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离子交换层析能分离天冬氨酸和赖氨酸
离子交换层析能分离天冬氨酸和赖氨酸是因为电荷行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混合氨基酸是基于氨基酸电荷行为不同来进行的,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分子上所带的净电荷取决于氨基酸的等电点和溶液的pH值。离子交换层析是在生物大分子提纯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是根据在一定pH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而进行的分离方法。
B. 为什么能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柱分析有机酸
有机酸应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啊,填料键合烷基季胺或者烷醇季胺。阳离子交换一般分析季胺类阳离子,填料键合磺酸基或者羧基。我QQ737389117。
C.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单核苷酸 求一份实验结果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方法和原理,学会分析待
测样品的氨基酸成分.
二,实验原理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当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时,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用Rf值表示:
R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实验器材
(1)大烧杯(5000mL):1只/组
(2)微量注射器(100 L):1只/ 组.
(3)喷雾器:公用.
(4)培养皿:1只/组.
(5)层析滤纸(长22cm,宽14cm的新华一号滤纸):1张/组.
(6)直尺,铅笔:自备.
(7)电吹风:1只/组.
(8)托盘,针,白线:1套/组.
(9)手套:1双/组.
(10)塑料薄膜:公用.
(11)小烧杯:50mL,1只/组.
四,实验试剂
(1)扩展剂:将4体积正丁醇和1体积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5体积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弃去下层水层.
(2)氨基酸溶液:0.5%的已知氨基酸溶液3种(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0.5%的待测氨基酸液1种.
(3)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实验试剂
五,实验操作
检查培养皿是否干燥,洁净;若否,将其洗净并置于干燥箱内120℃烘干.
(1)平衡:剪一大块塑料薄膜铺在桌面上,将层析缸或大烧杯到置于塑料薄膜上,再把盛有约20mL展层溶液的小烧杯置于倒置的层析缸或大烧杯中,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平衡20min.
(2)规划:带上手套,取宽约14cm,高约22cm的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下端距边缘2cm处轻轻用铅笔划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A,在直线上做4个记号,记号之间间隔2cm,这就是原点的位置.另在距左边缘1cm处画一条平行于左边缘的直线B,在B线上以A,B两线的交点为原点标明刻度(以厘米为单位),参见左图.
(3)点样: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取10mL左右的氨基酸样品(每取一个样之前都要用蒸馏水洗涤微量注射器,以免交叉污染),点在这四个位置上.挤一滴点一次,同一位置上需点2~3次,2~3mL/次,每点完一点,立刻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后再点,以保证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每人须点4个样,其中3个是已知样,1个是待测样品.
(4)层析:用针,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侧
边缘不能接触且要保持平行,参见图3-3.向培养皿中加入扩展剂,使其液面高度达到1cm左右,将点好样的滤纸筒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在A线下约1cm),罩上大烧杯,仍用塑料薄膜密封.当扩展剂上升到A线时开始计时,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一下扩展剂上升的高度,填入表3-1中.当上升到15~18cm,取出滤纸,剪断连线,立即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线,迅速用电吹风热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在通风厨中向滤纸上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立即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参见左图.
(6)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并判断混合样品中都有哪些氨基酸,各人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贴在实验报告上,见表3-2.
(7)以层析时间为横坐标,扩展剂上升高度为纵坐标画图,求出扩展剂上升到18cm时所需要的时间.
