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 嘉兴王江泾河流新闻稿(关于污染方面) 1500字 左右 急!!
“这样的河道污染,太过分了。”近日,有网友在嘉兴在线论坛上发帖称: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北村三洲喷织有限公司向长河浜内排放污水,导致河水污染,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的生产与生活。
水流不畅 水质不佳
接到反映后,记者走访了王江泾镇虹北村长河浜。在三洲喷织有限公司车间内,两百多台喷织机繁忙地工作着。车间后方的一栋小屋内,两台污水处理设备正在运转。处理后的废水和被分隔出来的淤泥分放在两个不同的水泥池里。
小屋外,白色塑料螺旋管架设在一条通向长河浜的小渠上,管内并无污水排出。与小渠相连的长河浜内,河水缓慢地流动着。“自从河道上下两端的闸门关上后,河道内水流不畅,水质也就不好了。以前还可以在河里洗洗东西,现在是完全不能用了。”住在河道边的村民说,虽然水质不佳,但河水并未散发臭味,也没有给生活带来多大影响,因为自从村里接上自来水后,用河道水的人也少了许多。
一墙之隔 管道属谁
三洲喷织有限公司分东、西两个车间,共有喷织机268台,其中,东侧车间56台,西侧车间212台。两个车间外均设有污水处理站。
“这几套污水处理设备是我公司投资近60万元购买的。公司一直以来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着污水处理工作。镇政府环保办多次突击检查,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对于网友反映污染河道问题,三洲喷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很是无奈,也大呼冤枉,“这个管道排放的污水不是我们公司的,是旁边那户农家排放的。”
原来,白色塑料螺旋管虽属三洲喷织有限公司所有,但同时与隔壁农户家的污水排放口相通。公司在建造污水处理站后,因地势较高,一遇下雨,污水处理站内淤积的雨水就顺势流到隔壁,给隔壁农户家的生活带来莫大烦恼。为解决此问题,该农户提出在相邻的墙上开个洞,把自家的排污管放到白色塑料螺旋管内,让淤积的雨水可以顺利排出屋外。就这样,公司与农户家一直共用着一个排污管道。
但在记者走访过程中,隔壁农户家一直大门紧闭,无人在家。
环保部门:测试基本达标
“三洲喷织有限公司作为我镇28家龙头企业之一,在镇政府环保办拥有良好的记录。”王江泾镇环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平均每两周会对该公司进行一次检查,“我们的检查有时是早上,有时是下午,有时甚至是晚上。”不定时的检查,是为了确认公司在污水处理工作上没有疏漏。据了解,纺织产业在王江泾镇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目前新市镇经济发展的支撑,开展纺织企业污水处理监督是王江泾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秀洲区环保局在对三洲喷织有限公司进行了四天的驻站式检查后,得出结论称:网友所反映的三洲喷织有限公司西侧车间,污水处理达到国家标准,设备运转正常。同时核实,白色塑料螺旋管为隔壁农户家所用。经营着煤球生意的农户将煤灰废水与部分生活污水,通过该管道排放,造成了网友所反映的河道污染问题。
“虽然三洲喷织有限公司西侧排污处理达到标准,但东侧部分检测值存在少量超标现象,对此,我们会要求公司限期整改,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对于不合格的部分进行严厉惩处。”秀洲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嘉兴王江泾长河浜河水被污染!!!!!!(标题)采纳呀!辛苦找到的。
自南宋以来,王江泾一直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丝绸集镇,历来商贾云集,店坊林立,市街繁华,被誉为“衣被天下”的丝绸之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王江泾纺织产业更是焕发勃勃生机。截至2009年底,王江泾镇共有纺织企业近3000家,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258家,纺织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就达到12家,从业职工达到2万余人。
此时,王江泾镇已经形成了以织造业为主导,辅以化纤、印染等产业的浙北第一民营经济产业带。
在王江泾人的致富路上,织机是一把“金钥匙”,很多规模企业,最初都是从一台小小的织机起步的。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家庭靠着织机谋生。
然而,王江泾人对织机,却不仅有爱,还有恨。
“特别是喷水织机,排出来的污水量是很大的。”王江泾镇党委副书记季翔说,到去年底全镇共有3万多台织机,每天排放出4万多吨的废水,如果不进行处理,这样的污水,足以将全镇淹没!
