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防火墙的包过滤和状态检测

防火墙的包过滤和状态检测

发布时间:2023-01-26 23:51:37

1. 静态包过滤防火墙和状态检测防火墙有何区别

状态检测防火墙基于防火墙所维护的状态表的内容转发或拒绝数据包的传送,比普内通的包过滤有容着更好的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普通包过滤防火墙使用的过滤规则集是静态的。而采用状态检测技术的防火墙在运行过程中一直维护着一张状态表,这张表记录了从受保护网络发出的数据包的状态信息,然后防火墙根据该表内容对返回受保护网络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判断,这样,只有响应受保护网络请求的数据包才被放行。对用户来说,状态检测不但能提高网络的性能,还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2. 防火墙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1.包过滤技术

包过滤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安全控制技术,它工作在网络层,通过在网络间相互连接的设备上加载允许、禁止来自某些特定的源地址、目的地址、TCP端口号等规则,对通过设备的数据包进行检查,限制数据包进出内部网络。

防火墙技术有哪些?防火墙的核心技术及最新防火墙技术

包过滤的最大优点是对用户透明,传输性能高。但由于安全控制层次在网络层、传输层,安全控制的力度也只限于源地址、目的地址和端口号,因而只能进行较为初步的安全控制,对于恶意的拥塞攻击、内存覆盖攻击或病毒等高层次的攻击手段,则无能为力。

2.应用代理技术

应用代理防火墙工作在OSI的第七层,它通过检查所有应用层的信息包,并将检查的内容信息放入决策过程,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网关防火墙是通过打破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实现的。每个客户机/服务器通信需要两个连接:一个是从客户端到防火墙,另一个是从防火墙到服务器。另外,每个代理需要一个不同的应用进程,或一个后台运行的服务程序,对每个新的应用必须添加针对此应用的服务程序,否则不能使用该服务。所以,应用网关防火墙具有可伸缩性差的缺点。

3.状态检测技术

状态检测防火墙工作在OSI的第二至四层,采用状态检测包过滤的技术,是传统包过滤功能扩展而来。状态检测防火墙在网络层有一个检查引擎截获数据包并抽取出与应用层状态有关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决定对该连接是接受还是拒绝。这种技术提供了高度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状态检测防火墙一般也包括一些代理级的服务,它们提供附加的对特定应用程序数据内容的支持。

状态检测防火墙基本保持了简单包过滤防火墙的优点,性能比较好,同时对应用是透明的,在此基础上,对于安全性有了大幅提升。这种防火墙摒弃了简单包过滤防火墙仅仅考察进出网络的数据包,不关心数据包状态的缺点,在防火墙的核心部分建立状态连接表,维护了连接,将进出网络的数据当成一个个的事件来处理。主要特点是由于缺乏对应用层协议的深度检测功能,无法彻底的识别数据包中大量的垃圾邮件、广告以及木马程序等等。

4.完全内容检测技术

完全内容检测技术防火墙综合状态检测与应用代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多层检测架构,把防病毒、内容过滤、应用识别等功能整合到防火墙里,其中还包括IPS功能,多单元融为一体,在网络界面对应用层扫描,把防病毒、内容过滤与防火墙结合起来,这体现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新思路,(因此也被称为“下一代防火墙技术”)。它在网络边界实施OSI第七层的内容扫描,实现了实时在网络边缘布署病毒防护、内容过滤等应用层服务措施。完全内容检测技术防火墙可以检查整个数据包内容,根据需要建立连接状态表,网络层保护强,应用层控制细等优点,但由于功能集成度高,对产品硬件的要求比较高。

3. 防火墙基本技术

防火墙的基本技术
防火墙是在对网络的服务功能和拓扑结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在被保护对象周围通过的专用软件、硬件以及

管理措施的综合,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监测、控制甚至修改的设施。目前使用的防火墙技术主要有包过滤

和代理服务技术等,用这些技术可以分别做成具有不同功能的防火墙部件。

⒈包过滤技术

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技术就是在网络的适当位置对数据包进行审查,审查的依据是系统内设置的过滤

