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火焰原子吸收 测定废水中样品和质控样怎么比较质控样又有什么用
质控样是用来检验你的标准曲线以及样品测定值是否准确的一个已知浓度的样品。其测定出的浓度值与样品浓度值没有谁大谁小的关系。
如果测定你的质控样浓度与你质控样真实浓度相差太大,说明你的标准曲线不准确,不能用。前提是你配置质控样的时候没出错。
如果标准曲线准确,可以用质控样校正你的测定样结果。例如:你测定的质控样浓度为1.852,用你质控样的真实值减去1.852,再除以1.852,再乘以100%就得到质控样的相对偏差。用这个相对偏差去校正测定样品的浓度。即,相对偏差除以100%再乘以样品浓度2.429,再加上2.429,即得到样品浓度的最终值。
原子吸收是用空白样调零的,理论上测定是空白样浓度该为零。但是因为原子吸收本身精密度较高,其测定值有一定的波动。不排除空白样出现负数的可能。但是其负数应该几乎为零。离零点太远,请再次调零。
『贰』 如何测水中悬浮物
水和废水中的悬浮物( SS)即总不可滤残渣,系指水样通过一定的过滤器截留在滤器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SS是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综合反映水体的水质特征和水体化学元素迁移、转化、归宿的特征和规律。因此,在水和废水处理中具有特定意义。
测定水中 SS的方法很多,目前多采用重量法,该方法测量准确,操作不复杂。常用的滤料有 0.45 um孔径滤膜,中速定量滤纸、石棉坩埚、玻璃砂芯坩埚以及标准玻璃纤维滤片等,过滤方法也分为真空抽滤和自然过滤。因此,SS测定受过滤时样品的状态或过滤器的影响,不同的过滤方法以及滤料孔径的大小使 SS测定结果差别很大。以下对水中 SS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做一简要分析。
1 悬浮物样品采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悬浮物( SS)是悬浮在水中的颗粒物质,在废水排放过程中,它们随时间的推移容易沉降下去,在沉降过程中会出现粗颗粒在上细颗粒在下的粒径分层现象,同时还有随着离排放口距离的增加颗粒逐渐变细变小的趋势。这些现象如果在采样过程中不加以考虑的话,势必对样品的代表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监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样位置和采样深度的合理设定,以及防止采样时丢失大粒径不溶物和样品的均匀性仍是非常重要的。
测定 SS的水样应避免沉积或凝聚,因为一旦发生沉积和凝聚,常难以用一般手段使其恢复原状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在采样时,为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 SS样品时,必须在充分振摇的情况下迅速倾入样品容器中,含 SS水样应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分析测试,避免分装样品和采混合样。
注意 SS颗粒不均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水样中颗粒物不均匀是造成室内分析测试时取样量准确与否的重要因素, SS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分析测试所需水样在100ml以下时,采样容器最好使用具塞量筒或者比色管定量采样, SS浓度很高,分析测试所需水样在 50 ml以下时,也不能用移液管分取样品,因为用移液管取样易造成大颗粒 SS损失,分取样品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代表性,必须定容采样并将所采样品全部用于分析测试。
多数情况下水样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氢氧化物沉淀,有些样品(如选矿废水)会沉积在样品容器底部,难以摇匀或者无法全部转移出来而使水样变得无法测定或测定结果不准确。因此,测定水中 SS必须使用新鲜水样,采样后应尽快完成分析测试,避免存放时间过长。水样测试前不能加任何试剂,以免影响水样化学成份和组成。
2 取样量对悬浮物测定结果的影响
2.1 最小取样量。滤料上截留过多的 SS可能夹带过多的水份,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滤料上 SS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当 SS含量很低(如清洁地表水)时,所取水样 SS重量测定值在 5.0mg以上为宜,即使取这样数量的水样,称量误差也偏大。
2.2 最大取样量。一般水样中,测定 SS的最佳含量为 10~100mg,无机物性质的 SS(如河流泥砂等)可多些,颗粒大,粘度高的工业废水(如酿造、食品废水)应小于 50 mg,但取样体积一般也不应少于 10 ml,观察过滤后湿基悬浮物,固体颗粒物体积应低于滤纸圆锥形上边缘 3 cm(φ 11 cm滤纸),SS量太多,截留的水份也多,干燥、过滤都将变得困难,延长了分析时间。
林小鸣②试验了六组取样量分别为 2000、1000、500、250、100、 50 ml的水样测定 SS含量,每组试验重复做了三次,所得总不可滤残渣重量分析,同一重复间的渣重差在 0.6~ 2.2mg之间,据此按取样量从 2000 ml到 50 ml顺序排列,其测定值重复间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 2.7%, 5.1%、9.6%、 15.4%、 28.9%和 45.5%,证明取样量是造成测定精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当偶然误差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时,如果平行样的差值为2.2mg,即 X1-X2= 2.2mg,按《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试行)》中要求总悬浮物含量在 5~100mg/L时相对偏差应≤ 20%,100mg/L以上时相对偏差应≤ 15%。通过计算得出 X2≥ 4.4mg时符合相对偏差≤ 20%的要求, X2≥ 6.2 mg时符合相对偏差≤ 15%的要求。测定 SS的取样量应在不增加工作难度和较易过滤的前提下,以其中的总不可滤残渣在 6.2mg以上或达到 10 mg(此时的相对偏差≤ 10%)时,则可获得较准确的监测结果。
