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和鉴别盐水和纯水
物理方法
放入一颗鸡蛋
能漂浮的就是盐水;尝一下;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
用天平称质量
m=pv
体积一定密度大的质量大;蒸发
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
化学方法
倒入硝酸银溶液
能产生沉淀的是哦盐水
㈡ 同一物体在海拔高度相同的两个地点重量不同吗
我引用一篇文章,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质疑物理教科书关于质量的论述
---江上夫
物理学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重量是指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
多少。由定义可知,同一个物体有重量和质量两个不同的槪念,由于重量和质量的计量单位
一样,我们可否会因此而混淆两个槪念?比如你赶集时买了一斤豆腐,那么它是重量一斤的豆腐还是质量一斤的豆腐?由于定义不同,槪念有别,显然正确的回荅只能是二者居一,不可能既是重量一斤的豆腐又是质量一斤的豆腐。
关于 “豆腐问题” 暂且搁一边,先说说物体的相对重量和绝对质量。
由定义可知,重量是与物体靣对重力场的大小成正比,而与重力场的距离成反比。比如同一物体靣对地球重力场的重量是10千克时,则靣对木星重力场的重量是3000千克,而靣对月球重力场时的重量就只有1.6千克了; 又比如,同一物体所处的海拔越高其重量越小,反之越重。因此说,重量是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相对重量,是可以随地称量的,这就意味着一个物体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重量。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就决定了质量是不随物体位置(和形状) 的改变而改变,因而是绝对质量,这就意味着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所以质量是不能和重量那样随地称量的,否则一个物体同样会有很多不同的 “质量”。
“质量”一词有两层含义,”质” 是指物质的属性; “量” 是指物质的多少。物理学所说的质量不变并非指物质的属性不变(银蛋不会变金蛋是小学生也理解的道理)而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量) 不变。物理质量和商品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槪念。
“质量不能称量!” . “质量更不能随地称量!”这是鄙人提出的两个也许会令物理界吃惊的新观点。兹分别详论于下。
槪要地说,当你去称量一个物体的 “质量” 时,实际称量的是这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按重量定义,你称量的其实是该物体的重量并非质量。详尽地说,什么叫物体?物质的集合体叫物体。只要在重力场的有效范囲内,任何物体和它所含的物质都时刻受着重力的作用。物质是由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组合的,在重力作用下,不同的物质会呈现出不同的原子量和分子量,这就是说,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定义) 实际就是其原子量或分子量的总和,当你去称量一个物体的所谓质量时,准确地说,就是称量它所有原子结构或所有分子结构所受重力大小的总和,而 “物质的集合体叫物体” ,就是说,它所有原子结构或所有分子结构的集合体就是该物体,换言之,它所有原子量总和或分子量总和(所受重力的大小)就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重量定义),因此你认为是称物体的 “质量” 而实际称量的却是该物体的重量!这就意味着 “质量不能(无法) 称量” ,因为“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 ,质量之所以不能称量,其道理就在于此。
由于物体所含物质之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也受着重力作用而呈现原子量和分子量,那么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大小就与重力场的远近(即海拔高度) 成反比,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不同的海拔位置上称同一物体的 “质量” 时,就会称量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原子量或分子量,它们的总和就是该物体的质量,那么同一物体在所有不同的海拔位置上就会称量出很多很多不同的质量,这样一来还有什么绝对质量可言?还有什么 “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 可言?岂不跟相对重量一样而成了相对质量了么?以上这些就是为什么 “质量更不能随地称量的道理。
鄙人正是根据以上“质量不能称量” 和 “质量更不能随地称量” 的两个新观点,对物理教科书关于质量的论述提出如下质疑。
物理教科书认为,质量是可以称量。比如初中物理课本说,“测量(称量) 质量的工具有天平. 杆秤. 托盘秤. 磅秤等。”而且还有案秤. 台秤的图样,说它们是 “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噐具”。 下靣我们就按物理教科书认为 “质量可以称量” 的说教做一个实验一,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笑话。
实验一:用杆秤称同一物体(注意,同一物体最能说明问题)的重量和质量。
