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H2s
畜禽粪便、畜禽养殖场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
火碱
等,严重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NH3N(
氨氮
)、
H2S
(
硫化氢
)、粪臭素、
CH4
(甲烷)...
⑵ 污水中有害物质
污水中有害物质可分为三类: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机化学物
重金属:包括铁锈、泥沙、铅、汞、锌、铬等等,常饮重金属超标的水极易引起人体骨痛、痴呆、结石等疾病;
病原微生物:常饮细菌超标的水极易引起人体霍乱、甲肝、感冒、非典、禽流感、传染病等等;
有机化学物:化肥、农药、自来水中的余氯等有机化学物极易引起人体细胞突变、肿瘤、畸形等疾病的发生。
重金属废水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重金属(如含镉、镍、汞、锌等)废水是对一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其水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废水中的重金属一般不能分解破坏,只能转移其存在位置和转变其物化形态。处理方法是首先改革生产工艺,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属,在生产地点就地处理(如不排出生产车间)常采用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中重金属低于排放标准可以排放或回用。形成新的重金属浓缩产物尽量回收利用或加以无害化处理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有机化学物污水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危害比较大。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⑶ 怎样处理畜禽养殖污水
1、还田模式
畜禽粪便污水还田作肥料为传统而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可使畜禽粪便不排往外界环境,达到污水零排放。既可有效处置污染物,又能将其中有用的营养成分循环于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家庭分散户养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均采用该法。该模式适用于远离城市、土地宽广且有足够农田消纳粪便污水的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种植常年需施肥作物地区,要求养殖规模较小。还田模式主要优点一是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化,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力;二是投资省,不耗能,毋需专人管理,运转费用低等。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需要大量土地利用粪便污水,每万头猪至少需7hm2土地消纳粪便污水,故其受条件所限为适应性弱;二是雨季及非用肥季节必须考虑粪便污水或沼液的出路;三是存在和传播禽畜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险;四是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连续过量施用会导致NO3-、P及重金属沉积,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源之一;五是恶臭以及降解过程所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释放对大气环境构成威胁。
我国一般采用厌氧消化后再还田利用,可避免有机物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作物烂根和烧苗,同时经过厌氧发酵可回收能源CH4,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能杀灭部分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国外对畜禽粪便污水还田利用的研究主要侧要重于安全性评估以及减少风险的措施。我国该方面研究则主要着眼于畜禽粪便污水厌氧消化液(沼液)的正面影响即改良土壤及增产效果,而对其副作用即长期施用所产生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2自然处理模式
自然处理模式主要采用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养殖场粪便污水进行处理,适用于距城市较远、气温较高且土地宽广有滩涂、荒地、林地或低洼地可作污水自然处理系统、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求养殖场规模中等。自然处理模式主要优点一是投资较省,能耗少,运行管理费用低;二是污泥量少,不需要复杂的污泥处理系统;三是地下式厌氧处理系统厌氧部分建于地下,基本无臭味;四是便于管理,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无噪音;五是可回收能源CH4地。其主要缺点一是土地占用量较大;二是处理效果易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三是建于地下的厌氧系统出泥困难,且维修不便;四是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我国南方地区如江西、福建和广东等省也多应用自然处理模式,但大多采用厌氧预处理后再进入氧化塘进行处理,厌氧处理系统分地上式和地下式,氧化塘为多级塘串联。我国在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方面进行的一些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主要着眼于植物筛选和处理效果的考察,而在氧化塘以及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设计中,一般参照氧化塘或人工湿地处理其他污水的资料作为设计依据或者随意设计,但针对畜禽养殖废水,其氧化塘、人工湿地究竟需要多大面积,出水才能达到标准,季节温度变化对自然处理系统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和规范可依。
3工业化处理模式
工业化处理模式包括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一好氧处理等处理组合系统。对那些地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近郊、土地紧张且无足够农田消纳粪便污水或进行自然处理的规模较大养殖场,采用工业化理模式净化处理畜禽粪便污水为宜。工业化处理模式主要优点一是占地少;二是适应性广,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三是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其主要缺点一是投资大,每万头猪场粪便污水处理投资约120万~150万元;二是能耗高,每处理1m3污水约耗电2~4kW•h三是运转费用高,每处理1m3污水需运转费2.0元左右;四是机械设备多,维护管理量大;五是需专门技术人员管理。