逻辑——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table)。包过滤器逐一审查每份数据包并判断它是否与包过滤规则相匹配。

过滤规则以顺行处理数据包头信息为基础,即通过对IP包头和TCP包头或UDP包头的检查而实现。包过滤工作在网

络层,故也称网络防火墙。

在Internet技术中还使用内容过滤技术,担任内容过滤的软件有“黑名单”软件、“白名单”软件和内容选

择平台(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PICS)。

“黑名单”软件是第一代Internet内容过滤软件,其工作原理是封锁住不应检索的网址。其中最有名的是(Cyber

NOT,它记录了大约7000个网址。“白名单”软件是第二代Internet内容过滤软件,其工作原理是先封锁全部网址,

然后只开放应检索的网址。

PICS是由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Jim Miller教授开发的第三代Internet内容过滤软件。它的主要工

作是对每一个网页的内容进行分类,并根据内容加上标签,同时由计算机软件对网页的标签进行检测,以限制对特

定内容网页的检索。

数据包过滤防火墙网络逻辑简单、性能和透明性好,一般安装在路由器上。路由器是内部网络与Internet连接

的必要设备是一种天然的防火墙,它可以决定对到来的数据包是否进行转发。这种防火墙实现方式相当简捷,效率

较高,在应用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

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恶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电子邮件中附带的病毒。有经验的黑客很容易伪造IP地址,

骗过包过滤型防火墙,一旦突破防火墙,即可对主机上的软件和配置漏洞进行攻击。进一步说,由于数据包的源地址、

目标地址以及IP的端口号都在数据包的头部,很有可能被窃听或假冒;并且它缺乏用户日志(Log)和审计 (Audit)信

息,不具备登录和报告性能,不能进行审核管理,因而过滤规则的完整性难以验证,所以安全性较差。

⒉代理服务技术

⑴代理服务概述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是位于两个网络(如Internet和Intranet)之间的一种常见服务器,如果把网络防火墙

比做门卫,代理服务器就好比是接待室。门卫只根据证件决定来访者是否可以进入,而接待室在内部人员与来访者之

间真正隔起一道屏障,它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双重角色,

从客户机来看,它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它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

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

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

业内部网络系统。

代理服务技术可以运用于应用层,也可以运用于传输层。运用于应用层的代理服务与过滤路由器组合的防火墙,

被称为应用层网关,它们是面对不同的应用的。运用于传输层的代理服务防火墙,实际上是TCP/UDP连接中继服务。

⑵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图8-9所示表明了代理服务器(应用网关)的工作原理。
①代理服务器运行后,它的核心部件——应用代理程序启动,并开始监听某个应用端口(这个应用端口是由安全管

理员设定的);

②外部客户需要访问内部服务器时,发送请求到对应的应用端口;

③代理服务器将请求转发给内部服务器;

④服务器的应答也通过代理服务器发给外部客户。

一旦应用代理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也就在客户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了一个虚连接,这个虚连接是由两

条虚连接(客户端到代理服务器的客户连接和代理服务器到服务器的服务器连接)和代理服务器(应用代理程序)的

中转实现。

图8-9代理服务器工作原理

⑶应用代理程序

应用代理程序是代理服务器的核心部件。对于应用网关来说,应用代理程序是根据不同的应用协议进行设计的,

根据所代理的应用协议,应用网关可以分为FTP网关、Telnet网关、Web网关等,它们各有对应的应用代理程序。

⑷代理服务器的功能

①中转数据。

②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常见的有地址过滤、关键字过滤和协议过滤。

③对中转数据提供详细的日志和审计。

④节省IP地址。使用网络地址转换服务(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可以屏蔽内部网络的IP地址,使所

