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纯水知识 > 纯水生生物

纯水生生物

发布时间:2022-08-19 02:02:58

⑴ 纯净水的生物学监测

在现代食品安全速测技术中确实有利用电导变化原理来测量微生物含量的方法,叫做:Bactometer系统,是一种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比较快速的方法也是有的,因为设备比较先进,可能用的并不多例如:
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DEFT)
即用胶系统(SimPlate)
Bactometer系统
Malthus微生物快速测试仪
ATP生物发光技术(BL)
微量量热法
接触酶测定仪
放射测量法
奥地利Sy-Lab公司的BacTrac4300和BioTrac4200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利用低电导率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及碳水化合物等)进行新陈代谢,生成低分子带电荷的分解物,使电导率发生变化,电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并记录,检测系统每10分钟检测一次电导率的变化,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并自动给出结果。因此,只要先用标准方法对比做出标准曲线,就可以达到快速定量检测菌数的目的。对于致病菌或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则不需要做标准曲线,如有电导率显著突变,则可以判断为初筛阳性,用标准方法进一步确认。其特点是:1.采用独创的测量培养基电导(M值)和电极电导(E值)结合的方法,测量相对电导率变化,使灵敏度大大提高,E值测量法尤其适用于一些高盐分(高电导率)的选择性增菌培养基,使电导率法用于致病菌快速初筛成为可能。

⑵ 有一种水生动物(或植物),养在水里,像水母或胖大海的样子,水呈浅黄褐色,能饮用,味酸甜可口,不知名

太岁是什么?

一次偶然发现,引出千古传说;
一块奇特肉团,
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它长生不老,
有人说它太岁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请收看《走近科学》――破解太岁之谜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 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 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 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 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 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它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但是为什么又把它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 “视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这和陕西周至发现的“不明生物体”似乎一样,具有自生自长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肉灵芝。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徐福和他的寻找船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它梦寐以求的仙药也化为了历史传说。但是在陕西周至县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却再次把人们与肉灵芝联系在了一起。

采访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副院长 米家烈:古代的肉灵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纲目上它描述的比较详细一些,我去看的时候 它的形状就是像描述的,它的这个黄的像紫金,这个切起来就像一块肉,那个紫金你看起来就像那个紫金颜色又发黄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还有,一圈一圈好像在那个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发展,发育这个过程中留下的一个痕迹都比较很清楚,那个手摸到上头光光的,而且摸下来还一点黏度感,就好像咱们那种椒盐蛋白那个在上面出现的那种现象,感觉到非常的宝贵,我也没敢用手很有劲的去摸,就轻轻地看了一下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宝贝,我可以断定地说它就是肉灵芝。

米家烈的说法源自《本草纲目》对肉灵芝的描述。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这些描述似乎与陕西周至所发现的不明生物体的特征非常相似。再加上它自我生长迅速的特点,不得不令人怀疑它是否就真的是传说中的肉灵芝?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个不明生物体,在各地进行了公开展出。由于人们纷纷传闻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太岁肉灵芝,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就连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日本天皇明仁,在得知此生物体发现的消息后,特地参观了这个“不明生物体”,并称它为:“稀有的宝物”。

为了判定陕西周至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是否就是传说的肉灵芝,杨兴中对这个不明生物体又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科学观察,杨兴中发现这个生物体具有两根鞭毛 结构的游动细胞,并可看到游动细胞鞭毛的一端无选择性的摄取食物颗粒。根据这个特点,杨兴中确定, 这个不明生物体的身份,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

其他地方虽然这个粘菌的普遍存在,但是这么大的复合体来讲,这又是第一次发现,因为当时我们研究完了之后,形式一个初步结论就是说它是处于原生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这本身就是说明了它在生物界里面进化方面的一个奇特性,所以当时价值体现的比较大一些,所以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一些关注吧,科学界的一些关注,尤其是像当时在日本先皇参观了以后,他是一个海洋生物家,他参观完了说了一句话,说这是生物学界的一大发现,这个价值初步肯定的。

根据杨兴中他们的结论,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呢?你看这是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动物,这是一株真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种叫异样功能,后一种叫自养功能。后来随着演化按两个方面发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自养功能加强,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绿藻由之发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加强,自养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之发展到动物界。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呢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由于非常少见,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盲点,所以它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意义。

但是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是否具有像人传说的延年益寿的功能呢?为了进一步揭开里面的秘密,杨兴中进一步观察了它的物质结构。他发现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体内含有将近50%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十分有帮助。而且有时在它表面会形成一种类似塑料薄膜一样的物质。那么这个薄膜,而且在手上捻就是光光的,黏黏的那种感觉,至少是一种多糖类的物质,可以蕴含多糖类,那么这个多糖类,这个在免疫这一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就是至少作为一种药物开发,或者保健品开发,它这个如果进入人体以后,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你的免疫功能,那么这个从一个侧面来说,那就达到了一个保健的作用,所以还是有一定道理,至于里面含有其他物质,这个没测量。

