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什么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即CEC 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回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答物质的量来表示。其数值代表土壤的保肥能力。阳离子交换量越大,说明土壤的保肥能力越强。阳离子交换量的值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施肥中选择合适的施肥量及施肥次数。
希望采纳,谢谢
㈡ 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换剂的性质、盐溶液浓度和、淋洗方法等,必须严格掌握操作技术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用于土壤分类的土壤分析中使用经典的中性乙酸铵法或乙酸钠法。中性乙酸铵法也是我国土壤和农化实验室所采用的常规分析方法,适于酸性和中性土壤。最近的土壤化学研究表明,对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酸性、微酸性土壤,常规方法由于浸提液pH值太低和离子强度太高,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所得结果较实际情况偏高很多。新方法是将土壤用BaCl2 饱和,然后用相当于土壤溶液中离子强度那样浓度的BaCl2溶液平衡土壤,继而用MgSO4交换Ba测定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方法有NH4Cl–NH4OAc法、Ca(OAc)2法和NaOAc法。目前应用的较多、而且认为较好的是NH4Cl–NH4OAc法,其测定结果准确、稳定、重现性好。NaOAc法是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于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壤交换量测定的常规方法。 随着土壤分析化学的发展,现在已有了测定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的方法。如美国农业部规定用求和法测定阳离子交换量;对于可变电荷为主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壤,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建议测定用求和法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最近国际上又提出测定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或Q+,E)和潜在阳离子交换量(PCEC或Q+,P)的国际标准方法,如ISO 11260:1994(E)和ISO 13536:1995(P),这两种国际标准方法适合于各种土壤类型。
㈢ 什么是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名词解释定义
阳离子交换其实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
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
基本条件: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能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
1、碱性氧化物+酸:酸的酸性较强(如盐酸、硫酸、硝酸等),可发生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任何酸和任何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3、酸+盐:强酸制弱酸;交换离子后有沉淀;强酸与碳酸盐反应;满足一个条件即可发生反应。弱酸一般不和强酸盐反应,但氢硫酸可以和硝酸铜或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的沉淀,这是弱酸制强酸的特例。
4、碱+盐:强碱能与铵盐反应;两种反应物都可溶、交换离子后有沉淀、水、气体三者之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发生反应。能产生气体的只有强碱与铵盐反应这一种,因为氢氧化铵受热时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氨气和水,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5、盐+盐:两种反应物都可溶,交换离子后有沉淀、水、气体三者之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发生反应。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㈣ 阳离子交换量的概念介绍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源(CEC)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在一定pH值(=7)时,每千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NH4+、H+、Al3+等)的厘摩尔数(potential CEC)。
常用单位:cmol(+)/kg土
国际单位:mmol/kg土
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养分数量,即保肥性的高低。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土壤保肥能力的指标。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缓冲性能的主要来源,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㈤ 土壤胶体中阳离子交换的本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随着土壤在风化过程中形成,一些矿物和有机质被分解成回极细小的颗粒答。化学变化使得这些颗粒进一步缩小,肉眼便看不见。这些最细小的颗粒叫做“胶体”。每一胶体带净负电荷。电荷是在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它能够吸引保持带正电的颗粒 ,就像磁铁不同的两极相互吸引一样。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养分离子,如钙(Ca)、镁(Mg)、钾(K)、钠(Na)、氢(H)和铵(NH4)。粘粒是土壤带负电荷的组份。这些带负电的颗粒(粘粒)吸引、保持并释放带正电的养分颗粒(阳离子) 。有机质颗粒也带有负电荷,吸引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砂粒不起作用。
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保持和交换阳离子的能力,也有人将它称之为土壤的保肥能力。
㈥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量是什么意思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
交换容量指的是离子交换树脂能够交换的离子的数专量,交换容量一般和属离子交换树脂内的活性基团数成正比,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分为三种,分别是“总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和“再生交换容量”
1.总交换容量:表示每meq/g(干树脂)或 meq/mL(湿树脂)能够进行交换的化学基团的总量,打个比方,比如总共有25毫升树脂,交换容量为 1 meq/mL的树脂,总交换容量就是25meq/mL。
2.工作交换容量:表示树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进行交换的能力,主要与树脂的种类、温度、进水的流速、总交换容量等因素有关,根据树脂的使用环境、条件的不同,树脂的交换容量也会不同。
3.再生交换容量:再生交换容量指的是,树脂在吸附饱和,进行再生之后,树脂还能够有多少交换容量,再生交换容量除了和树脂本身的性能有关以外,主要就是和树脂再生时使用的再生剂有关,再生交换容量一般是总交换容量的70-80%。
㈦ 阳离子交换量名词解释
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一般pH为7),每千克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NH4+、H+、Al3+等)总量。
常用单位:每千克厘摩尔数cmol(+)/kg土
国际单位:mmol/kg土
(7)为什么说阳离子交换量扩展阅读: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养分数量,即保肥性的高低。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土壤保肥能力的指标。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缓冲性能的主要来源,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b、土壤质地越细,其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c、对于实际的土壤而言,土壤黏土矿物的SiO2/R2O3比率越高,其交换量就越大。
d、土壤溶液pH值,因为土壤胶体微粒表面的羟基(OH)的解离受介质pH值的影响,当介质pH值降低时,土壤胶体微粒表面所负电荷也减少,其阳离子交换量也降低;反之就增大。
㈧ 为什么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可以反映土壤肥力
如果质地越细,比表面就越就,表面能就越大.细的颗粒往往为粘粒,而粗的往往为砂或砾回石,粘粒往往带有电答荷.不一定就越肥.
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大,而对碱的缓冲能力小.适应植物生长.
原因: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包括H+和盐基离子,盐基饱和度大表明盐基含量高,相对应的H+含量就少了.
当土壤盐基饱和度大时,胶体吸附的盐基离子会将进入土壤的氢离子(活性酸)转化为潜在酸;但当有0H-离子进入土壤时,由于H+的含量相对较少,其缓冲碱的能力也小.
㈨ 为什么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性能是由土壤胶体表面性质所决定,由有机质的交换基与无机质的交换基所构成,前者主要是腐殖质酸,后者主要是粘土矿物。它们在土壤中互相结合着,形成了复杂的有机无机胶质复合体,所能吸收的阳离子总量包括交换性盐基(K+、Na+、Ca++、Mg++)和水解性酸,两者的总和即为阳离子交换量。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土壤颗粒的风化程度也不一样,阳离子交换量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