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一级A标准,BOD、COD、SS、TN、TP浓度具体为多少
BOD:10。BOD:生物需氧量BOD(薯野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
COD:50。COD: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
SS:10。
TN:15。
TP:1。
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COD越高,水质污染越严重。
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大亩氧的数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BOD越高,水中滚手森有机污染物越多,水质污染越严重。
(1)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扩展阅读:
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的重要性还没被普遍认识和接受,不少污水厂建成后没有进行工艺调试,这就产生了要么运行不起来,要么运行起来水质达不到设计要求,运行成本偏高等现象。 事实上,工艺调试是污水厂投产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现并解决设备、设施、控制、工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污水厂投入正常运行;
二是实现工艺设计目标,即出水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三是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量和水质的各项控制参数,在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运行成本。
② 污水处理指标有哪些
1、COD 化学需氧量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2、BOD 生化需氧量
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以ppm或毫克/升表示。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得到完会氧化分解的时间,总共约需一百天,为了缩短检测时间,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检验的水样在20℃下,五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对生活污水来说,它约等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
3、NH3-N 氨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当氨溶于水时,其中一部分氨与水反应生成铵离子,一部分形成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
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氨离子相对基本无毒。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4、SV 污泥沉降比
5、SVI 污泥体积指数
等等
③ 如何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非常需要建立科学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将有 助于评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状况,同时,也便于指导企业(组织)正确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的清洁生产技术。
考虑到清洁生产涉及面广、指标多,建议在选取评价指标时遵循如下原则:
(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是清洁生产指标选取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它是从一个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全 过程地考察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从原材料的采掘,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再到产品销售,直至产品报废后的处置。“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总和评价”。
(2)体现污染预防思想
清洁生产指标的范围不需要涵盖所有的环境、社会、经济等指标,主要应反映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物量,包括使用能源、水或其他资源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反映出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和节约的可能性,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3)容易量化
清洁生产指标涉及面比较广,有些指标难以量化。为了使所确定的清洁生产指标既能够反映项目的主要情况,又简便易行,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因此,应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项,这样,可以给清洁生产指标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4)数据易得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是为评价一个活动是否符合清洁生产战略而制定的,是一套非常实用的体系,所以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指标体系构架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到体系在使用时,容易获得较全面的数据支持。
根据上述原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应能覆盖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各个主要环节,尤其对生产过程,既要考虑对资源的使用,又要考虑污染物的产生。这里给出了一个按照四大类(即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建立指标的例子: (1)原材料指标
原材料指标应能体现原材料的获取、加工、使用等各方面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因而可从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这五个方面建立指标。 ①毒性。原材料所含毒性成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②生态影响。原料取得过程中的生态影响程度。例如,露天采矿就比矿井采矿的生态影响大。 ③可再生性。原材料可再生或可能再生的程度。例如,矿物燃料的可再生性就很差,而麦草浆
的原料麦草的可再生性就较好。
④能源强度。原材料在采掘和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程度。例如,铝的能源强度就比铁高,因为铝的炼制过程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⑤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例如,金属材料的可回收利用性比较好,而许多有机原料(例如酿酒的大米)则几乎不能回收利用。 (2)产品指标
对产品的要求是清洁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产品的销售、使用过程以及报废后的处袭燃侍理处置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有些影响是长期的,甚至是难以恢复的。此外,应考虑产品的寿命优化,因为这也影响到产品的利用效率。
①销售。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即从工厂运送到零售商和用户过程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②使用。产品在使用期内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③寿命优化。在多数情况下产品的寿命是越长越好,因为可以减少对生产该种产品物料的需求。但有时并不尽然,例如,某一高耗能产品的寿命越长则总能耗越大,随着技术进步有可能产生同样功能的低耗能产品,而这种节能产生的环境效益有时会超过节省物料的环境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寿命越长对环境的危害越大。寿命优化就是要使产品的技术寿命(指产品的功能保持良好的时间)、美学寿命(指产品对用户具有吸引力的时间)和初设寿命处于优化状态。
④报废。产品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3)资源指标
在正常的操作情况下,生产单位产品对资源的消耗程度可以部分地反映一个企业的技术工艺和 管理水平,即反映生产过程的状况。从清洁生产的角度看,资源指标的高低同时也反映企业的生产拍吵过程在宏观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因为在同等条件下,资源消耗量越高,则对环境的段亮影响越大。资源指标可以由单位产品的新鲜水耗量、单位产品的能耗和单位产品的物耗来表达。
①单位产品新鲜水耗量。在正常的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整个工艺使用的新鲜水(不包括回用水)。
②单位产品的能耗。在正常的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的电耗、油耗和煤耗等。
③单位产品的物耗。在正常的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构成产品的主要原料和对产品起决定性作用的辅料量。
(4)污染物产生指标
除资源(消耗)指标外,另一类能反映生产过程状况的指标便是污染物产生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较高,说明工艺相应地比较落后或管理水平较低。通常情况下,污染物产生指标分三类,即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①废水产生指标。废水产生指标首先要考虑的是单位产品的废水产生量,因为该项指标最能反映废水产生的总体情况。但是,许多情况下单纯的废水量并不能完全代表产污状况,因为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量的差异也是生产过程状况的一种直接反映。因而对废水产生指标又可细分为两类,即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指标和单位产品主要水污染物产生量指标。
②废气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废水产生指标类似,也可细分为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指标和单位产品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指标。
③固体废物产生指标。对于固体废物产生指标,可简单地定义为“单位产品主要固体废物产生量”。
④ 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哪几方面
清洁生产指标一般分为六大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
⑤ 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指标有哪些
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pH值,重金属。
物理性指标
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固体物质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污水处理中常用悬浮固体(SS)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TDS指标高于1000以上)。
化学性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中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二、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一般BOD/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三、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₂、H₂O、NO、SO₂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四、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
五、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
六、总磷(TP):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七、pH值。
八、重金属。
生物性指标
一、大肠菌群数: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二、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5)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扩展阅读: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
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
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
⑴数量大;
⑵分布广;
⑶存活时间较长;
⑷繁殖速度快;
⑸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
⑹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⑥ 清洁生产标准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区别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主要指的是清洁生产标准和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但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有清洁生产标准和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对于没有的行业,需要使用同行业对比,从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设备、过程控制、管理、产品、污染物、人员八个方面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清洁生产标准:是所要执行的行业必须参考的依据。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据以评价清洁度高低,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而制定的一套或多套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