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底滤鱼缸过滤材料怎么摆放合理,三格过滤,下
第一格滤槽中放入白色过滤棉→黑色过滤棉→藤棉→陶瓷环等,第二格滤槽依次放藤棉→生化球→陶瓷环→细菌屋等,第三格滤槽放水泵→生化球→加热棒等。
鱼缸里的滤材放置原理应该是这样的
1、物理过滤首先拦截大颗粒,其次拦截小颗粒
这是因为鱼便进入到滤棉上的时候,一定是大颗粒较多,细微颗粒较少,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它们中的大颗粒有效的拦截下来。
(1)多层式生化过滤槽扩展阅读
其他特殊情况
1、这只是最为理想的搭配方式,实际上在现实情况中会有出入,我们比如说,雨淋管的口径极细,所有鱼粪都被打的很散,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酌情处理物理过滤。
2、再比如说鱼缸下水很旺的下滤形式,干湿分离只有几块白棉,我们就要想办法,通过下一级的生化过滤来加以改善,要么滤材极其细密进行截留,要么适当添加滤棉或者其他改用其他粪便沉淀方式,比如粪便处理器,等等。
3、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住进入鱼缸的水质,看起来就像纯净水一样,其他的一切都不要去管,硝化细菌任其自然生成就可以了,至少养鱼老道感觉这种摆放方法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4、最后一点,滤材摆放的再合理,不注意饲养密度和投喂量,说再多也是多余,在一米的鱼缸里养上30条成年地图试试,一万块钱的滤材也不一定能够摆平这个鱼缸的水质。
㈡ 为什么yee鱼缸过滤槽和其他的不一样
Yee鱼缸早毕过滤槽与其他过滤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设计和功能。Yee鱼缸过滤槽采用了多层滤网,可以有效地过滤掉水中的污染物,保持水陆改芹质清洁,同时还可以提高水中氧气的含量,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此外,Yee鱼缸过滤槽还可以控制水流,调节水流的速歼族度,以便鱼类能够舒适地游动。
㈢ 多层鱼缸过滤怎么做
【上部循环过滤(上滤)】
这是最常见的过滤方式,大多数成品缸配套的是这种过滤方式。在鱼缸顶部靠近灯管位置有一过滤槽,在过滤槽内可以放置过滤棉、活性炭、玻璃环等,潜水泵将水抽入过滤槽,再由过滤槽底部的出水口流回到水族箱内。上部过滤器的最大优点是清洗方便,当过滤材料很脏时,可以很方便地取出进行清洗。最大的缺点是因空间所限,过滤槽的容积小,放的滤材较少,因而过滤功能较弱。上部过滤系统不适用于种植水草,水流会减少水族箱中二氧化碳的滞留时间,同时过滤器的水流还会将空气中的氧气大量带入水中,水中容氧量增加,会使喜好氧气的藻类大量生长,影响水族箱的观赏效果。
【内置式过滤(沉水式过滤器)】
内置式过滤由潜水泵与过滤槽直接连接在一起,沉在水中,在过滤槽内有一块卷筒状的过滤棉缠绕在一个漏网的圆柱上,在圆柱的内部有许多生物球,便于硝化菌的附着。内置式过滤器的最大优点是声音轻,水流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适应以水草为主的水族箱用。内置式过滤器的出水口有下个连接二氧化碳的入气口,二氧化碳可以经过此口进入水中,二氧化碳经过水流的冲击,可以很均匀地分散到水族箱的每个角落,被水草吸收。但是,机械过滤杂质的效果不如上部过滤器,因为,过滤后的污物,附着在过滤棉上浸在水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内置式过滤器清洗也很方便,只要将内部的过滤棉取出清洗即可,由于内置式过滤器的表面与水的接触面比较大,它的单位面积的吸水功率小,最适宜小型鱼缸、饲养小型鱼类和鱼类繁殖期间使用,或作为鱼缸的辅助泵造流使用。
【底沙过滤:】
用一层较厚的细沙将相连通的、管身锯有细小裂纹的水管埋在缸底,