有用户对外只用一个IP地址,但这也给黑客留下了隐藏自己真实的IP地址,而逃避监视的隐患。

⑤节省网络资源。代理服务常常设置一个较大的硬盘存储空间,用于存放通过的信息,当内部用户再访问相同的信

息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

代理服务的隔离作用强,具有对过往的数据包进行分析监控、注册登记、过滤、记录和报告等功能,可以针对

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当发现被攻击迹象时会向网络管理员发出警报,并能保留攻击痕迹,因此,具有比包过滤

更强的防火墙功能。它的缺点是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进行设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

杂性。

⒊堡垒主机

运行防火墙软件(例如运行应用代理程序)的主机称为堡垒主机。堡垒主机是防火墙最关键的部件,也是入侵者

最关注的部件,因此它必须健壮,必须不容易被攻破。

4. 状态检测防火墙的简介

状态检测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在网络层有一个检查引擎截获数据包并抽取出与应用层状态有关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决定对该连接是接受还是拒绝。这种技术提供了高度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状态检测防火墙一般也包括一些代理级的服务,它们提供附加的对特定应用程序数据内容的支持。状态检测技术最适合提供对UDP协议的有限支持。它将所有通过防火墙的UDP分组均视为一个虚连接,当反向应答分组送达时,就认为一个虚拟连接已经建立。状态检测防火墙克服了包过滤防火墙和应用代理服务器的局限性,不仅仅检测“to”和“from”的地址,而且不要求每个访问的应用都有代理。
这是第三代防火墙技术,能对网络通信的各层实行检测。同包过滤技术一样,它能够检测通过IP地址、端口号以及TCP标记,过滤进出的数据包。它允许受信任的客户机和不受信任的主机建立直接连接,不依靠
与应用层有关的代理,而是依靠某种算法来识别进出的应用层数据,这些算法通过己知合法数据包的模式来比较进出数据包,这样从理论上就能比应用级代理在过滤数据包上更有效。状态监视器的监视模块支持多种协议和应用程序,可方便地实现应用和服务的扩充。此外,它还可监测RPC和UDP端口信息,而包过滤和代理都不支持此类端口。这样,通过对各层进行监测,状态监视器实现网络安全的目的。目前,多使用状态监测防火墙,它对用户透明,在OSI最高层上加密数据,而无需修改客户端程序,也无需对每个需在防火墙上运行的服务额外增加一个代理。
状态检测防火墙基本保持了简单包过滤防火墙的优点,性能比较好,同时对应用是透明的,在此基础上,对于安全性有了大幅提升。这种防火墙摒弃了简单包过滤防火墙仅仅考察进出网络的数据包,不关心数据包状态的缺点,在防火墙的核心部分建立状态连接表,维护了连接,将进出网络的数据当成一个个的事件来处理。可以这样说,状态检测包过滤防火墙规范了网络层和传输层行为,而应用代理型防火墙则是规范了特定的应用协议上的行为。

