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处理生化池系统细菌死亡原因分析及如何防控
污水处理生化池系统细菌死亡有各种各样原因,PH值、高浓度废水流入、水温等等。
PH值
当污水系统中PH值小于6或大于9的时候对微生物就有毒害作用,越酸或越碱其毒害作用越大。某些微生物对PH要求极其严格,如厌氧系统中产甲烷菌,其适合PH为6.8~7.2,好氧系统中硝化菌在PH低于7时会受到抑制。
温度
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5℃~35℃。当系统中水温低于15度,微生物的活性下降情况明显,其中对于硝化菌影响更为明显。当温度高于40℃时,有部分细菌已经开始死亡,硝化菌高于38℃就开始失活,高于45℃大多数细菌开始失活。
盐度
一般通过市政污水从污泥接种的微生物,其耐盐度0.7%左右,当盐度超过1%有明显的抑制或致死的情况。细菌有很强的变异性,在环境慢慢改变,细菌会慢慢适应。有较长时间培养驯化,系统可以慢慢提高盐度来使该系统细菌适应较高的盐度,但其培养时间较长,培养难度较大。
重金属
常见污水中重金属为铜、铬、镍、汞、银、砷等,其主要对菌体的蛋白质产生变异影响菌体生存。当这些重金属含量过高,也会造成细菌死亡,不同的重金属影响细菌的浓度不一样,需经过实际情况而定。
DO(溶氧值)
对于好氧细菌,DO低于1细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DO低于0.5好氧细菌受到抑制情况明显或死亡。对于厌氧细菌,DO大于0.5厌氧细菌抑制明显,所以DO控制不好,也会导致细菌死亡或者被抑制。
芳香族有机物/含油成分
芳香族有机物如苯酚在一定浓度下对生物有强烈的抑制和毒害作用,厌氧和好氧的承受能力有所不同。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会导致大量的油污会附着覆盖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上,导致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不易进入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内,进而导致细菌缺少营养或溶解氧死亡。
污水处理生化池系统细菌死亡原因分析及如何防控?(甘 度 提供)
Ⅱ 有哪些因素影响反硝化速率
影响反硝化的因素:(1)温度反硝化细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0-401;低于151时,反硝化速率明显降低。因此,在冬季低温季节,为了保持一定的反硝化速率,需要提高污泥停留时间,同时降低负荷或提高污水的停留时间。
(2)溶解氧必须保持严格的缺氧状态,保持氧化还原电位为-110--50mV;为使反硝化反应正常进行,悬浮型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0。 2mg/L以下;附着型生物处理系统可以容许较高的溶解氧浓度(一般低于lmg/L)。
(3)pH值硝化反应的最佳pH值范围是6。5-7。5。(4)碳源有机物质反硝化反应需要提供足够的碳源,碳源物质不同,反硝化速率也将有区别。实验表明甲醇、乙酸、丙酸、丁酸、葡萄糖等均能作为反硝化脱氮的碳源,但反硝化速率有所不同,其中甲醇和乙酸作为碳源时反硝化最快,工程应用最多的是甲醇、乙酸。
(5)碳氮比污水8005与TN的比值一般应维持在5-7左右,这样既不会使反硝化所需碳源太少,也不会使硝化所要求的碳源太多。(6)有毒物质镍浓度大于0。5mg/L、亚硝酸盐氮含量超过30mg/L或盐度高于0。
63%时,都会抑制反硝化作用。
Ⅲ 灌水排水对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污水厂影响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的主要因素
发布时间:2021-05-08
(1)pH值
硝化菌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最佳pH值为8.0 ~ 8.4。在此最佳pH条件下,硝化细菌的最大比例可能达到最大增殖速度。如果PH值小于6或大于9.6,硝化将停止。反硝化菌,污水处理菌种,总氮超标 反硝化菌的最佳pH值为6.5 ~ 7.5,在此pH条件下,反硝化速度最高,pH值高于8或低于6,反硝化速度下降得非常快。
(2)溶解氧(DO)
氧在硝化过程中是电子受体,在反应器中溶解氧的高低一定会影响硝化过程。在硝化的曝气池内,测试结果表明DO含量必须小于1mg/L,通常为1 ~ 2 mg/l。 反硝化菌只有在没有分子性氧气,同时有NO3-和NO2-的情况下,才能利用这些离子的氧气呼吸,还原硝酸盐。有溶解氧时,反硝化菌首先利用溶解氧。这妨碍了反硝化的进行。但是,当水中有少量溶解氧时,污泥絮体内部仍然处于厌氧状态,因此反硝化反应并不要求DO严格为零。反硝化菌最好生活在厌氧、好氧替代的所谓“同时氧”环境下,DO应控制在0.5mg/L以下。
(3)碳源