而在2005年以前,很多小纺织企业,特别是10台以下的喷水织机户,完全没有意识到家园正在一点点接近“毁灭”,依然不顾环保部门的三令五申,私下将废水四处乱排。
嘉兴《南湖晚报》曾在2006年这样描述王江泾民在主村的见闻:“水泥路的两侧,一侧是挨家挨户经营着的喷水织机作坊,另一侧则是绿油油的稻田,污水管道穿过水泥路面,将作坊内的污水直接排向了稻田。稻田的灌溉水源很多已经受到了污染,乳白色的液体随处可见……而村里的小池塘上则覆盖了一层黑乎乎的黏液。据住在附近的村民介绍,这黑色的黏液其实是油污,也是喷水织机作坊直排出来的,日积月累就粘在一起,把池塘水面全部覆盖了起来。这条河里钓上来的鱼,村里没人敢吃。”
丝绸重镇的困扰
河水被污染了,但不少村民还得在这里洗衣服,“衣服洗好后,穿在身上都会很痒。”村民们回忆说。
不仅如此,污水漫过,稻田也成片抛荒,“上面都是油啊,天气好的时候,用打火机一点,肯定能着。”王江泾镇华联村村民胡振东毫不夸张地说。
更要命的是,村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健康受到了影响。根据医疗系统的统计,王江泾地区居民的医病金额明显高于附近王店等镇。
“一定要要回绿水青山!”祖祖辈辈与纺织打交道的王江泾人,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台给他们创造财富的机器。
2004年12月,嘉兴秀洲区召开了全区环境污染整治动员大会,把喷水织机污染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借此机遇,王江泾开始了漫漫“还债”之路,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污行动,席卷全镇所有纺织企业。
胡品泉明显地感觉到,环保部门上门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管得也越来越严。“一个星期起码要来3次,如果检查不达标,就要停产。”
也是从2005年开始,胡品泉与大多数大中型纺织企业一样,纷纷自费购买污水处理设备,“前后一共买了3套,16万元。”
但是,企业自己处理污水的热情始终没法提起来。“每台设备都要安排一个人,除了人工费,每天花费还要在100多元。”胡品泉说,因为这种压力,不少企业就常常私下偷排。
“企业自己治理污水,监管难度很大,特别是10台以下喷水织机户,数量多,又分散,监管起来就更难了。”王江泾镇党委副书记季翔说。
“要回绿水青山”
王江泾南汇村废水处理站正待处理的废水。
小小的王江泾,已经建起6个这样的村级废水处理站。
2008年9月开始,胡品泉家纺织厂的旁边,开始动工建设废水处理站。市区镇一起投资,直到2009年8月就已建成投运。
这是一个村级的废水处理站,拥有2台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广泛铺设地下管道,村里39家大小纺织企业1800多台喷水织机排放出来的废水,都汇集到这里,进行统一处理。
“废水处理站刚建起来,我们就加入进去了,3台设备也都卖掉了。”胡品泉说自己压力小了不少,不仅可以少养几个人,经济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自己处理要100块一天,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只要80块一天。”此外,胡品泉也少了不少接待任务,以前每当环保部门来检查,他总要陪在旁边。
和胡品泉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发加入到了废水集中处理的行列中。
“建了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监管更加有力,对废水的治理也更加到位,乱排放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季翔看着道路两旁稻田里重新长出绿油油的植物,心里乐开了花。
他告诉记者,从2005年初开始到2007年底,镇里采取“先大户后小户、先集中后分散”的方法,先后建造了6座联建处理站,以及534套治理设施,共治理10台以上喷水织机21194台,涉及582家(户),全镇纺织企业废水集中处理率已经达到70%以上,“到今年底,总共要建成9座这样的处理站,覆盖全镇纺织企业90%左右。”
在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进去的废水COD含量达到500,出来的水,COD只有50-70。”记者在处理站的出水口看到,蓄水池里打上来的水清澈透明,十几尾鲤鱼在池里悠闲游曳。
臭气熏天的污水排地越来越少,王江泾的碧水蓝天逐渐回到身边。纺织企业周边的那些曾经荒废过几年的稻田里,春水漫过,不少农民已经开始翻耕土地,准备秋季稻的种植。群鸟飞过,衔起土里的虫子,一眨眼消失在绿草丛中。
② 李家沱污水处理厂的照片或新闻
污水处理来厂:从污染源排出源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污水处理厂,又称污水处理站。
③ 荔枝网新闻热线 地方政府骗取国家近千万资金,建了一个荒废的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回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污水处理厂,又称污水处理站。
④ 政府对处理每吨污泥的补贴标准是多少
