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减水剂减水率与减水量的问题
减水率是外加剂的固有性质,
一般可以理解,在达到同样流动度的时候,用水量减少的百分数
㈡ 减水剂的减水率怎么提高
减水剂生产储罐设备:迅升容器,其实减水剂的减水率是可以提高的,利用好调节剂就可以用来辅助减水的,从而来提高减水剂的减水率。
㈢ 减水剂减水率 的测定
减水剂是种能减少混凝土中必要的单位用水量,并能满足规定的稠度要求,提高混凝土和易性的外加剂。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水化效率,减少单位用水量,增加强度,节省水泥用量;改善尚未凝固的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混凝土成分的离析;提高抗渗性,减水透水性,避免混凝土建筑结构漏水,增加耐久性,增加耐化学腐蚀性能;减少混凝土凝固的收缩率,防止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纹;提高抗冻性,有利于冬季施工。 在混凝土、砂浆和净浆的制备过程中,掺入少量的(不超水泥用量的5%)能对混凝土、砂浆或净浆改变性能的一种产品,称为混凝土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能提高混凝土质量,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混凝土用水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随着技术的进步,外加剂已成为除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和水以外的第5种必备材料,掺外加剂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新修订的《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强调,水工混凝土中必须掺加适量的外加剂。 1、外加剂的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以下4类: (1)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 水工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种类主要有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以及各种复合性的外加剂,如缓凝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根据特殊需要,也掺用其它种类的外加剂,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等等。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DL/T5100-1999《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对这些外加剂的性能指标和技术规程都有严格要求,可根据混凝土的不同需要进行选用。 2、减水剂 减水剂又称塑化剂或分散剂。拌和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可使水泥颗粒分散均匀,同时将水泥颗粒包裹的水份释放出来,从而能明显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减水剂的作用是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其工作性;或在保持工作性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强度不变时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同时,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更为均匀密实,改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等,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以往水工混凝土使用的减水剂一般是纸浆废液、木钙、糖蜜一类的普通减水剂,减水率不高,一般为5%~10%。随着对水工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减水剂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大量应用的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高达20%~30%,主要用来配制高强度和高流态混凝土或是需大幅度减少用水量的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对提高水泥使用效率具有明显效果,可节省水泥用量20%左右。三峡工程花岗岩人工骨料混凝土使用普通减水剂时,用水量高达110 kg/m3左右,采用了优选的ZB-1A高效减水剂,并和DH9引气剂、Ⅰ级粉煤灰联掺后,用水量降至85 kg/m3左右,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三峡工程还使用了减水率更高的丙烯酸类高效减水剂X404,减水率在30%以上,但这类减水剂的价格昂贵,主要用在高强度混凝土部位。 3、缓凝剂 缓凝剂能延缓混凝土凝结硬化时间,便于施工;能使混凝土浆体水化速度减慢,延长水化放热过程,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缓凝剂会对混凝土1~3 d早期强度有所降低,但对后期强度的正常发展并无影响。 一般缓凝剂可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延长1~4 h,但这对高温情况下大仓面混凝土施工是不够的。为了满足高温地区和高温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出了高温缓凝剂,这种缓凝剂能在气温为(35+2)℃、相对湿度为(60+5)%的条件下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8 h。目前在三峡等工程中大量使用的缓凝高效减水剂,通过适当增加掺量,都可使混凝土初凝时间达到6~8 h以上,满足了35℃左右高温季节大仓面混凝土施工需要。 4、引气剂 引气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是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之一,它能使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从大气中引入大量均匀封闭的小气泡,使混凝土中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好的引气剂能引入混凝土中的气泡达10亿个之多,孔径多为0.05~0.2 mm,一般为不连续的封闭球形,分布均匀,稳定性好,这样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耐久性(三峡工程内部混凝土抗冻融循环次数达150次以上,外部混凝土达300次以上);
㈣ 怎样通过减水剂的减水率计算减水量
减水率是指在指定掺量下所能减少的用水量百分比即为减水率,例如,原来要回用100克水能答讲砂浆搅拌出状态,加入规定产量的减水剂后用了82克水就将砂浆搅拌出状态了,结论就是此减水剂在该规定产量下的减水率为18%
所以举例如果告诉你该减水剂产量1.6 减水率17% 那你在1.6产量情况下把原来的用水量乘以(1-17%)就得到实际用水量
㈤ 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是多少如题 谢谢了
比如:正常混凝土配合比无减水剂时,一般每立方混凝土用水190KG,添加减水剂后用水量一般160KG,减水率约为15%。
㈥ 怎样通过减水剂的减水率计算减水量
1 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
中减水率的测定方法
1.1 标准方法简介
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的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WR =(W0-W1/ W0)×100
