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部件要求有哪些应符合哪些国家标准
(1)面罩:应与人体面部密合良好,无异常压迫和压痛感;面罩的固定系统(头带及连接回处)应有足答够的强度和弹性;部件应易更换。
(2)面罩的漏气系数:实际死腔和视野应符合表6-17的规定。
(3)面罩的装配气密'性:向面罩内充气使内压值保持为(5.0 ± 0. 1) kPa时,关闭活塞,记 录压力在Imin内的下降值,其小于50Pa为合格。
(4)面罩呼气阀气密性:呼气阀动作气密性良好,当减压至1180Pa时,全面罩呼气阅于45s内负压值下降不大于590Pa,半面罩呼气阀恢复常压的时间大于20s
(5)防毒面具对气流的阻力:在气流为(30±0.6)L/min时,全面罩的吸气阻力小于40.0Pa, 呼气阻力小于100Pa;半面罩吸气阻力小于20.0Pa,呼气阻力小于50Pa。
B.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的校检需要什么资质
您好
我们公司专业做这项业务
我们会与您联系的
C.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佩戴方法
佩戴防毒面具时复,使用者首先制要根据自己的头型大小选择合适的面具。佩戴防毒面罩时,将中、上头带调整到适当位置,并松开下头带,用两手分别抓住面罩两侧,屏住呼吸,闭上双眼,将面罩下巴部位罩住下巴,双手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撑开头带,由下而上戴上面罩,并拉紧头带,使面罩与脸部确实贴合,然后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
检查面罩佩戴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双手掌心堵住呼吸阀体进出气口,然后猛吸一口气,如果面罩紧贴面部,无漏气即可,否则应查找原因,调整佩戴位置直至气密.
佩戴时应注意不要让头带和头发压在面罩密合框内,也不能让面罩的头带爪弯向面罩内。另外,使用者在佩戴面具之前应当将自己的胡须剃刮干净。
D.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技术规格
规格型号:球形视窗防毒面具全面罩;材质:硅胶 增强聚碳酸酯镜片;防毒时间:同选定滤毒罐的性能
适用环境:适用于危害呼吸系统但不会立即危害生命健康的场所
防护范围:粉尘、重烟、雾滴、毒气、毒蒸气、粉剂配料地点,家具喷涂,以及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质
呼气阻力:≤98Pa(30L/min);接口:快速旋拧卡口;重量:510克(不含滤毒件)
视野: 总视野:≥75%,双目视野: ≥60%,下方视野: ≥40度,面罩镜片透光率:≥89%
罩体采用柔软无毒的硅胶材料制成,反折边密合框可满足95%的成年人佩戴,确保长时间佩戴时仍具有高度舒适性;头网式头带设计,佩戴牢固,确保气密性,完全满足需要佩戴安全帽或者安全头盔的作业需要,可防止在头部出现压力集中点,进一步增加舒适性;球形视窗设计,视野清晰开阔无畸变,有效减少压抑感,视窗由抗冲击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并涂有防雾防刮擦涂层,具有高强度和高透光性,在确保视线良好的同时能有效保护眼睛和面部;合理的面罩内部气流设计,可有效防止视窗结雾、确保视线清晰;优化的罩内口鼻罩设计,呼出气体的复吸量减至最小;设有语音振膜,确保佩戴面罩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特有的快速旋拧卡口,可连接滤毒盒;轻量化设计,仅重510克,可有效减轻长时间佩戴的疲劳感。
E. 过滤式防毒面具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首先,过滤式防毒面罩必须要在有氧气的环境当中进行使用,而且氧气的浓度不能低回于百分答之十九点五。这个主要是因为如果空气当中没有氧气的话,那么就无法进行过滤出适当的氧气供给使用者。
而且对于部分的高温环境,低温环境也是不能使用的。最低温度要高于零下三十度,最高温度要低于四十五度的使用环境才能更适合过滤式防毒面罩体现作用。
其次,过滤式防毒面罩的使用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面型的尺寸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毒面罩,以免出现漏气或者是其他的问题。
最好,往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过滤式的防毒面罩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注意防毒过滤盒的选择,以免在使用中出现意外。
F. 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条件
①
使用面具时,由下巴处向上佩戴,再适当调整头带,戴好面具后用手掌堵住滤毒盒进气口用力吸气,面罩与面部紧贴不产生漏气,则表明面具已经佩戴气密,可以进入危险涉毒区域工作.
