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如何培养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有:
一、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1)
间歇培菌
(2)
连续培菌
二、接种培菌,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2.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怎么处理的
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目的主要有四个:一是稳定化,通过处理使污泥停止降解;二是无害化,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减量化,减少污泥最终处置的体积,降低污泥处理及最终处置费用;四是资源化和最终处置,在处理污泥的同时实现化害为利、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
3. 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如何培养
一般活性污泥的培养,有自培菌和接种培菌两种方法。自培菌是直接进水并曝气,在好氧池中形成活性污泥的过程。接种培菌是通过接种其他公司的污泥,投放到好氧池,通过曝气后形成适应本公司污废水的活性污泥。
4. 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来的污泥怎样制作成用于种植的肥料要什么工艺
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对北京市密云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通过堆内肥加工容成复合肥,进行了用于农田的试验。该厂每天处理15000m3城镇污水,污泥产量5~6t/d(含水率80%),由于采用酸化—好氧污水处理工艺,污泥质量不错。添加一定数量的N、P、K做成复合肥(N、P、K的比为1∶0.9∶0.4),并直接造粒为污泥颗粒肥。通过在北京市大兴县庞各庄冬小麦田试验以及在温室内进行的油菜和玉米苗期盆栽施肥试验,均取得可喜的结果。由于是制成颗粒状污泥肥料,便于运输和贮存。
具体的技术还需你参考其他技术资料!
5. 污水处理泥从何来
从上述来讨论中知道,你是想知道自自己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泥量很少。首先要知道这些污泥是什么?这些所谓的“污泥”其实就是多种细菌,所有细菌的生成都是在不同环境下而繁衍的。所以,细菌对环境的要求是具有“单一选择性的”。也就是说,你们工艺中的污水在一些关键成分上肯定是有很多变化的,并且还是很大。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时间,也称作“驯化”时间一般要大于4周,而且在30——40摄氏度的温度下是最活跃的。
不知道你们这个工艺污水中是不是能够满足上述条件?如果没有那就要进行调节。
另外,有一种叫做“低温低浊”的污水一直都是很难通过常规的的方法能够处理的。 污水就是在表面上看似很清澈,同时温度很低。这种污水的特点是重金属含量较高(毒性大)、有机物含量很低(也就是细菌没有“吃”的),同时温度很低,这种条件恰恰不适合细菌的繁衍。
6. 污水处理生化处理,养泥是怎么个养法,养泥流程。
以下是我自已总结的一点经验,可供参考。
一、接种菌种:
1、菌种的选择:
对于厌氧菌种应选择当地已有厌氧工程的厌氧污泥或沼气池、鱼塘、护城河清淤污泥等。对于好氧菌种最好选择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脱泥机房当天脱水的活性污泥,如果当地没有污水处理厂则要考虑用生活污水进行自曝气培养菌种。自曝气培养选用的接种水主要为粪便水,具体步骤如下:将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将其稀释至BOD含量300mg/L左右,稀释后污水的总量大约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一半,然后连续闷曝,当水温20度以上时,大约3-5天就会发现池中出现细小的活性污泥绒絮。
2、接种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池容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池容的5%。
二、启动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1、pH控制
好氧池pH值应维持在6.5~8.5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5或pH值>10.5时,将引起生物膜脱落,这时应在调节池内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三、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1、进原水
进原水水量控制在池容的10%以,用清水或污染较轻的河、湖水注入曝气池内,使总水量达到池容的60%左右。启动风机进行预曝气,曝气24小时后投加污泥菌种(从当地污水厂拉来的活性污泥),投加量为池容的10%(根据污泥含水率和废水水质情况确定)。
闷曝(不进水连续曝气)8h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0.5h,再继续闷曝,以后曝气每隔8h可停止曝气静置沉淀0.5h然后继续曝气。
2、闷曝
闷曝气1d后用1000ml量筒取曝气池泥水混合样1000ml观察,污泥外观呈土黄色且絮体较大、呈均匀悬浮态存在,静沉30分钟后观察污泥沉降比应在10%以上。此后可少量多次进水,直到注满整个曝气池。当曝气池被注满后,继续进行间歇曝气,至静置时发现上清液清澈透明可以排放时,则进行排水(排水时停止曝气并连续进水)每次排水不要超过1小时,然后将进水和排水同时停止,再进行间歇曝气-静置-排水,如此反复大约6到7天。如果没有量筒可用娃哈哈纯净水瓶代替进行取样观察。
3、曝气过程控制
在曝气过程中要控制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间,并每隔1小时测试污泥沉降比,若该值逐渐减少,说明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但如果沉降比低于5%则需补充污泥菌种。
4、驯化与培菌
两者为同时进行,挂膜速度很快,一般一周后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有很薄的一层膜,可取样做镜检观察,应能看到少量钟虫、累枝虫等微生物体。
5、挂膜
若微生物膜增殖正常,约7d后,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可流入沉淀池,一部分仍然回流至调节池。即可连续进水、回流。大约20d后,填料上将挂上一层橙黑色生物膜,可按设计水量进水。
6、运行监测
在此情况下能稳定运行1个月左右,这时挂膜基本完成,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此时应密切注意监测水质变化情况,避免负荷突变对生化池造成冲击。
7、稳定运行
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膜开始新陈代谢,老膜开始剥落,出水中出现悬浮物,标志着挂膜阶段结束,可进入正常运行。
7. 污水处理的泥种花好吗
好,污水处理的泥大多是微生物的尸体,也就是很好的生物肥料,其中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素也较为丰富。而且花卉不是用来吃的,即使污泥里有重金属等污染物也不要紧。相反的,有些花卉在特定的重金属含量高的时候才开得艳丽。所以污泥处理后种花是可行的。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8. 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污泥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污泥的来源和污泥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污泥:
1、初次沉淀污泥专: 来自初次沉淀池,其性质随属废水的成分而异.
2、剩余活性污泥与腐殖污泥: 来自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前者称为剩余活性污泥,后者称为腐殖污泥.
3、消化污泥: 初次沉淀污泥、剩余活性污泥和腐殖污泥等经过消化稳定处理后的污泥称为消化污泥.
4、化学污泥: 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法处理废水,所产生的污泥称为化学污泥.
5、有机污泥; 有机污泥主要含有有机物,典型的有机污泥是剩余生物污泥,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消化污泥等,此外还有抽泥及废水固相有机污染物沉淀后形成的污泥.
6、无机污泥: 无机污泥主要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亦称泥渣,如废水利用石灰中和沉淀、混凝沉淀和化学沉淀的沉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