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证明水是电解质
首先不能用灯泡做实验,因为就算用发光二极管插进蒸馏水中,也是不会亮的,更不要说灯泡了。
可以用灵敏的电流器测水的导电性。
Ⅱ 怎样判断某个化合物是否能完全电离
我们通常把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其中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何去理解电解质特别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呢?现通过辩析以下六个典型问题来正确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1.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水溶液也几乎不导电,但因为溶于水中的碳酸钙发生了完全电离,因此碳酸钙也是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溶解度大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醋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但是弱电解质,溶解度小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碳酸钙、硫酸钡、氯化银等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但它们都是强电解质。
2.盐酸中溶质完全电离,盐酸是强电解质
盐酸中不存在着溶质分子,氯化氢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为H+与Cl-,但盐酸不能称之为强电解质,因为强弱电解质必须首先是电解质,而电解质又必须是纯净物,故严格意义上讲不能把属于混合物的盐酸叫做强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同样的原因,“氨水”也不能叫做弱电解质,因为NH3·H2O才是氨水中的电解质,NH3·H2O是一种弱电解质。
3.SO3溶于水后完全电离,SO3是强电解质
SO3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但这只能说明硫酸是强电解质,而SO3自身在水溶液中或熔化时都不能发生电离,因此,SO3不是电解质,也就没有强弱电解质可言。同理,CO2、SO2、NH3等气体,虽然它们溶于水后都能导电,但它们都不是电解质,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强弱电解质之分。
4.纯水不导电,纯水是非电解质
纯水不导电,不是因为纯水不发生电离,而是因为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太少,纯水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极小,不足以发生明显的导电现象。由于纯水是可以电离的,因此,纯水也是一种电解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弱电解质
5.碳酸氢钠在溶液未电离完全,碳酸氢钠是弱电解质
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HCO3-,确实存在着未电离完全的HCO3-,但这并不影响对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的认定。因为强电解质是指只要能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阴、阳离子两部分,而与溶液中有无电离完全的分子与离子无关。
6.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弱,该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溶液的导电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影响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因素主要有:⑴离子浓度,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大的溶液导电性强;⑵离子电荷,一般情况下离子电荷越高,导电能力越强;⑶电解质强弱,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的溶液导电能力强;⑷溶液温度,温度越高,溶液导电能力越强;⑸电解质类型,相同条件下,电解质类型不同,其溶液的导电性不同,如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CaCl2与NaCl溶液导电性不同。某溶液的导电性弱,不能说明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小,即使是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如果其中的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也会很弱。
综合可见,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唯一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即是强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即是非电解质。
Ⅲ 怎样分析和判断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否电离,电离成哪些离子
1,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电离,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溶液接入一个封闭电路,看电流表是否显示有电流。如果有,说明物质在水中电离。比如可以用电池,小灯泡和导线来测试盐水和糖水哪个有导电性。2,至于电离成哪些离子,就得看具体的物质了,不同的电解质电离成不同的离子。但只要是电离,都会在水溶液里形成阴、阳两种离子。中学常用的有这几个例子,可以用AgNO3来检验溶液中有没有Cl-, Br-, I-离子 用BaCl2检验SO4,硫酸根,用CO2来判断Ca2+对于可溶性的酸、碱、盐来说,它们电离出的离子是可以通过化学式一下子看出来的,只要你熟记哪些可溶,哪些不可溶就没有问题了。
Ⅳ 怎样判断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首先考虑温度因素,温度越高,水的电离成度越大
其次考虑溶液中溶质的性质,由于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所以加入酸、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加入弱酸强碱盐或强碱弱酸盐会加强水的电离,根据此可以判断水的电离程度。
Ⅳ 高中化学:关于水的电离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浓度总是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同( H2O=H+ +OH- ,只要水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就意味着同时有一个氢氧根离子),而题中给出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10的负10次方,就说明水电离的氢离子也是10的负10次方,而在常温下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都应该是10的负7次方,这就说明有其他抑制水电离的离子存在,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都可以抑制水的电离,所以该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以是碱性。
不知你能不能理解。
Ⅵ 化学中电解水的实验谁能仔细的讲解一下
一、电解水实验装置
水分子 H2O 氧分子 O2 氢分子 H2 A试管里为氢气,B试管里为氧气。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H2SO4)或氢氧化钠(NaOH)溶液】 装置:水槽 试管 直流电 金属电极 电源:通常为6-12V的直流电,稀硫酸(H2SO4)或氢氧化钠(NaOH)的浓度浓电压调低,稀就调高。
二、实验现象
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 ρO2=1.429g/mL , ρH2=0.089g/mL (其中氢,氧两种分子数比值:2:1;氢气,氧气的质量比值:1:8) 有六个字简单概括是:正氧一;负氢二。
三、反应文字表达式
水(通电)→氢气+氧气 H2O(通电)→H2↑+O2↑
四、结论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五、如何验证氢气是纯正的
如用排气法收集,则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使试管内可能尚未熄灭的火焰熄灭,然后才能再收集氢气(或另取一试管收集)。收集好后,用大拇指 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再移开,看是否有“噗”声,直到试验表明氢气纯净为止。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这时需要重新收集和检验。
六、如何区分两种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能燃烧的则是氢气。
Ⅶ 如何判断电解质在水中是否完全电离
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的,因为电解是否完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那已是分子级别。但应该可以用化学反应来计算,将一定物质的量的电解质溶于水中,比如氯化钡,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最后测出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物质的量,如果硫酸钡沉淀的物质的量=氯化钡的物质的量,那么就说明了氯化钡完全电离了。
还有,您说的“不要说看是不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这两个不可能互为条件。”这句话有误:
所谓强电解质,它的定义就是: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http://ke..com/view/22809.htm
所谓弱电解质,他的定义也是: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http://ke..com/view/22835.htm
强电解质也好,弱电解质也好,都是经过科学家们测定过的,有准确的数据作证
还有,测定是否完全电离,只测算溶解的部分,比如硫酸钡虽然是难容物,但也是强电解质,因为它在水中溶解了极小的一部分,但溶解的那部分全都电离了
谢谢!
Ⅷ 化学怎么判断溶液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
电离度是指一种盐溶液的水溶液中,水将它们电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能力。水解程度是指这种盐溶液中弱离子与水结合,形成相应的弱酸或者弱减的能力,或者对于双水解的盐溶液的水溶液中,形成弱酸的强弱和形成弱减的能力强弱。对于强酸和强碱,电离度越大对应的酸碱性就越强,而它们的水解程度就越弱。对于一些易溶性的盐类来说,电离度越大对应的电离出的离子越多,而它们的水解程度就越弱。一般,电离度大的,它们的水解程度就越弱,相反,电离度小的,水解程度就越大。一般,在比较有酸式酸根离子的酸或盐的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的时候就要注意,它们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
具体要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