3 测定条件对悬浮物测定结果的影响
3.1 滤器、滤料与过滤洗涤。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 SS)实际上是一种条件试验③,测试操作不复杂但测定条件要求严格,过滤水样所用的滤料不同则 SS的测定结果也不同,有时结果会相差很大。测定水中 SS有多种滤料可供选择,可根据实际条件和水样性质选择不同滤料和过滤方法。应注意过滤器、滤料各有利弊。中速定量滤纸法操作简单,仪器也不复杂,但应注意随着过滤冲洗水量的增加,会使滤纸质密度降低,滤纸失重明显增加。滤纸使用前还须先用蒸馏水冲洗,除去可溶性物质,再烘干至恒重,增加了工作量。如测定 SS不预先冲洗滤纸,则必须对中速定量滤纸水溶物干扰 SS测定的校正,否则在测定 SS含量低的水样将引入很大误差,甚至造成水样中 SS的未检出。孙廷春④研究了取样量与滤纸减重的关系,当水样取样量在 50 ml至200ml时,滤纸平均失重为 0.58%,基本介于 0.50%至 0.60%之间,当取样量超过200ml时,滤纸失重明显增加,一般为滤纸重量的 0.80%左右。经蒸馏水冲洗的滤纸测定某水样 SS含量平均为 48 mg/L,而同一水样用未经蒸馏水洗涤的滤纸做出的结果为未检出,经校正滤纸测定结果平均值为 54 mg/L。用中速 定量滤纸做测试水中 SS的滤料时,仅适宜 SS含量较高的水样,低 SS水样因过滤水量太多造成滤纸失重严重而不适用。
用孔径为 0.45 um滤膜过滤水样,时间较长,特别是粘度大的样品,有时要过滤数小时甚至几天,不能及时提报监测结果,在过滤洗涤时,还须注意防止灰尘污染或损失。按资料〔 5〕方法测定水中 SS,用孔径 0.45 um滤膜做滤料抽吸过滤,对有些水样(如海藻酸钠生产废水)过滤也是很困难的,且操作过程较复杂。
石棉坩埚真空抽滤法。由于石棉含有较多的杂质,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并且相当麻烦。在铺石棉的过程中很费事,过细的石棉在真空抽滤水样时也有穿过古氏坩埚的可能性,影响测定结果。此法操作过程繁复,效率太低,故不实用。另外,石棉也是一种较难处理的环境污染物质。
标准玻璃纤维滤片放在滤膜器上或者放在适当的古氏坩埚内真空抽滤法,据称效果较好,但由于玻璃纤维滤片在国内很少见到,因此很少使用。
过滤水样要防止 SS穿滤现象,某些污水对滤纸有反应,使滤纸化学成份改变,引起重量变化带入误差。滤料本身都会吸附一些滤液,特别是一些粘度大的样品,有时会很严重,经烘干后会增加 SS的量。为解决滤纸吸附和腐蚀问题,可采用双纸过滤法,即用两张恒重分别称重的滤纸双层过滤,烘干恒重后分别称重,以校正因滤纸化学成份改变或吸附滤液引入的误差。
过滤洗涤要仔细,避免样品损失。某些样品具有溶解性,洗涤与否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如果测定方法规定要洗涤就应该洗涤,因为要统一测定方法,不能因为样品有溶解性,就有的人操作洗涤,有的不洗;有的样品洗涤,有的样品不洗,因为是条件试验,要使测定结果有可比性。试样洗涤的水量、次数在满足测定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防止某些水溶性物质溶解。洗涤水量与次数应控制一致,提高可比性。一般每次洗涤用蒸馏水 5~ 10 ml,洗涤 2~ 3 次为宜。
3.2 烘干温度与时间。 SS测定是在103~105℃烘干恒重,实际上该温度烘干样品不易赶尽滤纸和试样上的吸着水,故恒重较慢。在加热状态下,由于某些物质的分解、氧化,吸着水、结晶水的变化,气体挥发以及滤纸或试样干燥程度的不同都会带来正、负误差。例如气体,低沸点的物质,加热即分解的物质(如重碳酸盐),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的物质(如脂肪酸),烘干后带有结晶水的物质(如硫酸盐),还有由氢氧化物等可溶性成份生成沉淀的物质等,这些都是加热就发生变化的物质。
在SS的测定条件中,最需注意的是干燥温度。在105℃时水合性强的结晶水大部分都可能保留下来,一部分重碳酸盐放出CO2成为碳酸盐,而有机物的逸散一般认为是极少的。烘干 时间过长,滤纸会被烤焦,滤纸成分发生变化,引起重量的改变,废水的腐蚀性,加剧了变化的程度。第一次烘 2小时,冷却至室温(冷却时间视环境温度和样品多少不同,一般约需 30~ 40分钟)称量,再烘 1小时,冷却、称量直至恒重。要避免连续长时间的烘烤,这样虽易达到恒重,操作也较简便,但易引起正误差或负误差。
3.3 称量。称量瓶(滤纸、试样)放入干燥器应冷却至室温后及时、快速称量。因为称量瓶温度过高,会引起天平横梁臂长的变化,在温度高的一盘有上升的气流,使称量结果小于真实值,随着称量时间的延长,后称的温度会逐渐降低,会使前后称量结果不一致,造成称量误差。同一样品的多次称量,应设法使称量瓶 +滤纸和称量瓶 +滤纸 +试样在烘干、冷却和称量所用的时间均一致,尽量缩短称量时间。因此,将称量瓶编号,预测称量瓶 +滤纸重量(称量瓶重量已知后,滤纸重量就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可预测一盒滤纸的重量),每次烘干、冷却后按顺序称量。干燥器内也是一个小环境,干燥剂也会逐渐吸收水分,由于干燥的试样含有吸湿性物质,干燥的滤纸也会吸湿,应将称量瓶闭盖冷却、称量,并在称量时动作应迅速。
测定 SS的称量一般都较重,称量用到的砝码也多,质量越大的砝码其允许误差也越大。在称量时,如果要变更较大克组砝码,而称量的试样重量又较轻,带进的误差就较大。利用砝码误差可以相互抵消原理,同一样品的多次称量时,称量瓶 +滤纸和称量瓶 +滤纸 +试样的称量必须设法使用同一套(组)砝码,并且使含试样的称量过程不更换质量较大的砝码,只变动质量较小的砝码,以减小可能存在的称量误差。
4 测定悬浮物的质量控制
