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产品上标有PAT是什么意思
编辑词条pat
1)网络中PAT
PAT叫端口地址转换,NAT是网络地址转换,由RFC 1631定义。
PAT可以看做是NAT的一部分。
在NAT时,考虑一种情形,就是只有一个Public IP,而内部有多个Private IP,这个时候NAT就要通过映射UDP和TCP端口号来跟踪记录不同的会话,比如用户A、B、C同时访问CSDN,则NAT路由器会将用户A、B、C访问分别映射到1088、1098、23100(举例而已,实际上是动态的),此时实际上就是PAT了。
由上面推论,PAT理论上可以同时支持(65535 - 1024)= 64511个连接会话。但实际使用中由于设备性能和物理连接特性是不能达到的,CISCO的路由器NAT功能中每个Public IP最多能有效地支持大约4000个会话。
PAT普遍应用于接入设备中,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一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PATT与动态地址NAT不同,它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T设备选定的TCP端口号。也就是采用port multiplexing 技术,或改变外出数据的源port的技术将多个内部ip地址映射到同一个外部地址
2)主板PAT
PAT是英文“Performance Acceler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中文含义即“性能加速技术”。实际测试表明,PAT技术依靠优化的内存访问路径带来了3%~5%的性能提升。一方面,通过设置在i875P芯片组MCH芯片内的“Bypass Patch(旁路)”,可以让处理器对内存的数据访问请求过程减少一个时钟周期;另一方面,通过构建“Optimized Patch(优化路径)”,可以让MCH芯片内核当中的内存控制器对内存芯片的选择时间减少1个时钟周期。虽然开启动PAT的主板厂家并不多,但为了避免与Intel发生冲突,目前各家主板厂商对PAT的称法各不相同
PAT ( 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 ) 节目关联表
B. 动态NAT和PAT有什么区别呢
PAT (port adress translation) 是一种动态复用技术,实现多对一转换。多个用户同时用一个地址时,路由器用上层的TCP或UDP的端口等唯一标识某个地址
NAT是指网络地址转换,分为静态、动态,动态网络地址转换分为NAT与PAT方式:
1、NAT方式指在出方向上转换IP报文头中的源IP地址,而不对端口进行转换;
NAT方式下私有网络地址和外部网络地址之间建立一对一映射;
NAT方式 不能达到内部网多台主机共用同一个公网地址访问外部网络的目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很少采用这种方式;
而由于内外网地址一一对应,实现比较简单,只转换IP 报文头中的IP地址,所以适用于所有IP报文转换。
2、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方式的地址转换利用了TCP/UDP协议的端口号,进行地址转换;
PAT方式的地址转换是采用了“地址+端口”的映射方式,因此 可以使内部局域网的许多主机共享一个IP地址访问Internet;PAT也叫动态地址转换,在私有网络地址和外部网络地址之间建立多对一映射,达到了内 部网多台主机共用同一个公网地址访问外部网络的目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多数采用这种方式;
PAT方式下不同的内部网地址,转换时采用相同的公网地址,并依 靠不同的端口号来区分每一个内部网主机;PAT方式的地址转换使用了TCP/UDP的端口信息,这样在进行地址转换的时候使用的是“地址+端口”来区分内 部局域网的主机对外发起的不同连接。这样使用地址转换,内部局域网的用户可以共享一个IP地址上网了。在使用PAT方式的地址转换时,即转换了数据包中的 源地址也转换了数据包中的端口信息。
显然可以看出,PAT方式的地址转换只能适用在TCP/UDP协议中,一般称只转换地址方式的地址转换为“简单的地址 转换”;PAT方式需要转换IP地址和端口信息,所以只使用于TCP/UDP报文的转换。
C. retained earnings是PBT还是PAT
retainedearnings是PBT。
pbt一般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是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缩聚制成的聚酯,是重要的热塑性聚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
D. nat和PAT有什么区别
1、PAT是NAT的一种,NAT包括静态NAT和动态NAT还有就是PAT。
2、静态NAT是一对一,一个内网地址对一个公网地址,动态NAT是一对多,可重复利用,PAT是接口地址转换。
(4)pat对反渗透扩展阅读:
NAT是网络地址转换,比方说有一万用户一千个IP,每个用户一个IP肯定不够,但同时上线的用户可能只有500,于是分给用户私网IP,等他上线时NAT设备进行私网IP和公网IP的映射转化。
PAT是端口地址转换,比方说有一万个用户而只有一百个IP,同时上线的用户也许好几百个,这样NAT的方法也就满足不了了,于是只好把用户的私网IP+端口映射到一个公网IP+端口上,当然其他的用户也可以映射到相同的IP上,最后通过端口号来区分。
NAT好歹还能保证一个用户有自己专用的IP,而PAT就只能保证一个用户只有自己专用的端口了,PAT叫端口地址转换,NAT是网络地址转换,由RFC 1631定义。
E. PAT是什么意思
pat [pæt] adj. 恰好的;熟练的;合适的
adv. 恰好;熟记地
n. 轻拍;小块;轻拍声
vt. 轻拍
vi. 轻拍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是多对一的地址映射策略,由多个内部私有地址对应一个全球唯一的IP地址。
PAT: 端口地址转换;程分析技术;Port Address Translation;税后利润端口地址转换
PAT(端口地址转换)是NAT的一种。NAT既可以一对一的将内部地址翻译成外部地址,也可以多对一的将内部地址翻译成外部地址
F. 反渗透膜的发展史
年代发明的复合膜,由超薄反渗透膜、多孔支撑层、织物增强自叠加而成,透水量极大,除盐率高达99%,是理想的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在分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时也特别有效,因此对有机化工、酿造工业、三废处理等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21世纪以前,反渗透膜技术都是被国外所垄断,而中国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掌握了反渗透膜的生产技术.这个历史要追述到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将来在社会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员等首先在中国开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海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国C.E.Reid建议美国内务部将反渗透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随后1967年,国家科委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组织全国在水处理和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流体力学等各个学科的精英会战海水淡化。
1970年,会战主力汇集中国浙江省的杭州市,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间,他们一直用电渗析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研制成功海洋监测专用微孔滤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为世界领军人物。
1982年,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经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在杭州成立。但是,因为经历了十年浩劫,毕竟还是衰弱下去了,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赫然问世。
1984年,国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开始对膜技术重视了,但是,美国海水淡化用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大面积商业化了,投入到了国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国家为了追赶膜方面技术与世界的差距,,国家科委军顶,以“中心”为依托,组建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始悄悄研制国产反渗透膜。
直到2001年,“中心”实行集团化分体管理,所辖三个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两个中资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同年,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正式公开问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反渗透膜产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中国制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复合膜元件开始投放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自主反渗透膜技术的国家。
G. 请问聚酯原料PAT的中文名称是什么有哪些用途谢谢!
英文:PAT(Performance Acceleration Technology)
中文:性能加速技术
所属类别:主板芯片组
“这种技术主要被用来改进芯片组的性能。这项技术简单地说PAT对芯片组性能的提升并非通过超频处理器、芯片组或内存来实现的。而是采用了减少了芯片组内部FSB和系统内存之间延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