关系密切,药品通常贮存于室温环境中,主要受热、光和空气(氧)的影响,易使药物发生氧化、降解。包装材料通常使用的有塑料、玻璃和金属。药品的包装设计既要考虑外界环境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又要注意包装材料和药物制剂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稳定性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对光敏感的药物用遮光材料,易氧化的药物,除注意选择包装材料外,还应选用小包装,甚至单剂量熔封于充CO2或N2气体的容器中,控制其药品的质量。
塑料包装材料中通常含有增塑剂、催化剂、引发剂,如上成份与药品长期接触可能会有迁移,尤其是对于液体制剂。目前三类液体药品不宜用塑料容器:以油剂为溶媒的药品;乙醇为溶媒的药品;丙二醇为溶媒的药品。另外,配制液体制剂时不宜用铝制品,如果使用铝制品,由于药物和配制条件不同,铝会不同程度的释入到制剂中,食用后会引起慢性铝中毒,导致及加重中枢神经、骨骼和血液系统的疾病。用钠钙玻璃输液瓶做内包装效果较好。

5.结语
液体药剂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剂型,具有吸收快,作用较迅速;给药途径广泛,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等优点,但复方中药合剂、糖浆剂、多数口服液、甚至酊剂等存在澄明度差、色泽改变、沉淀、甚至结块、絮凝以及分层、含量下降等稳定性问题,严重影响制剂质馘和用药安全。因此中药液体制剂剂型设计时,应根据所含组分理化性质,用药剂量,进行明确开发,制成稳定的溶液剂、混悬剂、以及乳剂等,以达到确保中药液体制剂质量,推动中药液体制剂的现代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6. 淀粉为什么煮过后就不会沉淀

一般植物淀粉是由造粉体发育来的,成熟的造粉体形成淀粉粒,其内部是淀粉分子,外部由生物膜和部分蛋白质(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包裹,这种复合体是不溶于水的。
但是淀粉粒在一定温度以上的热水(小麦,水稻淀粉一般在70-80度)会开始吸水膨胀,也就是糊化,为什么高海拔地区煮不熟饭就是因为沸水达不到这个温度。在达到最大吸水值后,淀粉粒会彻底破裂释放出淀粉分子,淀粉分子本身可以在热水中以胶体形式“溶解”,也就不沉淀了。

7. 为什么板蓝根里有的加的是淀粉有的加的是糊精那

加淀粉加糊精其实差不多,因为糊精就是淀粉的水解产物。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糊精都是制作水溶性颗粒常用的辅料,是一种赋形剂。
关于板蓝根颗粒剂的手工制作(非工厂化大生产),一般是药物提取物纯化之后,得到板蓝根醇提取液,加入适量糊精(或者淀粉或者糊精和淀粉混合物,结果一样),就能得到一块“软材”,就像家里自己做面包揉面那样。然后,把这块“面团”挤压过筛就得到颗粒了,就这么简单,这是实验室里的手工做法。
当然,糊精加太多的话面团太干过筛之后得到的是药粉而不是颗粒,那就加点乙醇;要是糊精加太少面团太黏不过筛,那就继续加糊精。

8. 环糊精筛选物质时,具体怎样操作

麦芽糊精的成分与作用:

麦芽糊精 (也称为麦特灵)是由淀粉经低度水解、净化、喷雾干燥制成,不含游离淀粉的淀粉衍生物。英文简称为MD. 具有粘性大、增稠性强、溶解性好、速溶性佳、载体性好、发酵小、吸潮性低、无异味、甜度低,人体易于消化吸收、低热、低脂肪等特点,是食品工业中最理想的基础原料之一,并在造纸工业、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外观:白色或微带浅黄色阴影的无定形粉末,无肉眼可见杂质。气味:具有麦芽糊精的特殊气味,无异味。滋味:不甜或微甜,无嗅,无异味。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糖果类在糖果制造中加入适量的麦芽糊精,可防止糖果"返砂""烊化"增强糖果的弹性和韧性、改善风味、改善口感、预防潮解、降低消除粘牙现象,减少牙病,延长糖果的货架存放期。
婴儿食品类用于奶粉等婴儿食品中,可减少营养的损失、改善口感,能满足儿童的实际需要,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冰冻食品类可增强冰淇淋的粘性,使产品膨松、细腻,提高乳化效果;在冰棒、冰果制作中加入麦芽糊精,可抗结晶、提高冻结温度、加强风味、改善口感。
固体饮料、调味料、香精类作为速溶麦片、奶粉、鸡精等食品的粘合剂和填充剂,可提高产品的溶解性能,改善口感和风味,防止产品潮解。
饼干、西点类以麦芽糊精代替砂糖,在糕饼、脆饼等低水份(10%以下)的产品中应用,可控制面团的粘度、形成较佳的口感,避免干化、脆化。在松软饼干、蛋糕等水分含量10%以上的产品中应用,可增加面团粘度,帮助成形、控制甜度、避免反糖。同时,使产品达到良好的色泽,保水性良好。
液体饮料类液体饮料以麦芽糊精作为制作原料,可增加产品的稠度,稳定产品的结构,改善口感和风味。
麦芽糊精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麦芽糊精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及较强的粘合能力,在国外已将其应用于造纸行业中,作为表面的施胶剂和涂布(纸)涂料的粘合剂,国内有的造纸厂将其应用于铜版纸的生产,用于表面旋胶时,不但吸附在纸面纤维上,同时也向纸内渗透,提高纤维间的粘合力,改善外观及物理性能。用它代替先前的干酪素或聚乙烯醇,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日用化工及精细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在粉状化妆品中作为遮盖剂和吸附剂,对增强皮肤的光泽和弹性,保护皮肤有较好的功效。
在牙膏生产上可代替部分CMC,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可改善牙膏的结构。
在各种化工溶剂生产上作为填充剂,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延长使用保存期。
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可作为药用糖的增稠剂和稳定剂。
可作为片剂或冲剂的赋形剂和填充剂

环糊精的成分与作用:
环糊精是环糊精转葡萄糖基酶(CGTase)作用于淀粉的产物,是由六个以上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结的环状寡聚糖,其中最常见、研究最多的是α-环糊精(α-cyclodextrin)、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γ-环糊精(γ-cyclodextrin),分别由六个、七个和八个葡萄糖分子构成,是相对大和相对柔性的分子。经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研究,证明环糊精分子成锥柱状或圆锥状花环,有许多可旋转的键和羟基,内有一个空腔,表观外型类似于接导管的橡胶塞(图1)。空腔内部排列着配糖氧桥原子,氧原子的非键电子对指向中心,使空腔内部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表现出部分路易斯碱的性质。分子构型为葡萄糖的C-1椅式构型,在它的圆筒内部有-CH-葡萄糖苷结合的O原子,故呈疏水性。葡萄糖的2位和3位的-OH基在圆筒的一端开口处,6位的-OH基在圆筒的另一端开口处,所以圆筒的二端开口处都呈亲水性,这样,环糊精的筒形体的内部上层、中层、下层由不同的基团组成.
环糊精的性质有点类似淀粉,可以贮存多年不变质。在强碱性溶液中也可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则部分水解成葡萄糖和非环麦芽糖。由于环糊精没有还原性末端,总的来说,其反应活性是比较低的,只有少数的酶能是它明显水解。环糊精在室温下的的溶解度从1.8-25.6克不等,水溶液具有旋光性。环糊精的稳定性一般,200摄氏度左右时分解。一般性质见下表