测定水中SS也可以使用质控样品控制被测水样的测定条件。一般情况下,完成 SS测定的样品都可以保存起来,作为室内分析测试的质控样品使用。质控样品应连同称量瓶一起贮存于干燥器中,由于日常测定 SS的成分性质复杂,不同成分的 SS,在相同重量、相同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时间往往不一致,因此在使用质控样时,应选择悬浮物的量相当,成分相同的已恒重过的质控样品。测定时,根据测定样品的多少,选择规定数量的质控样,在称量瓶里将质控样滤纸和试样用蒸馏水润湿,随机分散放入样品中,以相同的条件烘干、冷却、称量,分析样品是否处于受控状态下测试,比较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重量法测定水中 SS,要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控制实验条件。提报监测结果时应注明分析方法,使 SS测定结果符合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的要求。
『叁』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把分析工作中的误差,减小到一定的限度,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分析质量控制是发现和控制分析过程产生误差的来源,用以控制和减小误差的措施。
分析质量控制过程是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 (或控制样品) 的检验结果的偏差来评价分析工作的准确度; 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 (或控制样品) 重复测定之间的偏差来评价分析工作的精密度。
(1) 分析误差
分析工作中的误差有 3 类: 系统因素影响引起的误差、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和过失行为引起的误差。
测定加标回收率表述准确度。
用重复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述精密度。
(2) 校准曲线和回归
校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检测仪器响应值或指示值之间的定量关系曲线,分为 “工作曲线”(标准溶液处理程序及分析步骤与样品完全相同) 和 “标准曲线”(标准溶液处理程序较样品有所省略,如样品预处理) 。
图79.5 标准曲线
校准曲线制作 (图79.5)
在测量范围内,配制的标准溶液系列,已知浓度点不得小于 6 个 (含空白浓度) ,根据浓度值与响应值绘制校准曲线,必要时还应考虑基体的影响。
制作校准曲线应与批样测定同时进行。
在校正系统误差后,校准曲线可用最小二乘法对测试结果处理后绘制。
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 (r) 绝对值一般应大于或等于 0.999; 否则需从分析方法、仪器量器及操作等因素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制作。
使用校准曲线时,应选用曲线的直线部分和最佳测量范围,不得任意外延。
理想情况下用校准曲线测定一批试样时,仪器的响应在测定期间是不变的 (不漂移) 。实际上,由于仪器本身存在漂移,需要进行再校准,如间隔分析已知浓度的标准样或样品校正。
(3) 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检验
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的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检验,包括空白值测定,分析方法检出限的估算,校准曲线的绘制及检验,方法的误差预测,如精密度、准确度及干扰因素等,以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条件和特性。
a.空白值测定。空白值是指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其他分析步骤及所加试液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所测得的值。影响空白的因素有: 实验用水质量、试剂浓度、器皿洁净程度、计量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分析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等。一个实验室在严格的操作条件下,对某个分析方法的空白值通常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空白值的测定方法是每批做平行双样测定,分别在一段时间内 (隔天) 重复测定一批,共测定 5~6 批。按式 (79.1) 计算空白平均值: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 为空白平均值; Xb为空白测定值; p 为批数; n 为平行份数。
按式 (79.2) 计算空白平行测定 (批内) 标准偏差: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Swb为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Xij为各批所包含的各个测定值;i为代表批;j为代表同一批内各个测定值;p为批数;n为平行份数。
b.检出限的估算。检出限定义是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通常为95%)内可以从试样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试样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检出限受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全程序空白试验值及其波动性影响。
根据全程序空白值测试结果来估算检出限
当空白测定次数n≥20时,按式(79.3)计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DL为检出限;σwb为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n≥20时)。
