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知道环境治理的专家
高宝玉,男,山东省鄄城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注册环保
工程师。
通信地址:山东济南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50100。电话:
0531-88364832(o),e-mail: [email protected] 。
受教育情况: 1996.3-1999.3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4.9-1987.7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78.10-1982.7 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炼制系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
学位。
工作经历: 2001.1-至今,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6-2008.7 美国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土木、环境和海洋工程
系环境系统中心,客座教授;
1999.9-2000.12 山东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
1999.11-2000.2 德国karlsruhe大学水环境工程研究所,访问学者
(daad资助);
2003.8-2003.11 德国karlsruhe大学englar-bunte研究所水化学研究室,
访问学者 (daad资助);
1998.10-1999.10 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5.5-1998.10 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
1995.1-1995.5 美国saint vincent 学院,客座教授;
1989.1-1995.4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中心,讲师、副教授;
1987.8-1988.12 山东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
1982.8-1984.8 华东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有机化学教研室,助教。
主要研究领域: 水和废(污)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研制开发和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资源化研究
固体废物利用技术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国际水质协会(iwa)化学工业专题组管理委员会委员
国际水质协会(iwa)会员
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水处理化学专题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混凝技术学组理事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委员会委员
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授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编辑委员常务委员和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编委
《环境化学》编委
《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
《环境工程学报》编委
《精细化工》编委
山东省环保产业研发基地理事会常务理事
《山东化工》编委
《山东环境》编委会副主任
济南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政协第十二届济南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邀委员
科研与成果: 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水专项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课题、山东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山东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等50余项, 鉴定成果21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授权7项)。在中外文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3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60余篇。开发研制出十余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研制开发出的产品大多已投入到工业生产和应用中去,研究成果获各种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于1999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三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于2003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和《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特别提名奖》,于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杰出中青年科学家称号。
主要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及高效絮凝技术”成果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高效多功能无机-有机复合水处理剂的研制及开发” 成果获200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聚合铝硅无机高分子水处理剂” 成果获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 “硅酸根/硫酸根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中铝的形态及性能影响研究” 成果获2008年度山东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
5. “崂山生态及保护研究” 成果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新型混凝剂聚合硅铝铁的基础及应用性能研究” 成果获200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水和废水处理用混凝剂/絮凝剂的特性及应用基础研究” 成果获2007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
奖;
8. “山东省环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成果获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9. “高效多功能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成果获2002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 “se-z3型分散阻垢剂” 研究成果获199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1. “jx-ii型絮凝剂” 成果获199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山东省环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成果被评为2002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
刘俊新 电话: (010)62849133
职位: 研究员 传真: (010)62849133
邮编: 100085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简介:
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组组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1994至1996年和1998至1999年先后两次在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所(TNO-MEP) 高访和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目前的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水质工程与水环境恢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境工程学报》副主编等。现任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⑴ 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研究,包括新型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新型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有毒有害污染物生物降解机理与技术、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工艺等;⑵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及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机理与新型反应器的研究;⑶ 污泥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通过对单体技术的创新与优化组合,形成经济、高效和清洁型的污水处理集成工艺或系统。
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省部、科学院和地方科技攻关与实际工程项目等40余项,曾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2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1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专项”、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2. 2021年北京水展会什么时候开始有知道具体时间吗
华北水处理行业数十年的北京水展时隔一年,在万众期待中实现了王者归来,将于10月10-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与大家重聚。本届展会2.5万平米的展示面积将汇聚全行业800多家参展企业,现场展示的水处理专业产品和技术横跨市政、民用与工业三大领域,为业内人士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水处理技术与服务解决方案。展会同期举办近10场专题论坛和活动,网罗华北市场热点话题,聚焦行业技术前沿及发展趋势。
2021
中国国际水技术展览会
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展览会
地点:北京 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 国家会议中心(CNCC)
时间:2021年10月10-12日
展位号:1H011+1H015
3.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于萍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考研资料链接:https://pan..com/s/1BcWWT5BAcTMgdOmwxPM1SA
4. 《工业用水与废水》、《水处理技术》哪个期刊更好一些对水处理设计有更大的帮助,谢谢
《水处理技术》期刊主要刊登各种水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尤其是膜技术在水处理、化工、电力、电子、煤炭、医药、食品、纺织、冶金、铁路、环保、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同时为水资源开发、工业用水除盐、工艺用水处理、超纯水制备、废水治理、水再生回用、海水淡化提供有效的新技术。