项目
α-环糊精
β-环糊精
γ-环糊精

葡萄糖单体数
6
7
8

分子量
973
1135
1297

空间内径,nm
0.5-0.6
07-0.8
0.9-1.0

空洞深度,nm
0.7-0.8
0.7-0.8
0.7-0.8

晶形(从水中得到)
针状
棱柱状
棱柱状

溶解度(25°C),g/100ml
14.5
1.85
23.2

[α]25D
+150.5
+162.5
+177.4

碘显色

黄褐
紫褐

20世纪70年代后,环糊精化学的研究进入了鼎盛时期,并最终确认存在大于8个吡喃葡萄糖环的环糊精才。1971年,首个开展环糊精在可能应用领域——药品、食品、化妆品、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成立。从此,环糊精进入工业应用时期。为了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相应地开展环糊精包合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环糊精的疏水空腔特殊结构呈现出的第一个性质,就是在水溶液它具有容纳其他形状和大小适合的疏水性物质的分子、离子或基团而嵌入洞中,形成包合物的特性。环糊精在包合物中作为“主体”,在其圆筒内将其他物质的分子作为“客体”包合起来,故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分子囊”,也有称为“超微囊”。 包合主要是一种物理过程,目前普遍认为环糊精与客体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作用力: ①环糊精与客体之间的范德华引力(偶极力、色散力、诱导力); ②客体分子与环糊精羟基基团之间的氢键作用力; ③客体与环糊精之间的库仑力; ④环糊精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疏水力。 ⑤主客体形成包合物时释放的高能水和张力能; ⑥被客体取代释放出的水分子部分地补偿了由于环糊精分子与客体结合而引起的熵失。这种包合物与尿素和硫脲分子与分子间晶格空洞形成的包合物不同,因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是在单分子空洞内,而不是在晶格中,所以它在水中溶解时,包合物的形式仍然稳定,并不分裂。 正是这一特性,使得环糊精的工业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在医药工业上,环糊精多数作为药物载体使用,将药物分子全部或部分包裹于其中,类似微型胶囊。整个药物分子(如苯佐卡因)或其活性中心部分(如阿托品)包合于环糊精空洞内,则显示水解减速作用;相反,若是化合物仅部分包合,而留下活性中心部分在外(如阿司匹林),则表现为水解加速,起到缓释或靶向作用。主要应用实例有:(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2)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3)降低药物的刺激性、毒性、副作用、掩盖苦味等 (4)挥发性液体、固体、油状液体的粉末化 (5)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国外医药工业在心脑血管药物,抗结核药物,高血压药物,肠胃病药物等方面的应用已很普遍,将这些药物不好的特性包裹起来,变成没有刺激,没有苦味,降低了毒副作用,甚至可以将中药做成完全白色透明的制剂。目前环糊精在国内医药行业的应用才刚刚开始,环糊精的应用(包合)技术还掌握在少数比较前沿的科研人员手里,形成大的生产力也即将开始。可以预言,中国医药工业的革命将从环糊精的使用工艺开始,因为这是提高中国医药工业整体水平的一个关键技术。

在化妆品工业上可以使用环糊精的复合物来充担中介,以改善活性成份的性能。例如,制造商利用抗衰老活性成份来防止皮肤老化,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F等,甚至越来越多的在化妆品中添加从一种植物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茶树油。对于以上的有效物质,它们尽管特别有效,但是它们对紫外线、热和大气的氧化都很敏感,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使化妆品延长货架寿命。但是,这个保护不但不能破坏活性成份,而且不能产生副产品。制造商们根据它们的特性使用一些保护措施。例如,用淀粉、乳糖、甲基纤维素来吸附活性成份,虽然成本很便宜,但保护效果比较差。相类似的,将活性成份塞入脂质体是很昂贵的,脂质体是种细小的介质,对油性皮肤很敏感,而且效果也不好。在环糊精微囊中装入抗衰老物质,微囊就在皮肤表层溶解以释放活性成份。这种微囊包合处理工艺已经很成熟,环糊精将单分子包合起来,此工艺大家都知道叫做“复合”。复合体(或单分子包合)抗衰老物质在皮肤表层通过皮肤湿气释放出来,此机理叫“控释”,复合与拆复合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客家风情·客家人 HakkaOnline.comD*l9p+Z#?0HBLu
环糊精在纺织印染工业上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由于环糊精具有独特的外部亲水、内部疏水的分子结构,环糊精处理到织物上后可以赋予织物某些性能,简单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_$J2UjwS"V2F.bX:@0 (1)提高合成纤维的吸湿性。环糊精的外层部分是由21个羟基组成,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因此当环糊精处理到合成纤维上后将会提高织物的吸湿性。
zr%Nl2y6P2?-q0 (2)吸收不愉快的气味,如用环糊精整理后的窗帘,可以吸收屋内的不愉快气味和有害气体,如吸收香烟味、厨房中的抽烟味等。 客家风情·客家人 HakkaOnline.comd'y!Mj g,|
(3)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水以及微生物降解汗水所产生的异味;日本市场上出现了使用环糊精整理后的袜子,可以吸收袜子的不愉快气味[19]。 客家风情·客家人 HakkaOnline.com%cD5T3B,Q N
(4)具有保健作用。如使用β-环糊精包合药物,这样药物就可以从织物上缓慢释放出来,具有长期的保健功能;再如β-环糊精包合杀菌剂,使织物具有抗菌作用等;在日本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抗皮肤过敏的内衣,它是利用CD包合γ-亚麻酸来达到作用的,γ-亚麻酸可以被皮肤直接吸收,能够保持皮肤的水分,特别适用于那些皮肤干燥的人使用[19]。
:?SW,riEp{pe0 (5)包合香料或香精,在特定的环境下缓慢释放,使织物持久留香。在织物加工过程中,一般可把芳香整理与提高美学效果结合起来,如将香精与涂料印花浆相配。芳香整理也可与服装的功能相结合,如袜子、内衣等产品可用 抗菌除臭香精,也可用美肤香精。床上用品可用镇静安神的香精,工作服上可用提神醒脑香精等。
^R!G d.]0 (6)在防护方面的应用。环糊精包合的光过滤材料增加了光稳定性,可以延长紫外保护作用,阻止皮肤肿瘤的产生。无论是民用还是军品,都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此外环糊精具有独特的疏水空腔,可以吸收一些有毒气体,如氯气、以及非极性有毒小分子,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活性炭防护服,在军用防护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环糊精在染色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提高难溶性染料的"溶解度"。如分散黄23染料经β-环糊精包合后其溶解度可由原来的23mg/L增至589mg/L,从而提高了染料在水中的分散性,使染色后的织物不匀性得到改善。
U)\E!O2Bb iO5x0 (2)提高匀染性 。 环糊精与染料之间形成包合物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键,当外力大于此作用力时,染料分子将会重新释放出来。因此使用环糊精-染料包合物进行染色时,降低了染料的初始上染速率,有利于匀染。