当空白测定次数n<20时,按式(79.4)计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tr为显著性水平为0.05(单测)、自由度为f的t值;Swb为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n<20时);F为批内自由度,等于p(n-1),p为批数,n为每批平行测定个数。
对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可测量的最小分析信号X1,按式(79.5)确定: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 为空白多次测量平均值;Sb为空白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K为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当置信水平约为95%时,K=3。
与XL-Xb即(KSb)相应的浓度或量即为检出限DL。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S为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为了评估Xb和Sb,空白测定次数应足够多,最好为20次。
当遇到某些仪器的分析方法空白值测定结果接近于0.000时,可配制接近浓度的标准溶液来代替纯水进行空白值测定,以获得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计算。
不同分析方法的具体规定:某些光度法是以吸光度(扣除空白)为0.010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出限。色谱法以检测器能产生与基线噪声相区别的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柱的待测物质最小量为检出限,一般为基线噪声的两倍。
c.测定下限(又称为检测限、测量限)。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定量被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含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
本篇对测定下限使用了两个术语,即最低检测质量和最低检测质量浓度。
最低检测质量:系方法能够准确测定的最低质量。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最低检测质量所相对应的质量浓度。
本篇所列测定下限(最低检测质量),在光度法中系按净吸光度0.02所对应的含量或质量浓度。
d.精密度检验。精密度是指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测定的均一样品所获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检验分析方法精密度时,通常以空白溶液(实验用水)、标准溶液(浓度可选在校准曲线上限浓度值的0.1倍和0.9倍)、水样和水样加标样等几种分析样品,求得批内、批间标准偏差。各类偏差值应等于或小于分析方法规定的值。
精密度检验结果的评价:
由空白平行试验批内标准偏差,估计分析方法的检测限。
比较各溶液的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检验变异差异的显著性。
比较水样与标准溶液测定结果的标准值差,判断水样中是否存在影响测定精度的干扰因素。
比较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判断水样中是否存在改变分析准确度,但可能不影响精密度的组分。
e.准确度检验。准确度是反映方法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检验准确度可采用:
a)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定,比较测定值与保证值,其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应符合方法规定的要求。
b)测定加标回收率(向实际水样中加入标准,加标量一般为样品含量的0.5~2倍,且加标后的总浓度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浓度值)回收率应符合方法规定的要求。
c)测定加标回收率应对同一样品用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进行比对。
干扰试验:
通过干扰试验,检验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共有物是否对测定有干扰,了解共存物的最大允许浓度,干扰可能导致正或负的系统误差,干扰作用大小与待测物浓度和共存物浓度大小有关,应选择两个(或多个)待测物浓度值和不同浓度水平的共存物溶液进行干扰试验测定。
d)分析质量控制方法与要求。
质量控制图:
常用的质量控制图有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图)、均值极差控制图(X-R图)、加标回收控制图(p-控制图)和空白值控制图(Xb-sb图)等。质量控制图绘制与判断见(图79.6)。
图79.6 质量控制图
(a)逐日分析质量控制样达20次以上,计算统计值。绘制中心线、上、下控制线、上、下警告线和上、下辅助线,按测定次序将相对应的各统计值在图上植点,用直线连接各点即成质量控制图。当积累了新的20批数据,应绘制新的质量控制图,作为下一阶段的控制依据。
(b)落于上、下辅助线范围内的点数若小于50%,则表明此图不可靠;连续7点落于中心线一侧则表明存在系统误差;连续7点递升或递降则表明质量异常,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应立即中止实验,查明原因,重新制作质量控制图。
(c)在日常分析时,质量控制样与被测试样同时进行分析,然后将质量控制样测试结果标于图中,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d)控制限(3s)。如果一个测量值超出控制限,立刻重新分析。如果重新测量的结果在控制限内,则可以继续分析工作;如果重新测量的结果超出控制限,则停止分析工作并查找问题予于纠正。
