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粗盐提纯,蒸发前为什么要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到4~5如果pH调到1~2有什么后果该如何补救
调到1说明盐酸加多了,危害是加热蒸发时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污染环境,回对产品无影响。如答需补救,可用氢氧化钠调PH值到需要的范围。
氯化钠蒸发前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至4--5是因为Nacl加入Hcl是为了防止Nacl里面有杂质,盐酸起稀释作用,也防止挥发。
(1)粗盐提纯水太多的后果扩展阅读:
在粗盐中的硫酸根离子,镁离子以及加入的过量钡离子都会成为沉淀被过滤这个步骤给排除。
剩下的离子当中,就是多于的碳酸根,需要用盐酸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仅把溶液调至中性,不能保证所有的碳酸根都转化成二氧化碳飞走,因此应当保持一定的酸性(中性条件下,很可能因为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导致最后提纯的氯化钠纯度不够),多余的氯化氢会在最后的蒸发步骤转化成气体随水蒸气飞出体系,并不影响最终的纯度。
B. 粗盐提纯实验中为什么用15ml水为宜 (提示:2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
水太少了会导致一些盐没有完全溶化,而水太多了则会导致加热蒸发水时太费劲
此时基本上食盐溶解的比较完全 加热比较容易出现食盐固体
实验也比较节省时间
C. 粗盐提纯溶解时为什么水既不宜多也不宜少
因为在室温(复20摄氏度)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即在室温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水的密度约为1g/ml,所以100ml水最多溶解36g氯化钠,那么,10ml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由于称取5g粗盐,所以量取10ml水去溶解约3.6g粗盐(剩余约1.4g)(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合适。
D. 粗盐提纯实验中加入30 mL水溶解8克食盐的依据是什么加水过多或过少有何影响
依据是:氯化钠复在20摄氏度是的溶制解度是36g,30 mL水可以溶解10.8克氯化钠,所以8g在低于20摄氏度的30 mL水中完全溶解
加水过多,最后蒸发时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时间
加水过少,则可能不能完全溶解食盐,造成氯化钠不能完全被提出
E. 粗盐提纯实验中加入30 mL水溶解8克食盐的依据是什么加水过多或过少有何影响
少了会是8g食盐不能完全溶解。
多了没用,给实验带来负担。30 mL就能完全把他溶解, 你在多加有什么用那?何况最后要加热蒸发。谁多了只是增加负担!!
F. 粗盐提纯加大量水不正确 为什么
这题应该是考虑到氯化钠的溶解度对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应该是高温配置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然后冷却结晶。如果水太多了,就无法结晶出杂质来了!
G. 关于粗盐提纯实验有关问题讨论:①粗盐提纯实验中要将粗盐在溶解前放在研钵中研碎,不研碎可能的后果是__
粗盐提纯实复验中要将粗盐在溶解制前放在研钵中研碎,有利于加速固体的溶解;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计算得5mL的水即5克水最多溶解1.8克食盐,10克水能将2克固体溶解完毕,故用10mL水溶解;分析整个粗盐提纯实验步骤,玻璃棒一共用了4次: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过滤时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溅出、转移时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纸上,晾干后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当蒸发皿出现多量固体对,应停止加热,用余温蒸干.
故答案为:溶解需要更长的时间、有部分食盐未完全溶解、4、防止冲破滤纸、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H. 粗盐提纯溶盐的水量过多过少有何影响
水量过多,蒸发的时候浪费时间.
水量过少,盐不能全部溶解.
I. 粗食盐的提纯若酸度或碱度过大会有怎样影响
一般可以将最终溶液调至弱酸性然后蒸发处理,最终得到的结晶纯度较高
J. 粗盐提纯水太多会怎么样
这个是化学问题了,粗盐提纯出杂质要是水加太多就没有结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