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膜清洗不同
超滤:超滤用的膜可以通过反洗来有效的清洗膜面,以保持其高流速。
反渗透:反渗透用的膜不能反洗。
2、原理不同
超滤: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反渗透: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如淡水)和浓液(如海水或盐水)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
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浓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3、优点不同
超滤:超滤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学试剂,尤其是超滤技术的实验条件温和,与蒸发、冷冻干燥相比没有相的变化,而且不引起温度、pH的变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失活和自溶。
反渗透:压力是反渗透分离过程的主动力,不经过能量密集交换的相变,能耗低;反渗透不需要大量的沉淀剂和吸附剂,运行成本低;反渗透分离工程设计和操作简单,建设周期短;反渗透净化效率高,环境友好。
② 超滤与透析的区别
一、原理不同
超滤:超滤是血液通过机器泵或者血压流经体外滤器,在人工肾小球跨膜压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通过对流的方式获得超滤液。
透析:透析依靠半透膜进行弥散和渗透。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就是驱动溶质移动的原动力,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平衡膜向浓度低的一侧(弥散作用),水分子移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渗透作用)。
二、使用的膜不同
超滤:超滤膜的孔径在0.05 um–1 nm之间,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三、装置不同
超滤:超滤装置一般由若干超滤组件构成。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装置是血液透析器。
(2)透析和超滤有什么区别吗扩展阅读
超滤的操作影响因素:料液流速、操作压力、温度、运行周期、进料浓度、料液的与处理、膜的清洗。
操作温度主要取决于所处理的物料的化学、物理性质。由于高温可降低料液的黏度,增加传质效率,提高透过通量,因此应在允许的最高温度下进行操作。
超滤膜透过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关系取决于膜和凝胶层的性质。超滤过程为凝胶化模型,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无关,这时的通量称为临界透过通量。
③ 反渗透,超滤,微滤和透析在应用范围上有何区别
科氏微滤: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科氏超滤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回质。 科氏答反渗透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在应用范围上反渗透更广
④ 试比较透析技术与超滤技术
透析技术也是超滤技术的一种。
⑤ 哪位朋友能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讲解一下
你说的东西,都是化学、生物等实验过程中用来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手段。
1,丙酮沉淀法:这是一种利用有机溶液让大分子,比如蛋白质变性,从可溶状态变成不可溶状态,从而去除该分子的办法。常用的比如提取DNA的时候,获得的溶液里溶解有DNA,也有蛋白质,加入丙酮后,蛋白质就变性了(类似鸡蛋白被煮熟了,本来是溶于水的,变成固体了),然后过滤或者离心,变性的蛋白质就被去除了,你就获得了比较纯的,没有蛋白的DNA溶液。还有很多有机溶液,比如乙醇、甲醇、氯仿,都能让大分子变性沉淀,属于同一类。
2,盐析:这是类似上边丙酮法的分离方法,原理是提高溶液里盐的浓度(加入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之类的盐),蛋白质一样会变性,变成固体,过滤或离心就可以去除。不同于上边丙酮法的是,盐析后沉淀的蛋白,一般可以恢复活性,重新变成可溶的,而丙酮沉淀过的蛋白,基本就废了。所以说,丙酮法可以去除蛋白,盐析法可以分离蛋白——如果你想要的是蛋白,还是用盐析,虽然沉淀效率没有丙酮的高。
3,透析和超滤,我了解的不是非常清楚,只是知道,这两种都是物理过滤方法,原理类似用纱布过滤豆浆。。。只不过所用的过滤膜孔要小的多,小到可以截留住大分子,而把水和盐滤过去;透析和超滤的区别大概在于,超滤要加压,把液体压过膜,可以过滤比透析更小的分子下来。这个最简单,和铁丝网滤砂子一个原理,纯物理的。
4,层析:层析就是色谱,层析的种类很多,跟你说下大概原理:你有一杯水,里边溶解的有盐有糖,你想要得到里边的盐,就可以用层析——把这杯水从一个管子里倒进去,管子里填满了一种固体颗粒,这种颗粒能把盐吸住,对糖没反应,那么管子那头流出去的就是糖水了,盐都吸在颗粒上了;然后你再用另外一种溶液冲这个管子,把颗粒上吸的盐都给洗下来,你就有了没有糖的盐,明白了么——这是一种利用不用混合物组分(盐和糖)对某种介质(固体颗粒)结合能力不一样的特点而设计的分离方法。
