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经反渗透处理后产生的浓水,应采用蒸发再处理后,可实现中水回用,进而实现零排放的要求。
2. 中水回用的发展及处理技术
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有必要对中水回用技术做重要阐述,简要介绍了中水回用的发展历程及各类处理工艺。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不断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与此同时 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构成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中国城市水资源需求的预测,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至2030年,2050年城市用水需求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590亿m3,910亿m3。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成为整个国家的发展问题,相应的三种解决办法,节水、蓄水、调水,而节水是最为经济可行的解决措施。中水利用是最主要最为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有着非常重大的长远意义。
1中水的概念
在建设部《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中将中水定义为:部分生活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是再生水,之所以称之为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说法,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吧污水叫做“下水”,而中水的水质介于上水、下水之间,故名“中水”。中水虽然不能饮用,但它可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中水回用的对象分为市政杂用水,生活杂用水和工业用水。市政杂用水包括公园绿化和河湖用水、城市绿化用水、道路路面喷洒用水等;生活杂用水包括厕所冲洗、汽车洗涤;工业用户重点是回用至热电厂和化工厂等冷却用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内部杂用水等。
2中水回用的发展历程
中国对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的研究,早在1958年就开始列入国家科研课题;20世纪60年代关于污水灌溉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了对城市污水以回用为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工程试验;20世纪80年代初,济南、青岛、大连、北京、太原、天津、西安等缺水的大城市相继开展了污水回用于工业和民用的试验研究,像北京等一些城市已修建了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不少公共建筑亦建设了水回用装置。目前世界上许多面临着严重水危机的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城市污水,并将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予以开发利用,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美国有357个城市实现了中水处理后再利用;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广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广泛供给工厂、企业和居民小区;南非198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中水“再生水”厂,用作城市自来水的补充水源。此外,以色列、俄罗斯、英国以及中东诸国等都相继发展利用中水回用,以弥补日益缺乏的水资源。
3中水回用处理技术
中水回用工程多是以居民生活小区排放的生活污水为进水水源,出水要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中水水源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污染程度较轻的优质杂排水譬如:沐浴排水,空调系统排水,降雨时的雨水等,应该优先选择这类水作为中水水源;二、杂排水,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处于中等;三、各类生活排水不经分散开而汇集到一起的污水称为生活污水,相比之下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处理费用较高,工艺流程也较为复杂。根据不同的进水的水质以及中水回用的具体用途而选用不同的处理工艺。一般性的工艺流程可概括为:原水→格栅→调节池→主要处理工艺→过滤→消毒→中水。
处理流程中格栅与调节池处理为预处理,过滤、消毒等为后处理,预处理和后处理各种处理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处理工艺可以选择,其中包括混凝沉淀、膜过滤 、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等。按主要处理工艺中水回用处理方法一般分为三大类:物理化学处理法、膜滤法、生物处理法。
1、 物理化学处理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工艺是混凝沉淀技术和过滤吸附技术,适用于处理污染程度较轻的优质杂排水,处理工艺流程短,技术简单,占地相对较小因此适宜小规模的中水工程采用。
2、 膜滤法(又称物理处理方法)
膜滤法主要是利用膜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滤膜能轻易地将有机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微生物等污染物质过滤在外,容易操作,处理水量大,出水水质好,波动小易于实现微机自动控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工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
3、 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工艺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对处理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有着很好的效果,受水负荷变动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较少适用于较大规模的中水工程。
以上三类处理工艺,根据原水水质、中水回用水质要求、投资成本、经济条件等进行选用,同时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亦可几种工艺组合起来进行污水处理,可收到更好的处理效果。一种综合处理方法已经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即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BAC法)。
BAC 法主要利用臭氧、生物、活性炭三种技术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作用对有机物的去除包括三个过程: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即在对有机物的去除上,先发挥臭氧的强氧化能力,将有机物氧化成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接着利用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能将其吸附,再由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生物对吸附的有机进行生物降解,而臭氧分解产生的氧溶解在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常成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这有为活性炭中的微生物降解提供必要的条件。这一臭氧与颗粒活性炭滤池相结合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处理工艺,一般置于后处理处。相应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BAC 法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且由于运用了生物技术,大大延长了活性炭的运行周期,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运行成本。自德国杜塞尔水厂首先使用至今,已有30 多年的历史。目前在美国、日本、荷兰、瑞士等发达国家以成为给水净化处理技术的主导工艺。进入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深度处理工艺在国内供水企业中也开始起步,发展至今取得很好的净水效果。这种技术工艺大多还是用于取水水源受污染的饮用水水厂,如果引进到中水处理中,经深度处理水质肯定会远好于经一般的处理工艺所得到的水。对用水水质要求较高的处理厂将会是一项值得采用的技术,该方法在严重缺水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语
中水回用可有效减小污水的任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污水的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极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推行中水回用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技术工艺、工程设备的问题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水处理的技术工艺将得到发展,工程设备也会越来越先进,中水回用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诸多地方缺水状况日益加剧,中水回用在供水和改善水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3. 大家谁知道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的流程