②
面具使用完后,应擦尽各部位汗水及赃物,尤其是镜片,呼气活门,吸气活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可以用水冲洗面罩部位,对滤毒盒部分也要擦干净.
③
如在具有传染性质的病毒环境使用后,面罩及滤毒盒可用1%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拭,清洗消毒,必要时面罩可浸泡在1%过氧乙酸消毒液中,但滤毒盒不可浸泡,也不可进水以防失效.而且经消毒液消毒后,应用清水擦拭,晾干后再用.
【简介】:过滤式防毒面具,是防毒面具最为常见的一种,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主体和滤毒件两部分组成。面罩起到密封并隔绝外部空气和保护口鼻面部的作用。滤毒件内部填充以活性炭为主要成分的活性炭,由于活性炭里有许多形状不同的和大小不一的孔隙,可以吸附粉尘,并在活性炭的孔隙表面,浸渍了铜、银、铬金属氧化物等化学药剂,以达到吸附毒气后与其反应,使毒气丧失毒性的作用。新型活性炭药剂采用分子级渗涂技术,能使浸渍药品分子级厚度均匀附着到载体活性炭的有效微孔内,使浸渍到活性炭有效微孔内的防毒药剂具有最佳的质量性能比。
G. 受限空间作业时,氧气浓度低于多少时,不能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过滤式防毒面具(以下简称面具)。
本标准不适用于缺氧环境中使用的呼吸器。
2 引用标准
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检查)
GB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检查)
GB2891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
GB2892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
GB5891 防冲击眼护具试验方法
3 术语
3.1 全面罩 full-facepiece
与头部密合能遮盖住眼、面、鼻和口的罩体。
3.2 半面罩 halfs-facepiece
仅能密合遮盖住鼻和口的罩体。亦称口鼻罩。
3.3 防毒时间 protective time
在规定条件下,毒剂混合气通入滤毒罐至透过毒剂浓度达到限定值时的时间。
4 分类
面具分类见表1。
表1 面具分类与组成
种 类
组成部件
全面罩、大型滤毒罐、导气管
导管式防毒面具
全面罩、中型滤毒罐、导气管
全面罩、小型滤毒罐
直接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滤毒盒
注:小型滤毒罐质量不大于300g;滤毒盒质量不大于200g;中型滤毒罐质量300~900g;大型滤毒罐质量900~1400g。
5 技术要求
5.1 基本部件性能
5.1.1 面罩
5.1.1.1 按规定选配的面罩,应与人体面部密合良好,无明显压痛感;面罩的固定系统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弹性;部件应易更换。
5.1.1.2 面罩的漏气系数、实际死腔和视野,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面罩的漏气系数、实际死腔和视野
全面罩
项目
大眼窗
双眼窗
半面罩
漏气系数,% <
0.005
0.005
5
实际死腔,mL <
250
280
185
总视野,% >
70
65
-
双目视野,% >
55
24
65
视野
下方视野度,% >
35
35
35
注:全面罩内设门鼻罩时,实际死腔应小于180 mL。
5.1.1.3 面罩的装配气密性 1min内压降不大于50Pa。
5.1.1.4 面罩呼气阀气密性 呼气阀动作气密性良好,当减压至-1180 Pa时,全面罩呼气阀于45 s内负压值下降不大于590 Pa半面罩呼气阀恢复常压的时间大于20 s。
5.1.1.5 面罩对空气流的阻力,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面罩阻力 Pa
全 面 罩
半 面 罩
吸气阻力
<
呼气阀阻力
<
吸气阻力
<
呼气阀阻力
<
40.0
100
20.0
50
5.1.1.6 面罩观察眼窗 视物真实且有保明设施;镜片的透光率(透光比)应大于85%;在规定条件下试验,镜片不能破碎。
