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鱼缸过滤棉用什么棉好,或者要怎么搭配
底滤满足两个条件:
1、过虑杂物。
2、培养硝化菌群。
第一虑槽上层一定是放置几层过虑面的。这样方便拿出来清洗。硝化菌培养周期很慢,附着物不宜经常扰动。所以后期基本不动。硝化菌的成长环境是多孔材料,避光。这两个条件满足既可自行生长硝化菌群。
我以前折腾过各种生化棉,玻璃换,磁环等等。后来在鱼市场见人家养殖的龙鱼,很简单的滤材(当然不排除好滤材的作用),效果也一样非常好,水质通透。
现在我第一格上层放置6层过滤棉,主要用来过虑水中大物件,方便清洗。下面使用粗黑海绵,第二格依然放置粗黑海绵,第三格通常放置水泵,也没有浪费,将黑粗海绵切割成2厘米*2厘米的方块放入,最大程度营造硝化菌群附着空间。水质很好,只清洗过滤棉,3年了吧。一周更换1/4水,鱼缸水体380公斤,底滤水体120公斤,期间换过一次水泵。此环境最大放养量,银龙一只(40公分长)、招财一只(35公分长)、猪鼻龟一只(25公分长)。如果放开喂食,一天需要大概150克自制汉堡。代谢产物基本可以很好的被过滤及硝化菌分解。如果再多一只龟,硝化菌数量明显不足以分解水中残留有机物。水质开始下降。
养鱼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来才发现,通过观察别人,自己按照科学方法分析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结果就是超级简单。
以前底滤放入了非常多的各种滤材,使用也很好,不过当进新鱼的时候,鱼缸鱼缸很容易爆发大面积疾病及寄生虫,这才新发现滤材种类多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因为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疾病原及虫卵。
谈了一下我自己的饲养心得,楼主可参考一下,少走弯路。
B. 佳宝外置过滤桶三层的,过滤材料用什么,怎么排列
佳宝过滤桶的水流方向是从上至下经过层层滤材。本人不推荐使用活性炭(原因:作用时间短,饱和后反倒释放脏污)。从上到下应该是先物理后生化。第一层你可以在底下放过滤棉,上面放适量的陶瓷环或玻璃环用于分散水流和物理过滤,中间层全部放玻璃环(玻璃环的生化过滤效果要好于陶瓷环),最后一层底部放过滤棉上面全放玻璃环就好(和中间层一样起到生化过滤效果)。
C. 有前置滤筒了,主滤桶还用放过滤棉吗
亲,有前置过滤了,主滤芯就不需要在放置过滤棉了。过滤棉只能够去除泥沙、铁锈内等肉眼可以看见容的物质。主滤芯一般是复合活性炭滤芯,这种滤芯是超滤膜和活性炭的结合体。起作用时继续过滤为细小的物质,如余氯、水垢,病毒、细菌,重金属以及水垢等物质,起到深层净化作用。
D. 森森HW-302外置过滤桶三层的,过滤材料用什么,怎么排列
第一层过滤棉 第二层 玻璃环 第三层 一半活性炭 一半用神奇宝贝去磷酸盐的滤材
E. 水族箱外置过滤器的滤材多久更换一次
看你的饲养密度,滤材是有老化时间的,密度小的话 2年没有问题。密度大的话1年左右。
更换方法:批量更换,新滤材在养菌成熟的时间为15-30天,所以批量跟换的间距1个月为佳。
过滤桶的话,不要让桶去做物理过滤尽量的避免大量的鱼BB吸入可以大大的加长使用时间。
上部过滤的水泵进水口放在桶的进水口正下方,可以有效的避免鱼BB 吸入桶中,这种双过滤的方式在成品缸上非常的好用。如果可以按上面的方式布局,过滤桶中过滤棉都可以减少很多,然后大量的加入生化滤材,主攻生化过滤。清洗只要1个月洗清一下上滤棉花就好了。
清洗棉花不要用自来水,在换水的时候,用换出来的原缸水涮洗一下就可以了。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滤材的质量和养菌面积有很大的不同(价格差距更大呵呵),你可以用手去捏一下你的滤材,时间长质量不好的滤材会变得疏松。
F. 鱼缸外滤桶里面放些什么滤材好顺序是怎么样放置的
过滤桶主要作用是生化过滤,不用考虑他的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顺序,因专为他就用生化过属滤就行了。何必研究顺序。物理过滤交给前置桶或者上滤去吧,记得加个气泵在鱼缸里打气,因为硝化细菌存活,需要大量氧气。没氧气,用底滤也白扯的。
