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台上供的圣水是不是需要每天换供过的水可以喝吗用圣水杯喝还是要倒出来喝
1、需要每天更换。2、换下的水可以喝。3、供菩萨的杯子自己不要使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堂里摆设上百组的七供。每一组七供包括:水、水、花、香、灯、涂、食。佛前供一杯水,水代表心,心要像水一样乾净、像水一样平等。心清净、平等,就是功德。
供水有八种功德,分别有八种表义,所以供水因缘十分吉祥:
(1)清凉表义:持戒清净
(2)味甘表义:胜味,得享百味食;
(3)性轻表义:身心堪忍壮健;
(4)质软表义:意念柔顺;
(5)清澈表义:意念清明;
(6)无臭表义:净除罪障;
(7)益喉表义:音声和雅,成就妙语;
(8)养胃表义:身不生疾,健康无病。
每日供水时应发愿:“普为众生而修善法,忍受众毒不能变坏。”然后回向:“愿将这供水的功德以及一切众生和自己所累积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
『贰』 密宗 佛前供什么
设立佛堂时,以选择整洁清新、空气流动、光线充足、安静不吵闹的地方为原则。
佛像应供于客厅的正位,面对门窗,使人一目了然。佛堂居于房间的中心,以便发挥安定力和安全感的作用。千万不要把佛像面对盥洗室、厨房,也不要让佛像直接面对床榻。设立佛堂,最好选择一间静室,别让小孩、猫狗随便出入、嬉戏,也不要在佛堂谈笑、会客和宴饮。佛堂只能用于礼诵、修行,不能随便移作他用。
在室内空间有限的情形下,可与客厅规划在一起,以较高处的空间或柜子来做佛堂的摆设,简单的佛像辅以香炉或卧香,在搭配鲜花即显庄严肃穆。
佛像置中,菩萨则置于两侧,佛像尺寸应该同佛堂的大小成比例。圣像前应供香、花、水果等,并要保持新鲜、整洁,从而引发行者的道心。
一、基本佛堂用品
1、佛像:表佛身。最上一层供奉xxx(如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等)和本尊(如大威德金刚、时轮金刚等经过相应灌顶得本尊);下一层供奉金刚总持、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像;再下一层供奉观音菩萨(表慈悲)、文殊菩萨(表智慧)、金刚手菩萨(表德能、神通)等菩萨像;再下一层供奉黄财神等**,**两边可供奉宝瓶等。
2、佛经:表佛语、表佛法。如《金刚经》等。置于佛像的右边。
3、佛塔:表佛意。塔内可供奉舍利子或甘露丸,最好用灵芝或红花养舍利子或甘露丸。置于佛像的左边。
总之,佛像、佛经和佛塔分别代表佛之身口意,为佛堂所必备。
另外,修密法者还需供奉金刚铃和金刚杵等法器。
二、唐卡或佛画
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如观修本尊、个人喜好)选择唐卡或佛画,有助于观想入定。
三、供品
1、供水及供水杯。供水是最简单、最方便、又意义非凡的供法,详见“附录”
2、供香及香炉。经云:“香为佛使”,是引导佛菩萨受供之使者。最好用天然纯檀香或藏香。根据香的种类(盘香、线香、粒香、卧香、薰香),选用相应的香炉(盘香炉、线香炉、卧香炉、塔香炉等),因为烧香的效果与香炉的材质很有关系,最好选择纯铜香炉,香炉上不应有咒语或佛像。
3、供灯。“名师如明灯”,供灯是开发智慧、得遇名师之良好助缘。可供电灯或油灯,一般采用电灯,比较方便。
4、曼扎盘。供曼扎是积累福报资粮方便快速的方法。曼扎盘有铜、景泰蓝、金丝等材质。
5、净水瓶及吉祥草。
6、金刚铃、金刚杵。
7、托巴。用来供奉本尊。
8.八供碗及宝石。碗内装满宝石(如水晶、玛瑙、珍珠、砗磲、玉石等),上面分别供奉如下8种供品:食子(朵玛)、八供花、海螺、檀香油、水2杯、香塔、酥油(或者莲花蜡烛)
9、水果及果盘
10、鲜花及花瓶
11、吉祥八宝、轮王七珍、五妙欲、酥油花、十相自在、八吉祥等摆件。
四、修学之助缘
1、念珠、计数器、万字卡
2、转经轮(有手摇转经轮和电动转经轮两类)。
3、念佛机。
4、坐垫。
5、宝瓶、宝袋。如拉卜楞寺宝瓶和摩尼宝袋。
6、吉祥门帘、贴纸、经幡等。用来庄严佛堂令人生恭敬心、欢喜心。
『叁』 家里佛前供水的杯是要一个还是三个
家里佛前供水的杯是三个。
佛前鲜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属于消耗品,必须每日更换;如果尚是可用可食,应该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抛弃;如果腐烂、败坏,则做垃圾处理。至于供品的单数或双数,没有限制,以对称的美观而言是双数,如限于物力、财力、位置及场地的关系,单数也没什么不可。至于品类,质料是以各人的财力可能负担的范围为原则。