(e)警告限(2s)。如果3个连续点有2个超过警告限,分析另一个样品。如果下一个点在警告限内,则可以继续分析工作了;如果下一个超出警告限,则需要评价潜在的偏差并查找问题予于纠正。
平行双样法:
测定率要求。每批测试试样品随机抽取10%~20%进行双样测定。若试样数量较少时,应增加平行双样测定比例。
允许差。表79.3列出了不同浓度平行双样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最大允许参考数值,其相对偏差的计算见式(79.7):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η为相对偏差,%;X1、X2为同一水样两次平行测定的结果。
DZ/T0130—2006(第6部分水样分析)规定,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依据下列数学模型计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y为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x为各组分分析结果的浓度,ng/L;c为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见DZ/T0130—2006附录A表A.01。附录A中未列项目,c值依据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自行确定,一般取c=1)。
表79.3 平行双样分析相对偏差允许值
注:平行双样分析包括密码平行双样分析,它反映测试结果的精密度。
加标回收分析:
在测定试样时,于同一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扣除试样的测定值,计算回收率。加标回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加标物质的形态、加标量和试样基体等。每批相同基体类型的试样应随机抽取10%~20%进行加标回收分析。
按下式计算回收率: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P为回收率,%;μa为加标水样测定值;μb为原水样测定值;m为加入标准的质量。
标准参考物(或质控样)对比分析:
标准参考物是一种或多种经确定了高稳定度的物理、化学和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以便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分析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用于评价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采用标准参考物(或质控样)和试样同步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标准样品值相比较,以评价其准确度和检查实验室内(或个人)是
否存在系统误差。
不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对同一试样采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测定,若结果一致,表明分析质量可靠。多用于标准物质的定值等。
(4)水质分析数据的正确性与判断
各种离子在水体中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之中,任何一种平衡因素的变化,都必然会使原有的平衡发生改变,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因此利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如电荷平衡沉淀平衡等,可以及时发现较大的分析误差和失误,控制和核对数据的正确性,弥补分析质量不能对每份样品提供可靠控制的不足。表79.4中列出了水体的各种化学平衡和误差计算公式。
表79.4 水体中各种化学平衡、误差计算公式及评价标准
续表
注:为了计算方便,可建立测定数据正确性检验的计算机程序。在报告结果的同时,报告正确性检验的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06)[S].2006.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T5750.3—2006)[S].2006.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水质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S].199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1∶50000~1∶250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7.水样的采取、保存和送检规程[S].北京:地质出版社
『肆』 请问污水处理中COD、BOD、SS分别代表什么啊
CODcr :化学需氧量
能够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测定时间短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是不能像BOD那样,表示出所消耗的氧量。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另外还有许多无机物被氧化,并全部代表有机物含量。
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要量是在指定的温度和时间段内,在有氧条件下由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降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SS:悬浮固体或叫悬浮物。
悬浮固体中,颗粒粒径在0.1~1.0μm之间者称为细分散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0μm者称为粗分散悬浮固体。
