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的过程
雨水回收利用的过程对最终处理过的雨水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
第一步,要对小区居民的用水量进行调查,得出准确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作为决定收集、处理、利用雨水量的依据。
第二步,就是严格控制处理后的雨水质量,将小区内的雨水收集之后需进行处理,只有达到标准才能够将其进行利用。对雨水惊醒回收利用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也减少了雨水的排放量有效预防城市内涝,也满足了绿色建筑的要求。居民小区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质量都与区域内的存在着差别,因此小区内的雨水可以根据来源分为不用的类别。如果是屋顶、广场、路面等地受到污染较强的雨水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作为居民用水的一部分,如果是受到严重污染的雨水可以用来冲厕所等,不能用于居民用水。
Ⅱ 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会逐步发展起来。这也就需要有关部门转变城市治水思路,先发展雨水利用工程,再建雨水外排系统,积极推动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进程,使雨水利用系统能够在大多数城市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城市中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场地等表面大部分均进行了硬化处理,这些硬化处理虽然满足了美观、舒适、整洁的要求,但也为人类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降落的雨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而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北京、武汉、深圳、厦门等)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城市排水标准偏低、缺乏应对特大暴雨的内涝防治系统、相应的预警及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这直接削弱了城市抵御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能力。为解决此类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积极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已普及几十年,国内则刚起步。2011年将LID(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首次写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应采取雨水渗透、调蓄等措施,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产生量,延缓出流时间[1]。LID强调从源头开始,全过程实施流量控制,能有效地削减降雨期间的流量峰值,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雨水收集及回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本文重点介绍源头也即住宅区等小区内的雨水收集与回用。
1、雨水的收集
1.1屋面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优先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机动车道路等污染严重的下垫面上的雨水[2]
目前建筑屋面大多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屋面雨水水质相对较好,受外界污染影响相对较小,且其径流量大,便于收集。
屋面雨水排放主要有以下两种收集方式:
①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经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或者是排至室外雨水收集池,经雨水收集池溢流的部分再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②采用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在确保屋面不漏水,多余雨水水流通畅排放的前提下,植物的生长所需水量和土壤的吸水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1.2 地面雨水收集
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和从屋面引至地面的雨水。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要求,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量不得超过原有径流量,可采取的综合措施有下凹式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道路等可采用渗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既达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又不增加径流量[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新建地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3]。与传统的路面相比,常见的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草皮砖等透水地面,在使用上其透水性能有的还优于自然土壤的渗透能力。将地表径流改为地下入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尽快补充地下水,并且更有利于环境的发展。