5.1.1.7 头罩式全面罩罩体材料,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头罩式全面罩罩体材料物理指标
项 目
扯断强力,N
>
定伸300%强力,N
扯断永久变形,%
<
指标
1300
1000~1500
20
5.1.1.8 呼气阀老化性 在规定条件下试验,应不发粘和变形,气密性符合5.1.1.4规定。
5.1.1.9 面罩的外表应平滑,无气泡、无毛刺,无影响气密的缺陷。
5.1.2 滤毒罐
5.1.2.1 滤毒罐的防毒性能,应符合表5、表6规定。
5.1.2.2 带滤烟层滤毒罐(盒)的防烟性能应符合表7规定。
5.1.2.3 滤毒罐(盒).的排尘量 3号、5号罐(盒)应小于0.24 mg,其他罐(盒)应小于0.12 mg。
表5 滤毒罐类型及防毒时间
大型滤毒罐
中型滤毒罐
小型滤毒罐
滤毒罐编号
标色
防毒类型
防护对象(举例)
试验毒剂
试验气
浓度mg/L
(%,V/V)
防毒时间
min
≥
试验气
浓度mg/L
(%,V/V)
防毒
时间
min
≥
试验气
浓度mg/L
(%,V/V)
防毒
时间
min
≥
1L
绿+白道
综合
防毒
氰氢酸、氯化氰、砷化氢、光气、双光气、氯化苦、苯、溴甲烷、二氯甲烷、路易氏气、芥子气、毒烟、毒雾等
氢氰酸
(HCN)
11.2(1.0)
[氯化氰6mg/L]
80
(70)
5.6(0.5)
[氯化氰3mg/L]
40
(40)
3.4(0.3)
[氯化氰1.5mg/L]
20
(20)
1
绿
综合
防毒
氰氢酸、氯化氰、砷化氢、光气、双光气、氯化苦、苯、溴甲烷、路易氏气、二氯甲烷、芥子气
氢氰酸
(HCN)
11.2(1.0)
[氯化氰6mg/L]
100
(90)
5.6(0.5)
[氯化氰3mg/L]
70
(55)
3.4(0.3)
[氯化氰1.5mg/L]
30
(25)
2L
枯红+白道
综合防毒防一氧化
一氧化碳、各种有机蒸气、氢氰酸及其衍生物、毒烟、毒雾等
氢氰酸(HEN)
一氧化碳
(CO)
5.6(0.5)
5.8(0.5)
120
150
3.4(0.3)
5.8(0.5)
40
80
3.4(0.3)
5.8(0.5)
20
20
碳
苯(C6H6)
32.2(0.5)
120
16.2(0.5)
100
9.0(0.3)
80
3L
褐+白道
防有机
气体
有机气体与蒸气: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氯甲烷、硝基烷、氯化苦、毒烟、毒雾等
氯(Cl2)
29.6(1.0)
60
14.8(0.5)
40
8.9(0.3)
40
苯(C6H6)
32.5(1.0)
150
16.2(0.5)
130
9.7(0.3)
70
3
褐
防有机
气体
有机气体与蒸气:苯、氯气、丙桐、醇类、苯胺类、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氧甲烷、溴甲烷、氯甲烷、硝基烷,氯化苦
氯(Cl2)
29.6(1.0)
80
14.8(0.5)
55
8.8(0.3)
20
氨(NH3)
7.1(1.0)
50
3.6(0.5)
45
5.1(0.3)
20
4L
灰+白道
防氨、
硫化氢
氨、硫化氢、毒烟、毒雾等
硫化氢(H2S)
14.1(1.0)
55
7.1(0.5)
70
4.2(0.3)
20
氨(NH3)
7.1(1.0)
60
3.6(0.5)
60
2.1(0.3)
25
4
灰
防氨、
硫化氢
氨、硫化氢
硫化氢(H2S)
14.1(1.0)
60
7.1(0.5)
80
4.2(0.3)
25
5
白
防一
一氧化碳
—氧化碳
5.8(0.5)
200
5.8(0.5)
110
5.8(0.5)
30
氧
化碳
(CO)
6
黑
防汞
蒸气
汞蒸气
汞(Hg)
-
-
0.01
(0.00012)
4800
0.01
(0.00012)
3000
二氧化氮
(NO2)
19.1(1.0)
30
9.6(0.5)
25
5.7(0.3)
25
7L
黄+白道
防酸性
气体
酸性气体和蒸气:二氧化硫。氮气、硫化氢、氮的氧化物、光气、磷和含氯有机农药、毒烟、毒雾等
二氧化硫
(SO2)
26.6(1.0)
30
13.3(0.5)
25
8.0(0.3)
25
7
黄
防酸性
气体
酸性气体和蒸气:二氧化碳、氯气、碱化氢、氮的氧化物、光气、磷和含氯有机农药
二氧化硫
(SO2)
26.6(1.0)
35
13.3(0.5)
32
8.0(0.3)
20
8L
蓝+白道
防硫
化氢
硫化氢、毒烟、毒雾
硫化氢
(H2S)
14.1(1.0)
65
7.1(0.5)
100
4.2(0.3)
30
