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污水的处理难点有哪些
农村污水会带来很多问题,在治理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农村家禽散养非常普遍,家禽排泄量超过人,家禽粪便随地排放形成面源污染,最终随雨水流进池塘。常规的管网截污治理只能解决人类排泄污染,不能解决家禽面源污染;
其次,农村水污染并非只有人类生活污水。池塘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洗衣洗菜、小孩游泳过去都在池塘里,池塘污染放任不管的话,农村水环境不会真正改善。
第三,农村生活污水目前几乎无任何管网建设,截污纳管工程量大,纠纷多;
第四,人口季节流动导致水量变化大,有时没水,常规处理工艺难以稳定运行。
2. 污水处理问题
感觉这个问题很宽啊,不太好回答。说下自己的观点。。
1、你所说的工艺就相当于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工艺,对于脱氮除磷、脱色、去除COD的效果比较显著。
2、一般除磷工艺的话基本是在厌氧阶段,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磷酸根等离子,通过聚磷菌等吸收磷元素,然后投加CaOH2,生产的磷酸钙沉淀,从而去除。
3、脱氮工艺的话也是在厌氧阶段,有机物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转变为N2除去。原理大体是这样的。
4、后面阶段的好氧阶段,主要是去去除COD,将前期厌氧阶段的有机物通过好氧微生物代谢后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小分子物质。
5、微生物情况:厌氧-缺氧阶段主要是厌氧菌,如假单胞菌、产甲烷菌等杆菌类
,好氧阶段的话菌种很多,基本大部分菌属吧,比如球状菌、链状菌、原生动物等。
嗯,我所知道的就这些了。。。呵呵
3. 污水治理措施
首先国家各级政府在资金、政策、法规法规上以环境道德教育为主导,以经济处罚为辅助手段,从源头上加强水污染的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第二要加大水治理工程措施,给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改善工艺和更新设备,提高效率,第三,水治理科学技术保障是重中之重,华清科技的物理水治理方法:有重力分离、过滤、蒸发结晶和物理调节等来治污;化学水治理方法:酸碱中和方法,溶于水的中和沉淀法等,通过化学反应治污;生物水处理方法: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减少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或使其完全无害化, 使已受污染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方法。
法律依据: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 一、依法明晰各方责任。城镇(园区)污水处理涉及地方人民政府(含园区管理机构)、向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纳管企业)、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等多个方面,依法明晰各方责任是规范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履行好以下职责:一是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二是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吸引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机构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合理制定和动态调整收费标准,建立和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四是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五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赋有监管职责的部门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纳管企业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业污水进行预处理,相关标准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理达标;其他污染物达到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工艺要求后方可排放。二是依法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开展自行监测并主动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自觉接受监督。属于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的,还须依法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运营单位共享数据。三是根据《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4〕151号)、委托处理合同等,及时足额缴纳污水处理相关费用。四是发生事故致使排放的污水可能危及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时,应当立即采取启用事故调蓄池等应急措施消除危害,通知运营单位并向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运营单位应当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一是在承接污水处理项目前,应当充分调查服务范围内的污水来源、水质水量、排放特征等情况,合理确定设计水质和处理工艺等,明确处理工艺适用范围,对不能承接的工业污水类型要在合同中载明。二是运营单位应配合地方人民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认真调查实际接纳的工业污水类型,发现存在现有工艺无法处理的工业污水且无法与来水单位协商解决的,要书面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开展进出水水质水量等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开运营维护及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并向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报送污水处理水质和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四是合理设置与抗风险能力相匹配的事故调蓄设施和环境应急措施,发现进水异常,可能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受损和出水超标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污染物溯源,留存水样和泥样、保存监测记录和现场视频等证据,并第一时间向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难点
村镇污水处理的难点与共性技术需求:分布广,地区差异大,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不健全;经济力量薄弱;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雨污水资源化利用低
5. 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有哪些要点
在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污水管道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污水管网是整个工程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农村下水道建设过程中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从移交初始场地到验收再到最终竣工,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个子项目在通过审核前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现场研究。现场勘察是为施工做前期准备,勘察周边施工环境,看是否合适施工。施工环境确定后,必须将环境总报告报有关部门审批。
铺设沟渠时,根据初步施工方案,在管道中心和部分沟渠的场地交点处撒上合适的物质。施工前需要进行多次试验,每个子项目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
农村污水管道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前的施工计划和施工图,以及所有原材料的采购和合格记录,污水管道沿线每条下水管道的详细位置。以及各种状态记录。
污水管网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减少原材料浪费,控制施工进度,合理规范施工时间和施工人员进度,提高整条下水道施工质量项目。
6.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总磷达标难点是什么