『伍』 污水管道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现在人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在逐渐的增长,污水的处理也就逐渐的成为了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于污水的处理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的传染病通过污水在人群当中进行传播,这也就开始引起了人们对于污水处理的重视。虽然说自然环境当中的江河湖泊对于污水有着一定的处理能力,但是现在的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居民的数量太首衡过庞大,自然界当中的江河湖泊已经无法将这些污水进行很好的处理了。这也就要求我们对城市当中的污水与干净的水源进行分离,将污水传输到污水处理厂当中进行处理,但是污水管道网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还是在施工的质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某些污水管道网存在着管道陈旧、管道自身有着严重质量的问题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在之后的污水管道网施工过程当中进行改善的。
一、老旧污水管网改造过程当中的质控要点
(一)施工前的勘察不准容易引发综合性事故
一般来说在进行污水管道施工的时候都是需要对污水管网采取深埋处理的,我们之前在对老旧的污水管道进行铺设的时候,在地下还是没有那么多的电线以及通信电缆的。但是现在我们进行老旧管道的改造的时候,地下已经存在了很多的电线以及通信电缆,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老旧管网的改造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管网区域进行仔细的勘察,然后与电信、供电、城管以及水务等多个部门进行通力的合作,务必弄清楚老旧管线周围的埋设的各种管线,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各种意外。
(二)做好渗水、沉降情况的解决预案
现在地下的老旧管网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受到了地质条件以及管道的渗水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有可能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地面沉降等问题,所以说在进行老旧污水管道的改造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预防出现问题之后影响到施工的工期以及整体的施工质量。
(三)清淤要做好对管网的保护
某一些老旧管网受到了当地的地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全部进行更换,但是为了能够解决现在的污水处理以及管网的使用上限这一个矛盾的问题,必须要对管网进行定期的清污,管网的清污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在进行管网清污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对管道的保护,尤其是对管道的接口这一比较容易渗水的位置的保护。在进行管网清污的过程当中是不允许重型的机械进入到管网进行施工作业的,同时也不能够再清淤的过程当中使用那些具有着比较强力的腐蚀性的辅助剂,防治对管网造成损坏。
(四)老旧管道的硫化氢中毒防护
老旧管道的使用时间一般都很长,在老旧管道以及井内通常来说都是存在着很多的淤泥的,然后因为流水的不通畅可能会在老旧管道当中产生剧毒的气体硫化氢气体。在进行老旧污水管道的改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做好对有害气体的防护,防止有害气体对施工的人员以及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新管网铺设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现在的新官网的铺设看似施工单位只需要进行施工就可以了,不会受到很多太大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在施工过程当中还是会存在着很多问题的。
(一)协蚂好调好施工顺序
在一个新的区域当中进行施工,一旦施工方案进行了确定,市政施工也就要开始了,并且由于污水管网是埋在最下面的,并且有时候污水管网埋设的区域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多次的开挖,这些对于污水管网的整体上的维护是不利的,所以说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市政部门应该与相关的部门进行协调,能够同时进场施工的就同时进场施工,不能够同时进场施工的也要为这些施工项目制定一个严格的作业面的限制,防治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污水管网造成破坏,从而导致漏水的事件出现。
(二)前期规划需要精准
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的规划,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是得的勘测,因为在污水管道的施工过程当中有些区域是新开发出来的,这也就导致了在进行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当中总是容易出现各种的误差,这也就会给管道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不顾及这些误差强行进行施工的话就会导致以为管道的设计尺寸与实际的施工尺寸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导致了管道的变形以及漏水等现象。另外就是如果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顶管这些非开挖工艺进行管道施工,还需要到施工的现场对工作井以及接收井的位置是否会对周围的居民小区以及工厂企业产生影响,检查井的安设者物做位置是否会对于后期的周边污水管道支管的接入产生影响。