5. 静态包过滤防火墙、动态(状态检测)包过滤防火墙、应用层(代理)防火墙这三类防火墙适用情况

//ok,我改 //包过滤的防火墙最简单,你可以指定让某个IP或某个端口或某个网段的数据包通过[或不通过],它不支持应用层的过滤,不支持数据包内容的过滤。 //状态防火墙更复杂一点,按照TCP基于状态的特点,在防火墙上记录各个连接的状态,这可以弥补包过滤防火墙的缺点,比如你允许了ip为1.1.1.1的数据包通过防火墙,但是恶意的人伪造ip的话,没有通过tcp的三次握手也可以闯过包过滤防火墙。 //应用代理网关防火墙彻底隔断内网与外网的直接通信,内网用户对外网的访问变成防火墙对外网的访问,然后再由防火墙转发给内网用户。所有通信都必须经应用层代理软件转发,访问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与服务器建立直接的 TCP 连接,应用层的协议会话过程必须符合代理的安全策略要求。 应用代理网关的优点是可以检查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协议特征,对数据包的检测能力比较强。 // 一、当前防火墙技术分类 防火墙技术经历了包过滤、应用代理网关、再到状态检测三个阶段。 1.1 包过滤技术 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层,对数据包的源及目地 IP 具有识别和控制作用,对于传输层,也只能识别数据包是 TCP 还是 UDP 及所用的端口信息,如下图所示。现在的路由器、 Switch Router 以及某些操作系统已经具有用 Packet Filter 控制的能力。 由于只对数据包的 IP 地址、 TCP/UDP 协议和端口进行分析,包过滤防火墙的处理速度较快,并且易于配置。 包过滤防火墙具有根本的缺陷: 1 .不能防范黑客攻击。包过滤防火墙的工作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网管知道哪些 IP 是可信网络,哪些是不可信网络的 IP 地址。但是随着远程办公等新应用的出现,网管不可能区分出可信网络与不可信网络的界限,对于黑客来说,只需将源 IP 包改成合法 IP 即可轻松通过包过滤防火墙,进入内网,而任何一个初级水平的黑客都能进行 IP 地址欺骗。 2 .不支持应用层协议。假如内网用户提出这样一个需求,只允许内网员工访问外网的网页(使用 HTTP 协议),不允许去外网下载电影(一般使用 FTP 协议)。包过滤防火墙无能为力,因为它不认识数据包中的应用层协议,访问控制粒度太粗糙。 3 .不能处理新的安全威胁。它不能跟踪 TCP 状态,所以对 TCP 层的控制有漏洞。如当它配置了仅允许从内到外的 TCP 访问时,一些以 TCP 应答包的形式从外部对内网进行的攻击仍可以穿透防火墙。 综上可见,包过滤防火墙技术面太过初级,就好比一位保安只能根据访客来自哪个省市来判断是否允许他(她)进入一样,难以履行保护内网安全的职责。 1.2 应用代理网关技术 应用代理网关防火墙彻底隔断内网与外网的直接通信,内网用户对外网的访问变成防火墙对外网的访问,然后再由防火墙转发给内网用户。所有通信都必须经应用层代理软件转发,访问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与服务器建立直接的 TCP 连接,应用层的协议会话过程必须符合代理的安全策略要求。 应用代理网关的优点是可以检查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协议特征,对数据包的检测能力比较强。 缺点也非常突出,主要有: · 难于配置。由于每个应用都要求单独的代理进程,这就要求网管能理解每项应用协议的弱点,并能合理的配置安全策略,由于配置繁琐,难于理解,容易出现配置失误,最终影响内网的安全防范能力。 · 处理速度非常慢。断掉所有的连接,由防火墙重新建立连接,理论上可以使应用代理防火墙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是实际应用中并不可行,因为对于内网的每个 Web 访问请求,应用代理都需要开一个单独的代理进程,它要保护内网的 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及业务程序等,就需要建立一个个的服务代理,以处理客户端的访问请求。这样,应用代理的处理延迟会很大,内网用户的正常 Web 访问不能及时得到响应。 总之,应用代理防火墙不能支持大规模的并发连接,在对速度敏感的行业使用这类防火墙时简直是灾难。另外,防火墙核心要求预先内置一些已知应用程序的代理,使得一些新出现的应用在代理防火墙内被无情地阻断,不能很好地支持新应用。 在 IT 领域中,新应用、新技术、新协议层出不穷,代理防火墙很难适应这种局面。因此,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和行业的核心业

6. 防火墙在普通包过滤和状态检测时针对ftp协议处理的不同,规则设置有什么不同

防火墙通常使用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有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服务。 包过滤技专术是一种简单属、有效的安全控制技术,它通过在网络间相互连接的设备上加载允许、禁止来自某些特定的源地址、目的地址、TCP端口号等规则,对通过设备的数据包进行检查,...