式中 W0 — 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W1 — 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WR — 减水率。
WR 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15 %时,取中间值作为该外加剂的减水率。若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均超过15 %时,应重做试验。
1.2 方法的优点
(1) 比较准确地测定外加剂的减水率,一般试验结果的误差< 5 % ,并能较好地反映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2) 当外加剂对水泥存在适应性问题时,能准确反映外加剂在水泥中的塑化效果,较准确地测定坍落度损失率。
1.3 方法的缺点
(1) 工作量大。因为只有通过估算外加剂的减水率才能使掺外加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坍落度基本相同。而一般外加剂的说明书中给出的减水率波动范围较大,这必然会增加估算的难度,有时候为确定其减水效果,往往需要数次试拌才能得出结果。
(2) 虽然《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 中有以测定砂浆工作性的方法来计算砂浆减水率,但其用水量仍需要通过估算来确定。(3) 配合比的设计及坍落度的测定可能影响到结果准确性。如砂率不当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测定不准确,影响了减水率的计算结果。
减水率一般针对于混凝土用减水剂而言,用来表征减水剂的作用效果,计算如下:在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时,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和掺有减水剂的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不掺减水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㈦ 混凝土减水剂减水率如何计算
1 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1997)
中减水率的测定方法
1.1 标准方法简介
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的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WR =(W0-W1/ W0)×100
式中 W0 — 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W1 — 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WR — 减水率。
WR 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15 %时,取中间值作为该外加剂的减水率。若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均超过15 %时,应重做试验。
1.2 方法的优点
(1) 比较准确地测定外加剂的减水率,一般试验结果的误差< 5 % ,并能较好地反映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2) 当外加剂对水泥存在适应性问题时,能准确反映外加剂在水泥中的塑化效果,较准确地测定坍落度损失率。
1.3 方法的缺点
(1) 工作量大。因为只有通过估算外加剂的减水率才能使掺外加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坍落度基本相同。而一般外加剂的说明书中给出的减水率波动范围较大,这必然会增加估算的难度,有时候为确定其减水效果,往往需要数次试拌才能得出结果。
(2) 虽然《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807721987) 中有以测定砂浆工作性的方法来计算砂浆减水率,但其用水量仍需要通过估算来确定。(3) 配合比的设计及坍落度的测定可能影响到结果准确性。如砂率不当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测定不准确,影响了减水率的计算结果。
减水率一般针对于混凝土用减水剂而言,用来表征减水剂的作用效果,计算如下:在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时,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和掺有减水剂的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不掺减水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㈧ 减水剂减水率试验方法
减水剂是种能减少混凝土中必要的单位用水量,并能满足规定的稠度要求,提高混凝土和易性的外加剂。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水化效率,减少单位用水量,增加强度,节省水泥用量;改善尚未凝固的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混凝土成分的离析;提高抗渗性,减水透水性,避免混凝土建筑结构漏水,增加耐久性,增加耐化学腐蚀性能;减少混凝土凝固的收缩率,防止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纹;提高抗冻性,有利于冬季施工。 在混凝土、砂浆和净浆的制备过程中,掺入少量的(不超水泥用量的5%)能对混凝土、砂浆或净浆改变性能的一种产品,称为混凝土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能提高混凝土质量,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混凝土用水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随着技术的进步,外加剂已成为除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和水以外的第5种必备材料,掺外加剂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新修订的《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强调,水工混凝土中必须掺加适量的外加剂。 1、外加剂的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以下4类: (1)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㈨ 怎样通过减水剂的减水率计算减水量
减水率是指在指定掺量下所能减少的用水量百分比即为减水率,例如,原来要用100克水版能讲砂浆搅拌出状态,加入规权定产量的减水剂后用了82克水就将砂浆搅拌出状态了,结论就是此减水剂在该规定产量下的减水率为18%
所以举例如果告诉你该减水剂产量1.6
减水率17%
那你在1.6产量情况下把原来的用水量乘以(1-17%)就得到实际用水量
㈩ 混凝土减水剂的减水率怎么测有标准么需要什么仪器
具体的GB8076-2008里面有
减水率为塌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版用水量之差与权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减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
WR=(WO-W1)/WO*100
W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
W1: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
WR:减水率 %
做三次取平均值,超过15%的应该舍去,如果有两个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15%重新做
其实减水率主要还是看塌落度还有扩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