(3)藏族佛堂里的净水碗怎么用扩展阅读:
供佛时要注意的事项:
一、寺院拜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二、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拜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三、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肆』 贡布节有哪些习俗
贡布节是林芝地区藏历年。
由于西藏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风俗各异,所以过的节日也不同。拉萨地区过的是雪顿节、山南地区过望果节,贡布节主要是在林芝地区。这些节日是各地区盛大的节日,都要放5——7天假。西藏的节日,一般都有浓厚的宗教特色。
贡布节的来历
相传在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俯首称臣,但却秘密地做应战的准备,贡布部落首领阿杰王积极响应藏王号令,动员贡布人民参战,但因路途遥远,不知战士们何时才能返回家乡,阿杰王决定把藏历新年提前到十月一日欢度,为了纪念当年英勇应征的将士,以后每年的藏历十月一日便成为了贡布地区人民喜庆的盛大节日,贡布人民都要献上三牲为将士们守夜,久而久之,十月一日过贡布年的习俗逐渐形成了“贡布节”。
林芝贡布节的盛行地区主要是在林芝县、米林县、贡布江达县一带。
贡布节的主要活动有赶鬼、请狗赴宴、吃“结达”、背水、祭丰收女神等。
赶鬼:
藏族过藏历新年的传统习俗要进行驱鬼仪式。在家里的佛堂卡垫上用青稞画上“玉珠”图案,寓意为邀请共王的降临。贡布人赶鬼,在三十日晚。晚上,人们举着火苗呼呼的松枝火把,跑进每一间屋子,从怀里抓出早准备好了的拇指大的黑白石子,哗啦啦地朝角落里砸去,口里不停地叫:“折!古哇!”,“折!古哇!”(意为鬼!等着瞧!)有的人家,还朝火把上泼烧酒,立刻腾起熊熊的火焰,发出嘶嘶的声音,赶鬼仪式显得更有气势。当他们认为所有的“鬼”确实逃出了自己的房子时,就用松烟和旺波树把门挡严实,贡布人认为,这样做"鬼"无法回来,可以快快乐乐地欢度新年。
狗吃年夜饭
除此之外还要请自家的狗吃年夜饭,这是西藏林芝地区贡布人特有的习俗。当地群众在院子里摆上油炸果子、酥油、奶渣、牛羊肉、青稞酒及用糌粑等做成的祭品“措”,待自家狗吃。据说,有经验的狗,这时显得非常庄重,把所有的食物都嗅嗅,然后决定吃点什么。有些狗却乱叫狂吠,打翻盘子,掀倒茶酒,主人认为不吉利,便把这不识抬举的“贵客”轰走。贡布人认为狗吃什么、不吃什么,都是神的指使,因此全家人注视着狗的每一个动作,要是狗吃了糌粑或饼子,预示粮食丰收;若狗先吃酥油、奶渣,预示来年奶牛产奶量大增,来年牧业获得丰收;狗千万不能先吃肉,三十晚上狗吃肉,不死人也得闹瘟疫;若狗先吃了“措”,在贡布一带放牧、看家都离不开狗。因此当地群众对狗十分崇拜。
吃“古突”面:
狗吃饱了,人再吃团年饭,围着火塘坐一圈,烤着暖烘烘的青柴火,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一种特殊的食品--结达,即酥油,牛奶,面粉做成的面疙瘩,戳在尖尖的木棍上,伸进火里烤,熟一个吃一个,味道特别香。这天晚上一定要吃饱,胀得肚子鼓鼓囊囊。据说半夜里鬼还来背人,不吃饱,身子骨轻,说不定被鬼背跑了。吃得很饱,鬼背不动,因此吃饱不吃饱,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
背水:
新年初一,鸡叫头遍,贡布人都要出门,放火药枪,迎接新年的到来。主妇们赶紧背起水桶,带着青稞酒和“措”(祭神用的糌粑团,到水源处背水,在水边煨桑,让袅袅青烟召唤神灵。回家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人,都不能回头,不能讲话。若回头或讲话,装满了“央”(福气)的水;就会跑到别人的水桶里去。
祭丰收女神:
背回新年第一桶水,倒进神佛前的净水碗里,再用它伴糌粑做成供果,兑好青稞酒。在拉萨,年初一清早,是到大昭寺朝拜释迦牟尼佛像,在贡布,却是带上贡品和青稞酒,来到自家最好的一块庄稼地里,祭祀丰收女神,他们在地里竖起一根长长的木杆,木杆上挂经幡,下挂一把麦草,麦草象征丰收女神的宝座。用石头在木杆前搭个祭台,在台上摆好各种供品,煨烧青草香树,通知田地的保护神,来接受供奉和膜拜。人们用特殊的调子高喊三声:“洛雅阿妈,洛雅阿妈(意为丰收女神),请用餐吧!”然后,他们围着祭台唱歌,跳舞,娱乐丰收女神,请求保佑来年庄稼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