溶解性难化学沉淀总磷偏高。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总磷达标难点是溶解性难化学沉淀总磷偏高,废水处理厂在城市也称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厂,设在工厂的常称处理站,出水放入城市排水管道时,处理站实际上是一种预处理设施。
7.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还存在哪些问题
每年产生污水90多亿吨,处理率却仅为22%,远低于城镇污水90%以上的处理率;污水治理设施“建好不用、只晒太阳”的现象普遍存在;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与地方经济可承受能力矛盾增加……农村污水治理陷入重重困境。
政策密集落地激发巨大市场
农村污水治理已经成为今年水污染治理的重头戏。2018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今年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
紧随其后,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提及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要向这方面倾斜。
地方层面,农村污水治理步伐也在加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湖南、湖北、江苏、福建、云南、安徽等近20省份相继出台一系列推进村镇污水治理的政策。例如,湖南省提出,到2020年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全省农村厕所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山东省提出,到2020年,50%以上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80%以上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农村新型社区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
重金投入是一大亮点。例如海南省提出,2018-2020年,计划筹措约190亿元资金用于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国家及地方层面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推动着村镇污水领域市场加速释放。据E20研究院测算,到2020年村镇污水处理率将达60%,后“十三五”时期预计市场空间剩余1200亿。
“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已趋于饱和,而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呈现一片蓝海。”桑德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村镇环境集团总经理王俊安表示。
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5月,共有18个投资额超5亿的村镇污水治理项目释放,累积投资额度超165亿元。
8. 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许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配套率不高,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只重视排水管网主干道与污水处理工厂的建造规模,忽视结户支管与收集支管的建造,导致原有污水收集管网无法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收集污水的作用。
(2)一些较老城区的排水管道有很多都是雨水与污水共用管道,在雨水管道中还包含着大部分的城市生活污水,致使污水管网结户支管改造后还不能与污水处理网相互配套,城市生活污水无法顺利接入主干道。
2、前期工作有待加强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水资源污染处理相关项目重要的前置要件之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涵盖了项目投资额度的大小,实施步骤的可操作性及建成后的营运效率等重要内容。其成果直接昭示着项目的未来发展和最终结果。但是,当前许多地区依然存在重视形象,重视政绩,忽视实际的问题。很多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充足,缺乏考量实际状况就盲目开工。甚至某些项目为了能够尽快通过审查上马开工,使用虚假数据编制可行性报告,导致可行性研究失去本来的意义。许多规模庞大,投资巨大的污水处理项目自建成之日起就面临污染水资源缺乏的情况。
3、管网后期维护工作没有跟上
排水管网既承担着排放污水职责,也是收集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使用过程中,管道发生破损,需及时修复以保障管网的正常使用。在实际工作中,管网维护工作做得很不够。远离市区或偏僻地方的管网,常常面临损坏而无人修理的局面,而市政设施建设导致管网破损,有时也得不到及时修理。
4、污水处理结果不能满足规范标准
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地处郊区,没有收到应有重视,其排放水体的管道被其他设施占用,加上配套的污水网管缺乏,导致这些设施处理后所排放出来的污水质量远远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9. 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存在的问题
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人员水平偏低。为确保污水处理厂运营顺利,其管理人员多从当地聘用,但其专业知识、运营经验、处理问题能力方面较欠缺;同时,由于污水处理在乡镇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队伍总体而言水平不高,这些都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运营。
二是运营费用难以落实。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和受益群众出资构成,在具体的费用落实上,国家财政拨款程序多、手续复杂,落实较慢;在收益群众出资上,具体的计算标准、收取方式和途径上存在一些问题,还有部分群众认为没有必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拒绝缴纳相关费用,导致收资难。费用落实不到位,最终影响污水处理。
三是环保问题突出。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运营资金不到位、涉及标准过低等因素影响,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作用发挥不到位,导致污水处理不到位,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自然界,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针对上述问题,基层建议:
一是做足准备工作,加快项目落实。提前做好污水处理厂地址选择、设计规模等方面的资料准备工作,确保申报工作尽早落实;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协助处理好配套设施修建、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加快工程进度。
二是协助管理运营,提升管理效能。协助污水处理厂做好人员培训、资费标准设定、费用收取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污水处理厂运营顺利,效能最大化。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要采取定期检查、接受群众举报等途径,协助县环保局搞好污水处理厂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其运行规范、污水处理得力。
1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项目运维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运维管理中,首先是运维成本无法保证。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多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群众出资很少,要获得专项拨款需要通过多方协议,农村污水处理显然很难获得当地社区的资助。在过去,污水处理设施关注的往往是建设成本,忽视运维和维护方面的长期可持续投资。运行资金缺乏保障往往会影响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有晒太阳工程的情况下。
其次是运维人员能力还欠缺。农村污水处理站点运行重点在于运维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因地而异,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运维人员很难应对突发问题。国内专门从事农村污水处理运维的企业不多,各地相关站点的运维也处于试运行阶段,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
最后是运维考核标准不规范。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运维项目较多,日常运维工作包括水质管理、设施运维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站区面貌……需要有标准的运维考核体系,让运维工作具备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