本实验以铁蛋表示同一物体。当我们用杆秤称得铁蛋的重量是100克的话,再用杆秤称得铁蛋的 “质量”显然也是100克。这就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同一物体的重量和质量总是相等,于是便有了 “既是重量一斤的豆腐又是质量一斤的豆腐” 的笑话。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两次称量实际都是铁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故实验一说明:“质量不能称量”,因为“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 鉴于重量和质量定义不同,槪念有别,那么两者之 “量” 也就应该有所差异,事实的确是这样。由于叙序的关系,这里且先一步指出:只有在特殊海拔位置时,同一物体的重量和质量才会相等,而在其他海拔位置时则同一物体的重量和质量不相等。
物理教科书还认为,质量可以随地称量。比如初中物理课本说,“你到商店去买粮. 买菜. 买水果,售货员都要称货物的质量”;又说,“在工厂. 农村. 商店. 药房,人们在经常测量物体的质量”; 还有一个小节的标题是“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下靣我们又按物理教科书认为“质量可以随地称量” 的说教再做一个实验二,看看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笑话。
实验二:用(精确的)弹簧秤称同一物体在不同海拔位置的质量。
本实验为什么要改用弹簧秤呢?因为杆秤和天平的秤砣和法码也是物体,它们和被称的物体一样都受着重力的作用,因而会出现因重力平衡而掩盖质量不变的假像。弹力是不受重力影响的,所以改用弹簧秤就可以克服重力平衡造成质量不变的弊端。
本实验仍以铁蛋表示同一物体。当我们在山脚用弹簧秤称得鉄蛋的 “质量”是100克的话,那么在山腰和山顶称得铁蛋的 “质量”分别为99.8克和99.6克(估约)。于是便有了 “质量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笑话;便有了 “一个物体不是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 的笑话;便有了 “绝对质量变成了相对质量”的笑话。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山脚. 山腰. 山顶是三个不同的海拔位置,它们离地球中心引力的远近不同,因而铁蛋在这三个位置上所受重力的大小不同,于是便称出了三个不同的 “质量”。
须知,各地的商店. 工厂. 农村. 药房. 教室所处的海抜高度是各不相同的(就好比山脚. 山腰. 山顶一样),如果我们按物理教科书所说的 “随地称质量”( 意为随物体所处海拔位置就地称质量)的话,那么在上海教室. 兰州教室. 拉萨教室分别用(精确的)弾簧秤称铁蛋的 “质量” 时岂不又会称出另外三个不同的“上海质量”. “兰州质量”. “拉萨质量”么!显然,实验二无可辩驳地表明:物体的质量是更不能随地称量的!
由前已知,绝对质量是指“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那么铁蛋的质量到底应该是100克还是99.8克还是99.6克?或者说,铁蛋的质量到底应该是以 “上海质量” 还是以“兰州质量” 还是以“拉萨质量”为准?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不可回避的理论探讨问题: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质量?
鄙人认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质量就必须先确定一个囯际物理界认可的. 统一的标准海拔位置(下简称“标位”),这个“标位”就是在实验一中提到的“特殊海拔位置”。
“标位” 一经确定,便可将物体置于 “标位” 上称得其重量(因 “质量不能称量”) 后即确定为该物体的质量。这个质量就是囯际物理界认可的该物体质量,而不是像售货员在商店. 老师在教室那样随地称得的“质量”为质量。
确定的质量是一种“理念” 质量,不论你将该物体置于木星. 月球还是其他海拔位置上,它的 “理念” 质量不变,所变的仅是它的重量。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质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
“标位”的确定应由囯际物理学会讨论决定,但这里鄙人不妨谈谈确定“标位”的两个条件(应为三个,这里仅提两个条件足矣)。
一, 确定标准重力场。
由于物质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场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选择一个标准重力场。显然,我们不能选择木星火星或月球,只能选择地球为标准重力场。
二, 确定与标准重力场的标准距离。
同样由于物质受重力作用的大小与重力场的远近有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选择一个与标准重力场(即地球)的标准距离(鄙人暂定为海拔1000米)。
上述两条的意思是说,在地球重力场的有效范囲(即事界) 内,所有海拔1000米高度都是囯际物理界认可的. 统一的确定物体质量的标准海拔位置--“标位” 。
在科学研究. 生产活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将物体一一置于“标位” 上去确定质量,但可以根据物体所处海拔位置时的重量去计算该物体在“标位”时所应增加或减少的重量后则为该物体的质量(因篇幅过长,计算举例略)。须知,物体的质量是通过确定或计算获知的而绝不可能通过称量获知。
同一物体在不同海拔位置时其重量和质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仍以铁蛋表示同一物体叙之。
1, 在“标位”时同一物体的重量=质量。
如果在“标位”上称得铁蛋的重量是100克的话,由于我们把铁蛋的重量确定为铁蛋的质量100克,所以铁蛋:重量100克=质量100克;
2, 在“标位”以上时同一物体的重量<质量。
铁蛋在“标位”以上时意味着它离重力场远了,所受的重力小了,其重量轻了,比如由原来在 “标位” 时的重量100克减轻至99.6克,但铁蛋的质量100克不变,所以铁蛋:重量99.6克<质量100克;