水流在水泵的吸力下经过细沙过滤进入沙底的水管,再被抽至水族箱的上层水面,这种过滤方式常被用在草缸中。 其优点是初期比较美观,但因鱼饵、鱼便积压在沙中无法及时清除,时间长了沙易变黑,积压的有机质、氨氮等超过了硝化系统的处理能力,造成鱼缸水质日益恶化而鱼病不断,整缸清洁时也很麻烦。
【底缸过滤】
在放置鱼缸的桌下有一盛放滤材的小缸, 小缸被分成几格以放置不同滤材,水从缸顶溢下,经过滤材后再被抽回缸内。因盛放滤材的空间大,所以硝化过滤功能强,比较适合饲养中、大型鱼,且清洁、更换滤材便利。但对水泵的功率要求较高,功耗大且噪音较大。
【背滤/侧滤】
在鱼缸的背部或侧部用玻璃隔出一部分做过滤,其内部分成几小格用于放置滤材(或过滤设备)和循环泵,一边设有溢流口,当水泵把水从过滤部分抽向鱼缸时,鱼缸溢出的水通过溢流口流入过滤部分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导下“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流经各种滤材,水从最后一格通过水泵再次送入鱼缸,如此循环。其缺点是挤占了鱼缸空间,影响视觉效果,清洁、更换滤材比较麻烦。
【滴流式过滤】
滴流式过滤是个集成的过滤器,它将物理过滤与生物过滤合在一个过滤槽中,在此过滤槽中分成几个室,过滤槽的上层为物理过滤室,放置有生化棉、生化石和生化磁环,作用是减低水的流速,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使水能含有最大的容氧量,为好氧性细菌提供最理想的生存环境。这个过滤室主要完成初始的杂质过滤。第二个过滤室为生化过滤室,在其中有许多塑胶制成的生物过滤球,供硝化细菌附着繁殖用。第三个过滤室为活性炭,去除水中的臭味和黄色物质。这种过滤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将水中的杂质过滤干净。但鱼缸需承受一定重量,所以做多层上滤时一定要考虑鱼缸的承受能力。
【外置过滤桶】
所有的滤材、水泵都藏在一个过滤桶内,在过滤桶内有4~5个过滤盒,每个过滤盒内都有不同的过滤材料,一般首层放置过滤棉,对水质进行初级过滤,将水中的杂质过滤干净,另外几层可以放置瓷环、活性碳等,通过盒内大量的硝化细菌对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进行生化过滤,形成一个物理与生化组合的完整过滤系统。常用来补强成品缸的硝化过滤系统,尤其是较高密度养鱼或鱼对水质的要求高时。
【生化棉过滤/气举动式生化过滤器】
生化棉过滤/气举动式生化过滤器是过滤器中最简单的过滤器,它是通过增氧泵吹气到生化棉以造成水流由生化棉的外部向生化棉的内部流动,同时通过气泵的不断吹气,为硝化细菌提供大量的氧分,在流动中将脏物留在生化棉上,再由水中或生化棉上的硝化菌来分解,形成一个生物过滤的环境。生化棉主要用于饲养超小型的鱼类,如红绿灯、金丝等,因为,超小型鱼类的体型一般较轻,容易被过滤器吸入过滤槽内,生化棉过滤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生化棉过滤器不适应在水。
㈣ 求助:鱼缸上面的过滤槽怎么铺设
摆放顺序:抄
1、最上边是普通的过滤棉,水先通过它,过滤掉大的杂质。
2、第二层是生化棉。
3、瓷化环,越多越好。
水质的保养:刚开始养鱼,即困好水准备放鱼之时,不要放太多鱼,鱼缸的硝化菌群落没有形成,水质不稳定。然后你要做的就是不停过滤。
困水、过滤、闯缸是建立这样的生态平衡的三步曲,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说你在养着鱼的鱼缸中发现白雾的话,就说明过滤器的瓦数太小或者是安装不合理,瓦数在配置的时候要尽量比要求的再大一点,比如说1.2m的缸一般采用30瓦的,我们可以使用36瓦。
另外关于过滤器的安装一定要合适,这样才能使水得到充分的循环,也就不会出现白雾的现象了,自然也不用天天换水这么麻烦了。因为换水是为了保证水质,但是更换太勤的话水质反而得不到保障。
㈤ 新入手森森1.2米底滤缸,三个格子槽怎么摆放滤材