硝化细菌是滋养型细菌,有机物浓度不是生长限制因素,所以含碳有机物的浓度不能太高,一般BOD值必须低于20mg/L。如果BOD的浓度太高,从属营养细菌会迅速繁殖,自养分型硝酸杆菌无法占优势,不能成为优势,硝化更困难。 反硝化过程中BOD/N是控制反硝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可用于反硝化细菌的碳源分为污水中包含的碳源和附加碳源。这可以直接用于反硝化过程。一般认为,污水中有BOD5/TN > 3 ~ 5表示碳源充足,不需要碳源。低于此值,需要补充所需的外来碳源,通常需要补充甲醇、乙醛等生化性好的物质。
(4)温度
适合硝化的温度为20 ~ 30 ,15 以下,硝化速度下降,5 完全停止。 反硝化反应可发生在15 ~ 35 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低于10或超过30 ,反硝化速度明显降低。温度在3 以下时,脱硝作用停止。
(5)生物固体的平均停留时间
生物脱氮工艺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SRT)主要由亚硝酸盐一代控制。一般生物脱氮工艺的污泥龄为2 ~ 4d,有时可达10 ~ 15d或30d。污泥年龄长,生物硝化能力提高,有毒物质抑制减少,但污泥年龄长,污泥活性降低,影响处理效果。SRT值与温度密切相关,如果温度低,则需要显着提高SRT值。
(6)有毒物质
不仅是重金属,对硝化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也是高浓度NH4 -N,高浓度NO2-n和NO3-n,有机物,复合量。
Ⅳ 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土壤硝化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Haynes(1986)把这些因素分为3组:(1)环境因素:底物和产物、pH值、水分和氧气含量及温度等;(2)生态因素:拮抗物质、生物对NH4的竞争等;(3)人为因素:重金属毒害、残留农药和特定抑制剂等。
底物和产物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以NH4+或N02为唯一底物的,所以NH4+或N02的浓度是影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向土壤中加入NH4+可增加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从而提高硝化作用能力。但NH4浓度达到400mg kg后,反而会抑制硝化作用(Malhi and Mcgill,1982)。
高浓度NH4抑制硝化作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pH值过高,NH3达到毒害水平(Broadbett,1957)。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高浓度NH4更敏感,因此在高浓度NH4下易造成N02积累(Jones and Hedlin,1970)。
此外,最终产物NO3-浓度过高也会抑制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活性(Painter,1977; Boon, and Laudelout,1962)。
硝化作用的副产物是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综合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是二氧化碳(CO2)的296倍(IPCC,2007)
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中性或碱性土壤最适宜硝化作用的进行。培养条件下,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最适pH值为7-9。一般认为,土壤自养硝化作用pH的下限为4.5,而异养硝化作用能在较低的pH下进行(Haynes,1986)。
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土壤中水分与氧气的平衡状况对硝化细菌的活动影响较大。当土壤水分含量达到限制氧气传输的临界点之前,好氧的硝化细菌硝化能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时,硝化细菌活动最为旺盛,硝化作用进行最快(Doran et al.,1990)。从具体的土壤水分指标来看,一般最大硝化速率发生在-10~-33KPa之间(Miller and Johnson,1964; Malhi and McGill, 1982)。在0KPa,因为缺氧,硝化作用停止或速率很低。但在永久萎蔫点-1500KPa仍可发生明显的硝化作用(Miller and Johnson,1964)。干湿交替能够引起氨化的突然加强,同时伴随着硝化的倏然加强和NO3的暂时积累(Campbell and Biederbeck,1982)。