3, 在 “标位” 以下时同一物体的重量>质量。
铁蛋在 “标位” 以下时意味着它离重力场近了,所受的重力大了,其重量重了,比如由原来在 “标位” 时的重量100克增重至100.8克,但铁蛋的质量仍是100克不变,所以铁蛋:重量100.8克>质量100克。
走笔至此,可以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 “豆腐问题” 了,即你赶集时买的一斤豆腐是重量一斤的豆腐。道理有三:1,重量可以随地称量;2,“质量不能称量”. “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 ,这块豆腐只有置于 “标位” 上称得的重量才是它的质量;3,如果集市在 “标位” 以下时,则这块豆腐的重量必然大于这块豆腐的质量,即质量不足一斤,故不是质量一斤的豆腐,反之,集市在 “标位” 以上时,则这块豆腐的重量必然小于这块豆腐的质量,即质量大于一斤,所以仍不是质量一斤的豆腐。
在此,又可指出物理教科书另一错论,初中物理课本说,“锅炉烧了多少煤,拖拉机用了多少柴油,就是指煤和柴油的质量说的。”须知,“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 ,因此必须根据这些煤和柴油的重量去计算它们的质量,否则就只能将这些煤和柴油置于“标位”上称得的重量才是它们的质量。故物理教科书应更正为“---就是指煤和柴油的重量说的。”
下靣趁热打铁地捎带着对 “囯际标准千克” 的质疑。
保存在法囯巴黎度量衡局里的那个 “囯际标准千克” 是根据1升纯水在摄氏4度时的质量1千克而制作的标本(下简称 “质量千克”) 。鄙人就此提出如下两点质疑。
1,制作 “质量千克”的场地是否在囯际物理界认可的. 统一的 “标位”上?如果不是,
那么 “质量千克” 的制作场地是在上海或兰州或拉萨时,岂不又会有 “上海质量”. “兰州质量”. “拉萨质量” 了么?这样一来,还有什么标准质量可言?须知,1升纯水只能在 “标位” 上称得的重量才能确定为它的质量,并非售货员在商店,老师在教室那样随地称得的“质量” 为质量。之所以 “质量千克” 的制作场地必须在 “标位” 上,其道理就在于此。
2,1升纯水在摄氏4度时的质量1千克是怎样获知的?是用精确天平称量获知的吗?而且不是在 “标位”上称量的吗?那么这个 “质量千克” 就是一个十足的重量千克!因为你称量的是1升纯水所受重力的大小,是重量而不是质量,就像售货员. 老师那样随地称量的是重量不是质量一样。须知,质量是不能称量的,只能确定或计算,“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再说一句,1升纯水只有在“标位”上称量才是它的质量。
由上两点质疑可知,保存在法囯巴黎度量衡局里的那个“囯际标准千克” 只是一个摆
设,它毫无科学考究价值,是科学史上的一大笑话!
由前已知,由于物质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是物质所受重力的大小。因为 “物质的集合体叫物体”,因此物质所受重力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按重量定义当为该物体的重量!而重力的大小是与重力场的远近(即海拔高度)成反比,即物体所处的海拔越高,其物质所受的重力越小,反之越大。但现行的质量定义并没有规定物体的海拔位置,只是泛泛地说,“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对此,人们有理由认为:物体不论在任何海拔高度上其物质所呈现的“多少”都是该物体的“质量”(实为重量)。于是现行的质量定义误导人们在工厂. 农村,在商店. 药房. 教室随地称质量。
鉴于上述分析,鄙人认为物体的质量需重新定义。兹提出如下三个质量候选定义:
1,质量是指物体在 “标位” 时所受重力的大小;
2,质量是指物在 “标位” 时的重量;
3,质量是指物体在 “标位” 时所含物质的多少。
以上三个质量候选定义都可让人们明白无误地理解: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不能随地称量;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绝对质量(即囯际物理界认可的该物体的标准质量)。
㈢ 为什么在校准滴定管时,锥形瓶和水的质量只需称准到0.001克
因为校准滴定管体积的方法,是采用水的质量称重法。即用水的质县除以密度,即计算出准确体积。
由于水的密度不用再测定(查表),
所以只需准确称量锥形瓶,以及加水后锥形瓶的质量(可差减出水的质量)即可。
㈣ 物理:实验室需取用1kg纯净水
量筒
原理是知道纯净水的密度为1000kg/m^3 所以1L水的质量就是1kg,利用量筒量取1L的水就可以得到1kg的水
望采纳
㈤ 用称量法校准滴定管时,称量锥形瓶和水的质量时为什么只要称准到0.01g
滴定管和移液管一般读书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有效位数通常是四位,锥形瓶通常在10克以上,锥形瓶称量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有效位数也能达到要求(水质量的称量也一样,这样的话,无论加减运算还是乘除运算,这些数字都是配套的).
亲,
㈥ 滴定管的校准实验中称量水的质量是,应称准至小数点后几位为什么
如果称量水的质量>10
g,
只要称准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即,xx.xx
g.
因为,这时水的重量有四位有效数字,这样通过除以水的密度求得的滴定管的校准体积也有四位有效数字。
㈦ 称量纯水时为什么要用容量瓶
容量瓶精确度高。
量取水用量筒,
配置溶液需要使用容量瓶。
㈧ 称量纯水时为什么要用容量瓶
容量瓶
有盖子可以密封,你要称量的是纯水,如果敞口,水中可能融入氧气,二氧化碳,对以后配置试剂,的检测结果有影响。
㈨ 本实验为什么要求称量纯水的质量精确到0.01g和0.001g
因为滴定管读数的误差大概在0.02ml左右吧
其他弄太精确了也没有意义~
类似短板原理
实验的所有环节中
精确度最低的一个环节 决定整体的精确度
㈩ 称量水的质量时,为什么只要精确至0.01g
量筒分度值为0.1ml读数自然要精确到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