8
蓝
防硫
化氢
硫化氢
硫化氢
(H2S)
14.1(1.0)
80
7.1(0.5)
120
4.2(0.3)
40
注:①6号罐在生产厂可不作防毒时间检验。
②1号罐允许用氯化氰检验,指标列于[ ]内。
③带滤烟层的罐在罐后注“L”。
表6 滤毒盒类型及防毒时间
滤毒盒编号
标色
防毒类型
防护对象
(举例)
试验毒剂
试验气浓度
mg/L(%,V/V)
防毒时间
min,≥
3
褐
防有机气体
有机蒸气:苯及其同系物、汽油、丙酮、二硫化碳、醚等
苯(C6H6)
5.0
(0.154)
45
4
灰
防氨、硫化氢
氨、硫化氢
氨
(NH3)
0.76
(0.108)
25
6
黑
防汞蒸气
汞蒸气
汞
(Hg)
0.01
(0.00012)
2000
7
黄
防酸性气体
酸性气体:氯气、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SO2)
2.0
(0.075)
30
注:6号盒在生产厂可不作防毒时间检验。
表7 滤毒罐(盒)的油雾透过系数 %
滤毒罐透过系数
≤
大
中
小
滤毒盒透过系数
<
0.01
0.01
1
5
5.1.2.4 滤毒罐的致密性 在规定条件下试验,1 min内不逸出气泡;滤毒盒应有密封包装。
5.1.2.5 滤毒罐(盒)对空气流的阻力应符合表8规定。
表8 滤毒罐(盒)阻力 Pa
滤毒罐阻力
≤
罐型
大
中
小
滤毒盒阻力
≤
带滤烟层
200
220
140
120
不带滤烟层
180
200
120
80
5.1.2.6 滤毒罐强度 在规定条件下试验后,滤毒罐的致密性应符合5.1.2.4规定,防毒时间减少不超过表5、表6规定值的20%。
5.1.2.7 滤毒罐(盒)的装填牢固度 在规定条件下试验后,防护性能应符合表9规定。
表9 滤毒罐(盒)性能变化允许值
滤毒罐
项 目
大
中
小
滤毒盒
阻力增加,% ≤
5
5
10
15
防毒时间减少,% ≤
5
5
10
15
烟雾透过系数,%
排尘量,mg
气密性
符合产品原指标要求
5.1.2.8 滤毒罐外表应平滑,无毛刺,标色正确,无影响致密的缺陷。
5.1.3 导气管
5.1.3.1 导气管应具有良好的伸缩弹性;弯曲成180°时应保证气流通畅;气密好。
5.1.3.2 导气管长度应大于60 cm。
5.2 面具部件的连接要求
5.2.1 部件结合强力 在规定条件下试验,导管式面具中滤毒罐与导气管、导气管与面罩的结合力应大于147 N,直接式面具中滤毒罐(盒)与面罩的结合力应大于49 N。
5.2.2 部件结合处应气密 当其内压力kPa时,不漏气。
5.3 材料
5.3.1 面具部件必须无毒、无害,能满足使用条件和保存期限要求;与人体面部接触的材料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5.3.2 面具材料应能耐受清洗和消毒。
5.3.3 金属材料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6 试验方法
6.1 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按照GB2891方法进行。
6.2 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按照GB2892方法进行。
6.3 面具观察窗镜片性能试验按照GB5891中1.1.1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质量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1.1 型式检验
产品的型式检验按GB2829规定的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有下述情况之一时进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
b.正式生产后如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c.正常生产中每年进行一次周期检查;
d.停产一年以上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f.国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
g.企业申请产品生产许可证。
7.1.1.1 检查批与样本
检查批指为定型检验而制造的全部同型号产品或定型检验通过后规定周期内生产的全部同型号产品。样本从检查批中随机抽取。