分水质和水量,小型的小区生活污水一般用地埋一体化设备,适合水量不大于500m³/d。主要工艺为AO接触氧化。适用水质典型生活污水(粪污合流),普通杂排水(粪污分流),优质杂排水等。
中水回用需在前述处理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工艺,一般采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物化法,也可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等生化法。中水回用水质指标要求高于《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具体工艺及指标参见《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4. 中水回用的一般采用什么原理
中水回用一般采复用制的方法有:一、物理处理法: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二、物理化学法: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三、生物处理法: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科梦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工艺),是现代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装置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有效截留,替代二沉池,使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生物量)大大提高;实现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分别控制,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在反应池中不断反应、降解。
5. 厂区中水回用不能用的中水怎么处理
看样子你们那里比较缺水了,一般处理达标部分回用后,直接就排放了,因为中水水质专一般达不到用属于工业生产的要求,除非多级处理后。可考虑回用于卫生间用水、与市政部门联系用于市政绿化用水(需求很大的)、附近工地施工用水。
6. 浅议中水回用发展趋势及处理技术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施工临时用电的存在问题及正确做法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一、国内外中水回用现状
日本是开展污水回用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它以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小区和建筑生活杂用水,并配以专门管道进行输送,该系统即称为中水回用系统。对于“中水”这个术语的定义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如在污水处理方面称为“再生水”;工业方面称为“循环水”或“回用水”,一般以水质要求作为区分的标志。中水亦即专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人体不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生活饮用水与排放水之间。中水是一种水资源有效利用的节水技术。
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的研究,早在1958年就开始列入国家科研课题。60年代关于污水灌溉的研究达到了一定水平;70年代中期进行了城市污水以回用为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小试;80年代初,青岛、大连、太原、北京、天津、西安等缺水的大城市相继开展了污水回用于工业、民用的试验研究,其中有些城市已修建了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198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第56号文件就明确规定:今后凡新建建筑面积2万m2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及修筑面积3万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并应与主体建筑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十多年的发展,也验证了建立各种形式的中水回用系统,是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的战略需要。
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不仅缓解了供水不足、水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而且提高了回用水的水质、水量及其经济附加值,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污水回用体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的重要磨亮旅战略意义。国内键迅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我国沿海缺水城市大连,在1992年率先建成了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取得了实效。2002年,北京完成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规模为47万m3/d中水回用工程,每天将20万m3处理水送到高碑店湖,作为北京第一热电厂的冷却水。事实证明城市污水的再生回用可以有效的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环境污染这对矛盾,对水质型缺水的无锡地区具有现实意义。
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要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开展中水回用,就必须完成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技术升级,完善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是促进污水回用进一步发展的保证。目前二级出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深度处理后,可达到市政、生活杂用和中水水质要求,可满足更多用途的回用。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一般工业冷却水和农灌水质标准,如果再经适当深度处理,将可达到更高要求的水质标准。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是完全可行的。
三、中水回用处理技术
处理水水质不同,回用用途不同,选用的处理方法和工艺也不同。
中水处理技术按处理机理不同可分为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三大类。
1、物理化学处理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和过滤吸附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方式,主要用于处理优质杂排水。该处理法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小的中水工程,主要特点是处理工艺流程短,运行管理简单、方便,占地相对较小;但相对生物处理来讲,运行费用较大,并且出水水质受混凝剂种类和数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波动性。
工艺流程为: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池→超滤膜→消毒→中水
2、生物处理法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污水的常规生物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质,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生物处理法包括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和兼性生物氧化法,中水回用一般多采用好氧生物膜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等。生物处理法的特点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处理工程,但近年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开发出了一些小型的生物处理设施,适用于较小水量的工程,可同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生物处理法的出水水质较为稳定,运行费用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工程,生物处理法显得尤为突出。
工艺流程为:
原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过滤→消毒→中水
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瞎凳
3、膜处理法
