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氟硅酸铵的三废处理和生产流程
—、烟尘废气
1970~1975年,户县磷肥厂王炳义等进行磷肥生产尾气的综合利用研究。他们将该厂生产中排放的氟化氢尾气用水吸收后加入二氧化硅,生成氟硅酸后再用苛性钠中和,生产出氟硅酸钠,并正式进行生产,使原来放空的氟化氢尾气得到回收,回收率达95%以上。1976年向全省磷肥厂推广了这一新技术。
1974~1982年,化工部化肥工业研究所李峻宇等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上海炼油厂协作,研制成功用于石油炼制过程中烟气除尘的旋流式三级分离器,可用以净化裂化中产生的高温烟道气,并可通过膨胀透平回收利用,以减轻对大气污染。1979~1982年在上海炼油厂年产60万吨催化裂化再生烟气加回收工程运行生产,分离效率为85%~95%,若进口浓度不高于1.5克/立方标米时,出口浓度可降至0.2/立方标米以下。3年共回收催化剂1000吨,节约动力3512万千瓦小时,共收益491万元。该研究1982年获中国石油总公司科研成果一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锅炉教研室赵国凌等于1976年开始研究抛煤机锅炉二次风消烟除尘技术。1978年经本技术改造后的锅炉热态运行良好,排烟色度达到林格曼一级,基本上消除了黑烟,使排灰量减少了一半,锅炉热效率提高了3%以上。1979年在贾汪发电厂35吨/时抛煤机锅炉上采用,每度电可降低煤耗10克多,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000吨。这一成果分别于1978年和1986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8年西安化工厂的技术人员在漂白粉生产中,将长期沿用的贝克曼塔式法生产工艺革新为漂粉机法生产。成功地回收了生产中排出的含氯尾气,并将回收的氯气制成新产品——次氯酸钠,4年中生产出次氯酸钠17932吨,产值达207.99万元,纯利润64.6万元,化害为利,为“三废”综合利用闯出新路。1982年后这项新技术在全国漂白粉生产厂家得到了推广。
二、废水
庆华电器厂环保所尚建河、王有贵等于1976年开始进行D·S共晶和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废水治理和综合利用的研究,采用硫酸沉铅、碳酸盐转化及硝酸溶解的方法对高浓度含铅废水进行治理并使之转化为硝酸铅;用活性炭吸附或N503萃取废水中的硝基酚,然后以碱液蒸气再生和酸化吸出的方法回收废水中的硝基酚,所得硝酸铅和硝基酚又回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1985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1963年西安浐河东岸梁家街、闫家滩、官厅、南牛寺村等地的群众,用浅井水浇地以后,发现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生长不良,叶片发黄,出现黄褐斑,严重时干枯死亡。10多年来受灾面积不断扩大,从几十亩增加到7000多亩,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为查明原因,西安市郊区环保监测站商寿岩、西安市农科所郑泽群等于1978年3月开始系统的调查、分析、检验及盆栽试验。终于查明,农作物受害是由于地下水被浐 河化工厂生产中排放的工业废料——含硼泥浆污染所致。在研究中他们探讨了硼对地下水的污染途径,污染对土壤的影响,硼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在探讨了硼对农作物产生有益和有害作用的临界值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国家灌溉中硼含量标准的建议,该建议于1985年被国家环保局采纳,列入中国《农田灌溉水标准》(GB5084-85)中。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引浐产河上游的清洁水和采深井承压水冲洗硼污染区的土地,以降低硼浓度的治理方法,浐产河化工厂也改进了生产工艺,将含硼量高达100ppm的含硼泥浆进行脱水干燥处理,回收再用含硼废水,所剩干泥达标排放。这些措施的实施,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硼污染问题,减少直接损失670万元。硼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1979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79年省航天系统张鸿钊等进行了臭氧氧化处理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废水的试验研究,1980年底在165试验站建成国内第一座臭氧—紫外线—活性炭法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站。臭氧氧化法对偏二甲肼的平均去除率为94.7%,出水浓度降至0.75毫克/升以下。PH和COD均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之内。该工艺于1982年通过部级鉴定,同年获航天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李积勋和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院廖家倬等8人,1979年开始研究电镀气雾喷淋清洗新工艺,1981年用于172厂镀铬件的清洗,可回收电镀及抽风过程中带出的镀液99%以上,使铬酐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实现了镀件清洗液的闭路循环。该工艺以气雾清洗镀件表面,突破了大量用水清洗的传统方式,使镀件单位面积的耗水量由每平方米25升降到0.051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0~1982年,陕西钢铁研究所唐希文与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程志久等5人研究成功湿式空气氧化法和扩散渗析——石灰石法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处理可回收特殊钢酸洗废液中的铁、铬、镍、钴等重金属,使酸析率达75%~90%,再生酸补充新酸配制后可重新用于特殊钢的酸洗,最后排出的废液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每处理一立方米废液可回收的重金属价值达100元,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均好,此项工艺系国内首创,1982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环保室涂锦葆等1982~1984年在北京量刃具厂研究成功电镀废水综合治理方法。使废水回用率超过65%,废镀液净化回收率达75%以上,节约了生产用水及镀液,使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984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三、废 渣
