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abr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abr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发布时间:2023-06-13 05:33:28

1. 污水处理池设计方案有什么规范和依据

太多了。

一、环境手册类有: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6册)-工业排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9册)-专用机械》(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4.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5.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2册)-器材与装置》(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6.北京水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等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7.张自杰主编:《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二、基本环境标准与规范类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
7.《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09)
8.《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6–2001)
9.《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1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2.《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1994)

三、其它供参考的规范和标准:
1.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523-2008)
2. 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9-2008)
3. 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
4.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
5.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5-2008)
6. 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1-2008)
7.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
8.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8-2008)
9.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7-2008)
10.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1-2010)
11.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2-2010)
12. 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3-2010)
1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CJ3025-1993)
14.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GB/T18919-2002)
16.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17.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18.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
1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20922-2007)
20.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2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泥质(CJ/T 249-2007)
2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CJ/T290-2008)
23.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O-2008)
24.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
25.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
26.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
27.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
28. 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8-2010)
29.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
30.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8O-2010)
31.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8-2010)
32.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9-2010)
3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7-2010)
34.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2010)
35. 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5-2010)
36.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2-2010)
37. 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3-2010)
38. 屠宰与肉类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4-2010)
39.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40.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6-2010)
41. 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7-2010)
42. 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8-2010)

2. 污水处理设计中ABR池怎么设计计算,要详细的步骤和参数的选取,能找实例的加分,最好是近几年的设计,谢谢

ABR反应器设计计算
设计条件:废水量1 200 m3/d,PH=4.5,水温15℃,CODcr=8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48h。
1、反应器体积计算
按有机负荷计算
按停留时间计算
式中: ——反应器有效容积,m3;
——废水流量,m3/d;
——进水有机物浓度,g COD/L 或g BOD5/L;
——容积负荷,kg COD/m3.d;
——水力停留时间,d。
已知进水浓度COD8000mg/L,COD去除率取80%,参考国内淀粉设计容积负荷[1]P206: kgCOD/m3.d,取 kg COD/m3.d。则
按有机负荷计算反应器有效容积

按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反应器有效容积
取反应器有效容积2400m3校核容积负荷
kgCOD/m3.d 符合要求[1]P206
取反应器实际容积2400 m3。

2、反应器高度
采用矩形池体。一般经济的反应器高度(深度)为4~6m,本设计选择7.0m。超高0.5m。

3、反应器上下流室设计
进水系统兼有配水和水力搅拌功能,应满足设计原则:
①确保各单位面积的进水量基本相同,防止短路现象发生;
②尽可能满足水力搅拌需要,保证进水有机物与污泥迅速混合;
③很容易观察到进水管的堵塞;
④当堵塞被发现后,很容易被清除。
反应器上向反应隔室设计
虑施工维修方便,取下向流室水平宽度为940mm,选择上流和下流室的水平宽度比为4:1。
校核上向流速
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5] 要求上向流速度0.55mm/s。(1.98m/h)
[6]P94要求进水COD大于3000mg/L时,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5m/h;进水COD小于3000mg/L时,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6~3.0m/h。
[1]P202UASB要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9m/h。
下向流速

4、配水系统设计
[5]选择折流口冲击流速1.10mm/s,以上求知反应器纵向宽度为 ,则折流口宽度

选择 ,校核折流口冲击流速
> 1.10mm/s [5]
折流口设一450斜板,使得平稳下流的水流速在斜板断面骤然流速加大,对低部的污泥床形成冲击,使其浮动达到使水流均匀通过污泥层的目的[5]。

5、反应器各隔室落差设计
[1]P208重力流布水,如果进水水位差仅比反应器的水位稍高(水位差小于100mm)将经常发生堵塞,因为进水的水头不足以消除阻塞,若水位差大于300mm则很少发生这种堵塞。设计选择反应器各隔室水力落差250mm。

6、反应器有效容积核算

选择 则设计的反应器结构容积大于按容积负荷计算反应器实际所需容积2400 m3,满足处理负荷要求。
7、气体收集装置
[2]P203沼气的产气量一般按0.4~0.5 Nm3/kg(COD)估算。
沼气产量
[7]P157选用气流速度5m/s,则沼气单池总管管径

