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心理学过滤器模型

心理学过滤器模型

发布时间:2023-03-22 18:52:28

Ⅰ 高分急需 心理学注意的三个模型理论,比较和区别

1、过滤器模型,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感觉通道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高级中枢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对外界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过滤和调节。

过滤按照“全或”的原则,只允许一条通道上的信息经过并进行加工,其余通道则全部关闭。

2、衰减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Treisman)提出。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信息在通路上并不完全被阻断,而只是被减弱,其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级的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

双耳听音实验发现,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87%的词以及非追随耳中8%的词。这表明,被试可以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信息,但信息有不同程度的衰减。目前,人们倾向于把上述两个模型合并,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

3、容量分配模型,由心理学家卡里曼(Kahneman)提出。他把注意看成资源和容量,而这种资源和容量是有限的。这些资源可以灵活地分配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甚至同时做多件事情,但完成任务的前提是所要求的资源和容量不超过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容量。

(1)心理学过滤器模型扩展阅读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Ⅱ 布罗德本特的过滤理论

纳德·布罗德本特 [Donald Eric Broadbent 1926.05.06-1993.04.19],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1970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他主张用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注意、感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他在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在 1958 年最早提出“工作记忆”的概念和“注意是资源有限的加工系统的工作结果”的想法,他所提出的注意过滤器模型也体现了这种思想;1977 年提出了隐学习研究范式之一的复杂系统控制任务务(Complex System Control Procere)。

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1958)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则是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来对之加以调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信息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而其他信息则不让通过。这种过滤器体现着注意的选择功能。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布罗德本特 1954 完成的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则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

右耳:4,9,3
左耳:6,2,7

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

他原估计能达到 95% 的准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 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 20%。他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Cherry(1953)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模型。因为这种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模型”。

布罗德本特就读于曼彻斯特学院和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他早期的目标在于自然科学,然而,当他在皇家空军服兵役时,他开始对人 - 机关系产生兴趣,并注重于这种独特的体系。于是,他回到剑桥大学攻读心理学,成为 F.巴特莱特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应用心理学部门,并在那里工作了 25 年。

主要著作:
知觉与交流
决定和压力
行为
捍卫经验心理学

Ⅲ 王苏,汪安圣《认知心理学》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异同

拜托,那个人名是“来王甦源”不是王苏,应该是第三章注意理论吧!
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比较:
不同点:
对过滤装置作用的看法不同。
相同点:
第一,均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容量有限,需要 对外界信息进行过滤或衰减。
第二,均主张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二者合称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或知觉选择模型。

Ⅳ 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基本模型指的是

注意有四大功能即分配、信号检测、搜索和选择,大师Broadbent、Colin Cherry等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重要贡献。最基本的3个经典理论是以下3种:

一、过滤器理论
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全或无(all-or-none)”的模型,这就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信道的信息由于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来自另一信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由于信息的选择球决于刺激物的物理性质,因此,过滤器的位置可能处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当时的双耳分听实验,因此受到了Colin Cherry的支持,他也认为感觉信息可以北非注意耳加以注意,但如果需要根高层次的知觉加工,则不会被非注意耳所注意。但是过滤器模型提出不久,便受到一些研究者的质疑,Moray认为即使被试忽视非注意信息的高级层面,比如语义,被试人仍能够经由非注意耳识别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类似于鸡尾酒会现象。(3) 对于此,过滤器模型显然无法合理解释,Broadbent将其称为注意的偶然转移。此外,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信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过滤器模型只是一个单信道模型。

二、衰减器理论
Treisman在1960年从她给被试做的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如果被试注意耳与非注意耳对换,那幺被试会在新注意耳听到旧信息的几个其实单词,这表明语境会使被试复述本应当忽视的信息。在之后的研究中,他又发现复述信息在非注意信息之前4.5秒或者之后1.5秒时,被试通常把两个信息看作同一个,也就是说是非注意耳之前信息而不是之后信息更容易被识别。

在Treisman的衰减理论中,他将Broadbent过滤器的作用从阻止目标以外刺激改变成了弱化目标以外刺激,对于特别强的刺激,衰减效果不足以阻止刺激穿透信号弱化机制。这样便能很好地解释鸡尾酒会现象。Treisman承认在信息的传输信道上存在着某种过滤的装置,它对信息进行选择。但是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的。它既允许信息从受到注意的信道(追随耳)中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受到注意的信道(非追随耳)中通过。只是后者受到衰减,强度减弱。

衰减作用模型不仅解释了注意的选择机制,而且解释了单词的识别机制,因而在认知心理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衰减作用模型改进和发展了过滤器模型,它能解释更广泛的实验结果,并对人的行为做出更好的预测。

三、后选择理论
J.Anthony Deutsch和Diana Deutsch 在1963年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后选择理论,他们与Treisman的衰减器理论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将信号弱化、阻断的位置放在了识别刺激的意义所需要的知觉加工之后。(5)这一设置,使得人们能够识别进入非注意耳的信息。如果这种信息并不重要,则人们就会将它抛除掉;如果这种信息触动了人们心里的某根弦,那幺人们就会记住它。虽然后选择理论与衰减器理论在注意瓶颈的位置上有分歧,但是他们都认为存在这幺一种瓶颈,并且它只允许单一信息源的通过。

Norman在1968年也提出,后期选择模型工作方式是:所有的信息都被以平行的方式传送到工作记忆中,由于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平行传递超越了工作记忆的工作极限,并非所有传送到那儿的信息都被贮存。在工作记忆中,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出判断。重要的信息被精细化,从而进入长时记忆;不重要的信息将被遗忘。Lewis在1970年的研究中发现,被试者能识别几乎所有情况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现给非追随耳也是如此。这一实验加强了后选择理论的实证基础。