1、从下水管起抄,第一袭格上面三层白棉,下面全部黑色生化棉
通常设有物理过滤区、生物过滤区、器材区、沉淀仓。底滤缸通常隐藏在底柜里面,整体看起来美观整洁,换水等操作可以在底缸进行,可以明显的减少对缸内鱼只造成的
(5)多层式生化过滤槽扩展阅读:
鱼缸底滤的工作原理:
1、底部过滤是放在水族箱底部,它由许多的网板组合而成,在网板上可以连接水泵的进水管,当水泵工作时,水流通过网板的底部的导流槽进入到过滤槽内,过滤后的水再回到水族箱内,进行一个良好的水循环 ,是培养硝化细菌最好的过滤,也是处理能力最强的过滤。
2、过滤面积大,当水泵工作时,底部过滤网与水族箱的底部的空隙中,会产生虹吸作用,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水流,将网板上的脏物吸到过滤槽内。底部过滤器还可以根据饲养鱼的大小、水族箱尺寸的大小增加水泵的数量,以增加水的过滤量。
㈥ 关于鱼缸过滤器的选择
有以下几种建议:
一、上部循环过滤(上滤)
上滤是放置于水族箱上部,通过潜水泵将水抽入上滤槽内,水流通过过滤棉、生化棉、各种滤材后再由底部的出水管流回到水族箱稿庆搜内。
优点: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清洗和维护方便。
缺点:占用水族箱的上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族箱的美观度、内差乱部空间有限放置滤材相对较少从而生化过滤效果一般。
另外,由于上滤过水面积大会增加CO2的逃逸,因此不适于种植水草的水族箱。
二滴流式过滤
说白了就是高级拓展版的上部过滤,其用的键历潜水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地方的。
它将物理过滤与生物过滤合在一个或多个过滤槽中,在此过滤槽中分成几层,(具体层数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过滤槽的上层为物理过滤室,主要放置有过滤棉、生化棉,下面几层分别放置生化球、藤棉、玻璃环、石英球、细菌屋等各种滤材。
当水流通过时会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增加容氧量,为好氧性细菌提供最理想的生存环境。
优点:物理生化过滤完善、过滤效果较好。
缺点:同样占用水族箱的上部空间、在一定程度影响水族箱的美观、水流的声音相对较大。
样式:有单层长条式滴流过滤盒,这样的适合带盖的鱼缸;还有多层多盒滴流过滤盒,过滤效果更加强大。
tb可以买到单层、多层的,把买来的单层盒自己稍加改造后,其过滤效果更好。
单层滴流式过滤:
三、背滤及侧滤
背滤及侧滤是在鱼缸的背部或侧部用玻璃隔出一部分做过滤,其内部分成几小格用于放置滤材和循环泵,一边设有溢流口,当水泵把水从过滤部分抽向鱼缸时,鱼缸溢出的水通过溢流口流入过滤部分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导下流经各种滤材,水从最后一格通过水泵再次送入鱼缸形成循环。
优点:利用鱼缸的内部空间使鱼缸和过滤形成一个整体,不需另外利用其它缸外位置就可以完成较好的过滤流程。
一些器材可以在侧滤/背滤放置,适当放置不影响鱼缸的正面视觉美感。
缺点:占用了鱼缸的部分空间,缸内的空间会减少、受鱼缸宽度或长度的限制,放置过滤材料也受限制、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水泵所在间隔的水位较快降低,需要频繁补水。
背滤缸结构图
㈦ 鱼缸过滤哪种好。 那种过滤效果是最好的,
鱼缸过滤器品牌推荐:佳宝、闽江、鱼王、海牌、森森。
1、佳宝:
它将物理过滤与生物过滤合在一个过滤槽中,在此过滤槽中分成几层,主要放置有过滤棉、生化棉,下面几层分别放置生化球、藤棉、玻璃环、石英球、细菌屋等各种滤材。缺点是占用水族箱的上部空间、在一定程度影响水族箱的美观。
选购注意:
1、选择合适大小与形状
买鱼缸的时候不要只看鱼缸的价格或者其他方面,你要先决定好鱼缸的大小再进行选择。房间大小不一,个人喜爱不一,所以要根据鱼缸的大小以及形状进行选择。