1.3 雨水的储存设施
为便于回用,雨水的收集系统应设置雨水储存调蓄设施。
储存设施可以采用区域内景观水体、水池等,其材料宜耐腐蚀、清洁、环保。
调蓄设施应尽量采用小区内天然的洼地、池塘等地面设施。天然条件不满足时,可建造室外调蓄池。
1.4 雨水的弃流与外排
受空气中粉尘及污染物的影响,初期雨水水质较差,回用较麻烦且成本高。考虑到雨水水量大,考虑将初期的雨水进行弃流,将中后期雨水进行收集回用。通过弃流初期径流雨水就可以降低整体雨水收集的污染物浓度指标,收集到更优质的雨水。
雨水的降落量、大自然的变化多端都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设有小区雨水系统的收集设施应设置相应的外排措施,当实际的降雨量超过了雨水系统收集设施的蓄水能力时,多余的雨水就会形成径流、溢流,汇到相应的雨水管道,通过雨水排水系统外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2、雨水的回用
2.1雨水回用的设计原则
雨水回用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小区规划中设有景观水体时,在景观水体的设计中,应优先选用雨水进行调蓄、补充,并设置雨水储存设施。
②小区规划中未设置景观水体时,应优先考虑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入渗方式,其次考虑天然洼地、池塘等作为调蓄池,把径流的高峰流量蓄起来,从而达到收集、处理、回收的目的。
③雨水收集回用应优先选用水质污染少,并且集水效率高的屋面雨水。屋面雨水可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应根据当地的缺水情况、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质要求、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的吻合程度、室外土壤的入渗能力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2.2雨水回用的几种方式
雨水回用是通过规划和设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汛期雨水蓄积起来并作为一种可用水源,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城市径流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主要由收集、贮存、处理设施及回用水管网组成。雨水收集后需经过水质净化设施对雨水进行水体净化处理,当达到所需用水区域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才可以使用,另外还可以起到削减外排雨水总流量及总量的作用。
目前,这些用水区域常见的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屋面雨水集蓄运用,运用屋顶做集雨面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灌溉、冲厕、洗衣、冷却循环、道路及广场浇洒、消防水用水、景观水补水等中水体系。
(2)屋顶美化雨水运用,屋顶美化是一种减少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理修建温度和美化城市。
(3)小区雨水集蓄运用,绿洲入渗,保护绿洲面积。
(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地址条件比较好的当地,进行雨洪回灌,人工补给地下水。
3、结语
小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对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雨水资源化、缩小雨水管网管径、修复水环境、减轻城市的洪涝灾害及缓解内陆湖泊的面源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近年来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部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Ⅲ 郑州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有哪些
1)土壤入渗,对土壤渗透性要求较高。可以采取低绿地、渗透浅沟、渗透井、渗透塘等多种措施。此方案用于小区绿地、林带较为合适
2)收集回用,将雨水收集后作为中水水源。此种方案适用于有用水要求的缺水地区。
3)蓄存排放,将一定重现期的暴雨雨水暂时加以储存,以达到削峰目的。适用于暴雨频繁区,有天然蓄存条件的区域。
4)土壤入渗+收集回用,将部分雨水收集回用,多余的雨水按渗透来设计。适用于有用水要求的缺水地区,收集水量大于回用需水量的小区。
5)土壤入渗+蓄存排放。将在一定重现期下雨水按渗透进行设计,
超过渗透能力的进行蓄存后排放或直接排放,达到安全排放暴雨的目的。适用于土壤渗透能力较好,无回用水要求的小区.
以上是雨水收集方式的详细信息,由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自行提供,如果您对雨水收集系统的信息有什么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进一步联系,获取雨水收集系统以及设备的更多信息。
Ⅳ 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的处理