但是对于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为什么可以快速的生长,它生长的具体环境是什么样子,它的年龄有多大,是否真的具有可以开发的利用价值,杨兴中介绍由于当时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这些未解之谜没有揭开。所以它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至于它是不是古书上描写的肉灵芝,他不敢肯定。然而就在事隔12年之后,他听说又有人,在黄河边上拣到了一个与《本草纲目》记载更加相像的肉团,于是他马上到收藏者张安君家进行调查寻访。

根据了解,这个不明生物体是张安君在2004年9月从黄河边上的一个农民手中收购的。

而经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的外观观察,杨兴中认为它比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更像传说中的肉灵芝。

杨兴中:《本草纲目》里面曾经这句话说,就是肉汁状如肉,那么在这个里面外形体现在好多的纹理上,和边上一些肌肉束的一些结构上这个是符合的,《本草纲目》曾经对颜色记载,其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就是“黄者如紫金”,那么这个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上有可以体现出来,另外还有一句话“动辄如尖兵”指的是内部结构,那这里面断层上我们可也可以看出非常白的一些结构,这个也是符合《本草纲目》里面的记载,另外《山海经》里面的记载有这么一句话“与彼马勃,颇相仿佛”,就是说跟一个扭曲的马脖一样,这个从整体上来看,这个从扭曲的,而且外表上像马皮肤差不多这种结构,那么这个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又很相似,所以从这两个古籍记载,以及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来看,它是一个菌类可能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且是在纯自然的状况下自然生长出来的,但是现在究竟它是一个什么样一个具体的菌种,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种,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实验和一些细致的工作,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来,就是说这个结论说,但是可能预言这个东西的价值,体现的学术价值,体现其他方面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比较少见。

虽然只从外观进行了鉴定,但是杨兴中认为这个菌体与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无论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个肉感更强,更接近于动物。那么它是不是也是粘菌复合体,他认为必须在进行更严密的技术鉴定后,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同时杨兴中认为如果第一个肉团出现是偶然的,那么再次出现的这个肉团就证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传说中的神明。他希望这一次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最终通过科学的手段,揭开太岁和肉灵芝的不解之谜。

⑶ 纯净水中会滋生微生物吗

一:把那些肉晒干。理由:把食物里面的水分去掉,防止微生物滋生
二:这个方法我专不太确定...就是把属食物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理由:低温干燥减少微生物滋生。
这道题我前几天刚做......但是我也错了后面的,你来参考参考吧。

⑷ 水螅虫离开水可以吗

水螅虫离开水是不可以生存的,它是在水里生活了,只有在水里才能生存

⑸ 纯净水里有微生物吗

。。。你指的是什么纯净水 如果是一般的矿泉水啊什么的都是有的 不过像是几次蒸馏的蒸馏水。。那才纯净的可怕 木有

纯化水微生物超标怎么处理

如果电导率小于2的话一般实际水中的细菌不会超标的。所以确认设备本身没有版被细菌污染的情况下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取样的方法。
可以先用酒精涂满接水口的四周,然后点燃。这样细菌、残留酒精都没有了,再用无菌瓶取样。在两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做检测。