2、根据材质选择
选择鱼缸的时候,要注意以下鱼缸的材质,看看是什么材质的,一般会选择玻璃的,玻璃材质的鱼缸比较适合家庭用,另一种叫做亚克力,这种鱼缸比较适合大一些的房间养鱼。
㈧ 1.2米鱼缸过滤槽摆放顺序
过滤槽摆放顺序如下:
第一层:将过滤棉置于物理过滤阶段。
第二层:化学过滤材料,如活性炭、吸氨石、沸石、清水树脂等。
第三层:将生物棉置于生物过滤的第一级。
第四级:生物过滤第二级放置生化球。
第四层:把生化球放在生物过滤的第二级。
第五层:在生物过滤的第三级放置陶瓷环。
第六层:将纤维棉和潜水泵放入水平衡槽内,将过滤后的水输送回鱼缸。
㈨ 养七彩神仙鱼都需要什么设备呀
七彩神仙鱼对氧气的需求较大,因此要十分重视水中的溶氧。根据鱼缸的大小、个数,鱼养殖的数量选择强、静、耐、省的气泵。饲养时必须衡量鱼缸中的状况,适量增加打气的设施,提高水中的溶氧量。过滤系统,对于七彩神仙而言更是十分重要的设施。 1、生化过滤棉 生化棉过滤器分为附壁式与立式两种,它是利用了气泵打气来进行气体过滤及增加溶氧的,起到既增氧又过滤的双重效果。生化海棉过滤器,因采用气举动力,放出水量少,培养硝化细菌能力强,非常适合繁殖缸和鱼苗缸等小水量鱼缸。立式生化海棉过滤器除可利用气泵打气进行过滤,过滤器套装于上部潜水泵吸水口,进行前置式过滤效果也是相当好的。生化过滤棉清理方便,并且各种功率都有,搭配其它过滤系统更是相得易彰。目前,市售有国产、进口(德国)和台湾的多个品牌,质量各异,可按需求选购。 2、上部过滤器 传统的上部过滤器,是普遍使用的过滤器,在管理上也很方便,但是积存过多残饵、排泄物时易导致阻塞,此时若不加以清理,肯定会危害七彩神仙的健康,而过度的清洗,减少了硝化细菌了,又会丧失部分生化过滤的功能。因此选择适合的滤材是改善这种过滤系统最佳的方式。例如:上层放经常洗的白色滤棉,下面放生化过滤棉或玻璃生化环,经常洗上面一层,下面的生化系统会很理想。玻璃生化环表面积很大,很轻,硝化细菌繁殖量大,对降低亚硝酸盐效果显著。 3、生化过滤槽 这种过滤系统没有一定的规格和结构,可以自己制作或购买现货。自制时,注意流程要长,水流必须平均,流量要适度,而其滤材的选择则要多样式。生化过滤棉,玻璃生化环、生化球均可搭配采用,此种过滤系统,造价虽高一点,但管理方便又可设定适合的功率,有很好的过滤效果。 4、外置过滤器 外置式过滤器是无法取代的。在七彩神仙水草生态缸中常被使用。 沉水式内置式过滤器放在水族箱中,常在七彩神仙水草缸中使用。而且常被造景的沉木、水草包围也增加了美色。 七彩神仙的饲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和养仔鱼时对水质要求更高。不管采用哪一种过滤器,都是为了容易生长硝化细菌,降低亚硝酸盐。良好的过滤系统,亚硝酸盐含量会降低,水质会好。以上是给你的建议,祝你养鱼成功。
㈩ 鱼缸生化过滤系统怎么建
生化过滤 不是用这些就能建立起来的喔!
他可是要有一段过程的!
当然加入菌种(水族馆有卖) 会比较快建立的
你参考看看吧
上部过滤器架于鱼缸上部的过滤槽(盒),由沉水式水泵或离水式水泵驱动供水,靠泻流口,使水流回鱼缸,维护间格时间较短维护较方便,但不推荐用于加注co2的水草缸
沉水式过滤器
在沉水式水泵下方进水口处直接装上置有滤棉或深化棉的滤盒(桶)维护间格时间较短,亲洗较不便,价格便易
外置式过滤器
一般为桶状结构,水泵一般直接造于桶盖中,经由管道从鱼缸中抽水,在桶内进行物理及生化过滤后,再经由出水管流回鱼缸,滤体较大,维护间格时间较长,清洗较不便,价格贵。
底部式过滤器
利用底砂砂层作为大体积的滤材(渗流滤层),通过铺设在砂层下的进水管道网,经由沉水水泵抽水,达到物理过滤及生化过滤的目地(原理类似于沉水式过滤器)因滤体(砂)较大,所以维护间格时间较长(半年以上),但维护极为不便(须翻缸)
溢流式过滤器
滴流过滤方式,完全的生物过滤,无物理过滤能力。须DIY,在水族箱中隔出一块空间,以生化球或陶瓷环为滤材,用溢出的水以淋灌方式进入滤材间隔,(一般还需要在滤材间隔底部接上气马达的出气砂头打气)进行好氧细菌的生物过滤,再由滤材间隔底部的水泵通过管道将溢下的水打回入鱼缸。一般用于裸缸养大型鱼时采用,此种过滤理论上免维护,但仍需要人为手工清理鱼缸底部之鱼排泄物
