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锅炉用的软化水的药剂是什么
阻污剂。
『贰』 锅炉软化水硬度超标需要加什么药
再生周期设定过大,或流量计故障造成的计量不准
正洗内时间偏短,使本应在正洗中被冲掉的废盐水容被部分地带到软水箱中
给水水压不稳引发的盐箱补水过少,吸盐过少,正洗不足,其中任何一项都可造成该次再生后出水硬度超标
在盐箱中的盐很少时,未能及时添加,造成某次再生的效果不佳
操作不当,在某次再生过程中关闭给水阀
『叁』 蒸汽锅炉软水器坏了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将水软化有一台加药装置,可以用加药装置来软化水么
可以用加药来代替软化水的,加的药剂为缓释阻垢剂
『肆』 配制药品必须用什么水(硬水、软水、纯水、矿泉水、自来水)为什么
配制药品必须用蒸馏水,也就是纯水.
因为其他种类的水中含有一些离子成分,如果用于配置药品则会使药品中搀杂这些成分,使药品不纯.
『伍』 纯水预处理加软化水好还是加加药系统好
纯水预处理一般都是软化系统在内的
『陆』 软化水硬度高加什么药剂可以降低硬度
这个主要是看你使用的水源用在什么方面,如果是饮用水方面是用阴离子树脂交换将水中的钙、镁离子进行处理,如果是工业用水建议可以使用硅磷晶这一材料进行处理
『柒』 软化水工业锅炉加什么药好
智能全自动软化水设备技术指参数
出水量:10T/H
入口水压专:0.18-0.6Mpa
源水硬度:属<8mmol/L
出水硬度:<0.03mmol/L
再生方式:顺流/逆流
控制方式:时间/流量
工作电源:220V/50Hz
工作温度:1-55℃
操作方式:自动/手动
再生剂:NaCL
交换剂:001x7锅炉软化水树脂
智能全自动软化水设备特点
1、设备运行周期和进盐量可根据原水硬度的高低选择调整,树脂用量少,耗盐低,水质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2、设备适用性强,对高硬度≤8mmol/L一次软化残余硬度<0.03mmol/L。
3、制水工艺先进,采用浮动床逆流再生工艺,水质、产水量稳定,连续产水,用软化水化盐、再生、清洗。
4、节盐、节水。再生盐的比耗为75-90克/克当量,远近低于同类进口设备;自耗水少、只占设备产水量的2%-4%。
5、使用寿命长,由于阀结构设计合理,比原自动切换器使用寿命延长一倍。
6、设备重量轻、占地面积少、不需要用厂房、土建,安装、运行、维护费用低。
7、安装方便,只需接进出水管和电源即可开机运行。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实现了无人操作。
『捌』 什么药品软化水
水软化反来应过程--钠离子交换
软化是运自用离子交换的原理,用软化器中的钠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释放钠离子,使水质得到软化的工作过程完全自动化的水处理设备,水质软化的反应方程式为:(其中以R代表树脂本体)
2RNa+Ca2+=-R2Ca+2Na+ 2RNa+Mg2+=R2Mg+2Na+
吸附钙、镁离子饱和后的树脂经过钠盐溶液的处理,可重新转化为钠型而恢复其交换能力,这一再生过程的反应式为:
R2Ca+2NaCl=2RNa+CaCl2 R2Mg+2NaCl=2RNa+MgCl2
上述正向和反向离子交换的反复进行,就可使软化水持续不断地产生。
『玖』 软水药剂是酸性还是碱性
这个问题我想是你们厂锅炉在运行中连续排污器开得过大.
试想:1小时就多吨水,如果不是连续排污器开大了,溶解固形物的数值也是会增大,只是不要关太小,否则,溶解固形物要增大.另外,在糖厂,由于使用一效二效水做补充水,水中糖份应经常观察,监测.发现水中糖份超过标准,应及时排放.水中糖份也会使锅炉水的碱度低.naoh加多了对锅炉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要保证锅炉水的na3po4有一定的量.
炉水ph值保持在10左右有利于降低锅炉腐蚀率,但ph值不能超过12,否则会使锅炉钢板脆性增大.加naoh量可通过测炉水ph值确定.
如果补给水是经过钠离子交换软化处理的,且原水暂时硬度占总硬度比例大,降低排污率能够提高炉水碱度,但炉水总碱度不能高于20.
如果原水中硬度都是永久硬度,即使降低排污率,碱度也无法提高,必须要加naoh,但需控制ph值保持在10-12,炉水总碱度不能高于20.
另外还有可能是水处理工艺采取了氢钠离子联合交换法时,或除碳器未发挥作用,或氢离子交换软水与钠离子交换软水混合比例不当.
可以采用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联合处理锅炉水,提高水的ph值.
有时突然出现事故性的水质恶化、锅炉水ph值下降的情况时,可采取适当提高锅炉水中过剩磷酸盐含量以及增大锅炉排污量的方法,作为减轻产生锅炉酸性腐蚀的应急措施.
如果水源没有变化,除了加药以外,只有通过增加凝结水回收来解决了,别无它法.加药一般都是采用加药器,另外,对于频繁加药可以采用计量泵向锅炉给水泵进水管内加药,也可以在排污之后向除氧水箱定量加药.
『拾』 用什么药剂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要是药剂
就是这头饱一系列,各清坶素针,清坶素片等一系列的都最好不要用.去医院或是药店买药打针的时候都要先给医生或是店员说清楚宝宝对这两款过敏,他就会知道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