膜处理法属于物理处理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是指利用膜技术来处理水,使之符合一定的水质标准。当前膜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连续微滤和膜生物反应器。连续微滤系统是以微滤膜为中心处理单元,配以特殊设计的管路、阀门、自清洗单元、加药单元和自控单元等,形成一闭路连续操作系统。当污水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微滤膜时,就达到了物理分离的目的。连续微滤系统的特点有:设备控制简单,系统可自动运行;占地小、结构紧凑,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地扩大或缩小;高抗污染的聚偏氟乙烯膜材料,耐氧化,使用寿命长;运行费用较低。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原理在于使污水中的大分子等难降解成分在体积有限的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从而达到较高的去除效果。高浓度生物量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能以紧凑的系统获得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可以有效的克服与污泥沉降性能有关的限制,并起到了取代二沉池的作用,同时还能达到澄清和防菌的目的。对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若改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不增加反应器容积的情况下,可使处理水量大大提高。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少、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许多常规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膜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处理水质稳定、可靠,但工程投资较大、处理成本较高。
工艺流程为:
原水→格栅→调节池→膜生物反应器→超滤膜→消毒→中水
上述三种基本处理方法,在中水处理中经常被采用。由于原水水质、中水水质要求、处理场地、环境条件、投资条件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各种处理设备装置或构筑物都要精心设计和选择,有时需通过试验来确定最佳方案。
四、结论
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是目前解决节水治污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高效的、可行的中水回用形式,应该得到大力的推行。在推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工艺的改进,杂用水的水质标准的制定,如何让人们接受中水,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但随着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政策的修订,中水回用的有着广阔的前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7. 中水回用的处理方式
一、按用途分类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种处理方式
1. 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
2. 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3.工业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将达到外排标准的工业污水进行再处理,一般会加上软化器,RO,EDI/混床等设备使其达到软化水,纯化水,超纯水水平,可以进行工业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按处理方法分类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
1 .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 .物理化学法:
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 .生物处理法
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如图所示)、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国家均以本国度、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在中国,这一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对建筑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开展了中水工程的运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国有工业企业和部分民企,比如污染严重和水资源利用较多的企业都建成了中水回用项目,为低碳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国家级号召做出了贡献。
8. 中水回用后使用不完的可以按达标水排放吗
中水回用后使用不完的可以按达标水排放。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信息显示,中水回用率大于百分之70,剩余小于总量百分之30的按废水达标排放。工业企业对废水处理的要求分为达标排漏让渗放、返脊中水回用和零排放三种,中水回用设备需要在废水站的达标排放口取水,经过一定的设备处理后方可达到回用水质滑圆的标准,不同的回用水质标准,回用设备都有不同。
9. 中水回用后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如何处理
你说的是采用膜处理中水回用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吧,茄缺目前广东这边的处理办颤老辩法是将高浓度废水投加到原水中稀释再处理,也有含袭一些地方是偷排的
10. 中水回用的回用技术
中水回用技术简介
其特点为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所排出的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工艺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下面就两种最主要的回用技术作一介绍:
(一)冷却水技术
节约冷却水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1、改直接冷却水为间接冷却水
在冷却过程中,特别在化学工业中,如采用直接冷却的方法,往往使冷却水中夹带较多的污染物质,使其失去再利用的价值,如能改为间接冷却,就能克服这个缺点。
2、降低冷却要求,减少冷却水用量。
3、采用非水冷却。
如在某种工艺生产中,采用空冷或油冷,达到冷却的目的。
4、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却水,减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合理利用冷却水。
对已使用过的冷却水可以进行一定的降温措施后,反复使用,也可以在第一次作为冷却水使用后,用于其它对水质、水温要求较低的场合。
在采用这个办法时,要注意各车间供水系统的密切配合,加强冷却水的管理,避免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影响其他车间供水。
6、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这种冷却水利用技术主要是经过冷却器变成的热水经过冷却构筑物使水温降到回用水水温,从而循环使用。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时,应注意水中细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设备腐蚀、水压、水量变化等问题。
(二)一水多用污水净
由于生产工艺中各环节的用水水质标准不一,因此将某些环节的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重复利用或用于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环节中。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如:可先将清水作为冷却水用,然后送入水处理站经软化后作锅炉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生产、生活等。
中水回用技术举例
下面就生活中水做一简单介绍。
生活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景观、喷洒路面以及冷却水的补充等杂用。中水水质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1、中水水源
选择中水,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
A、冷却水B、淋浴排水C、盥洗排水D、洗衣排水E、厨房排水F、厕所排水
2、处理工艺
当以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的工艺流程。
当利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二段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3、中水设计建设规定
凡建设项目都应按规定同时配套设计中水设施,属以下情况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设计建设中水设施:
A、宾(旅)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等建筑的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 B、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
C、住宅小区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或中水回用量在750立方米/日以上)。
有关中水设施的管理按照建设部发布的《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中水设施的设计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