(3)提高染料上染量,降低染色废水中的染料量 。当使用环糊精-染料包合物进行染色时,染料以分子形式吸附到纤维表面,染浴中未固着的染料量减小,因此可以提高染料的上染量,减少染色废水中的残留染料量,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
*g1RV9g\3o[Z0 (4)增加染料的稳定性。天然染料稳定性较差,影响了其染色性能。经环糊精包合后,染料分子进入环糊精的空腔中,染料的活性部分被藏在环糊精之中,相对减少了与外界环境 (如光、热等)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了染料的稳定性。
_Q4X,FJ%S'~ eT0 (5) 环糊精在染整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代谢是印染废水最有效、最经济的净化方法之一,但是某些印染废水中存在的大量毒性物质会使微生物组织"麻醉"失活,甚至完全失活。若在废水中加入环糊精,毒性物质可比较容易地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被暂时地包合起来。而且环糊精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能,可有效地避免有机毒性物质的疏水基团对微生物细胞膜的亲合与破坏[15]。 客家风情·客家人 HakkaOnline.comB.G(y wD!e$b GZ
目前,工业上是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生产环糊精的。其主要阶段包括:1.菌种的筛选、培养,制备CGTase;2. CGTase的分离、纯化、浓缩、粉体化;3. CGTase转化淀粉;4.环糊精的分离、纯化、结晶。而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 (1)共沉淀法 (2)超声波法 (3)研磨法 (4)冷冻干燥法 (5)喷雾干燥法。

近些年来,大量的实验证明环糊精在药物剂型,分析技术,临床诊断,生物环保,日用化工等方面有更多潜在性的应用和价值。另外,对映体分离、农业增产及液晶材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环糊精结构、性质的特殊性,特别是母体本身及修饰环糊精表现出的卓越识别能力,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构筑超分

9. 麦蚜糊精是怎么制作的

麦芽糊精又称酶法糊精或水溶性糊精,是一种新颖低甜度、低热量、高营养食品原料,以淀粉或玉米、薯类等淀粉质农产品为原料,经淀粉酶低程度转化而成的一类介于淀粉与糖之间的纯碳水化合物,其葡萄糖值(下称DE值)低于20,仅含有大量的多糖。
� 麦芽糊精的生产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和酶法三种。其中酸法过滤困难,产品的溶解性差,酸酶法效果较好,但不适宜于直接采用淀粉质原料(如玉米、薯类),采用酶法工艺最为适合。其生产工艺为:淀粉→调浆→第一次液化→高温灭酶→第二次液化→灭酶脱色→过滤→离子 交换→浓缩→喷雾干燥→产品。工艺要点如下:
� (1)淀粉调浆、糊化 由于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对酶作用的抵抗力较强,不能使酶直接作用于淀粉,所以先用热水将淀粉调成30-32%的淀粉乳,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糊化。同时调节pH值至6.2-6.4,加0.5-1.0%氯化钙,以提高淀粉酶的耐热性。
� (2)转化(液化) 这是生产麦芽糊精的关键工序,因为麦芽糊精是淀粉低转化产品,DE值控制在10-20之间,粘度较高,如果液化控制不好,会给后道工序带来许多困难,造成得率低,产品质量差。为此,先用α-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到DE值2-5,迅速升温到140℃,使蛋白质类杂质凝结,降温到88-90℃,再加酶转化到需要的DE值,这样的转化液过滤性质好。
� (3)精制 ①过滤:上述转化液中的沉淀物,用压滤机过滤,一般可用硅藻土等作助滤剂,以加快过滤速度。这道工序可除去纤维、蛋白质类物质和脂类物质等杂质,得到澄清的滤液。 ②脱色:滤液用活性炭予以净化处理,活性炭的用量为滤液干物质的0.5%左右,活性炭在 pH4-6的范围内不同pH值的脱色能力基本相同,在较低pH值下脱色糖液受热色泽增加少, 所以脱色操作可调pH值至4.5-5.0。脱色温度一般采用80℃,保持30分钟。③离交:为 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盐类。
� (4)蒸发(浓缩) 在真空蒸发罐中,可采用标准式蒸发罐,进行初蒸或直接浓缩到76%的浓缩液。
� (5)喷雾干燥 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将纯化的麦芽糊精初蒸浓缩液经热交换器加热到110 ℃,用高压泵经喷嘴喷入干燥室中与150-200℃的热空气接触干燥到水分含量3%以下,得到白色粉末,这种产品易溶于水,透明度高。
� (6)成品包装 可采用双层食品塑料袋或夹有防潮层的双层牛皮纸袋包装。
� 麦芽糊精的水解过程使淀粉分子由大变小,实际上是麦芽糖、果糖、糊精等的混合体。由于糊精比例大,葡萄糖值相对降低,所以它甜味微弱,增稠性强,发酵性小。因此,麦芽糊精有如下特点:溶解性好、能溶于水,故饮料中可作增稠剂,提高饮料的粘稠感;吸湿性低, 特别是制作粉状、颗粒状固体饮料(包括风味汤料)不易吸潮,不易结块;还原糖弱,可减少食品加工时的褐变;流动性好,贮取方便,易混合均匀;成膜性好和泡沫稳定性强,能赋于 食品一定形态和粘度,并可抑制对砂糖的结晶作用;消化和吸收性强,宜作病人、婴儿、运动员食品,适于作冠心病、肥胖症、硬化症等患者的低热疗效食品。