选择管子规格DN80。
两池总管汇集
选择DN125,即进入阻火器管径。

8、水封高度
沼气输送管应注意冷凝水积累及其排除,水封中设置一个排除冷凝水的出口,以保持水封罐中水位一定。

9、排泥设备
一般污泥床的底层将形成浓污泥,而在上层是稀的絮状污泥。剩余污泥应该从污泥床的上部排出。在反应器底部的“浓”污泥可能由于积累颗粒和小沙砾活性变低的情况下,建议偶尔从反应器底部排泥,避免或减少在反应内积累的沙砾。设计原则:
①建议清水区高度0.5~1.5m;
②可根据污泥面高度确定排泥时间,一般周排泥1~2次;
③剩余污泥排泥点以设在污泥区中上部为宜;
④矩形池应沿池纵向多点排泥;
⑤应考虑下部排泥的可能性,避免或减少在反应内积累的沙砾;
⑥对一管多孔排泥管可兼作放空管或出水回流水力搅拌污泥床的布水管。
⑦排泥管一般不小于150mm。
排泥量计算:
产泥系数:r=0.15kg干泥/(kgCOD.d),见[1]P156
设计流量:Q=1200m3/d ,进水浓度S0=8000mg/L=8kg/m3,厌氧处理效率E=80%
Δx= r×Q×S0×E=1200×8×0.8×0.15=1152kg
设污泥含水率为98%,因含水率P>95%,取污泥密度ρ=1000kg/m3,则污泥产量为:
每天排泥:
每周排泥:57.6×7=403.2 m3
每组反应器每天排泥:
一组每周排泥:28.8×7=201.6 m3
每个隔室每天排泥:
一隔每周排泥:4.8×7=33.6 m3
13、进水装置设计
水泵选择:水量 Q=1200 m3/d=50 m3/h
扬程 H=15h (净扬程10m,管阻2m,自由水头1m)
查进水泵规格:
型号 流量(m3/h) 扬程(m) 轴功率(kw) 效率(%) 转速(rpm)
2 1/2PW 70 16.5 5.5 63 1850
回流泵选择:回流100%(目的是提高进水的pH),水量为1200 m3/d
查回流泵规格:
型号 流量(m3/h) 扬程(m) 轴功率(kw) 效率(%) 转速(rpm)
2 1/2PW 72 8.5 2.72 61.5 1440

查泵管规格:公称直径2 1/2管,外径75.5mm,普通壁厚3.75mm。
高位槽容积设计按5min泵的最大流量计算:
设计为

3.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范

焦化污水有专门的设计规范《焦化厂、煤气厂含酚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4. ABR污水处理技术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是Bachman和McCarty等人于1982年前后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
反应器特点是:内置竖向导流板,将反应器分隔成串联的几个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上流式污泥床(USB)系统,其中的污泥可以是以颗粒化形式或以絮状形式存在。水流由导流板引导上下折流前进,逐个通过反应室内的污泥床层,进水中的底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以降解去除。

虽然在构造上ABR可以看作是多个UASB反应器的简单串联,但工艺上与单个UASB有显著不同。UASB可近似地看作是一种完全混合式反应器,而ABR则更接近于推流式工艺。与Lettinga提出的SMPA[3]工艺对比,可以发现ABR几乎完美地实现了该工艺的思路要点。首先,挡板构造在反应器内形成几个独立的反应室,在每个反应室内驯化培养出与该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微生物群落。例如ABR用以处理葡萄糖为基质的废水时,第一格反应室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将形成以酸化菌为主的高效酸化反应区,葡萄糖在此转化为低级脂肪酸(VFA),而其后续反应室将先后完成各类VFA到甲烷的转化。通过热力学分析可知,细菌对丙酸和丁酸降解只有在环境H2分压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进行[4],而有机物酸化阶段是H2的主要来源,产甲烷阶段几乎不产生H2。与单个UASB中酸化和产甲烷过程融合进行不同,ABR反应器有独立分隔的酸化反应室,酸化过程产生的H2以产气形式先行排除,因此有利于后续产甲烷阶段中丙酸和丁酸的代谢过程在较低的H2分压环境下顺利进行,避免了丙酸、丁酸过度积累所产生的抑制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ABR各个反应室中的微生物相是随流程逐级递变的,递变的规律与底物降解过程协调一致,从而确保相应的微生物相拥有最佳的工作活性。其次,同传统好氧工艺相比,厌氧反应器的一个不足之处是系统出水水质较差,通常需要经过后续处理才能达标排放。而ABR的推流式特性可确保系统拥有更优的出水水质,同时反应器的运行也更加稳定,对冲击负荷以及进水中的有毒物质具有更好的缓冲适应能力。值得指出的是,ABR推流式特点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在同等的总负荷条件下与单级的UASB相比,ABR反应器的第一格不得不承受远大于平均负荷的局部负荷。以拥有5格反应室的ABR为例,其第一格的局部负荷为其系统平均负荷的5倍。如何降低局部负荷过载的不利影响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5.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厂基本流程