后选择模型认为,信息的重要性取决于很多方面,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对个人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人的觉醒状态有关,如果人处于高的觉醒状态,即使是次要的信息,也会被控制加工。

Ⅳ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的异同

一、主题思想不同

1、过滤器理论主题思想: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由于过滤机制设置在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一些信息会经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处理,而其他信息则会被屏蔽在机制之外而完全丢失。

2、衰减理论主题思想:当信息通过衰减器时,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能够通过并反映在人的意识中,而不被注意和不被追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的被阻断,只是其强度减弱而出现衰减。

二、提出理论的人不同

1、过滤器理论:布罗德班特提出。

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提出。



(5)心理学过滤器模型扩展阅读:

过滤器理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注意分配等现象。神经系统的过滤功能以“全或无”为特征。传递的信息是完全传递的,不传递的信息是完全丢失的。布罗德班特设想的过滤机制位于语义分析之前,并与狭长的瓶口进行了比较。

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而另一种水由于瓶颈狭窄而进入瓶子。通道容量是有限的,但不在瓶内,所以有时被称为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这一理论是基于感觉特征来选择信息,根据“全或无”的原则,它是在感知层面上的一种选择,因此被称为“早期选择模型”。

Ⅵ 心理学双耳听音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

证明了2只耳朵,听到的不是一个声音。
左乎派边的耳朵听到左边的声音旅顷掘,右边的耳朵听到右边的声音。拆核
而大脑是两边耳朵的信息都一齐加工。
除非胼胝体被切断。切断了之后就是右边大脑加工左耳的声音,左边大脑加工右耳的声音。
这些东西你认为高深吧?
其实5岁小孩儿都懂的。
只不过你越长大,就变得越笨越傻了。
采纳我哦,亲。

Ⅶ 心理学的注意有哪些基本理论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认知资源理论、生理机制理论、中枢能量理论、注意的衰减模型理论
过滤器模型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
过滤器理论:又称为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理论由D. E. 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
. 理论内容: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上是有限的
神经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机制,能够使部分信息通过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其它信息被阻断在这种机制之外而丧失。
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
认知资源理论:注意是一种具有绩效性、有限性、可分性的认知资源。
绩效性:注意任务,进行操作时,需要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资源投入 越多,任务绩效越高。
有限性: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地投入。当资源穷尽时,任务的绩效就会降低。
可分性:资源的投入可以进行分配,集中在重要的任务上。
生理机制理论:朝向反射,由情境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由新异刺激引 起,刺激物一旦失去新异性,朝向反射也不会发生了。
中枢能量理论:该理论由卡尼曼(D.Kahneman,1973)提出。该理论不同于上述模型的是,它 不是把注意的有限性看作是信息通道的接受有限,而是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能量 或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
资源的分配决定注意的取向。资源的分配受下列4个因素制约:①受制于唤醒因素的可 能的能量;②当时的意愿;③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④个人的长期倾向
衰减模型理论:该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A.M.Treisman,1960)在修正过滤模型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是 单通道,而是双通道。即注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被过滤掉,即所谓的通道被阻断或关 闭,而是被衰减,强度减弱了。对个人特别有意义或对象十分熟悉的刺激,由于其接受 阈限低,因此即使这些信息被衰减,也可能被对象识别。这种模型比过滤器模型更有弹 性,能解释更多的现象。

Ⅷ 心理学双耳听音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

双耳听音实验是为了证明进入人耳的信息是在哪个阶段得到知觉加工的。

由于左右两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除了来自前方和正后方的声音之外晌碰,由其他方向传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简谨悔时间就有先后,从而造成时间差。如果声源偏右,则声音必先到右耳后到达左耳。声源越是偏向一侧,则时间差也越大。实验证明,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时间差约为0.62ms。

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声级就可能不同。如果声源偏左,则左耳感觉声级大一些,而右耳声级小一些。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可达到25db左右。

(8)心理学过滤器模型扩展阅读:

双耳效应” 的原理十分复杂,但简单的说,就是人的双耳的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

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与相位就有差异,人头如果侧向声源,对其中的一只耳朵还有遮蔽作用,因而到达两耳拦正的声压级也有不同。人们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反应从而辨别出声音的方位。



Ⅸ 注意的过滤器模型是谁提出的

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是Broadbent于1957年提出来的,但是1959年遭到了Moray的严重质疑,后者因发现“鸡尾酒会效应”而闻名。

Ⅹ 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等就是指“注意”的意思。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锋或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渣蠢觉、味觉等)和知觉(如基陪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注意

阅读全文

与心理学过滤器模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饭店用的油烟净化器怎么安装 浏览:937
厨房污水泵怎么选型 浏览:37
智能超纯水机多少钱 浏览:985
饮水机的水用什么排放 浏览:995
用很小的小三角形屏怎么做饮水机 浏览:654
光固化符合树脂 浏览:941
滚筒洗衣机废水还是老式废水 浏览:192
小车有汽油滤芯多少钱 浏览:479
凉水除垢剂是哪一种化学剂 浏览:750
污水终端湿地报修怎么写 浏览:865
环保滤网过滤器 浏览:134
纯水最高理论电阻值是多少 浏览:272
优玥纯水净水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859
医疗污水工程施工资质 浏览:170
创星cf600过滤效果 浏览:275
养蜂不锈钢过滤网 浏览:677
无废水反渗透净水器 浏览:343
实验超纯水设备怎么翻译 浏览:227
化工edi 浏览:634
医疗废水多久做一次水质检测 浏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