(三)严格控制管口材料的质量
在现在的污水管网当中,管道与接口之间以及管道与检查井之间的漏水的问题完全是因为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选用的施工材料不符合标准而引起的。如果说使用的管口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话,无论在进行管道铺设的过程当中如何的符合标准,在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也会因为长期透水或者是渗水以及漏水的现象导致地陷,对于整个区域之内的人们的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污水管网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橡胶密封圈等在接口或者是接缝的位置进行使用的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污水管网施工的质量。
结语
市政工程当中的污水管网施工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现在市政工程施工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现在的污水管道网施工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本文主要就是介绍了在污水管网施工过程当中进行质量控制的要点。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陆』 请问污水处理中COD、BOD、SS分别代表什么啊
CODcr :化学需氧量
能够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测定时间短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是不能像BOD那样,表示出所消耗的氧量。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另外还有许多无机物被氧化,并全部代表有机物含量。
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要量是在指定的温度和时间段内,在有氧条件下由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降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SS:悬浮固体或叫悬浮物。
悬浮固体中,颗粒粒径在0.1~1.0μm之间者称为细分散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0μm者称为粗分散悬浮固体。
(6)污水处理中什么叫质控样扩展阅读:
cod的测定方法
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
1、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
2、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
3、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
4、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
『柒』 污水处理COD,SS,BOD是什么意思
COD代表的是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
BOD代表的是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SS代表的是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人工湿地适合处理纯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占地面积较大,宜采用二级串联;生物滤池的平面形状宜采用圆形或矩形。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宜采用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无机滤料。
地理环境适合且技术条件允许时,村庄污水可考虑采用荒地、废地以及坑塘、洼地等稳定塘处理系统。用作二级处理的稳定塘系统,处理规模不宜大于5000m3/d。
处理方式:
村镇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比较适合于细菌的生长,成为细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场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来灌溉农田。
农业废水的成分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不同发展目标的村镇,其废水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污水时,为减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复杂程度,应结合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沼气池建设,将生活用水中的冲厕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污水处理
『捌』 请问污水处理中COD、BOD、SS分别代表什么啊
顾名思义;
COD是化学需氧量,就是化学反应所需的氧量
BOD是生物需氧量,就是分解有机物过程中所需的氧量
ss悬浮物,指污水中悬浮的小颗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