我国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养殖场采用该模式处理粪便污水。畜禽养殖粪便污水厌氧处理工艺通常有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厌氧滤池、厌氧挡板反应器、厌氧复合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等。畜禽养殖粪便污水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和NH4+-N,影响r高教厌氧反应器的效率。好氧工艺早期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氧化沟和缺氧一好氧法等工艺,这些工艺处理养殖场废水脱N效果均差,其中缺氧好氧法虽能取得较好脱N效果,但需要污泥回流和高比例混合液回流,一般还需加碱。而采用间歇曝气处理猪场废水其有机物与N、P去除效果较好,此后以间隙曝气为特点的序批式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猪场废水处理中,且绝大多数获得较好有机物与N、P去除效果。由于养殖场废水系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好氧处理工艺直接进行处理则需对废水进行稀释,或采用很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6d以上,有的甚至长达16d),这都需建大型处理装置,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昂贵。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厌氧一好氧联合处理工艺是公认的最经济方法。
目前采用厌氧一好氧工艺处理养殖场废水尚少见报道,且已有的厌氧一好氧工艺处理养殖场废水报道,其处理效果均很差,主要是好氧后处理对厌氧消化液污染物去除效果差。厌氧一加原水间歇曝气(简称Anarwia工艺)是由我国研制开发的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新工艺,即将大部分畜禽养殖污水进行厌氧消化后,出水再与小部分未经厌氧消化的养殖污水混合,然后采用问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处理混合水,该Anarwia工艺处理效果与序批式反应器直接处理工艺相同,但其水力停留时间、工程投资、剩余污泥量、需氧量同比分别降低38 6%、11.8%、16 4%和95 9%,并能回收沼气。
⑷ 养殖对地下水的污染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三个方面:粪便、污水和恶臭.
⑸ 污水中包括哪些杂质
不同的污水,杂质是不同的.
主要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污水处理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污水中的鱼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水体富营养化后,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水平.水体富养化严重时,湖泊可被某些繁生植物及其残骸淤塞,成为沼泽甚至干地.局部海区可变成"死海",或出现"赤潮"现象. 常用氮、磷含量,生产率(O2)及叶绿素-α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表3-7是用总磷、无机氮划分水体富养化程度的指标.防治富营养化,必须控制进入水体的氮、磷含量.
有毒污染物
有毒污染物指的是进入生物体后累积到一定数量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暂时或持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如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毒性与摄入机体内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同一污染物的毒性也与它的存在形态有密切关系.价态或形态不同,其毒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如Cr(Ⅵ)的毒性比Cr(Ⅲ)大;As(Ⅲ)的毒性比As(Ⅴ)大;甲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得多.另外污染物的毒性还与若干综合效应有密切关系.从传统毒理学来看,有毒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有三种:(1)相加作用,即两种以上毒物共存时,其总效果大致是各成分效果之和.(2)协同作用,即两种以上毒物共存时,一种成分能促进另一种成分毒性急剧增加.如铜、锌共存时,其毒性为它们单独存在时的8倍.(3)拮抗作用,两种以上的毒物共存时,其毒性可以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如锌可以抑制镉的毒性;又如在一定条件下硒对汞能产生拮抗作用.总之,除考虑有毒污染物的含量外,还须考虑它的存在形态和综合效应,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污染物对水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污水
有毒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重金属.如汞、镉、铬、铅、钒、钴、钡等,其中汞、镉、铅危害较大;砷、硒和铍的毒性也较大.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们能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这类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属还可能促进慢性病的发展.(2)无机阴离子,主要是NO2-、F-、CN-离子.NO2-是致癌物质.剧毒物质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排放.(3)有机农药、多氯联苯.目前世界上有机农药大约6000种,常用的大约有200多种.农药喷在农田中,经淋溶等作用进入水体,产生污染作用.有机农药可分为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的毒性虽大,但一般容易降解,积累性不强,因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明显;而绝大多数的有机氯农药,毒性大,几乎不降解,积累性甚高,对生态系统有显著影响.多氯联苯(PCB)是联苯分子中一部分氢或全部氢被氯取代后所形成的各种异构体混合物的总称. 多氯联苯剧毒,脂溶性大,易被生物吸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难以和酸、碱、氧化剂等作用,有高度耐热性,在1000~1400℃高温下才能完全分解,因而在水体和生物中很难降解.(4)致癌物质.致癌物质大体分三类:稠环芳香烃(PAHs),如3,4-苯并芘等;杂环化合物,如黄曲霉素等;芳香胺类,如甲、乙苯胺,联苯胺等.(5)一般有机物质.如酚类化合物就有2000多种,最简单的是苯酚,均为高毒性物质;腈类化合物也有毒性,其中丙烯腈的环境影响最为注目.