⑺ 水族馆的生物饲养

大型水族馆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各个品种的要求;尤其是因为现代水族馆的展品包括各种水生生物体;哺乳类、鸟类、爬虫类、两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在必须考虑的诸多因素中有游客流动型式,玻璃的反射、音响效果以及诸如水的清晰度、溶解的排泄物、温度,水箱装饰、疾病治疗及营养等水箱放养问题。
放养水生生物的主要要求是水的品质。水源不允许有污染物质,如污水和工业废料;水中的气体必须与大气平衡,保证水中有充分的氧气;同时避免氮的过饱和状态。在再循环系统中,水的处理不仅要确保水的清晰,还要确保排泄物的净化。淡水源通常要使供水用炭过滤或投入化学药品,除去其中的氯和其他添加剂。海洋生物体可放养在自然海水或人造海水中。人造海水的优点是没有致病的生物体和污染物,但对某些生物可能不那麼合适。
供水方法基本上分3种︰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开放式供水系统中,水从水箱流过即予弃去,其水质和自然环境接近,有毒的新陈代谢的排泄物也不会集结;但温度控制和用泵抽水的费用较高,且常需过滤。
封闭式供水系统中的水反覆环流,只是定期换水。排泄物不能从该系统中不断冲洗出去,故必须经过处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其中的氨必须迅速除去或使之转化,因为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氨也是有害物。在水箱中,将氨变换成亚硝酸盐的细菌主要存活在过滤器材料中。通常用表面积很大的沙质慢滤器来确保这些细菌大量存在。水柜中的植物生长,尤其是在海水供水系统中,通常不能充分利用细菌从亚硝酸盐中制取的全部硝酸盐。虽然某些水柜多年来换水次数极少,但一般每月需换水1~10%,使硝酸盐保持在低水平。在淡水和海水供水系统中使用炭有助于减缓含氮废物的积聚。排泄物也造成水中酸度的增加。通常施用碳酸盐化合物使酸度维持在最适宜的程度,特别是在不经常换水的时候。
半封闭式供水系统基本上与封闭系统相同,但与水源之间有固定的联系,定时添加新水以控制溶解的废物问题,在控制水温和泵水方面,其费用低于开放式供水。
过滤器有各种各样,从简单的流过式系统到完全自动化的再循环系统,装有监控水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的专门设备。各水柜的水更换率很重要,应不超过两小时。还应备有利用吹气器通气的装置,如果供水意外中断,便可防止鱼类窒息。
在与植物取得平衡的水柜内放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也可不用过滤或通气;然而,大规模的动植物之间的平衡极难获得,即使在放养正常的水柜中,也很难获得这种平衡,特别是在海水水柜中。
饲养哺乳类和鸟类的淡水池更有特殊的问题。它们通常要求较高的过滤率和较大的过滤能力,因为这些地方积聚大量的粪便。然而呼吸空气的动物对水质不十分敏感;因此,化学处理法,如氯化消毒(chlorination),虽会使鱼类死亡,却可用来控制细菌和改造进水的清晰度。人造海水较简单;如含2%氯化钠的人造海水即可饲鲸及海豚。海豹及海狮一直养在淡水中,但眼病发病率会增加,这是因为淡水对眼组织的渗透作用所致。 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对水的温度、溶氧量、酸碱度、盐度和硬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水温
各种水生动物在生长、发育以及繁殖中,要求不同的水温。例如,热带鱼的饲养水温不能低于20℃,繁殖时的水温应保持在25℃左右;金鱼可适应于15~30℃水中生活,但以20℃左右生长最快,金鱼的极限低温为1℃,最高为38℃,超过此限度就会死亡。海洋鱼类按其对水温的要求可分为冷水种、温水种和暖水种。冷水种包括寒带种 (适温0℃左右)和亚寒带种(适温0~4℃);温水种包括冷温种 (适温4~12℃)和暖温种(适温12~20℃);暖水种包括亚热带种(适温20~25℃)和热带种(高于25℃)。青岛水族馆饲养的鱼类大部属于暖温种,温差需控制在0.5~1.5℃之间,低于或高于适温5℃,就会死亡。
溶氧量
水生动物自身耗氧,其排泄物的分解也耗氧,由于储水量有限,应防止饲养用水缺氧。如金鱼要求溶氧量每升5毫升以上,如低于每升1毫升,就会浮头或窒息;冷水种的虹鳟要求溶氧量在每升7毫升以上,如低于每升3毫升,就会死亡。一般水温越高,溶氧含量越少,由于热带鱼适温一般都在20℃以上,更应防止缺氧。为防止缺氧应按时测定氧的含量,及时清除鱼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等。如发现缺氧,就要加快水的循环或加大水的更换量或使用打气机充氧,甚至用氧气瓶输氧。
酸碱度
鱼池水体中影响pH值升降因素很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游离二氧化碳与重碳酸盐数量的比例关系。二氧化碳越多,pH值越低。绝大多数热带鱼生活在弱酸性水中,其最佳值因种而异,一般为6.0~7.0。在热带鱼繁殖时,常因pH值变化而不能产卵或卵不能孵化,故要随时调节。金鱼和海洋鱼类一般适合于pH值7~8.5中性或弱碱性水,pH值小于7时即停止活动,摄食量降低,并出现浮头;过高时,鱼易死亡。
盐度
海水鱼类能适应较高的盐度(10~47‰),淡水鱼类只能适应极低的盐度(0.2~0.5‰),广盐性的虾虎鱼类及一种弹涂鱼,既可生活在纯淡水中,也能生活在盐度为 6‰的海水中。而许多狭盐性鱼类则经常受不了盐度的轻微变化,如栖息于珊瑚礁中的许多鲈形目鱼类,只能经受不足千分之一的盐度变化。盐度的突然改变是导致狭盐性鱼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盐度除用化学分析法测得外,也可用比重计测定后换算得出。
硬度
水的硬度主要决定于所含金属离子的数量。大多数热带鱼都需在软水中才能生长。水族箱中水的硬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的不断蒸发导致重碳酸盐含量增加。高硬度水可用蒸馏水稀释;或者把水煮沸,沉淀二昼夜以上,利用上部2/3的水;或者通过离子交换柱以减少盐分等。热带鱼对水硬度变化(上升)不如对温度变化(降低)敏感;而且经过长期饲养,有些原产于低硬度水中的种类如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也可在较高的硬水中生活。但在某些热带鱼繁殖时如不将水的硬度调节到合适的程度,便不能产卵,有的即使产卵也不能孵出幼鱼。 按摄食习性不同,可将鱼类分为肉食、素食、杂食和食浮游生物等类别。应尽可能以接近于其天然食料的食物喂养各种鱼类。肉食性鱼类较易饲养,可喂鱼、虾、蟹肉等食料。以活鱼作饵容易感染病菌,经过冷藏后喂食较为安全。在喂前要加温至水族箱温度,还要切成碎片。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可喂切碎的鱼肉、水蚤、红虫和丰年虫等。活的、冰冻的或者干燥冷藏的均可。只吃植物或兼吃植物的鱼类,可用青豆、菠菜、海藻、淡水藻和酵母等喂养。
水族馆所养的海洋鱼类,多数为捕食性鱼类。除个别鱼类在放养约10天后能逐渐摄食少量死饵外,一般均需经过20天以上的驯养才逐步适应吃死饵。通常在鱼类放养4~5天后便开始投死饵,以诱发其食欲,使少量摄食死饵,逐渐改变其习性。诱食方法可使少许食物缓慢地下沉,或用线牵引使其象活动物一样让鱼捕食。
饲食不宜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剩食要及时清除,以免污染水质。捕食性鱼类一日喂食一次即可,珊瑚礁鱼类每日要多喂几次,但每次量要少。喂食时要耐心,待鱼吞食后再投饵。要用混合饵料,以保证鱼类的营养需要。捕食性鱼类每周断食1~2天,可以避免消化不良。把只吃单一食物的鱼与杂食的鱼混养,使前者也接受其他食物。可把不大吃食的鱼与很爱吃食的鱼混养,前者就会同后者竞相争食。快食性鱼类与慢食性鱼类混养,可先让快食者吃饱,而后再喂慢食者。