外挂式过滤器
扁盒状,自带水泵,因体积不大,水流强度也不高,不会大量占用缸中有限的空间,一般用于中小或小型鱼缸,维护间格时间较短,维护较方便
流沙式过滤器
比较有争议的一种缸外过滤器,本身一般无驱动马达,靠外接水箱中之沉水水泵供水,水流通过桶状滤舱使其中的专用石英砂粒翻滚以增大附着其上的消化细菌分解水中有害化学物质的能力,属纯生化是过滤器材,理论上完全免维护,但需定期更换石英砂。
PS:有一点想不通的是,石英砂在从底部射出的水流作用下,在滤桶内上下不断翻滚摩擦,如何能使消化细菌长期稳固的附着在沙粒上工作??个人完全不能理解)
气动式过滤
比较有名的是惠宏产的水妖精(已经成了气动式过滤器的代名词了)使用气马达带动,利用气举原理(流体总压=动压+静压,由于气体流动导致动压增加,所以静压就降低了,周围的水流就有足够的力量流入,形成流体。详见伯努利方程)使水流过滤体(生化棉),进行生物过滤。
鱼缸的生态系统
前言:
以下是新设缸的时候,一些会重复发生的问题,虽然不是高手,但还是把自己知道的整理一下,提供给各位想设缸又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好参考,若有任何疑问及不妥,欢迎各位回覆讨论。
1.养鱼所需的设备:
缸的大小与过滤器的流量是决定鱼缸是否乾净的重要因素,过滤器流量太小,鱼缸的水流循环次数不够,鱼缸会脏的很快,若水流过强,不善游泳的鱼会因此而破尾或累死。一般而言,八吋缸至少使用60(L/h)的过滤器,若大于一尺缸则选用180(L/h)~240(L/h)的过滤器较佳。
鱼缸是需要加温的,但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鱼不是因为气温太低而冷死的。大多数的家庭,都将鱼缸放置在家中,家中的温度不会低于12度,12度幷不会让大多数的鱼只致死。真正需要加温的原因是台湾多变的气候。以三四月的气温为例,日夜温差可以高达10~12度。这样的剧烈温差变化会导致鱼生病,进而致死。故需加温来减缓此温度变化。
基本上,只要有适合的缸与过滤器,就可以养鱼了,若定要少其中一样,去掉加温器,但春秋就要小心了。过滤器是必要的,因为死水能养的鱼类及鱼只少的可怜,其相对限制也会很严格。其他的东西,都是多的(当然草缸还要灯)。但多的幷不代表没有用,每种东西在缸中都有其作用,也都是生态平衡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接下来就草缸的程序做一个说明:
1.先期程序
洗沙:沙子是脏的,内部有微小灰尘,不洗直接丢下去,水会雾雾的。
煮沉木:沉木要煮,将内部的黄色煮出来,不煮直接丢下去,水会黄黄的,而且会维持很久。
2.期间程序省略
期间所经过的放水,造景是比较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影响缸子的稳定,只是好不好看而已,所以就不讨论啦,有问题的话再提出来。
3.完成
完成之后,恶梦才真正开始,因为有人就开始死鱼了,买多少死多少,毫无幸免,然后水草长的很快,看起来绿意盎然,但几个星期之后,藻类也跟著冒出来了,到底为啥会降子呢?将在接下来中说明(以一尺缸为例):
2.设缸的程序:
[完成0天]
刚完成的缸子,因为裏面什麽都没有,所以很乾净。此时如果你使用的是自来水,请先放置打气两天,顺便做曝气的工作,你的水草营养剂,黑水,水稳之类的,都不要加,原因之后会再说明,硝化菌先依照剂量加一半。
[完成2天]
水稳定了,水中的氯已经挥发乾净,可以放活体了,先放老鼠一只,或黑壳
虾5~10只,不放鱼,若老鼠死掉,捞起来再曝气两天,若黑壳虾死掉一两只,摆著不捞起,若黑壳虾全死,捞起继续曝气两天。
[完成4~7天]
换水1/3,新加入的水什麽都不加,观察老鼠跟虾子的情况,若隔天没死,就可以准备放鱼了,依照个人忍耐力,撑到忍不住就可以放鱼了^^。
[完成14天]
假设你真的很厉害能撑到14天还不放鱼,那可以准备去放了….呵呵。放鱼也是一门大学问喔。
3.适合草缸的鱼:
大家养的,灯鱼,球鱼,神仙,孔雀,老鼠等等,除了孔雀适合碱性水质之外,大都适合酸性水质。草缸也是酸性水质,所以一般水族馆卖的鱼只,都适合放在草缸裏饲养,只要注意到是否互相攻击的问题即可。至于孔雀适合吗?孔雀鱼那麽耐,只要pH值没有过度震荡,都没有问题,过度震荡会造成溶尾或烂尾,所以在新购孔雀时,适水的动作变的非常重要,不是只适温就可以的,若缸是以孔雀为主的草缸,可以在水中加入1~2颗咕咾石(珊瑚石),可让水变成碱性。
4.营养品,黑水,水稳,硝化菌的使用法
设缸一开始,鱼缸不加任何药剂,只加硝化菌,是因为让硝化菌繁殖生长,
此时加入水草营养剂,会导致水质的优氧化让藻类大量生长,剂量减半是对于不知道品牌的做法,对于第一次使用及不知道效果的药剂,减半使用是较安全的方法。到了15~30天之后,水中微量元素消耗的差不多后(可由水草生长速度及颜色判断),每星期换1/3水时可加入1/3~1/4剂量的水草营养剂,若因此而使缸中藻类生长过快,可减少用量。水稳及黑水是加在自来水中稀释之后曝气1~2天,再加入鱼缸中的,不是直接倒进鱼缸裏的,直接加入鱼缸中也会造成pH震荡使鱼只紧迫,尤其是劣质的水稳。
5.完整的生态系统
一个鱼缸绝对不是把水跟鱼放一起就可以的,当一个拥有完整生态系统的鱼
缸成型之后,可以完全不用换水,大型鱼缸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喂食,只需要打灯即可,但这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型及维持稳定也是很麻烦的。前文的步骤就是让每个步骤以正确的顺序前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新手的第一个鱼缸通常以下列程序来进行:
设缸→放鱼→死鱼→重复放鱼死鱼的过程→藻类细菌滋生→倒缸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因为细菌看不到,所以常常会忽略。期间重复放鱼死鱼的时间,就是前文所提到0~14天时所提到的培养硝化菌的时间,而此时鱼所累积的便便,因为没有硝化菌分解,所以会累积在缸底,其余的细菌及硝酸盐大量产生,约至30天之后,即使硝化菌培养完成,水质也已经优氧化,开始滋生大量藻类,而水中除了硝化菌只外,亦有其他的细菌,造成鱼只容易生病、死亡,饲主通常会采取大量换水的步骤,在换水的过程中,又加入了一些不必要的药剂,要成 pH震荡及水质的不稳定,又重复了放鱼死鱼的步骤,最后导致生态崩溃(大概3~5个月吧),当然只有倒缸。正常的程序应该是:
设缸→培养硝化菌→放鱼→藻类产生→稳定
既然是正确的程序,为什麽会有藻类的产生呢?我觉得,一个稳定的缸,有藻类才是正常的,缸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也就是便便、二氧化碳等。我们不讨论详细的化学式,因为我懒得查,只说明其程序:
鱼产生便便(大)→虾把便便像切腊肠一样切碎→硝化菌将碎便便分解→便便分解后被水草吸收,水草成长→多的养料被藻类吸收,藻类成长
所以藻类的成长代表意义即是水中已经有多余的养分可以让藻类成长了,至于藻类数量的控制,可以使用喂食次数或除藻动物来控制,如果你的段数很高,的确有可能控制到只有微量藻类。至于水草营养剂也可以依此来判断,但液肥及微量元素是不同的,若藻类过多,好像可以不加液肥,但微量元素仍然要添加,详细的原因可能要请有研究水草缸的大大说明一下。
6.取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依照前文所言,鱼只、水草、虾子的量一旦固定,就不能再换了,以免破坏稳定,那多麽无趣啊!其实,当你了解了整个循环过程之后,不管做什麽改变,都不会改变生态平衡。喜欢热闹,多买点鱼,那就缩短换水时间,加强过滤器的流量;若工作忙,没时间换水,就只放一只鱼,营造个千山万水我独行的气氛也不错,方法千变万化操之在你,哪有什麽固定的方法与公式。养鱼是快乐的,别让鱼缸把你弄得焦头烂额,那就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