过滤桶在使用的时候,是不必吸进去粪便的,因为他是生化过滤设备,是培养硝化细菌的装置,我觉得,加个前置,是个好方法,过滤桶用半年以上,或者1年才需要洗一次,如果你一个月洗一次,还不如用上滤方便,直接用过滤桶吸粪便的,都是不了解硝化细菌的作用机理。
先是别的细菌,将粪便分解为氨和亚硝酸盐,而硝化细菌,是不直接分解粪便的,是分解氨和亚硝酸盐的细菌。硝化细菌需要氧气,水流,还有氨和亚硝酸盐,这几样就能让硝化细菌大量繁殖了,且硝化细菌不但不分解粪便,还讨厌脏的环境,粪便多的地方。
根据以上原理,过滤桶里全放置磁环,细菌屋,这类滤材就可以,细棉这类阻隔的滤材不需要放的。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错了,请先网络,这是原理,不是人的想法,可以任意想象。
G. 小鱼缸过滤器怎么用,过滤需要哪些滤材
小鱼缸一般用上滤或者滤桶,它们不用占据鱼缸里面的空间,保证了鱼儿有活动的地方。上滤的好处是方便安装和管理,但由于它在鱼缸的上方,看上去可能不太协调,影响整体的观赏性。滤桶是外置的,所以需要一个专门的地方摆放,不过过滤效果还是很好的,只是清理起来不太方便。小鱼缸一般用上滤或者滤桶,它们不用占据鱼缸里面的空间,保证了鱼儿有活动的地方。上滤的好处是方便安装和管理,但由于它在鱼缸的上方,看上去可能不太协调,影响整体的观赏性。滤桶是外置的,所以需要一个专门的地方摆放,不过过滤效果还是很好的,只是清理起来不太方便。
1、过滤棉:过滤棉是过滤设备中必不可少的滤材,一般放在第一层,它的作用很简单,将水中的污物杂质等滤除,这样流过的水就会变得清澈一些。不仅如此,有的滤棉还能培养硝化细菌,从而起到生物过滤的作用。
2、活性炭:活性炭通常是第二层过滤中的滤材,它主要负责吸附各种有害离子,从而起到改善水体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是有上限的,一般用三个月就饱和了,这个时候需要拿掉换新的,不然吸收的离子可能被放出来。
3、细菌屋:细菌屋是培养硝化细菌的场所,也是过滤的最后一道防线。硝化细菌可以转化水中的氨氮,这些物质来自分解的鱼食以及粪便,对鱼儿有一定的毒害,经过转化可以变为硝酸盐,从而为水草提供养分。
H. 外置溢流过滤的做法
外置溢流过滤的做法是:进水口→(水泵)→物理过滤→化学过滤→生物过滤→(水泵)→出水口。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过滤中的大部分滤材,如软水树脂、草泥丸等,在使用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检测仪器,才能较好地控制水质,才不至于调节过度,并不适合24小时长期使用。
外置溢流过滤中滤材设置是:
1、粗滤棉(两层),主要作用是进行物理预过滤,如果包在外滤桶的进水口外,则更便于清洗更换。
2、生化棉,主要作用是培养分解有机物的消化细菌及硝化细菌,在前级物理过滤不良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吸附有机物的物理过滤作用,能提高水质澄清度,所以也需要定期清洗。
3、玻璃环,一般情况下,玻璃环体积要占全缸水体积的3~5%,主要作用是培养硝化细菌,以保证水质无毒性。
4、粗滤棉(一层),主要作用是物理过滤,打散、吸附细菌的代谢废物。
外滤桶式过滤方法是:
外滤桶式过滤属于外挂式过滤,外滤桶式过滤器由于是安装在水族箱底柜内,在安装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安装不当,引起水的外溢,加上过滤桶在底柜内,不容易被发现。
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安装过滤桶时首先将过滤桶内水注满,盖上盖子,检查橡皮垫圈和每个接口是否都衔接好,插上电源,先关上出水开关,过滤器启动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开关。这样可以将过滤桶中的空气压出桶外,完成启动的程序。