⑻ 纯化水微生物检验

水的取样量是100ml其它详见附件或

中国药典二部 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P109-110


⑼ 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检测怎么做 要详细

采用滤膜法进行微生物检测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其得到AOAC、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药典、FDA和EPA等组织的承认,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及饮料工业、化妆品、制药工业品质控制和电子工业等领域.赛多利斯公司的滤膜法微生物检测产品成功地应用于滤膜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实用而且方便实用,它简化了微生物检测程序.
滤膜法微生物检测:
将适当孔径的滤膜放入滤器,过滤样品,由于滤膜的作用而将微生物保留在膜的表面上.样品中微生物生长抑制剂可在过滤后用无菌水冲洗滤器而除去.然后,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营养物和代谢物通过滤膜的微孔进行交换,在滤膜表面上培养出的菌落可以计数,并和样品量相关.
滤膜法的优点:
- 与直接法比较,可以检测大量的样品
- 浓缩效应使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提高
- 带有菌落的滤膜,可作为检测的永久记录存档
- 可见的菌落和样品量直接对应,得出定量结果
操作具体一点就是:薄膜过滤法检测,一个样过滤一份,就是200ml的纯化水通过滤膜,将该滤膜浸泡在灭菌好的l生理盐水中,再接种到平皿中,制成10级、100级、1000级稀释倍数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稀释培养皿,即可

阅读全文

与纯水生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陈台子污水处理厂动工了么 浏览:265
纯水的英文有多少种 浏览:536
城达树脂耐力板阳光板怎么样 浏览:545
减压蒸馏100元 浏览:335
光固纳米树脂寿命 浏览:330
软化器树脂需要建立质量标准吗 浏览:281
车内空气滤芯总成怎么拆下来 浏览:170
污水处理工艺粗格栅 浏览:156
净化水蒸馏法基本过程 浏览:574
如何区分净水器滤芯的进口和出口 浏览:860
污水处理氧化池中的填充料有哪些 浏览:251
树脂使过用的有用吗 浏览:262
废水除油 浏览:792
美的超滤膜滤芯作用 浏览:103
清净超滤化学清洗装置 浏览:26
纯水净水怎么用 浏览:116
3m树脂高清图片 浏览:344
污水公司停车位多少钱 浏览:228
水里很多水垢需要多煮一会么 浏览:981
船用锅炉回燃室后端板 浏览: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