7. 简述防火墙防护原理

防火墙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防火墙实现原理。防火墙目前主要分包过滤,和状态检测的包过滤,应用层代理防火墙。但是他们的基本实现都是类似的。

│-路由器--网卡│防火墙│网卡│-内部网络│

防火墙一般有两个以上的网络卡,一个连到外部(router),另一个是连到内部网络。当打开主机网络转发功能时,两个网卡间的网络通讯能直接通过。当有防火墙时,他好比插在网卡之间,对所有的网络通讯进行控制。

说到访问控制,这是防火墙的核心了:),防火墙主要通过一个访问控制表来判断的,他的形式一般是一连串的如下规则:

1 accept from+ 源地址,端口 to+ 目的地址,端口+ 采取的动作

2 deny .(deny就是拒绝。。)

3 nat .(nat是地址转换。后面说)

防火墙在网络层(包括以下的炼路层)接受到网络数据包后,就从上面的规则连表一条一条地匹配,如果符合就执行预先安排的动作了!如丢弃包。。

但是,不同的防火墙,在判断攻击行为时,有实现上的差别。下面结合实现原理说说可能的攻击。

二 攻击包过滤防火墙

包过滤防火墙是最简单的一种了,它在网络层截获网络数据包,根据防火墙的规则表,来检测攻击行为。他根据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UDP源端口;TCP/UDP目的端口来过滤!!很容易受到如下攻击:

1 ip 欺骗攻击:

这种攻击,主要是修改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和端口,模仿一些合法的数据包来骗过防火墙的检测。如:外部攻击者,将他的数据报源地址改为内部网络地址,防火墙看到是合法地址就放行了:)。可是,如果防火墙能结合接口,地址来匹配,这种攻击就不能成功了:(

2 d.o.s拒绝服务攻击

简单的包过滤防火墙不能跟踪 tcp的状态,很容易受到拒绝服务攻击,一旦防火墙受到d.o.s攻击,他可能会忙于处理,而忘记了他自己的过滤功能。:)你就可以饶过了,不过这样攻击还很少的。!

3 分片攻击

这种攻击的原理是:在IP的分片包中,所有的分片包用一个分片偏移字段标志分片包的顺序,但是,只有第一个分片包含有TCP端口号的信息。当IP分片包通过分组过滤防火墙时,防火墙只根据第一个分片包的Tcp信息判断是否允许通过,而其他后续的分片不作防火墙检测,直接让它们通过。

这样,攻击者就可以通过先发送第一个合法的IP分片,骗过防火墙的检测,接着封装了恶意数据的后续分片包就可以直接穿透防火墙,直接到达内部网络主机,从而威胁网络和主机的安全。

4 木马攻击

对于包过滤防火墙最有效的攻击就是木马了,一但你在内部网络安装了木马,防火墙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原因是:包过滤防火墙一般只过滤低端口(1-1024),而高端口他不可能过滤的(因为,一些服务要用到高端口,因此防火墙不能关闭高端口的),所以很多的木马都在高端口打开等待,如冰河,subseven等。。。
但是木马攻击的前提是必须先上传,运行木马,对于简单的包过滤防火墙来说,是容易做的。这里不写这个了。大概就是利用内部网络主机开放的服务漏洞。

早期的防火墙都是这种简单的包过滤型的,到现在已很少了,不过也有。现在的包过滤采用的是状态检测技术,下面谈谈状态检测的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技术最早是checkpoint提出的,在国内的许多防火墙都声称实现了状态检测技术。

可是:)很多是没有实现的。到底什么是状态检测?

一句话,状态检测就是从tcp连接的建立到终止都跟踪检测的技术。

原先的包过滤,是拿一个一个单独的数据包来匹配规则的。可是我们知道,同一个tcp连接,他的数据包是前后关联的,先是syn包,-》数据包=》fin包。数据包的前后序列号是相关的。

如果割裂这些关系,单独的过滤数据包,很容易被精心够造的攻击数据包欺骗!!!如nmap的攻击扫描,就有利用syn包,fin包,reset包来探测防火墙后面的网络。!