10. 水性和油性怎么混合在一起

加入乳化剂,或者用糊精包裹。

1乳化剂:
乳状液(emulsion)是由两种液体所构成的分散体系。通常其中一种液体是水或水溶液;另一种则是与水不相互溶的有机液体,一般统称为“油”。乳状液的一个特点是对于指定的“油”和水而言,可以形成“油”分散在水中即水包油乳状液(Oil in water emuision),用符号油/水(O/W)表示;液可以形成水分散在“油”中即油包水乳状液(Water in oil emuision),用符号水/油(W/O)表示。这主要与形成乳状液时所添加的乳化剂有关。 乳状液无论是在工业上还是日常生活当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有时我们必须设法破坏天然形成的乳状液;而有时又必须人工制备成乳状液。因此对乳状液稳定条件和破坏方法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乳化剂的作用 当直接把水和“油”共同震动时,虽可以使其相互分散,但静置后很快又会分成两层,例如苯和水共同震摇时可得到白色的混合液体,静置不久后又会分层。如果加入少量合成洗涤剂再摇动,就会得到较为稳定的乳白色的液体,苯以很小的液珠分散在水中,形成了乳状液。为了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必须加的第三组分通常称为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乳化剂的作用在于使由机械分散得到的液滴不相互聚结。
乳化剂种类很多,可以是蛋白质、树胶、皂素、磷脂等天然产物,这类乳化剂能形成牢固的吸附摸或增加外相粘度,以阻止乳状液分层,但它们易水解和被微生物或细菌分解,且表面活性降低;乳化剂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它们可以是阴离子型、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

2、糊精包裹可以实现水包油。比如AD奶。将油性物质包裹在环糊精内形成小微粒,这样的小微粒可以均匀分布在水性的溶液中。

阅读全文

与纯化水将糊精分散均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陶氏反渗透膜计算方法 浏览:863
煎煮法蒸馏法 浏览:456
如何使用净水器滤芯 浏览:552
氯丁胶与树脂胶能硫化吗 浏览:755
净化器除甲醛什么最好 浏览:418
饮水机绿灯一起亮是什么原因 浏览:60
景观水质回用标准 浏览:846
学污水处理需要什么证 浏览:892
净水器进水压力多少正常 浏览:891
污水怎么清洗最干净 浏览:166
德国净水滤芯多少钱 浏览:737
二楼怎么防止下水道堵塞污水倒灌 浏览:681
阳船阴床离子交换除盐顺序 浏览:797
悦翔v3滤芯怎么样 浏览:725
国家对污水处理站 浏览:529
净水器龙头安装哪里合适 浏览:887
马桶里的水垢太厚了怎么清除 浏览:690
二手反渗透膜怎么存储 浏览:437
净水器七级超滤是什么意思 浏览:172
家用纯净水桶盖怎么拧下来 浏览: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