7.1.1.2 检验的实施
产品型式检验按表10规定进行。
7.1.1.3 检查结果判定
a.第一样本中不合格产品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合格判定数,该批合格;若第一样本不合格产品数等于或大于不合格判定数,该批不合格。
b.若第一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大于第一合格判定数而又小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数,则抽第二样本检验,两样本中不合格品数总和小于或等于第二样本合格判定数,该批为合格。
7.1.1.4 检查不合格批的处理
表10 产品型式检验实施表
检查项目
不合格分类
样本
样本大小
n
判别水平
DL
不合格质量水平
RQL
判定数组
[Ac Rc]
a.漏气系数
b,装配气密性
c.呼气阀气密性
A
40
0 2
1 2
d.实际死腔
e.总视野
f.双日视野
e.下方视野
h.呼气阀阻力
i.眼窗透光比
j.罩体材料
k.呼气阀片耐老化性
B
50
0 3
3 4
面罩
l.吸气阻力
m.外观
C
第一
第二
5
5
Ⅱ
65
1 3
4 5
a.防毒时间
b.致密性
c.装填牢固度
A
40
0 2
1 2
滤毒罐
d.透过系数
e.排尘量
f.通气阻力
g.强度
B
第一
第二
5
5
Ⅱ
50
0 3
3 4
h.外观
C
65
1 3
3 4
a.气密性
A
40
0 2
1 2
b.通气性
B
50
0 3
3 4
导气管
c.外观
C
第一
第二
5
5
Ⅱ
65
1 3
4 5
面具整体
a.部件结合强力
b.部件结合气密
A
第一
第二
5
5
Ⅱ
40
0 2
1 2
样本检查不合格属设备故障、操作错误造成或不合格产品可筛选剔除、修复等情况,允许重新进行检验。
7.1.2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检验按CB2828规定的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进行。
7.1.2.1 检查批和样本
检查批指一次投料生产的同型号产品量。导管式面具最大检查批为1 500套(个),直接式面具最大检查批为3 000套(个)。样本按CB2828中表2规定随机抽取。
7.1.2.2 检验的实施
产品出厂检验按表11进行。
7.1.2.3 检验结果的判定
同7.1.1.3条规定。
表11 产品出厂检验实施表
检查项目
不合格分类
检查水平
IL
合格质量水平
AQL
a.装配气密性
b.呼气阀气密性
A
Ⅰ
2.5
c.呼气阀阻力
B
Ⅰ
4.0
面罩
d.外观
C
Ⅰ
6.5
a.防毒时间
b.装填牢固度
c.致密性
A
S-2
10.0
d.透过系数
e.排尘量
f.通气阻力
B
Ⅰ
4.0
滤毒罐
g.外观
C
Ⅰ
6.5
a.气密性
A
Ⅰ
2.5
导气管
b.外观
C
Ⅰ
6.5
面具整体
a.部件结合强力
b.部件结合气密性
A
Ⅰ
2.5
7.1.2.4 检查不合格批的处理
不合格批经重新检查,将发现的不合格品剔除或修好后,允许再次提交检验。
7.2 生产厂产品经型式检验不合格,应在定期内采取措施达到要求。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产品标志
a.制造厂名、厂址、邮政编码;
b.产品名称、商标、生产许可证编号;
c.型号、标记,面罩应标明型号,滤毒罐(盒)的型号和标色应符合表5、表6要求;
d.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
e.有效期。
8.1.2 包装箱标志
a.制造厂名、厂址、邮政编码;
b.产品日期、型号、数量、质量;
c.制造日期、防晒、防潮标志。
8.2 包装
8.2.1 包装应有塑料或纸盒包装。
8.2.2 产品的外包装应采用轻便、坚固的材料。
8.2.3 包装箱内随带合格证、产品说明书、装箱单。
8.3 运输
8.3.1 防止日晒、雨淋和重压。
8.3.2 不得与酸、碱、溶剂等物质同车运送。
8.4 贮存
8.4.1 贮存库房应干燥、通风,无酸、碱、溶剂等物质。
8.4.2 贮存期,滤毒罐为5年,滤毒盒为3年,产品性能符合本标准;过期产品应经抽检,合格后方能用。
9 使用要求
9.1 面具使用条件
空气中氧气体积浓度不低于18%,温度为-30~45℃,毒气浓度参考表5、表6,不能用于槽、罐等密闭容器环境。
9.2 正确选配面具