1概述

1.1 设计依据

本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二级排放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 (GBJ 14-87) 《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

1.2 设计任务书(附后)

2原水水量与水质和处理要求

2.1 原水水量与水质

Q=60000m3/胡携d

BOD 5=190mg/L COD=360mg/L SS=200mg/L NH 3-N=45mg/L TP=5mg/L

2.2处理要求

污水排放的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级排放标准:

BOD 5≤30mg/L COD≤100mg/L SS≤30mg/L NH 3-N ≤25(30)mg/L TP≤3mg/L

3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污水处理厂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级排放标准,其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BOD 5≤30mg/L;COD ≤100mg/L;SS ≤30mg/L;NH 3-N ≤25(30)mg/L;TP ≤3mg/L。

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常采用二级生物处理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二级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活性污泥法,主要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延时活性污泥法(氧化沟)、AB 工艺、A/O工艺、A 2/O工艺、SBR 工艺等。另一类是生物膜法,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工艺。任何工艺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条件。

活性污泥法是当前使用比较普遍并且有比较实际的参考数据。在该工艺中微生物在处理单元内以悬浮状态存在,因此与污水充分混合接触,不会产生阻塞,对进水有机物浓度的适应范围较大,一般认为BOD 5在150—400 mg/L之间时,都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处理的多功能性、高效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方面已经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要求,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 我国明确制定了严格的氨氮和硝酸盐氮的排放标准, 从而各种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如 A/O工艺、A 2/O工艺、SBR 工艺、氧化沟等污水处理工艺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开发和广泛的应用, 成为当今污水处理工艺的主流。

该地的污水中BOD 5 在190 mg/L左右, 要求出水BOD 5低于30mg/L。在出水的水质中,

不仅对COD 、BOD 5、SS 去除率都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对氮和磷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结合具体情况在众多的污水处理工艺中选择了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的两种工艺—CASS 工 艺和Carrousuel 氧化沟工艺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4.1 Carrousuel氧化沟工艺(方案一)

氧化沟时二十世纪50年代由荷兰的巴斯维尔开发,后在欧洲、北美迅速推广,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地区也建造了氧化沟污水处理工程。近几年来,处理厂的规模也发展到日处理水量数万立方米的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工程。

氧化沟之所以能在近些年来裤孝伏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于它管理简便、运行稳定、流程简单、耐慎局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好等优点,特别是氧化沟具有特殊的水流混合特征,氧化

沟中的曝气装置只设在某几段处,溶解氧浓度较高,理NH 3-N 效果非常好,同时由于存在厌氧、好氧条件,对污水中的磷也有一定的去除率。

氧化沟根据构造和运行方式的不同,目前较多采用的型式有“Carrousel 型氧化沟”、“Orbal 型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和“交替式氧化沟”等,其中,由于交替式氧化沟要求自动化水平较高,而Orabal 氧化沟因水深较浅,占地面积较大,本报告推选Carrousel 氧化沟作为比选方案之一。

本设计采用的是Carrousel 氧化沟工艺. 其工艺的处理流程图如下图4-1所示: `

图4-1 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4.1.1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4.1.1.1进水闸门井的设计

进水闸门井单独设定,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闸门井一座, 闸门的有效面积为1.8m 2, 其具体尺寸为1.2×1.5 m,有效尺寸为1.2 m×1.5 m×4.5 m。设一台矩形闸门。当污水厂正常运行时开启, 当后序构筑物事故检修时, 关闭某一闸门或者全部关闭, 使污水通过超越管流出污水处理厂。