我国各地污泥处置的补贴方式不同,但都是以环保项目能够长远可持续的运行为目的。在补贴额度方面,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以污泥处置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为衡量标准。
北京:干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方案,补贴越260元/吨。
上海:石洞口项目,采用干化焚烧法方案,补贴约280元/吨。
广州:污泥处理现有的补贴水平是每吨300元。污泥堆肥成本约为每吨50~100元,焚烧为每吨100~150元,此外还有运输成本。
浙江湖州:对具有公益性质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县财政补助处置总费用的80%,其他企业产生的污泥,县财政补助处置总费用的20%。
重庆:明确主城区按照“干化 填埋 资源化”、远郊区县城市按照“资源化 填埋”的思路推进污泥处置。垃圾处理场根据污泥含水率不同(60%至80%之间),以每吨60 至80 元的价格向污水处理厂收取污泥处理费; 污水处理厂所付污泥处理费全部由市财政补助。
河北:堆肥技术,补贴约150元/吨。
南京:利用污泥干化处理设备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这块,政府补贴160块。
(4)污水处理过程新闻扩展阅读:
1、 国家和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行的监管;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保障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2、 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保证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应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防止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发生。
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运输单位和各污泥接收单位应建立污泥转运联单制度,并定期将记录的联单结果上报地方相关主管部门。
4、运营单位应建立完备的检测、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并对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及其副产物的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相关资料至少保存5年。
5、 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污泥土地利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污泥土地利用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污泥衍生产品土地利用后的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进行评价。污泥处理处置场所应禁止放养家畜、家禽。
6、 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督和管理。填埋场运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对污泥泥质、填埋场场地的水、气、土壤等本底值及作业影响进行监测。
7、 污泥焚烧运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对污泥性质、污泥量、排放废水、烟气、炉渣、飞灰等进行监测。污泥综合利用单位还需对污泥衍生产品的性质和数量进行监测和记录。
⑤ 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新闻报道怎么写
如果记者和通讯员都求助于万能的网络,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与无奈!
⑥ 一般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运行成本是多少有没有新闻或文献来说明谢谢
运行成本一般是这样考虑
1、人工成本(主要是工人工资);
2、原材料成本(包括:活性版炭,粉状炭、权碱液、固碱、PAC、PAM、葡萄糖等)这个就要看你的工艺是什么;
3、动力能耗(包括:蒸汽、电、压空、生消水)
4、维修成本(包括房屋的翻新和设备的维护);
5、固定资产折旧;
6、低值易耗品费用;
7、运输费用;
8、办公费用;
9、招待费用;
10、差旅费用;
11、理化分析费用;
12、劳动保护费用;
13、排污费用;
14、清掏池子费用;
15、检验费;
16、投资费用(工艺、设备、节能灯改进所发生的费用);
17、其他费用(主要是不可预期的费用)
大致就是这些,主要发生的费用就是[1],[2],[3],[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