9.2.1 使用者应根据其面型尺寸选配适宜的面罩号码。
9.2.2 使用者应根据毒物种类、浓度选好滤毒罐(盒)。
9.3 正确佩戴使用
检查面具的完整性和气密性;面罩密合框应与佩戴者颜面密合;使用中应注意有无泄漏和滤毒罐失效。
H. 防毒面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防毒面具按防护原理,可分为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绝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和滤毒罐(或过滤元件)组成;隔绝式防毒面具,由面具本身提供氧气,分贮气式、贮氧式和化学生氧式 3 种。
为了防止对面部皮肤过敏,高级的防毒面具的材质已由普通橡胶,改为采用优质硅胶制作的全面罩主体,抗老化,防过敏,耐用,易清洗。
各种防毒面具的材质和结构不同,但都可以参照同样的使用方法,以下为硅胶大视野防毒面具使用及维护方法。
防毒面具使用前检查:
1、 使用前需检查面具是否有裂痕、破口,确保面具与脸部贴合密封性;
2、 检查呼气阀片有无变形,破裂及裂缝;
3、 检查头带是否有弹性;
4、 检查滤毒盒座密封圈是否完好;
5、 检查滤毒盒是否在使用期内
防毒面具佩戴说明:
1、将面具盖住口鼻,然后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顶;
2、用双手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然后扣住;
3、风干的面具请仔细检查连接部位及呼气阀、吸气阀的密合性,并将面具放于洁净的地方以便下次使用;
4、清洗时请不要用有机溶液清洗剂进行清洗,否则会降低使用效果。
防毒面具佩戴密合性测试:
测试方法一:将手掌盖住呼气阀并缓缓呼气,如面部感到有一定压力,但没感到有空气从面部和面罩之间泄露,表示佩戴密合性良好;若面部与面罩之间有泄露,则需重新调节头带与面罩排除漏气现象。
测试方法二:用手掌盖住滤毒盒座的连接口,缓缓吸气,若感到呼吸有困难,则表示佩戴面具密闭性良好。若感觉能吸入空气,则需重新调整面具位置及调节头带松紧度,消除漏气现象。
重做按以上方法一,方法二做密合性测试,直至密合性能良好。
滤毒盒更换及装配方法
1、按照滤毒盒的有效防毒时间更换或感觉有异味更换;
2、将滤毒盒的密封层去掉,并将滤盒镙口对准滤盒座,正时针方向拧紧,压扣滤线盒对准盒座压紧。
防毒面具更换条件
1、佩带时如闻到毒气微弱气味,应立即离开有毒区域。
2、有毒区域的氧气占体积的18%以下、有毒气体占总体积2%以上的地方,各型滤毒罐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I.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要求有哪些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限制:
一、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得低于19.5%,否版则缺氧;
二、空气中权毒气浓度不得超过过滤式防毒面具所防护的最大浓度;
三、特殊环境(高温低温)等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知识http://www.fangmianju.com/know/ 介绍
J. 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之前该检查哪些
在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时候,一定要检查防毒面具了,一开二看三戴,每一个步骤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只有各个步骤都做好了,才可以真正的做到防毒了,第一开,“开”是要求使用者要打开滤毒药罐的底部的胶塞,第二看,我们需要查看相关的滤毒药罐,特别是防毒面具的面罩有没有缺陷,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当然关于第三戴,关于防毒面具的戴,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戴起来,可以让使用者有一个舒适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