通常来说在进行屋顶雨水的回收利用中有两个方式,一是在地面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能够有效利用雨水。绿色植物的根部埋于土壤需要吸收水分,能够有效降低屋顶雨水的径流量和峰值,同时雨水通过土壤也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保障了雨水质量,防止屋顶水的渗透。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城市绿化面积,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在屋顶种植绿色植物能够保温、隔热,提高居住舒适度。要特别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法收集屋顶雨水的时候要选择防水能力与承载能力都较强的建筑材料。将雨水收集之后通过专门的雨水排放管道进行排放起到环保节能的作用。同时,雨水灌溉植物也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二种方法就是将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安装在屋顶,利用混凝剂等物质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过滤和消毒,多余的雨水会流入溢流管道中,最终流入雨水调节池进行回收利用。
Ⅳ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有哪些
关于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
1、完善各种集水面雨水收集系统,如采取源头截污措施,初期雨水弃流或分流。
2、合理设置调蓄池(塘)有条件时尽量减少多功能调蓄设施
3、各种渗透装置及其配水系统
4、合理选择处理净化工艺和措施,有条件时重点选用雨水湿地,雨水生态塘、雨水花坛扥自然生态处理措施
5、发展和建设人工水体自净和水质保障系统,大力推广植被浅沟技术
6、考虑雨水回用与景观园林相结合(喷灌,绿化,喷泉等)
7、考虑雨水循环利用的可行性,并合理设置相应的提升系统和安全溢流系统等。
Ⅵ 雨水收集的收集与利用
收集雨水首先要有一个集水面,再配一套输水管,最后是蓄水池。收集雨水的系统并不复杂,投入最大的是雨水收集蓄水池,其次是输水管。就 目前 的条件而言,收集屋顶的雨水,集水面也有,输水管也有,缺的只是蓄水池。而建蓄水池也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只要在每栋房前的花园或绿地底下建一个蓄水池,上面留一供取水和清扫池底垃圾的口,顶上复盖土并种上绿化。这样的蓄水池还可以和人防建筑相结合,一方面满足了人防的建设指标,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条收集利用雨水的投资渠道。高速公路同样也是一个收集利用雨水的好场所。只要在高速公路的边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建一蓄水池,再把各个蓄水池串联起来,把一个个分散的小蓄水池变成一个统一的蓄水系统,结合高速公路的绿化带的用水,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收集和取用雨水。 用以上方法 收集来的雨水并非是纯净的水。雨水水质控制是现代城市雨水利用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 雨水质量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大气的污染,直接由降水带来的污染物。城市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致使雨水水质下降,不少城市出现酸雨。从部分城市降雨水质 分析 结果看,天然雨水中含有的污染成分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其次是屋面材料的影响和在非降雨期屋面上积累的大气沉降物。路面雨水径流水质和影响因素相对其他方面的污染要复杂的多。路面材料、汽车排泄物,生活垃圾、裸露或植被地带冲出的泥沙等等,其成分复杂,随机性很大。主要污染成分有COD、SS、油类、表面活性剂、重金属及其它无机盐类。COD、SS均可能高达数千毫克/升。为了有效控制雨水的水质,我们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路面雨水截污装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等等。为了控制路面带来的树叶、垃圾、油类和悬浮固体等污染物,可以在雨水口和雨水井设置截污挂篮和专用编织袋等,或设计专门的浮渣隔离、沉淀截污井。也可设计绿地缓冲带来截留净化路面径流污染物,但必须考虑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限用于污染较轻的径流,如生活小区、公园的路面雨水。设计特殊装置分离污染较重的初期径流,保护后续渗透设施和收集利用系统的正常运行。除了上述源头控制措施外,还可以在径流的输送途中或终端采用雨水滞留沉淀、过滤、吸附、稳定塘及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需要注意雨水的水质特性,如颗粒分布与沉淀性能、水质与流量的变化、污染物种类和含量等。我国对城市雨水水质特性和相应的处理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要求。随着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开展,雨水的净化处理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选择雨水利用系统方案时,要特别注意地域及现场各种条件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由于项目间各种因素和条件的不同,宜采用的方案也可能完全不同,切勿生搬硬套。规划设计要根据现场的气候及降雨、水文地质、水环境、水资源、雨水水质、给水排水系统、建筑、园林道路、地形地貌、高程、水景、地下构筑物和总体规划等各种条件,充分考虑收集利用和各种渗透设施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通过水量平衡、水力计算和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方案,力求达到雨水收集最佳效果。
Ⅶ 雨水回收利用都有哪些方式
1、雨水收集模块
雨水蓄水模块是一种可以用来储存水,但不占空间的新型产品;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95%的镂空空间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蓄水。模块一般是由PP再生聚丙烯材料制作而成。通过模块组合可以实现快速建造不同大小雨水蓄水池的目的,具有水浸泡无析出物,无异味。超强的耐强酸、强碱性等特点。深圳雨博士是市场上做的比较好的雨水收集公司。