《水处理技术》为环境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如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论文被美国SCI、CA和日本科技文献速报摘录。曾多次荣获国家海洋局、华东地区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辟有综述与述评、研究报告、应用技术、经验交流、技术讲座、信息与简讯等栏目。
《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1970年创刊并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期刊。全国化工给水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主办,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会刊。国内统一刊号CN34-1204/TQ,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2455。
《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是国内创刊最早的水处理专业期刊之一。三十多年来,为促进水工业的技术进步刊登了大量高质量科技论文。及时报道本行业的重大科研成果与进展,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刊出大量工程应用实例。内容涉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及回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塔、离子交换及功能膜、消防设计等方面。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给水处理、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与经验、工程实例、冷却塔、消防设计、工程项目信息等。
本刊为核心期刊,入选《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及俄罗斯《文摘杂志》摘录期刊。
《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发行范围覆盖全国石化、化工、石油、环保、冶金、电力、市政工程、医药、轻工、机械、纺织等行业的生产厂、设计院、科研院所、环保机构。以从事水处理研究、工程设计、生产运营与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为了使工程设计人员及时了解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现况,提高工程设计水平,促进工程产品在建设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坚持开办“工程实例”栏目,介绍、推广工程设计应用技术与产品,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也赢得了广大水处理科研部门和产品生产商的赞誉。
5.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的实验研究中心
国家级科研平台
一、国家实验室:
1、信息与控制国家实验室(筹建中)
二、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3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3、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4、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5、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分室6、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7、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0、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
1、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
2、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3、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4、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
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
1、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1、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燃烧技术研究所
4、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口腔种植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
1、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7、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
1、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
2、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3、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
1、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开放实验室
3、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4、农业部生态农业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5、农业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6、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7、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其他部委1个: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浙江呼吸药物研究实验室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8个:
1、浙江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2、浙江省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筛选和中药开发及评价重点研究实验室
3、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4、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研究实验室
5、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6、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研究实验室
7、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8、浙江省核农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9、浙江省饲料与动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10.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11、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12、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3、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4、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
15、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
16、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17、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18、浙江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
1、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嵌入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三、其他研究机构
国家林业局
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智能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一、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个
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汉语史研究中心
3、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6个
1、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2、浙江省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浙江省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
4、浙江省宋史宋学研究基地
5、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
6、传媒研究中心(准基地)
三、其他研究机构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
教学平台
一、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数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Ⅰ)
2、数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Ⅱ)
3、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4、心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5、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6、基础医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7、中文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8、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1、工程制图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2、化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3、力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4、物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1、国家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示范性软件学院)
2、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3、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其他人才基地
1、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3、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985二期平台
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I):
1、信息与控制科技创新平台
2、农业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平台
3、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4、机电系统及装备科技创新平台