(8)将微量注射器内外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倒掉用过的展层液和平衡液,将培养皿洗净,整理好桌面上的仪器和试剂
D. 执业药师考试综合辅导:离子交换层析法(1)
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chromatography)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周围介质中被分离的各种离子间的亲和力不同,经过交换平衡达到分离的目的的一种柱层析法。该法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离子化合物,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是当前最常用的层析法之一。
(一)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对物质的分离通常是在一根充填有离子交换剂的玻璃管中进行的。离子交换剂为人工合成的多聚物,其上带有许多可电离基团,根据这些基团所带电荷不同,可分为阴离子交换剂和阳离子交换剂。含有欲被分离的离子的溶液烂漏茄通过离子交换柱时,各种离子即与离子交换剂上的荷电部位竞争性结合。任何离子通过柱时的移动速率决定于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和力、电离程度和溶液中各种竞争性离子的性质和浓度。
离子交换剂是由基质、荷电基团和反离子构成,在水中呈不溶解状态,能释放出反离子。同时它与溶液中的其他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相互结合,结合后不改变本身和被结合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离子交换剂与水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所进行的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假定以ra代表阳离子交换剂,在溶液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a+与溶液中的阳离子b+可发生可逆的交换反应,反应式如下:
ra+b+ rb+a+
该反应能以极快的速率达到平衡,平衡的移动遵循质量作用定律。
离子交换剂对溶液中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结合力,结合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子交换剂的选择性。离子交换剂的选择性可用其反应的平衡常数k表示:
k=[rb][a+]/[ra][b+]。
如果反应溶液中[a+]等于[b+],则k=[rb]/[ra]。若k>i,即[rb]>[ra],表示离子交换剂对b+的结合力大于a+;若k=1,即[rb]=[ra],表示离子交换剂对a+和b+的结合力相同;若k<1,即[rb]<[ra],表示离子交换剂对b+的结合力小于a+。k值是反映离子交换剂对不同离子的结合力或选择性参数,故称k值为离子交换剂对a+和b+的选择系数。
溶液中的离子与交换剂上的离子进行交换,一般来说,电性越强,越易交换。对于阳离子树脂,在常温常压的稀溶液中,交换量随交换离子的电价增大而增大,如 na+ 两性离子如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等与离子交换剂的结合力,主要决定于它们的理化性质和特定的条件下呈现的离子状态。当phpi时,能被阴离子交换剂吸附。若在相同pi条件下,且pi>ph时,pi越高,碱性越强,就越容易被阳离子交换剂吸附。
离子交换层析就是利用离子交换剂的荷电基团,吸附溶液中相反电荷的离子或离子化合物,被吸附的物质随后为带同类型电荷的其他离子所置换而被洗脱。由于各种离子或离子化合物对交换剂的结合力不同,因而洗脱的速率有快有慢,形成了层析层。
(二)离子交换剂类型及选择
1.离子交换剂的类型
根据离子交换剂中基质的组成及性质,可将其分成两大类:疏水性离搜氏子交换剂和亲水性离子交换剂。
(1)疏水性离子交换剂
此类交换剂的基质是一种与水亲和力较小的人工合成树脂,最常见的是由苯乙烯与交联剂二乙烯苯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在此结构中再以共价键引入不同的电荷基团。由于引入电荷基团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及螯合离子交换树饥察脂。
①阳离子交换剂 阳离子交换剂的电荷基团带负电,反离子带正电,故此类交换剂可与溶液中的阳离子或带正电荷化合物进行交换反应。依据电荷基团的强弱,又可将它分为强酸型、中强酸型及弱酸型三种,各含有以下可解离基团:
这些交换剂在交换时,氢离子为外来的阳离子所取代,如下式所示:
r—cooh + na+ -->r—coona + h+
②阴离子交换剂 此类交换剂是在基质骨架上引入季胺[—n+(ch3)3]、叔胺[—n(ch3) 2]、仲胺[—nhch3]和伯胺[—nh2]基团后构成的,依据胺基碱性的强弱,又可分为强碱性(含季胺基)、弱碱性(含叔胺、仲胺基)及中强碱性(既含强碱性基团又含弱碱性基团)三种阴离子交换剂。它们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时,反应式为:
r—n+(ch3)3oh–+c1–-->r—n+(ch3)3 c1–+ oh–
r—n+(ch3)2 + h2o-->r—n+(ch3)2h•oh–
r—n+(ch3)2h • oh +c1–-->r—n+(ch3)2h • c1– + oh–
③螯合离子交换剂 这类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吸附(或络合)一些金属离子而排斥另一些离子的能力,可通过改变溶液的酸度提高其选择性。由于它的高选择性,只需用很短的树脂柱就可以把欲测的金属离子浓缩并洗脱下来。
疏水性离子交换剂由于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交换容量大、流速快、机械强度大,主要用于分离无机离子、有机酸、核苷、核苷酸及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也可用于从蛋白质溶液中除去表面活性剂(如sds)、去污剂(如tritonx—100)、尿素、两性电解质等。
E. 急求: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氨基酸的讲义
一、目的
学习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氦基酸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原理.
二、原理
各种氨基酸分子的结构不同,在同一PH时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有差异,因此可依亲和力从小到大的顺序被洗脱液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效果.