相反,一个完全的状态检测防火墙,他在发起连接就判断,如果符合规则,就在内存登记了这个连接的状态信息(地址,port,选项。。),后续的属于同一个连接的数据包,就不需要在检测了。直接通过。而一些精心够造的攻击数据包由于没有在内存登记相应的状态信息,都被丢弃了。这样这些攻击数据包,就不能饶过防火墙了。

说状态检测必须提到动态规则技术。在状态检测里,采用动态规则技术,原先高端口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实现原理是:平时,防火墙可以过滤内部网络的所有端口(1-65535),外部攻击者难于发现入侵的切入点,可是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服务,防火墙一但检测到服务必须开放高端口时,如(ftp协议,irc等),防火墙在内存就可以动态地天加一条规则打开相关的高端口。等服务完成后,这条规则就又被防火墙删除。这样,既保障了安全,又不影响正常服务,速度也快。!
一般来说,完全实现了状态检测技术防火墙,智能性都比较高,一些扫描攻击还能自动的反应,因此,攻击者要很小心才不会被发现。

8. 状态检测和数据包过滤防火墙有何区别

问: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使用状态检测防火墙,和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数据包过滤防火墙? 答:总的来说,使用状态检测的防火墙是行业标准。状态检测防火墙几年前就在大多数情况下取代了数据包过滤防火墙。大多数现代的防火墙系统都利用状态监测技术的优势。 这两种防火墙的主要区别是,状态监测系统维护一个状态表,让这些系统跟踪通过防火墙的全部开放的连接。而数据包过滤防火墙就没有这个功能。当通讯到达时,这个系统把这个通讯与状态表进行比较,确定这个通讯是不是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通讯的一部分。 你可能看到数据包过滤防火墙在目前的环境中惟一使用的地方就是面向互联网的路由器。这些设备通常执行基本的数据包过滤规则以消除明显的不需要的通讯并且减轻紧跟在这台路由器后面的状态监测防火墙的工作负荷。点击此处查看本文国际来源

9. 静态包过滤防火墙、动态(状态检测)包过滤防火墙、应用层(代理)防火墙这三类防火墙适用情况

//ok,我改
//包过滤的防火墙最简单,你可以指定让某个IP或某个端口或某个网段的数据包通过[或不通过],它不支持应用层的过滤,不支持数据包内容的过滤。
//状态防火墙更复杂一点,按照TCP基于状态的特点,在防火墙上记录各个连接的状态,这可以弥补包过滤防火墙的缺点,比如你允许了ip为1.1.1.1的数据包通过防火墙,但是恶意的人伪造ip的话,没有通过tcp的三次握手也可以闯过包过滤防火墙。
//应用代理网关防火墙彻底隔断内网与外网的直接通信,内网用户对外网的访问变成防火墙对外网的访问,然后再由防火墙转发给内网用户。所有通信都必须经应用层代理软件转发,访问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与服务器建立直接的 TCP 连接,应用层的协议会话过程必须符合代理的安全策略要求。
应用代理网关的优点是可以检查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协议特征,对数据包的检测能力比较强。
//

一、当前防火墙技术分类
防火墙技术经历了包过滤、应用代理网关、再到状态检测三个阶段。

1.1 包过滤技术
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层,对数据包的源及目地 IP 具有识别和控制作用,对于传输层,也只能识别数据包是 TCP 还是 UDP 及所用的端口信息,如下图所示。现在的路由器、 Switch Router 以及某些操作系统已经具有用 Packet Filter 控制的能力。
由于只对数据包的 IP 地址、 TCP/UDP 协议和端口进行分析,包过滤防火墙的处理速度较快,并且易于配置。

包过滤防火墙具有根本的缺陷:
1 .不能防范黑客攻击。包过滤防火墙的工作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网管知道哪些 IP 是可信网络,哪些是不可信网络的 IP 地址。但是随着远程办公等新应用的出现,网管不可能区分出可信网络与不可信网络的界限,对于黑客来说,只需将源 IP 包改成合法 IP 即可轻松通过包过滤防火墙,进入内网,而任何一个初级水平的黑客都能进行 IP 地址欺骗。
2 .不支持应用层协议。假如内网用户提出这样一个需求,只允许内网员工访问外网的网页(使用 HTTP 协议),不允许去外网下载电影(一般使用 FTP 协议)。包过滤防火墙无能为力,因为它不认识数据包中的应用层协议,访问控制粒度太粗糙。
3 .不能处理新的安全威胁。它不能跟踪 TCP 状态,所以对 TCP 层的控制有漏洞。如当它配置了仅允许从内到外的 TCP 访问时,一些以 TCP 应答包的形式从外部对内网进行的攻击仍可以穿透防火墙。
综上可见,包过滤防火墙技术面太过初级,就好比一位保安只能根据访客来自哪个省市来判断是否允许他(她)进入一样,难以履行保护内网安全的职责。