5,凝胶过滤和层析原理差不多,不同的是一般用来分离蛋白质,而且非常有针对性:上边我举例的分离盐和糖,所用的固体颗粒能吸附盐,也可能吸附其它的化合物或者大分子,并不特意,而凝胶层析是特异吸附某些蛋白质的。比如说,你已经知道溶液中的某种A蛋白质在分子结构上有一个“凹”型的结构,那就可以用带有“凸”型结构的凝胶放进管子里,溶液过一遍,你要的A蛋白质就挂到凝胶上了,而其他蛋白质挂不上去——如果用层析,那所有蛋白质都挂上去了。最后再按刚才盐水的方法洗下来,你就获得了纯化的A蛋白。
6,超速离心没啥好说的。。。混合液放到离心机里,转啊转,里边的力学效果就相当于将混合液处于数千呗重力下——重的东西沉底,稍微差不多的在中间,轻的在最上边,可溶的东西不受影响,最后你就得到了一杯鸡尾酒一样的东西,然后你想要哪个部分,用吸管进去吸出来就行了。
7,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都是层析,基本原理参照上边写的。他们的区别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吸附介质(就是管子里的固体颗粒),如果这种介质是用离子电荷原理,释放掉自身的离子,将过滤液体里你想要的离子吸上来,实际就是一个交换,那就是离子交换层析(你就当换人质了);如果是利用分子间的亲和力,将你想要的粒子吸到介质上,那就是亲和层析(吸铁石吸铁砂一样)
累死我算了。。
⑥ 反渗透、超滤、微滤和透析在应用范围上有何区别
反渗透-----小于1nm;(金属离子、盐分、糖)
透析----1nm-10nm(微溶质)
超滤------1nm-100nm;(病毒、蛋白质)
微滤------50nm--10微米(细菌)
⑦ 透析袋和超滤膜有什么不同
透析是生物化学实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
透析只需要使用专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内,而盐和小分子物质不断扩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内外两边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保留在透析袋内未透析出的样品溶液称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称为“渗出液”或“透析液”。
透析膜可用动物膜和玻璃纸等,但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纤维素制成的透析膜, 商品透析袋制成管状,其扁平宽度为23 mm~50 mm不等。为防干裂,出厂时都用10%的甘油处理过,并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重金属和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它们对蛋白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有害,用前必须除去。洗净凉干的透析袋弯折时易裂口,用时必须仔细检查,不漏时方可重复使用。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
超滤膜一般分为板框式(板式)、中空纤维、管式、卷式等多种结构。
⑧ 透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气化等膜分离技术各自的特点
1.透析(dialysis)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
2.微滤适用于细胞、细菌和微粒子的分离,在生物分离中,广泛用于菌体的分离和浓缩,目标物质的大小范围为0.01-10 μm,一般用于预处理;
3.超滤技术的优点是没有相的转变,无需添加任何强烈的化学物质,可以在低温下操作,过滤速度较快,便于无菌处理等,一般用于预处理;
4.纳滤 特点是能截留小分子的有机物并可同时透析出盐,集浓缩与透析于一体;
操作压力低,因为无机盐能通过纳米滤膜而透析,使得纳米过滤的渗透压远比反渗透为低,所以纳米过滤所需的外加压力比反渗透低得多;
5.反渗透法具有设备构型紧凑,占地面积小、单位体积产水量及能量消耗少等优点;
6.电渗析的特点时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解质、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7.渗透气化对共沸物系和近沸物系等难分物系的分离, 显示特有的优越性。
⑨ 渗析跟超滤一样吗
完全不一样。前者是浓度差异引起的。后者是分子筛作用。
⑩ 透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气化等膜分离技术各自的特点
1.透析(dialysis)是通过小分来子经过半源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
2.微滤适用于细胞、细菌和微粒子的分离,在生物分离中,广泛用于菌体的分离和浓缩,目标物质的大小范围为0.01-10 μm,一般用于预处理;
3.超滤技术的优点是没有相的转变,无需添加任何强烈的化学物质,可以在低温下操作,过滤速度较快,便于无菌处理等,一般用于预处理;
4.纳滤 特点是能截留小分子的有机物并可同时透析出盐,集浓缩与透析于一体;
操作压力低,因为无机盐能通过纳米滤膜而透析,使得纳米过滤的渗透压远比反渗透为低,所以纳米过滤所需的外加压力比反渗透低得多;
5.反渗透法具有设备构型紧凑,占地面积小、单位体积产水量及能量消耗少等优点;
6.电渗析的特点时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解质、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7.渗透气化对共沸物系和近沸物系等难分物系的分离, 显示特有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