I. 过滤桶的滤盒里滤材摆放顺序。过滤棉是放到滤材的上面还是下面
饲养观赏鱼的鱼缸水质之所以能够得到长时间的维持,离不开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它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一个合格的物理过滤,就不可能为之后的生化过滤扫清障碍,在饲养中大型观赏鱼的鱼缸里,如果想要水质彻底稳定,也离不开生化滤材。
但是,最近养鱼老道发现,有很多的新鱼友,会把过滤棉铺设的零零散散,几乎是哪一个过滤仓里,都能够看到过滤棉的身影。
有的鱼友还会在水泵仓里再去塞上些过滤棉,还有的鱼友使用的滴流过滤,也是上下几层,有几层算几层都会有过滤棉,甚至于还有把过滤棉再次垫到生化滤材的底部。
这些做法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无外乎就是希望滤棉可以更好、更多的吸附杂质。那么,这种做法有用吗,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如果不是为了需要反复清洗或者更换,一块过滤棉也可以有效拦截杂质的
关于过滤棉的好坏,会与许多因素有关,甚至于包括了滤槽的深浅和宽度,以及滤棉的耐用性和厚度以及细密度等等,因此来说,滤棉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坏之说,但看我们把它们用在哪里,是饲养密度小、水体大,还是饲养密度大、水体小的鱼缸,所选择的滤棉肯定不太一样。
养鱼老道一般都在鱼店里购买滤棉,几乎是随意购买的,大致上看看不是过于松散,能够耐用就可以,回家之后,用上一段时间,自然就知道了这个滤棉适不适用,不好再换就是了,也不是多么贵重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去看什么品牌的。
而且,一般的观赏鱼缸,有个三五层滤棉,基本上都够用,更何况,可能下面还会铺设有生化棉呢?
对于某些小鱼缸来说,如果观赏鱼饲养密度不大,不是滤棉需要清洗更换的话,一块滤棉也可以搞清水质,并不是过滤棉越多越好的,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我们比如说内置过滤器、水妖精、小外挂等,里面可能也就是一块滤棉或者一块生化棉当做滤棉来用,谁也没说不可以,很多小鱼缸的水质效果,不也很好吗?
名字不是瞎叫的,既然标注了过滤仓和生化仓,必然有它的道理
目前不管是标准的底滤或者上滤系统,甚至于侧滤、背滤,都会标注着哪里是过滤仓,哪里是沉淀仓或者生化仓,以及水泵仓。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哪个隔断里该放什么滤材,人家早就已经明示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去画蛇添足呢?
原因不在于滤棉的多少或者每个仓里都要加上一块白棉,而是因为我们的鱼缸水质根本就未养好或者稳定,甚至于观赏鱼还在患病期,所以水质才会出问题,这个与在每个仓里都加上过滤棉,根本关系就不大,甚至于有些时候,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其实这并不是新鱼友们异想天开,而是一种无可奈何,没有其他招数了,以为这样的水质可能会更好,可是事实上呢?
过多的滤棉设置,不但是藏污纳垢之所,而且严重的阻碍了鱼缸的水流通畅,甚至于可能彻底封闭了生化滤材的氧气进入,生化仓的水面再也没有波动了。
不是说硝化细菌需要大量氧气吗,不是说生化仓也需要格外打氧吗,这个时候怎么把这个理论又忘记了呢?
生化滤材的通风性越好,水流越通畅,培菌的效果才会更好
如果说我们真的是希望生化滤材可以更多的培养硝化细菌或者有益菌,那么一定是含氧量需要充足,既然含氧量需要充足,那么一定是生化滤材的通风性要良好,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是谁都知道的,冬季里长期供暖的屋子,突然间开窗通风换气,我们自己是个什么感受?