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特别在河口、近海水域更为突出.排入海洋的石油估计每年高 黄河干流石油污染严重
数百万吨至上千万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石油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清洗石油运输船只的船舱、机件及发生意外事故、海上采油等均可造成石油污染.而油船事故属于爆炸性的集中污染源,危害是毁灭性的.? 石油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进入水体后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上形成油膜,能阻碍水体复氧作用,油类粘附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使它们死亡.油类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严重时使鸟类大量死亡.石油污染还能使水产品质量降低.
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是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后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降落到水体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开采、提炼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水体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可以进入生物体蓄积起来,还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 水中主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有40K、238U、286Ra、210Po、14C、氚等.目前,在世界任何海区几乎都能测出90Sr、137Cs.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
各种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酸、碱中和生成盐,它们与水体中某些矿物相互作用产生某些盐类),使淡水资源的矿化度提高,影响各种用水水质.盐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工矿废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渣.另外,由于酸雨规模日益扩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矿化度增高. 水体中无机盐增加能提高水的渗透压,对淡水生物、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在盐碱化地区,地面水、地下水中的盐将对土壤质量产生更大影响.
热污染
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一些热电厂及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均可使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的速度随之加快,使某些有毒物质(如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的毒性提高,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加速某些细菌的繁殖,助长水草丛生,厌气发酵,恶臭. 鱼类生长都有一个最佳的水温区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合鱼类生长,甚至会导致死亡.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如热带鱼适于15~32℃,温带鱼适于10~22℃,寒带鱼适于2~10℃的范围.又如鳟鱼虽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温度则要低于14℃.一般水生生物能够生活的水温上限是33~35℃. 除了上述八类污染物以外,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在于使水产生泡沫,阻止了空气与水接触而降低溶解氧,同时由于有机物的生化降解耗用水中溶解氧而导致水体缺氧.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有明显毒性. 京航大运河北段遭污染
水体污染的例子很多,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有许多工厂,每天均有大量废水排入运河,使水体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Zn,Cd,Pb,Cu等)及酚、氰化物等含量大大超过地面水标准,有的超过几十倍,使水体处于厌氧的还原状态,乌黑发臭,鱼虾绝迹,不能用于生活、农业等用水;水体自净能力差,若不治理,并控制污染源,水体污染还会进一步扩大. 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总体上可划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在水环境化学中较为重要的,研究得较多的污染物是重金属和有机物.我国水污染化学研究始于70年代,从重金属、耗氧有机物、DDT、六六六等农药污染开始,目前研究的重点已转向有机污染物,特别是难降解有机物,因其在环境中的存留期长,容易沿食物链(网)传递积累(富集),威胁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因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章着重介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环境化学行为.
⑹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是什么
1.病原体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等,常含有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虫.这类污水如不经过适当的净化处理,流入水体后,即会通过各种渠道,引起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及血吸虫病等.
2.需氧性污染物: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污水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这类物质随污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对它们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含氧减少,从而影响鱼类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繁殖.当水中的溶解氧耗尽后,水中的有机物即产生厌氧消化,生成甲烷、硫化氢等,使水体出现臭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植物营养污染物:造纸、皮革、食品、炼油、合成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如果大量的这类污水排入水体,使营养物质增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这类物质多呈红色,称“赤潮生物”.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覆盖水面,附在鱿类肋上,使它们呼吸困难.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替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鱼贝类中毒死亡,并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4.石油污染物:多发生在海洋中,主要来自油船的事故泄露、海底采油、油船压舱水以及陆上炼油厂和生化工厂的废水.
5.剧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它们大都来自矿山、冶炼废水,它们都富集在生物体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此外,水体的污染还有放射性污染,这是由于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盐类污染,各种酸碱盐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使淡水含盐量增加,影响水质.热污染,发电站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热水排入水体,使水温增高,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繁殖.