1.2 应用代理网关技术
应用代理网关防火墙彻底隔断内网与外网的直接通信,内网用户对外网的访问变成防火墙对外网的访问,然后再由防火墙转发给内网用户。所有通信都必须经应用层代理软件转发,访问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与服务器建立直接的 TCP 连接,应用层的协议会话过程必须符合代理的安全策略要求。
应用代理网关的优点是可以检查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协议特征,对数据包的检测能力比较强。

缺点也非常突出,主要有:
· 难于配置。由于每个应用都要求单独的代理进程,这就要求网管能理解每项应用协议的弱点,并能合理的配置安全策略,由于配置繁琐,难于理解,容易出现配置失误,最终影响内网的安全防范能力。
· 处理速度非常慢。断掉所有的连接,由防火墙重新建立连接,理论上可以使应用代理防火墙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是实际应用中并不可行,因为对于内网的每个 Web 访问请求,应用代理都需要开一个单独的代理进程,它要保护内网的 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及业务程序等,就需要建立一个个的服务代理,以处理客户端的访问请求。这样,应用代理的处理延迟会很大,内网用户的正常 Web 访问不能及时得到响应。
总之,应用代理防火墙不能支持大规模的并发连接,在对速度敏感的行业使用这类防火墙时简直是灾难。另外,防火墙核心要求预先内置一些已知应用程序的代理,使得一些新出现的应用在代理防火墙内被无情地阻断,不能很好地支持新应用。
在 IT 领域中,新应用、新技术、新协议层出不穷,代理防火墙很难适应这种局面。因此,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和行业的核心业务应用中,代理防火墙正被逐渐疏远。
但是,自适应代理技术的出现让应用代理防火墙技术出现了新的转机,它结合了代理防火墙的安全性和包过滤防火墙的高速度等优点,在不损失安全性的基础上将代理防火墙的性能提高了 10 倍。

1.3 状态检测技术
我们知道, Internet 上传输的数据都必须遵循 TCP/IP 协议,根据 TCP 协议,每个可靠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 “ 客户端同步请求 ” 、 “ 服务器应答 ” 、 “ 客户端再应答 ” 三个阶段,我们最常用到的 Web 浏览、文件下载、收发邮件等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这反映出数据包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前后之间有着密切的状态联系,基于这种状态变化,引出了状态检测技术。
状态检测防火墙摒弃了包过滤防火墙仅考查数据包的 IP 地址等几个参数,而不关心数据包连接状态变化的缺点,在防火墙的核心部分建立状态连接表,并将进出网络的数据当成一个个的会话,利用状态表跟踪每一个会话状态。状态监测对每一个包的检查不仅根据规则表,更考虑了数据包是否符合会话所处的状态,因此提供了完整的对传输层的控制能力。
网关防火墙的一个挑战就是能处理的流量,状态检测技术在大为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的同时也改进了流量处理速度。状态监测技术采用了一系列优化技术,使防火墙性能大幅度提升,能应用在各类网络环境中,尤其是在一些规则复杂的大型网络上。
任何一款高性能的防火墙,都会采用状态检测技术。
从 2000 年开始,国内的著名防火墙公司,如北京天融信等公司,都开始采用这一最新的体系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天融信 NGFW4000 创新推出了核检测技术,在操作系统内核模拟出典型的应用层协议,在内核实现对应用层协议的过滤,在实现安全目标的同时可以得到极高的性能。目前支持的协议有 HTTP/1.0/1.1 、 FTP 、 SMTP 、 POP3 、 MMS 、 H.232 等最新和最常用的应用协议。