产品目前广泛应用在快速建造雨水蓄水池、渗滤排水通道,高速公路,道路沿线雨水收集、停车场的快速排水,蓄水等方面。
优点:
①产品设计灵活:它由若干个模块组合成一个水池,水池的形状可根据需求任意组合,不受场地限制。
②施工简单:因为采用模块相互拼接的方法,所以施工简单,无需大型机械。
③运输方便:在运输上也非常方便,采用分体式设计,模块可任意拆卸,节省了宝贵的运输空间。
缺点:
目前实践案例中有发现,对雨污水没有明显的净化水质功能,施工寿命短,容易坍塌的情况,同时对土壤和地下水有污染问题。
2、玻璃钢池收集
玻璃钢雨水蓄水池是采用增强玻璃纤维等高强度耐酸碱材料UP树脂,辅以钢结构内部支撑体系,利用最新生产工艺,工厂化生产整体成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玻璃钢雨水蓄水池采用高纯度原材料,采用纳米微处理工艺,利用大型微控玻璃钢缠绕设备一次性成型,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密封度、抗水冲击韧性。绝不会因为地基沉降、开裂而引起玻璃钢整体地埋式消防水池断裂、破损或变形,彻底解决了传统蓄水池污染地下水的问题。
主要用于大型消防工程地下储水用途。产品包括储水池、整体泵房及安装、注水试验等。
具有以下优点:
①高强度玻璃钢材质,具有力学性能好,耐腐蚀、抗冲击等特点;
②采用厌氧+兼氧+过滤组合工艺,地埋式安装、保温性能好、产生污泥量少,垂直流无动力,管理方便;
③无动力结构,运行费用几乎为零,维护周期长,维护简便。
3、人工生态湿地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是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它根据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化反应的协同作用来处理废水,一般由人工基质(一般为碎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茳芏等)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人工湿地可以促进废水中植物营养素的循环,使废水中所含的有用物质以作物生产形式再利用,能绿化土地,改善区域气候,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耗电低、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它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一种较好的废水处理方式。
人工生态湿地具有以下优点:
①不需要大规模的钢铁、水泥和投加化学药剂,基本没有二次污染;
②造价和运行成本低廉,净水功能明显,可达到景观类水质标准;
③低能耗或无能耗运行,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有明显作用,而能耗只有传统技术的1/10左右;
④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比较稳定,适用于农村污水量昼夜波动大的特点;
⑤操作管理简单,一般可以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⑥可以营造成生态景观,改善村镇环境,农田灌溉或种植蔬菜也可以获得经济收益。
Ⅷ 在流程设计中关于雨水回收的利用措施有哪些
玻璃钢池收集,玻璃钢雨水蓄水池是采用增强玻璃纤维等高强度耐酸碱材料UP树脂,辅以钢结构内部支撑体系,利用最新生产工艺,工厂化生产整体成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玻璃钢雨水蓄水池采用高纯度原材料,采用纳米微处理工艺,利用大型微控玻璃钢缠绕设备一次性成型,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密封度、抗水冲击韧性。绝不会因为地基沉降、开裂而引起玻璃钢整体地埋式消防水池断裂、破损或变形,彻底解决了传统蓄水池污染地下水的问题。
该方法的优点:
①高强度玻璃钢材质,具有力学性能好,耐腐蚀、抗冲击等特点。
②采用厌氧+兼氧+过滤组合工艺,地埋式安装、保温性能好、产生污泥量少,垂直流无动力,管理方便。
③无动力结构,运行费用几乎为零,维护周期长,维护简便。
Ⅸ 雨水如何收集利用做绿化环卫用水
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有四个步骤:初期弃流--过滤---储存---回用。雨水经过这四个步骤处理,就可以通过提升泵用做绿化环卫。
首先,由于降落地面的雨水水质复杂含有许多大颗粒杂物和油污,例如泥沙、树叶、纸张、塑料废弃物等。因此,需在雨水管道中设置弃截污挂篮装置与弃流装置,雨水经雨水管汇流后会首先经过截污挂篮装置以及弃流装置。截污挂篮装置会拦截前期污染严重的城市垃圾,它有过滤网、提篮、外壳、挂钩。这几件设备巧妙的组合运用,能有效的拦截体积较大的垃圾,到时要注意的是要定时清理过滤网,不要因为过滤网垃圾过多而影响到截污挂篮装置应有的功效。而弃流装置它可以自动排放部分垃圾物,同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它主要由过滤网、不锈钢球、收集管道组成,过滤网起到过滤功效,不锈钢球可分泌污水然后通过收集管道排出。经过以上处理便可将初期较脏的部分弃流至城市污水管网,保证出水水质。
其次,为了进一步去除前处理中剩余的悬浮物固体颗粒、胶体物质、浊度及有机物等, 提高出水水质,还需在雨水进入蓄水池前设置全自动过滤装置。全自动过滤装置是利用滤网拦截水中剩余的悬浮物固体颗粒、胶体物质,从而降低雨水的浑浊度。
然后,雨水会流入蓄水池内,目前市面上运用比较多的是PP雨水收集模块蓄水池,模块采用的是PP环保再生材料,内壁比较光滑,不易滋生水藻、水草等微生物,可长时间保持雨水水质。为了不影响绿地周边的景观效果,蓄水池一般设置在地下。蓄水池的大小,可根据蓄水有效面积(该蓄水池四周路面或广场)、降雨量、雨水蒸发量等因素来确定。
最后,在蓄水池下设置提升泵,当需要用水时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用水点。如果用户对水质有更高要求,还需在水池出水口处增设一体化净化机,它集加药消毒、过滤、排污为一体,这样就可确保水质的新鲜、清洁、安全,达到国家杂用水使用水质标准。用于绿化浇灌、小区冲厕、作景观水体、道路清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