4.1.1.2 中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其计算简图如图4-2所示

(1)格栅间隙数:设栅前水深h=0.5m,过栅流速v=0.9m/s,栅条间隙宽度b=0.02m,格栅倾角α=60°,建议格栅数为2,一备一用。

Q max sin α0. 652⨯sin 60

=≈68个 n =

Nbhv 0. 02⨯0. 5⨯0. 9

(2)格栅宽度:设栅条宽度S=0.01m,

B=S(n-1)+bn=0.01×(68-1)+0.02×68=2.03≈2.00m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设进水渠道宽B 1=1.60m,其渐宽部分的展开角

α1=2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82m/s),

l 1=

B -B 12. 0-1. 6

=≈0.56m 2tg α12tg 20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的长度:

l 2=

l 10. 56==0.28m 22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β=2.42,K =3),

2

⎛S ⎫v h 1=β ⎪sin αK

b 2g ⎝⎭

4

3

0. 92⎛0. 01⎫

sin 600⨯3 =2. 42 ⎪⨯

19. 6⎝0. 02⎭

43

=0.103m

(6)栅后槽总高度: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H =h +h 1+h 2=0.5+0.103+0.3≈0.9m

(7)栅槽总长度:

L =l 1+l 2+0. 5+1. 0+

H 1



tg 60

0. 5+0. 3

=2.8m

tg 60

=0. 56+0. 28+0. 5+1. 0+

(8)每日栅渣量:在格栅间隙为20mm 的情况下,设栅渣量为每1000m 3污水产0.07 m 3,

W =

Q max W 1⨯864000. 652⨯0. 07⨯86400

=3. 29m 3/d>0.2 m3/d =

1. 2⨯1000K Z ⨯1000

宜采用机械清渣。

图4-2 格栅计算示意图

4.1.1.3细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其计算简图如图4-2所示

(1)格栅间隙数:设栅前水深h=0.5m,过栅流速v=0.9m/s,栅条间隙宽度b=0.006m,格栅倾角α=600,格栅数为2。

Q max 0. 652⨯sin 60

=≈109个 n =

Nbhv 2⨯0. 006⨯0. 5⨯0. 9

(2)格栅宽度:设栅条宽度S=0.01m,

B=S(n-1)+bn=0.01×(109-1)+0.006×109=1.73≈1.75m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设进水渠道宽B 1=1.6m,其渐宽部分的展开角α1=20

(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82m/s),

l 1=

B -B 11. 75-1. 60

=≈0.22m 2tg α12tg 20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的长度:

l 2=

l 10. 22

==0.11m 22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β=2.42,K =3),

2

⎛S ⎫v h 1=β ⎪sin αK

b 2g ⎝⎭

4

3

0. 92⎛0. 01⎫

sin 600⨯3 =2. 42 ⎪⨯

19. 6⎝0. 006⎭

43

=0.51m

(6)栅后槽总高度: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H =h +h 1+h 2=0.5+0.3+0.51≈1.3m (7)栅槽总长度:

L =l 1+l 2+0. 5+1. 0+

H 1

tg 60

0. 5+0. 3

=2.41m

tg 60

=0. 22+0. 11+0. 5+1. 0+

(8)每日栅渣量:在格栅间隙为6mm 的情况下,设栅渣量为每1000m 3污水产0.07 m 3,

W =

Q max W 1⨯864000. 652⨯0. 07⨯86400

=1. 65m 3/d>0.2 m3/d =

2⨯1. 2⨯1000K Z ⨯1000

宜采用机械清渣。

4.1.1.4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与计算

本设计采用曝气沉砂池是考虑到为污水的后期处理做好准备。建议设两组沉砂池一备一用。其计算简图如图4-3所示。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1)池子总有效容积:设t=2min,

V=Q max t ×60=0.652×2×60=78 m3

(2)水流断面积:

A=

Q max 0. 652

==9.31m2 0. 07v 1

沉砂池设两格,有效水深为2.00m ,单格的宽度为2.4m 。

(3)池长:

V 78L===8.38m,取L=8.5 m A 9. 31

(4)每格沉砂池沉砂斗容量:

V 0=0.6×1.0×8.5=5.1 m

(5)每格沉砂池实际沉砂量:设含砂量为20 m3/106 m3污水,每两天排一次,

3

20⨯0. 652

⨯86400⨯2=1.13〈5.1 m3

6

10⨯2

(6)每小时所需空气量:设曝气管浸水深度为2.5 m,查表得单位池长所需空气量为28 m3/(m·h),

q=28×8.5×(1+15%)×2=547.4 m3

图4-3 曝气沉砂池计算示意图

4.1.1.5 厌氧池的设计与计算

4.1.1.5.1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为60000 m3/d,设计为两座每座的设计流量为30000 m3/d。 水力停留时间:

T =2h 。

污泥浓度:

X =3000mg/L

污泥回流液浓度:

V 0"=

X R =10000 mg/L

4.1.1.5.2 设计计算 (1)厌氧池的容积:

V =QT =30000×2/24=2500 m3

(2)厌氧池的尺寸:

水深取为h =5,则厌氧池的面积:

V 2500A ===500 m2。

h 5

厌氧池直径:

D =

4A

π

=

4⨯500

=25 m。 3. 14

考虑0.3的超高,故池总高为H =h +0. 3=5.3 m。 (3)污泥回流量的计算 回流比计算:

R =

X

=0.42

X R -X

污泥回流量:

Q R =RQ =0.42×30000=12600 m/d

4.1.1.6 Carrousel氧化沟的设计与计算

氧化沟,又被称为循环式曝气池,属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见图4-4氧化沟计算示3

4.1.1.6.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30000m3/d设计进水水质BOD 5=190mg/L; COD=360mg/L;SS=200mg/L;NH 3-N=45mg/L;污水水温T =25℃。

设计出水水质BOD 5≤30mg/L;COD ≤100mg/L;SS ≤30mg/L;NH 3-N ≤25(30)mg/L; TP ≤3mg/L。

污泥产率系数Y=0.55; 污泥浓度(MLSS )X=4000mg/L;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X V =2800mg/L; 污泥龄θc =30d; 内源代谢系数K d =0.055. 4.1.1.6.2设计计算

(1)去除BOD

氧化沟出水溶解性BOD 浓度S 。为了保证沉淀池出水BOD 浓度S e ≤30mg/L,必须控制所含溶解性BOD 浓度S 2,因为沉淀池出水中的VSS 也是构成BOD 浓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S=Se -S 1

S 1为沉淀池出水中的VSS 所构成的BOD 浓度。

S 1=1.42(VSS/TSS)×TSS ×(1-e-0. 23⨯5) =1.42×0.7×20×(1-e-0. 23⨯5)

=13.59 (mg/L)

S=20-13.59=6.41(mg/L)

好氧区容积V 1。好氧区容积计算采用动力学计算方法。

V 1=

Y θc Q (S 0-S )

X V (1+K d θc )

=

0. 55⨯30⨯30000⨯(0. 16-0. 00641)

2. 8⨯(1+0. 055⨯30)

=10247m 3

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t=剩余污泥量∆X

Y

∆X=Q (S 0-S ) +Q (X 0-X 1) -QX e

1+K d θc

V 110247⨯24==8.20h

30000Q

=2096(kg/d)

去除每1kgBOD 5所产生的干污泥量=

∆X

=0.499(kgD S /kgBOD5)。

Q (S 0-S )

(2)脱氮

需氧化的氨氮量N 1。氧化沟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氮率为12.4%,则用于生物合成的总氮量为:

0. 124⨯769. 93⨯1000N 0==3.82(mg/L)

25000

需要氧化的氨氮量N 1=进水TKN-出水NH 3-N-生物合成所需要的氨N 。

N 1=45-15-3.82=26.18(mg/L)

脱氮量NR=进水TKN-出水TN-生物合成所需要的氨N=45-20-3.82=21.18(mg/L) 脱氮所需要的容积V 2

脱硝率q dn(t)= qdn(20)×1.08(T-20)=0.035×1.08(14-20)=0.022kg 脱氮所需要的容积:

V 2=

脱氮水力停留时间t 2:

QN r 30000⨯21. 18

==10315 m3 q dn X v 0. 022⨯2800

t 2 =

氧化沟总体积V 及停留时间t:

V 2

=8.25 h Q

V=V1+V2=10247+10315= 20562m3

t=V/Q=16.45 h

校核污泥负荷N =

QS 025000⨯0. 16

==0.083[kgBOD 5/(kgMLVSS ∙d )] XV 2. 8⨯17135

(3)氧化沟尺寸:取氧化沟有效水深为5m ,超高为1m ,氧化沟深6m 。

V

=20562/5=4112.4m 2 h

单沟宽10m ,中间隔墙宽0.25m 。则弯道部分的面积为:

2⨯10+0. 2523π()

3⨯10+3⨯0. 252A 1=+() π⨯10=965.63m

22

直线段部分的面积:

氧化沟面积为A=

A 2=A -A 1 =4112.4-965.63=3146.77 m2

单沟直线段长度:

L=

A 23146. 77

==78.67m ,取79m 。 4⨯104⨯b

进水管和出水管:污泥回流比R=63.4%,进出水管的流量为:Q 1=(1+R ) Q =1.634×

30000m /d=0.568 m /s,管道流速为v =1.0m/s。

3

3

则管道过水断面:

A=

管径d=

Q 0. 568==0.568m 2 v 1

4A

π

=0.850m, 取管径850mm 。

校核管道流速:

v=

(4)需氧量

Q

=0.94m A

实际需氧量:

AOR=D1-D 2-D 3+D4-D 5

去除BOD 5需氧量:

D 1=a "Q (S 0-S ) +b "VX =7754.03(kg/d) (其中a "=0.52,b "=0.12)

剩余污泥中BOD 5需氧量:

D 2=1. 42⨯∆X 1=1131.64(kg/d)

剩余污泥中NH 3-N 耗氧量:

D 3=4. 6⨯0. 124⨯∆X =454.57(kg/d) (0.124为污泥含氮率)

去除NH 3-N 的需氧量:

D 4=4.6×(TKN-出水NH 3-N )×Q/1000=3450(kg/d)

脱氮产氧量:

D 5=2.86×脱氮量=1514.37(kg/d)

AOR= D1-D 2-D 3+D4-D 5=8103.45(kg/d)

考虑安全系数1. 2,则AOR=8103.45×1. 2=11344.83(kg/d) 去除每1kgBOD 5需氧量=

AOR

Q (S 0-S )

11344. 83

25000⨯(0. 16-0. 00641)

=

=2.95(kgO 2/kgBOD5)

标准状态下需氧量SOR

SOR=

AOR ∙C S (20)

α(βρC S (T ) -C ) ⨯1. 024

(T -20)

(C S (20)20℃时氧的饱和度,取9.17mg/L;T=25℃;C S(T)25℃时氧的饱和度,取 8.38mg/L;C 溶解氧浓度,取2 mg/L;α=0.85;β=0.95;ρ=0.909)

SOR=

11344. 83⨯9. 17

=20764.89(kg/d) (25-20)

0. 85⨯(0. 95⨯0. 909⨯8. 38-2) ⨯1. 024

∆SOR

=5.41(kgO 2/kgBOD5)

Q (S 0-S )

去除每1kgBOD 5需氧量=

曝气设备的选择:设两台倒伞形表面曝气机,参数如下: 叶轮直径:4000mm ;叶轮转速:28R/min;浸没深度:1m ; 电机功率:210KW ;充氧量:≥2.1kgO 2/(kW·h)。

4.1.1.7二沉池的设计与计算

其计算简图如图4-5所示

4.1.1.7.1设计参数

Q max =652 L/s=2347.2 m 3/h;

氧化沟中悬浮固体浓度 X =4000 mg/L;

二沉池底流生物固体浓度 X r =10000 mg/L;

污泥回流比 R=63.4%。

4.1.1.7.2 设计计算

(1)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F 根据生物处理段的特性,选取二沉池表面负荷q=0.9m3 /(m2·h), 设两座二次沉淀池 n =2.

F =Q max 2347. 22==1304(m) nq 2⨯0. 9

(2)池子的直径 D

D =4F

π=4⨯1304

π=40. 76(m),取D =40m 。

(3)校核固体负荷G

24⨯(1+R ) QX 24⨯(1+0. 634)⨯30000⨯4000G == F 1304

=141.18 [kg/(m2·d)] (符合要求)

(4) 沉淀部分的有效水深h 2 设沉淀时间为2.5h 。

h 2=qt =0.9×2.5=2.25 (m)

(5) 污泥区的容积V

V =2T (1+R ) QX 2⨯2⨯(1+0. 634) ⨯30000⨯4000 =24⨯(X +X r ) 24⨯(10000+4000)

=1945.2 (m3)

(6)污泥区高度h 4

污泥斗高度。设池底的径向坡度为0.05,污泥斗底部直径D 2=1.6m,上部直径D 1=4.0m,倾角为60°,则:

"= h 4D 1-D 24. 0-1. 6⨯tg 60°=2.1(m) ⨯tg 60°=22

11

V 1=2)πh 1"⨯(D 12+D 1D 2+D 2

12=13.72 (m3)