再者就是生化滤材想要含氧量充足,一定要保证水流通畅,这个通畅度才是最为关键的。
为什么现在提倡干湿分离,就是为了能够让滤棉把杂物彻底阻挡在生化滤材之外,避免进入到过滤循环中,随之再次进入到鱼缸的水体里。
哪怕是有点残渣,进入到生化仓或者生化滤材中,也要比把生化滤材用一块或者几块滤棉封闭起来,整的密不透风,要强得多。
但是,很多新鱼友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更别说是,我们在生化滤材的底部,再去垫上几块滤棉,它的底部几乎是水流静止,一湾死水。
时间一长,质量差点的生化滤材也会有粉化的风险,更何况是长期待在滤材底下的过滤棉,它可能不腐烂、发臭吗?为什么我们要去清洗滤棉、更换滤棉,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那么我们把它垫到了生化滤材底部,又是个什么道理呢?
把生化滤材放到鱼缸里,基本上是起不到好作用的
还有一些新鱼友,因为自己的过滤不够用,会把部分生化滤材扔到鱼缸里,美其名曰,这样就可以多培养硝化细菌了,道理未必不正确。
但是,我们也要看观赏鱼的饲养密度和滤材的大小吧?
大部分的生化滤材都是有空隙的,并且比起陶粒、底沙,甚至于小石子要大很多,这些东西放置在鱼缸里,不也成了脏污纳垢之所了吗?而且,我们想要抽底换水也未必能够把这些杂物清除出来,那么,过量的鱼便沉淀其中,我们是在培养有机物、垃圾箱,还是在培菌呢?
它和反气举的道理是不一样的,反气举中是上有水流下有氧气的,底部还有出水口,它的水流是流动的,可是鱼缸底部随便放置的生化滤材呢,无论是陶瓷环还是细菌屋,我们即使是摆放的整整齐齐又能怎样?
结果必然导致水质很快毒素超标,甚至于污秽不堪,当然了,这也会与观赏鱼的大小和饲养密度有关,不过,最好还是不要去放置这些东西。
它们和饲养罗汉鱼,偶尔在鱼缸里放点火山石给罗汉玩耍,还有草缸里放置水草泥和陶粒的道理是完全不一样的,陶粒放多了,观赏鱼的饲养密度大,还有可能需要定期清理呢,何况是些生化滤材呢?
这些做法根本算不上创新,只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按照规矩办事罢了
上述的这些做法,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创新之举,只是因为我们在养鱼之前,没有好好的困水、养水,没有好好的选鱼,所以才造成了水质难以调理,或者就是我们自己饲养密度过大的必然结局。
正常情况下,一个鱼缸里有三五块过滤棉,再加上三五层生化棉,其他位置全部放置生化滤材,底部设有隔板,任其水流畅通,这个鱼缸的过滤系统就是最完善的了,根本没有必要再去把过滤棉随处放置,那种做法所能起到的好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坏作用倒是会有很多。
尤其是到了目前这个季节,整个鱼缸都需要大量的通风换气,整个过滤系统都需要水流通畅,换水量和氧气量都可以相应增加,这个时期的滤棉本身就容易发霉、发臭,按理说鱼缸里应该是少一块是一块,过滤棉能不多用就不多用。
但是呢,很多的新鱼友,正好把这个事情给搞反了,所以说,鱼缸的水质不好,也是应该的了。还有些鱼友,会把底滤的水泵仓里再去塞上一些滤棉,甚至于把水泵给围起来,这又是个什么道理呢,这样子进入鱼缸的水质就干净了?
滤棉的细密度永远比生化滤材要大,它们确实可以阻挡细微杂物,那么长期待在水泵仓里的滤棉会不会发臭呢,需不需要更换和清新呢?一旦更换、清洗再次开启水泵,滤棉上脱落的杂物首先会进入到哪里呢,不还是进入到鱼缸里了吗?
养鱼原则就是:
能用一块滤棉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会使用两块,能用一斤生化滤材解决的问题,绝对不用二斤。
不是为了省钱,其实过多的这些东西,都应该视为鱼缸的累赘,观赏鱼和鱼缸水质的负担。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