土壤温度土壤硝化作用最适宜温度一般在25-35℃之间(Haynes 1986)。高温和低温都能抑制硝化作用的进行,一般化能自养硝化作用在0-40℃都能发生;异养硝化作用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在温度大于40℃甚至到50-60℃时还可存在异养硝化作用(Focht and Verstraete,1977)。
化感作用化感作用是指一种生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而对其周围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一些实验证明,硝化作用受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一般表现为抑制作用(Moore and Waid,1971;Kholdebarin,1994)。
生物对NH4+的竞争NH4浓度是制约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在有植被的情况下,土壤中植物根系、硝化细菌和其他菌类共同竞争土壤溶液中有限的NH4,而在这三者中,硝化细菌是最弱的竞争者,所以有植被的情况下,如果土壤NH4浓度过低,硝化作用势必会受到抑制。
重金属和残留农药毒害土壤受到Cr、Cd、Cu、Zn、Pb、Ag、As等重金属污染和土壤农药残留量过高时,土壤硝化作用会受到抑制(Dusek,1995)。
此外,由于硝化作用的基质(铵)有的来自周期地向土壤中施入的铵态肥料,有的来自土壤中固有的有机氨化物经氨化作用形成的铵,基质来源的这种差异也会对硝化作用产生影响。
Ⅳ 污水处理工程,氨氮不变化或变化很小,有没有可以解答的,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要看你这个处理工艺里面有没有针对除氨氮的工艺啊,要是都没有怎么去除呢,氨回氮在50ppm以下,且答是南方地区(冬天温度高点)可以考虑用碱性吹脱法。如果废水可生化性比较好可以用生化工艺处理氨氮、COD、BOD、磷。
Ⅵ 影响污水处理去除氨氮反硝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污水处理抄去除氨氮袭反硝化的因素:
(1)温度。 温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比对其它废水生物处理过程要大些。一般,以维持20~40℃为宜。苦在气温过低的冬季,可采取增加污泥停留时间、降低负荷等措施,以保持良好的反硝化效果;
(2)pH值。 反硝化过程的pH值控制在7.0~8.0;
(3)溶解氧。 氧对反硝化脱氮有抑制作用。一般在反硝化反应器内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活性污泥法)或1mg/L以下(生物膜法);
(4)有机碳源。 当废水中含足够的有机碳源,BOD5/TN>(3~5)时,可无需外加碳源。当废水所含的碳、氮比低于这个比值时,就需另外投加有机碳。外加有机碳多采用甲醇。
Ⅶ 影响污水处理硝化菌硝化的因素有哪些
对的。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气性细菌,能有氧的水中或砂 层中生长 ,并在氮循环以及回水质净化过程中扮答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类型的一种杆菌、球菌或螺旋菌。属于自营性细菌的一类,包括两个细菌亚群,一类是亚硝酸细菌(又称氨氧化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另一类是硝酸细菌(又称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Ⅷ 污水处理生化处理过程中,生物硝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污水复生化处理过程中,影制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为基质类和环境类两大类:
一、基质类包括营养物质,如以碳元素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即碳源物质、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另外,还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酚类、苯类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铜、镉、铅离子等。
二、环境类影响因素
(1)温度。
(2)PH值。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酸性或碱性过强的环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严重时会使污泥絮体遭到破坏,菌胶团解体,处理效果急剧恶化。
(3)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