圆锥体高度

""=h 4D -D 140-4⨯0. 05=0.9(m) ⨯0. 05=22

V 2=

=

竖直段污泥部分的高度 ""πh 412⨯(D 2+DD 1+D 12) ⨯(402+40⨯4+42) =418.25(m3) π⨯0. 912

"""=h 4V -V 1-V 21945. 2-13. 72-418. 25==1.16(m) 1304F

"+h 4""+h 4"""=2.1+0.9+1.16=4.16(m) 污泥区的高度h 4=h 4

沉淀池的总高度H 设超高h 1=0.3m,缓冲层高度h 3=0.5m。

则 H =h 1+h 2+h 3+h 4=0.3+2.25+0.5+4.16=7.21m

取H =7.2 m

4.1.1.8接触池的设计与计算

采用隔板式接触反应池。其计算简图如图4-5所示。

水力停留时间:t=30min

12

平均水深:h =2.4m。

隔板间隔:b=1.5m。

池底坡度:3%

排泥管直径:DN=200mm。

4.1.1.8.2设计计算

接触池容积:

V =Qt =0.652×30×60=1174 m 3

水流速度:

v =Q 0. 652==0. 18 m/s hb 2. 4⨯1. 5

表面积:

Q 1174==489. 2 m2 h 2. 4

廊道总宽度:隔板数采用10个,则廊道总宽度为B=11×b=11×1.5=16.5m。 接触池长度:

F 489. 2L ===29.6m取30m 。 B 16. 5

水头损失,取0.4m 。 F =

13

6.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规范和标准

法律分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规范和标准是为了规范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防止医院污水污染环境,预防疾病传播和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设备及材料、检测与过程控制、辅助设施设计、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水体的使用功能以及有关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确定该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省界水体适用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十三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7. 污水处理设计原则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原则
1.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 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3. 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出厂水质要求,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妥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4. 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 为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本工程中的关键设备拟从国外引进。其它设备和器材则采用合资企业或国内名牌产品。
6. 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7. 为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供电系统需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双回路电源,且污水厂运行设备有足够的备用率。
8. 在污水厂征地范围内,厂区总平面布置力求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前提下,使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扩大绿化面积,并留有发展余地。使厂区环境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9. 竖向设计力求减少厂区挖、填土方量和节省污水提升费用。
10. 厂区建筑风格力求统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并与厂区周围景观相协调。
11. 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把污水处理厂设计成为现代化的园林式工厂。

8. 什么是ABR污水处理技术

ABR中文称为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它是厌氧污水生物技术,主要适用于制药厂污水处理、医院
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
、涂料废水处理等场所。了解更多请
网络一下
碧水蓝天
环保。

9. 污水处理厂初步验收的规范、标准有哪些

答: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初步验收的规范、标准如下:
标准号 标准名称
S1 全国通用给排水图集
S2 全国通用给排水图集
S3 全国能用给排水图集
CTT-90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141-90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10-6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GBJ50204-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300-88 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
GBJ232-8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6-82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43-8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3-8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TJ231-75、78 设备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YS1411-89 防腐蚀工程操作规范
GB1232-8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6-82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5-82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43-8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TJ231-75、78设备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GBJ14-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3-8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对于引进设备除参照国内标准外,必要时应参照国标标准和其它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阅读全文

与abr污水处理设计规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疗废水多久做一次水质检测 浏览:221
反渗透系统如何根据水质设计 浏览:611
苏泊尔空气净化器怎么换货 浏览:963
高离子交换量沸石 浏览:325
卫生间地面用什么除垢 浏览:856
振兴污水处理厂怎么样 浏览:241
树脂发光字制作的流程 浏览:339
污水提升泵是怎么工作的 浏览:48
油田回注水处理国家标准 浏览:934
提升泵浮球阀电路图 浏览:588
EDI回收率低原因 浏览:693
超滤膜耐酸使用范围 浏览:779
井水里水垢多 浏览:631
10寸pp滤芯能过多少吨 浏览:840
水帘机废水的危废代码 浏览:55
净水处理厂的工艺 浏览:719
略阳有多少污水处理厂 浏览:393
mvr浓缩废水如何处理 浏览:648
沁园净水机灯不亮滤芯什么时候换 浏览:628
先进净水器哪个牌子好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