二、防火墙发展的新技术趋势

2.1 新需求引发的技术走向
防火墙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需求的变化,着眼未来,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新的需求。
· 远程办公的增长。这次全国主要城市先后受到 SARS 病毒的侵袭,直接促成大量的企事业在家办公,这就要求防火墙既能抵抗外部攻击,又能允许合法的远程访问,做到更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现在一些厂商推出的 VPN (虚拟专用网)技术就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只有以指定方式加密的数据包才能通过防火墙,这样可以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又能成为识别入侵行为的手段。
· 内部网络 “ 包厢化 ” ( compartmentalizing )。人们通常认为处在防火墙保护下的内网是可信的,只有 Internet 是不可信的。由于黑客攻击技术和工具在 Internet 上随手可及,使得内部网络的潜在威胁大大增加,这种威胁既可以是外网的人员,也可能是内网用户,不再存在一个可信网络环境。
由于无线网络的快速应用以及传统拨号方式的继续存在,内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企业之前的合作将合作伙伴纳入了企业网络里,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共享一个论坛,都使可信网络的概念变得模糊起来。应对的办法就是将内部网细分成一间间的 “ 包厢 ” ,对每个 “ 包厢 ” 实施独立的安全策略。

2.2 黑客攻击引发的技术走向
防火墙作为内网的贴身保镖,黑客攻击的特点也决定了防火墙的技术走向。
 80 端口的关闭。从受攻击的协议和端口来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 HTTP 协议( 80 端口)。

根据 SANS 的调查显示,提供 HTTP 服务的 IIS 和 Apache 是最易受到攻击,这说明 80 端口所引发的威胁最多。
因此,无论是未来的防火墙技术还是现在应用的防火墙产品,都应尽可能将 80 端口关闭。
· 数据包的深度检测。 IT 业界权威机构 Gartner 认为代理不是阻止未来黑客攻击的关键,但是防火墙应能分辨并阻止数据包的恶意行为,包检测的技术方案需要增加签名检测 (signature inspection) 等新的功能,以查找已经的攻击,并分辨出哪些是正常的数据流,哪些是异常数据流。
· 协同性。从黑客攻击事件分析,对外提供 Web 等应用的服务器是防护的重点。单单依靠防火墙难以防范所有的攻击行为,这就需要将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检测技术有效协同,共同完成保护网络安全的任务。早在 2000 年,北京天融信公司就已经认识到了协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出了 TOPSEC 协议,与 IDS 等其他安全设备联动,与其他安全设备配合组成一个有机的可扩展的安全体系平台。目前主要支持和 IDS 的联动和认证服务器进行联动。如支持国内十几家知名的 IDS 、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审计、其他认证系统等等组成完整的 TOPSEC 解决方案。 2002 年 9 月,北电、思科和 Check Point 一道宣布共同推出安全产品,也体现了厂商之间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趋势。

阅读全文

与防火墙的包过滤和状态检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ro膜通量100 浏览:604
拆膜反渗透工具怎么使用 浏览:610
如何清除杯子内壁水垢 浏览:842
除垢剂对孕妇有害吗 浏览:476
nespresso怎么退出除垢模式 浏览:416
南宁市江南污水厂三期 浏览:859
滨特尔纳滤进水器 浏览:952
污水处理厂生产汇报 浏览:333
家庭自制柿子酒蒸馏方法如下 浏览:313
染整工业废水 浏览:242
竹笋加工厂污水量计算 浏览:728
h6哈弗机油滤芯在什么位置 浏览:988
采用水蒸气蒸馏 浏览:814
水处理沙缸炭缸 浏览:34
沃刻净水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925
废水会联想到什么 浏览:674
一次性麻醉废气过滤器 浏览:713
x6汽油滤芯多少钱 浏览:774
2019年英国废水量多少 浏览:43
树脂木头勺子制作 浏览: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