三、器材
1、20cmX 1cm层析管 2、试管
3、吸管. 4、恒压洗脱瓶
5、部分收集器 6、搪磁杯
7、电炉 8、分光光度计
四、试剂和材料
1、.苯乙烯磺酸钠型树脂(强酸 lx 8,l00一200目,可用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产品)
2 、2 mol/L盐酸溶液
3、2mol/L氢氧化钠溶液
4、标准氨基酸溶液 天冬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均配制成 2 mg/mL的0.1M盐酸溶液.
5、混合氢基酸溶液将上述天冬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溶液按1:2.5:10的比例混合.
6、柠檬酸-氢氧化钠一盐酸冲液(pH5.8),钠离子浓度0 .45M)
取柠檬酸(C6O7H8.H20 )14.25g、氢氧化钠9.30g和 浓盐酸 5.25 mL溶于少量水后,定容至 500 mL,冰箱保存.
7、显色剂 2 g水合茚三酮溶于 75mL乙二醇单甲醚中.加水至 100 mL.
8、50%乙醇水溶液
五、操作
1、层析柱的准备:将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氢氧化钠处理成Na+型后洗至中性(处理方法见第三篇实验十二).搅拌一小时后装成一个直径1cm.高 16~18 cm的层析柱.
2、氨基酸的洗脱:用P H5.8的柠檬酸缓冲液流洗平衡交换住(装置如图).调节流速为 0.5 mL/min,流出液达床体积的4倍时即可上样.由柱上端仔细加人氨基酸混合液0.25—0.5 mL,同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当样品液弯月面靠近树脂顶端时,即刻加入0.5 mL拧檬酸缓冲液冲洗加样品处.待缓冲液弯月面靠近树脂顶端时.再加入0.5 mL缓冲液.如此重复两次,然后用滴管小心注入柠檬酸缓冲液(切勿搅动床面),并将柱与洗脱瓶和部分收集器相连.开始用试管收集洗脱液,每管收集lmL.共收集60一80管.
3、氨基酸的鉴定:向各管收集液中加lmL水合茚三酮显色剂并混匀,在沸水浴中淮确加热15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再加15 mL的50%乙醇液.放置10分钟.以收集液第2管为空白,测定A570nm波长的光吸收值.以光吸收值为纵坐标,以柱洗脱体积为横坐标绘制洗脱曲线.以已知3种氨基酸的纯溶液为样品,按上述方法和条件分别操作,将得到的洗脱曲线与混合氨基酸的洗脱曲线对照.可确定3个峰的大致位置及各蜂为何种氨基酸.
F. 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什么 已解决
离子交换层析法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性质相似大分子的方法之一,依据的原理是物内质的酸碱性容,极性,所带阴阳离子的不同。电荷不同的物质,对管柱上的离子交换剂有不同的亲和力,改变冲洗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物质就能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
层析开始前,功能基团与反离子稳定结合,就与反离子发生可逆交换,与层析剂结合被固定下来。因为盐离子可以与底物竞争功能基团,盐浓度越高样品与层析剂结合越不紧密,易被洗脱下来。不同物质与层析剂结合程度不同,洗脱下来的时间不同,因此得以分开。
(6)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有机酸扩展阅读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首重保持欲分离物质的生物活性,以及在不同pH值环境中,此物质所带的电荷和电性强弱,阴阳离子交换剂的选择若被分离物质带正电荷,这些碱性蛋白质,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亲和力强,故采用阳离子交换剂。
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则使用阴离子交换剂,如果欲分离的物质是两性离子,一般考虑在它稳定的pH范围带有何种电荷,作为交换剂的选择。离子交换剂的再生与保存离子交换剂可在柱上再生,若有脂溶性物质则可用非离子型去污剂洗柱后再生,也可用乙醇洗涤。
G. 有机酸混合物用什么色谱柱分离
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及核酸。 4.离子对色谱法 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两相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
H. 离子交换树脂可被用于分离酸性有机化合物是吗
He子交换树脂可以被分分分类,316应该是的数字,我认为只要达到40分多应该就可以进行分解性能,所以这个非常丰富的
I. 连续离子交换系统在有机酸的分离纯化是如何应用的
连续离子交换设备优势
1、整合所有的步骤、可连续运转、系统匹配性强
2、显著的减少树脂的用量,充分发挥了树脂的利用潜力,延长树脂的使用寿命
3、减少水和化学品的耗量,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污水排放量
4、同时可去除或者分离具有不同特性的物质,可将复杂的工艺简单化
5、保持料液中产品的成分和浓度稳定,可以有效提高产品料液的纯度和浓度,节省后续工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