陕西省工业废渣以煤粉、炉渣和煤矸石为主。综合利用率近年均有增长。1969年户县热电厂建成煤渣制品厂,年产灰渣砖1923万块。1974年4月,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与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合作,研制成功粉煤灰硅酸盐墙板,并在宝鸡市建成粉煤灰墙板生产线。1980年渭河电厂将粉煤灰用作耀县水泥厂的水泥拌合料。1982年西安建筑设计院的粉煤灰在建筑地基中的应用研究获得成功。采用粉煤灰掺白灰作桩基不仅降低了生产费用,而且可以处理杂填土、垃圾土、湿陷性黄土、新堆积土和软土地基,其基础沉降变形小、抗震性能好,质量安全可靠。1985年西北农业大学利用户县热电厂的粉煤灰在陕西、河南2500亩土地上进行改良、施用后,土壤疏松透气,增加了净化活性,明显地改善了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有利于农业增产。铜川三里洞煤矿用煤矸石烧砖也取得了废物利用,改善环境的效果。
1975年昆仑机械厂金克文等研究电解排放物的综合利用。对电解沉淀物的相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根据这一结论研究确定了制氯化铁技术方案,1979年制出第一批合格的氯化铁。1981年防腐自动板框滤机安装调试成功,使厂内电解液处理形成全封闭系统,将电解产物的过滤、洗涤和综合利用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年处理干渣33吨的工艺生产流程。一年节约电解液原料价值和增产氯化铁产品利润约2万元,解决了废液、废渣对环境的污染。1984年获兵器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8年咸阳彩色显象管总厂环保公司完成了总装含氟及重金属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研究,找到了利用总装含氟重金属废渣湿式掺土烧砖的处理方法。该法可确保渣土混合均匀,提高砖的质量;同时还避免了粉尘污染,为大批量的工业废渣找到了出路。
2. 含氟废水如何处理
含氟废水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过滤法、吸附法。
混凝沉淀法:对于低浓度含氟废水一般采用混凝沉淀法,利用混凝剂在水中形成正电的胶粒吸附废水中的氟离子,但是混凝沉淀池池体一般比较大、占地面积大,且停留时间长以及产生大量污泥,且出水很难达标等缺点。
膜过滤法:与常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过程具有不污染环境、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尤其是反渗透(RO)膜分离过程被广泛用于废水的除氟,RO膜对氟离子呈现出高的截留能力,但是膜处理一般投资大,操作过程复杂,膜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膜。
然后,离子交换法也有其缺点,会产生过量的再生废液,吸附周期长,且会消耗大量脱附剂,排出大量含盐废水易引起管道腐蚀,材料昂贵、树脂再生处理困难。
所以,含氟废水不能直接通过上述方法达到排放要求, 因此必须要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江苏海普功能材料开发的吸附法,可以达到处理效果。
采用海普吸附工艺处理含氟废水时,将废水预先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和颗粒物质,然后进入吸附塔吸附,吸附塔中填充的特种吸附材料对废水中的氟进行选择性吸附并富集到吸附材料中,吸附出水氟浓度降低,吸附饱和后,对吸附材料进行脱附处理,使吸附材料得以再生并重新继续吸附,如此不断循环进行。
宁波某企业的废水经吸附处理后,实验处理效果表明采用吸附处理,废水中的氟去除率达到97%以上,在保证达到客户的要求的同时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能有效防止入料废水的水质波动造成出水不达标。
从上图及上表中可以看出原水与出水无色透明,废水中的氟几乎完全被脱除,试验证明利用特种吸附剂吸附可以有效的降低废水中的氟浓度。
3. 氟化铵的注意事项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健康危害:口服引起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继之震颤、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致眼、呼吸道和皮肤灼伤。能经皮肤吸收。长期接触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4. 表面处理废水如何处理达标排放
中和池的水可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走
5. 怎么处理含氟废水
加入石灰水 形成氟化钙沉淀。
6. 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沉淀法和吸复附法
1)化学沉淀法是通过投制加钙盐等化学药品,形成氟化物沉淀或氟化物被吸附于所形成的沉淀物中而共同沉淀。
2)吸附法是指含氟废水流经接触床,通过与床中固体介质进行离子交换或化学反应,去除氟化物。
7. 含氟化物(氟化铵,氟化钠等)的循环冷却水中如何保护这种水对金属的腐蚀,比如轴承,导轨,等钢铁金属件
氟化铵溶液因水解呈酸性比不水解呈中性的氟化钠溶液腐蚀性更强,一般这类含氟化物的水溶液对金属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氟离子的高配位性往往会降低金属的电极电位加剧金属的电化侵蚀速度。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从热力学上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减缓对金属的腐蚀,但对金属表面作钝化等阳极化处理可以从动力学上更有效地提高金属的抗蚀能力。
8. 水中氟化物超标如何处理
安装一套反渗透水处理装置,比如Freshly Squeezed Water进行处理。
氟为-1氧化态的二元化合物.包括氟化氢、金属氟化物、非金属氟化物以及氟化铵等.有时也包括有机氟化物.
在卤化物中,氟化物容易与某些高氧化态的阳离子形成稳定的配离子,如六氟合铝酸根离子(AlF63ˉ).与其他卤化物不同,金属锂、碱土金属和镧系元素的氟化物难溶于水,而氟化银可溶于水,其他金属的氟化物易溶于水.
碱金属的氟化物可由其氢氧化物或碳酸盐与氢氟酸作用而得.
氟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人体各组织中都含有氟,但主要积聚在牙齿和骨筋中.适当的氟是人体所必需的,过量的氟对人体有危害,氟化钠对人的致死量为6—12克,饮用水含2.4—5毫克/升则可出现氟骨症.
中国规定饮用水中氟浓度小于1.0毫克/升,适宜浓度为2.4-5毫克/升.
氟化物的测定方法有氟试剂比色法、茜素磺酸锆比色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等.比色法测水中含氟量有褪色和增色两种方法,如茜素磺酸铅盐比色法就是利用氟离子和金属锆离子形成稳定的无色化合物,使其从菌素磺酸锗盐(红色整合物)中游离出来而褪色,进行比色测定.该法测量误差较大;氟试剂比色法为增色反应,色度较稳定,方法灵敏.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1(氟),测定上限为1.8m1/1(氟),目前采用此法者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