5、医学技术与疾病防控科技创新平台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II):
1、数学科学及其应用科技创新平台
2、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装备科技创新平台
3、能源清洁利用与高效转化科技创新平台
3、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I):
1、农村发展研究创新基地
2、中国民营经济研究创新基地
4、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II):
1、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创新基地
2、语言与认知研究创新基地
3、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创新基地
其他学术机构
1、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2、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3、国际电磁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
4、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
5、海洋研究中心
6、脑与智能研究中心
7、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中心
8、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9、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10、浙江大学中西部发展研究院
11、光通信交叉研究中心
12、微系统交叉研究中心
13、系统芯片交叉研究中心
14、安全农产品研究中心
15、农业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6. 帮忙介绍一下浙江大学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学校简介浙江大学[1]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同时也是九校联盟(C9)的成员。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竺可桢带领下的国立浙江大学汇聚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数学有钱宝琮、陈建功、苏步青,物理有胡刚复、王淦昌、朱正元、吴健雄,化学有王葆仁、王琎、卢嘉锡、李寿恒,生物有罗宗洛、贝时璋、谈家桢,土木工程电机有钱令希、王国松,历史、地理有谭其骧、任美锷、钱穆、梅光迪,农学有蔡邦华、吴福桢、梁庆椿、卢守耕、吴耕民,教育有费巩、黄翼、国学有丰子恺、马一浮、郑晓沧等。在学生中后来亦有一大批杰出学者大师出现。竺可桢时期的浙大,以文理称雄中国,1948年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浙大教授有4人入选,居全国第三位。</b>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 十一大门类。学校现有112个本科专业,43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点317个,另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农 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国际教育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 家重点学科14个,另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 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 基地1个。 学生交流是校际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与日本及欧洲的大学之间的学生交流较频繁,既有学生的长期交流计划,又有短期的交换项目,如欧洲商务实习项目、香港实习项目、爱因斯特交流项目等、已经实行了多年的melten项目,在美国、德国、印度、智利及中国执行、浙大是中国唯一的被该项目选中的大学。近年来,浙大学生的国际交流频率以每年增加10%以上,在校生共有三大渠道进行国际交流。 一、学术交流包括学位项目、非学位短期修读课程项目、协作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等。目前该校大部分项目属于这一类。 1、学位项目组织学生到国(境)外大学交换学习,修读学分,回校后还需得到学校学分认可的项目。特点: 1)交流时间较长,一般至少一个学期;(2)一般双方互免学费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3)学生学习连续性好,系统性强;(4)双方学分互认;(5)对学生的语言及学习能力要求高。 举例:香港各大学交换生项目,日本各大学交换生项目。 2、非学位短期修读课程项目一般不存在学分互认,学生仅仅是利用很短的时间修读一定的课程。特点: 1)交流时间较短,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对正常学习影响较少;(2)不存在学分互认,部分项目会提供学习证明;(3)部分项目费用较高。 举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暑假课程班,德国柏林工大暑假课程班。 3、协作研究事先确定某个课题,选拔学生参与,学生可以个人或由不同国家(地区)学生组成团队共同研究,完成课题项目。特点: 1)交流时间不定;(2)特别强调团队的合作,部分项目由双方同学协作进行;(3)部分项目需在实验室进行;(4)对学生的科研要求较高;(5)部分项目有企业或个人资助。 举例:海外杰青汇中华项目,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互访计划。 4、参加学术会议一般是由于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秀成果而获邀参加学术会议,经专家推荐,学校审核予以立项的项目。特点: 1)参加国际各类学术会议;(2)参加项目并进行讨论发言。 举例:中印青年论坛,哈佛亚洲国际关系项目。 二、校际文化交流通过各种文化交流的形式,加强沟通联系,促进相互了解,进一步增进友谊的项目。特点: 1)一般时间较短;(2)对参加同学有相应特长的要求。 举例:文琴艺术团赴俄罗斯汇报演出,两岸三地辩论邀请赛。 三、实习到国(境)外大公司实习,通过实践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的培养的项目。特点: 1)一般时间较长;(2)一般有专业要求;(3)到对方公司实习,根据规定由对方支付相应的报酬。 举例:爱因斯特项目,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项目。 国家级科研平台 一、国家实验室: 1浙江大学目前没有国家实验室 二、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3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3、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4、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5、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分室 6、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7、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0、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 1、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 2、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3、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4、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 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 1、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1、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燃烧技术研究所 4、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口腔种植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 1、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7、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 1、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 2、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3、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 1、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开放实验室 3、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4、农业部生态农业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5、农业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6、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7、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其他部委1个: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浙江呼吸药物研究实验室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8个: 1、浙江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2、浙江省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筛选和中药开发及评价重点研究实验室 3、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4、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研究实验室 5、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6、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研究实验室 7、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8、浙江省核农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9、浙江省饲料与动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10.