⑺ 养殖污水处理的特点有哪些
水产养殖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磷及污损版生物。畜牧权养殖废水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有机物浓度高COD高3000-12000mg/l,氨氮高达800-2200mg/l,悬浮物多SS超标数十倍,色度深,并含有大量的细菌,氨氮、有机磷含量高。可生化性好,冲洗排放时间集中,冲击负荷大。根据水质特点处理,先去除悬浮物与色度,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有机物、氨氮、有机磷采用生化处理。由于其浓度较高,还会采用其它工艺或设备进行辅助处理。这方面我们做过很多案例
⑻ 养殖废水中的总氮总磷是哪里来的,畜生尿屎中含有总氮总磷吗
畜禽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规模化养殖场每天排放的废水量大、集中,并且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重金属、残留的兽药和大量的病原体等,因此如不经过处理就排放于环境或直接农用,将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和农田的严重污染。
1.1 对水体的污染
养殖业废水属于富含大量病原体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直接排放进入水体或存放地点不合适,受雨水冲洗进入水体,将可能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的严重恶化。由于畜禽粪尿的淋溶性很强,粪尿中的氮、磷及水溶性有机物等淋溶量很大,如不妥善处理,就会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滤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大量有机物质进入水体后,有机物的分解将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臭;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大幅度下降后,大量有机物质可在厌氧条件下继续分解,分解中将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可使水体浑浊,降低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限制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水体底部缺氧,使水体同化能力降低;氮、磷可使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结果会使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人畜若长期饮用会引起中毒,而一些有毒藻类的生长与大量繁殖会排放大量毒素于水体中,导致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从而严重地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粪尿中的一些病菌、病毒等随水流动可能导致某些流行病的传播等。
1.2 对农田及作物的影响
畜禽养殖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氮、磷、钾等养分,如能做到合理施用可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理化特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连续、过量的施用,则会给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引起作物徒长、返青、倒伏,使产量大大降低,推迟成熟期,影响后续作物的生产等。废水中的大量有机物质在土壤中不断累积,虽然可为土壤中栖居的小动物、昆虫、真菌、细菌等提供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但也可导致一些病原菌大量孳生引起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大量有机物的积累也会使土壤呈强还原性,而强还原性的条件不仅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而且易使土壤中原本处于惰性状态的有害元素得到还原而释放;大量无机盐在土壤中的积聚则会引起作物的盐害。
1.3 矿物元素和重金属污染
一方面,在畜禽饲料中大量添加的无机磷约75%为植酸磷,由于植酸磷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而直接排出体外,引起污染。另一方面,各饲料厂和养殖场均普遍采用高铜、高铁、高锌等微量元素添加剂,由于这些金属元素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都很低易随粪便排出体外进入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环境公害。
1.4 残留兽药的污染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治畜禽的多发性疾病,常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和其他药物,这些药物随饲料进入动物消化道后,短时间内进入动物血液循环,最终绝大多数的药物经肾脏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只有极少部分的药物和抗菌素残留在动物体内。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饲料用抗菌素都有残留,只是残留量大小不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对养殖环境已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后果。首先,使畜禽体内的耐药病原菌或变异病原菌不断产生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其次,畜禽不断向环境中排泄这些抗生素或其代谢产物,使环境中的耐药病原菌与变异病原菌不断产生。这两者反过来又刺激生产者增加用药剂量、更新药物品种,这就造成了“药物污染环境→耐药或变异病原菌产生→加大用药剂量→环境被进一步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进入环境后,可能转化为环境激素或环境激素的前体物,从而直接破坏生态平衡并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1.5 微生物污染
畜禽体内的微生物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通过养殖场废物的排放进入环境从而造成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如果对这些粪污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大量的有害病菌一旦进入环境,不仅会直接威胁畜禽自身的生存,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更多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资料库http://www.ep360.cn/
⑼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粪便污染:目前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便,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由于以往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因此,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质污染: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养殖污水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者开放水域里,由于这些污水中氮(N)、磷(P)含量丰富,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大气污染: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有害气体能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不仅威胁着养殖场的安全,更危及养殖场员工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生物污染: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危害人畜健康。如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猪流感、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与畜禽粪便污染造成的恶劣环境不无关系。
⑽ 畜禽养殖废水污染地下水中的哪些指标
畜禽废水中含有大量致病细菌,还有大量有机质,渗透到地下很难降解,发酵产生臭味,使地下水无法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