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处理污泥投加量如何计算
厌则埋哗氧启动:x0dx0a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 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 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 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x0dx0a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 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液好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 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x0dx0a好氧启动:x0dx0a(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孙行,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x0dx0a(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 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 x0dx0a(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x0dx0a(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x0dx0a(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 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 x0dx0a(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 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㈡ 污水中污泥产生量有没有计算公式
产泥量=(0.4~0.6)COD*Q+(0.9~1.0)SS*Q-(0.03~0.05)MLSS*V
㈢ 1吨污水处理完能产生多少污泥
产生污泥量包括两部分,第一进出水SS,第二活性污泥自身增值,但是实际运营中第二部分几乎忽略不计,所以考虑进出水SS之差就可以了。然后再乘以一个经验系数,每个厂不同。计算方法你可以参考一段时间污泥浓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剩余污泥与进出水总SS之差,即可得到系数。
㈣ 污水处理厂 一吨污水 要加多少净化药剂
加200g净化药剂。
污水处理厂一吨污水要加200g净化药剂。污水处理厂版所用的净化药剂,权目前一般是聚丙烯酰胺。其药剂是最早开发出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有良好的絮凝及助凝作用,在工业给水处理及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固体PAM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水溶液为均匀透明的液体.分子量的大小对溶解度影响较小,但当溶液浓度高于10%时,因分子间氢原子的键合作用,可呈现出类似凝胶状的结构.固体粉末产品在使用前须配成水溶液,为防止溶解过程粉末结团出现“鱼眼”现象,可在溶解槽内先加入计量一半的温水(不超过60℃),在搅拌下将粉末缓慢加入,再补足余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水溶液浓度一般为0.1-0.05%,也可先配制0.1-0.2%的溶液,使用时再进行稀释,溶液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5天,尽可能的现配现用,在投加溶液的时候采用多点连续投加方式,以充分发挥该产品的絮凝作用.
㈤ 每吨废水产生多少污泥 如何计算
不同的污水,不同的COD背景,不同的净化方法,污泥产量不一样。
一般回以单位COD或BOD5净化后产泥数量来答评价,每公斤COD或BOD产泥从几公斤到零点零零几公斤都有。
以催化氧化产泥最少,因为是直接无机化,甚至直接减少污水中的悬浮物SS。
厌氧产泥量相对也较少,是可以用在污泥减量上的工艺。
生物相发育较好的产泥也较少。
生物相发育不好、遭遇冲击、发生污泥膨胀,产泥量就会很大。
㈥ 生活污水处理厂调试的时候污泥投加量的计算
生活,食品类,容易处理的污水,好氧池建议投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内容10%的含固率)10%-15%,绝干污泥投加量在1-1.5kg/每吨水。工业类可考虑投加类似污水处理行业的活性污泥,绝干污泥投加量在1-1.5kg/每吨水。若没有条件,也可投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绝干污泥投加量建议在2-2.5kg/每吨水。
㈦ 1000吨每天的污水池需要多少活性污泥
通常用F/M表示有机负荷,F代表食物,即有机污染物,M代表活性微生物量,即MLVSS,而F与M的比值代表了微生物量与食物量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它直接影响活性污泥增长速率、有机污染物的去出率、氧的利用率以及污泥的沉降性能。
F/M值一般在0.2-0.4kgBOD5/(kgMLVSS.d)之间,即每1000gMLVSS每天承受0.2—0.4kgBOD5,
[属于中负荷范围]
F/M较大时,由于食物较充足,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增长速率较快,有机污染物被去处的速率也较快,但此时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可能较差。
[属于高负荷范围]
F/M较小时,由于食物不太充足,微生物增长速率较慢或基本不增长,甚至也可能减少,此时有机物被去处的速率也必然较慢,但这时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往往较好。
[属于低负荷范围]
运行管理中应选择合适的F/M值,在有机物去处速率满足 要求的前提下,污泥的沉降性能最佳。
㈧ 1吨污水处理完能产生多少污泥
因为污水浓度是多少不知道,还有处理效率如何不知道。
污水处理中产生的内污泥数量,依污水水容质与处理工艺而异。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计算。例如,当沉淀时间为1.5h,含水率为95%,每人每天产生初沉池污泥量为0.4~0.5L/d·人。污泥量也可通过物料平衡来推算,但实际上一般是通过经验积累实测数据。
㈨ 活性污泥法中适宜的污泥浓度是多少
单位体积污泥含有的干固体重量,或干固体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用重量法测定,以g / L 或mg / L 表示。该指标也称为悬浮物浓度(MLSS)。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水BOD负荷还有内回流的量,一般都在5000mg-9000mg/L左右。
污泥浓度即活性污泥法中曝气区单位体积悬浮混合的干污泥净重的毫克数,是MBR系统的重要参数,不仅影响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还对膜通量产生影响。许多研究都表明污泥浓度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是影响膜通量的重要参数。
(9)1吨生活污水添加多少活性污泥扩展阅读: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
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剩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㈩ 1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后能产生多少吨淤泥
这个和进水BOD及SS有关,一般市政污水处理厂每1万吨废水的产泥量在4-8吨左内右,极端的容就不好说了,进水COD小于150mg/l,1-2吨也有可能,工业与生活混合预处理加药的污水厂10-15吨也正常。以上数字多是每1万吨废水的产泥量。具体的计算你可以下一个“水处理设计助手”里面有详细的污泥计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