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11、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12、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3、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4、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 15、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 16、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17、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18、浙江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 1、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嵌入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三、其他研究机构 国家林业局 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智能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一、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个 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汉语史研究中心 3、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6个 1、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2、浙江省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浙江省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 4、浙江省宋史宋学研究基地 5、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 6、传媒研究中心(准基地) 三、其他研究机构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 教学平台 一、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数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Ⅰ) 2、数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Ⅱ) 3、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4、心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5、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6、基础医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7、中文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8、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1、工程制图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2、化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3、力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4、物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1、国家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示范性软件学院) 2、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3、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其他人才基地 1、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3、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985二期平台 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I): 1、信息与控制科技创新平台 2、农业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平台 3、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4、机电系统及装备科技创新平台 5、医学技术与疾病防控科技创新平台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II): 1、数学科学及其应用科技创新平台 2、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装备科技创新平台 3、能源清洁利用与高效转化科技创新平台 3、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I): 1、农村发展研究创新基地 2、中国民营经济研究创新基地 4、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II): 1、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创新基地 2、语言与认知研究创新基地 3、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创新基地 其他学术机构 1、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2、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3、国际电磁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 4、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 5、海洋研究中心 6、脑与智能研究中心 7、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中心 8、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9、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10、浙江大学中西部发展研究院 11、光通信交叉研究中心 12、微系统交叉研究中心 13、系统芯片交叉研究中心 14、安全农产品研究中心 15、农业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希望我的回答你满意。
7. 全国关于水处理的杂志最权威的有哪些
《工业水处理》和《给水排水》是两款很权威的
可以在
http://www.iwtchina.cn/paper/
http://www.wwe1964.com/
下载
《工业水处理》
杂志下载地:http://www.iwtchina.cn/paper/
《工业水处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主办、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每月20日出版。
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等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研究报告、专题述评、经验总结、科学管理及行业快讯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水处理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化工文摘 ·美国化学文摘 ·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库)
《工业水处理》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学公、国家
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主办的专业性科技刊物。
《工业水处理》专门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给水、废水的水处
理技术、工艺、药剂、工程设计、设备、分析监测方法与仪器仪表等方面的技术动态、科研成果、
实践经验及科学管理等,适于从事工业水处理技术的科研、设计、生产、教学、技术服务等单位及
个人订阅。
《工业水处理》栏目配置全面、合理:“专论与综述”偏重基础理论,“试验研究”专门报道新的
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分析与监测”为讨论水质分析方法及水质监测技术的专栏,“经验交流”栏则
充分反映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现场实践,而“国际水处理会议”专栏则已成为介绍国际最权威水处理
专业会议的全国唯一窗口。
由于本刊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导向性,已为社会各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荣获
化工部科技信息二等奖,在天津市第四届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期刊奖”,并被中国科技论文统
计源期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SDD)、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CCDOC)、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
中国化工文摘(ZHW)和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内外重要文献检索体系所收录。
《给水排水》
杂志下载:http://www.wwe1964.com/
《给水排水》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主办。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实用性、新颖性和信息性等特征,是同行业唯—一本综合性技术类期刊。拥有近百人的编委会和通讯员队伍,编委会委员由海内外给排水领域的专家组成。
《给水排水》创刊于1964年,三十多年来一直以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特色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喜爱,发行量一直居同行业刊物之首,己成为我国给排水领域发行量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广的刊物。《给水排水》为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收入中国国家中心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建筑科技文献数据库系统,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机检索数据库系统,美国国际CODEN中心等。
《给水排水》以面向生产,注重应用,为促进我国给水排水事业发展服务为办刊宗旨;以实用、新颖为主,交流、导向兼顾,提高、普及结合为办刊方针。
《给水排水》报道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学术性和信息性,以城市、工业、建筑给水排水三者并重安排版面。现除设有城市给排水、工业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施工材料与设备等固定栏目外,还设有科技情报综述、策略研讨、标准规范简介。研究生论文摘要、信息市场等机动栏目。
《给水排水》具有广告经营资格。从1979年开始经营广告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大量的产品信息,沟通并密切了设计、科研、教学单位与生产厂家的联系,本刊是企业树立形象,开拓产品市场的理想窗口。
《给水排水》读者对象为从事设计、科研、教学、生产、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单位及相关人员。
《给水排水》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757,国外代号:M4425,每册定价:5.00 元,全年定价6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8. 中国专业的水处理膜技术展览会有哪些啊
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上海阿姆斯特丹水展 ;荷兰水展中国展、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西班牙国际水展 ,华南水展 。。。。。。
9. 中国膜工业协会的分支机构
协会已经建立了以下分支机构,为全行业工作。
膜行业标准化组织——膜工业标准化委员会
膜行业学术组织——膜工业专家委员会
膜行业期刊——《膜科学与技术》
膜行业会员信息服务组织——《中国膜工业信息》
作为一个全国性专业领域行业协会,MIAC正在努力推动膜技术及产品在包括水处理等诸多工业、民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10. 2021年北京水展什么时候开始,有谁知道具体的时间吗我想去看一下,谢谢.....
北京水展时隔一年重磅回归,于10月10-12日再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作为区域净水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之一,北京水展力图发挥自身行业影响力,搭建贸易交流平台,为现场观众呈现净水全产业链技术与服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