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来水厂采用哪些净水方法 达到的目的 (化学)
首先来了解下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1、自来水是如何生产的?
众所周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水里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大类。城市水厂净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中这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市自来水总公司水厂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及消毒几个过程。
(1)混凝反应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
原水 + 水处理剂 → 混合 → 反应 → 矾花水
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汕头市使用的是碱式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
Al3+ + 3H2O ←→ Al(OH)3 + 3H+
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
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间。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在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2、自来水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由以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可见河水中原有的种种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已在混凝过程中分离。而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已在滤后消毒处理过程中被消灭。因此,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已把原水含有的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去除掉。
那么,生产过程中所加入的药剂呢?在去除水中原有杂质的过程中不免地加入了新的杂质。这些新的杂质是否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呢?
在混凝过程中所加入的水处理剂,一般情况下都与原水的悬浮颗粒及胶体一起沉淀开来,从而不影响水出厂时的质量。那么,就只剩下氯气了。氯气消毒法是生产自来水的最后一个环节。往水里加氯气经反应后即可把水输送到市民家庭使用。如此,氯气是否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呢?
以下我们来重点研究氯气。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在相同条件下,氯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3.214g/L。氯气容易液化,当压强为101.3kPa,冷却到-34.6℃,气态的氯就变成黄色油状的液态氯。液态氯继续冷却到-101℃,就变成了固态氯。氯气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刺激鼻腔和喉头粘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氯气会窒息致死。
把氯气加入水中,会发生以下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因为消毒过程中氯气用量很小(一般在1L水中仅通入约0.005g氯气),可以说只要出厂的自来水符合正常的国家标准,在自来水中的投入的氯气会完全与水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故可认为出厂的水中不含Cl2。上文所谓的"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实际上应是指氯元素,而不是氯气。
然而,虽然氯气已完全反应,却有其他物质生成。我们先来看次氯酸。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是常用的消毒剂。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很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发生以下反应:
2HClO = 2HCl + O2↑
如此,水中有可能含有的杂质就只剩HCl了。
氯化氢(HCl)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的1.26倍。氯化氢极易溶于水(0℃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氯化氢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及腐蚀性。
由以上的方程式,根据氯原子守恒,可知一定物质的量的氯气与水反应后最终生成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原来氯气的两倍。由于在生产水的过程中使用的氯气的量很少,产生的氯化氢的量自然微乎其微。根据生理卫生常识,我们知道人体的胃液含有少量盐酸,故可认为微量的氯化氢并不影响人体健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氯化氢是易挥发气体,基于这一性质可推知煮沸了的水几乎不含氯化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
最后,我们就“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发现 14.3%的人家中饮用纯净水,49%的人饮用自来水,36.7%的人家中饮用井水。在饮用纯净水的人中:约36.7%的人认为纯净水对人体无害,较喜欢饮用;22.4%的人认为饮用纯净水对人体有害,并不喜欢饮用;此外,还有约40.9%的人对饮用纯净水是否有害不太清楚,因大部分人都在饮用,也就跟着饮用。大部分人不饮用自来水是因为目前严重的水污染状况,表示若自然经济条件允许,愿意喝天然的河湖水或矿泉水。多数人选择饮用何种纯净水大都从品质、价钱等方面综合考虑。
因为自来水净化一般是使用氯气,而残留的余氯在加热的过程中会生成三卤甲烷这种致癌物,长期饮用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尤其是近年来水源污染越发的严重,直接导致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增加。所以直接饮用自来水烧的开水也不是健康的选择,对自来水进行再净化是关键。经过净水设备净化后的自来水称为直饮水,在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基础上吸附自来水中的余氯和其他有害物质,是真正健康的水。水健康不容忽视,奉劝大家关注自己的健康,多喝白开水。
B. 锅炉给水为什么要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锅炉给水如果不处理,锅炉里的翼型管容易结垢,结垢达到一定的程度,锅内炉管就会烧爆,影容响锅炉的使用寿命。
通常的处理方式就是加水处理器
还有就是加除氧器,去除水里的氧气,防止水里的氧气与锅炉管接触,达到防止锅炉管和筒体生锈的目的
C. 什么是水处理,水处理都有哪些基本工艺
水处理便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淀、过滤(自清洗过滤器)、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节的过程。 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 常说的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两种。 经常用到的水处理药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活性炭及各种滤料等。 水处理的效果可以通过水质标准权衡。 水处理就是为达到成品水(生活或生产的用水和作为最后处置的废水)的水质要求而对原料水(原水)的加工过程。当加工原水为生活或工业的用水时,称为给水处理;当加工废水时,则称废水处理。废水处理的目的是为废水的排放(排入水体或土地)或再次使用。在循环用水系统以及水的再生处理中,原水是废水,成品水是用水,加工过程兼具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性质。水处理还包括对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泥的处理及终极处置,有时还有废气的处理和排放问题。水的处理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1.最常用的是通过去除原水中部分或全部杂技来获得所需要的水质;2.通过在原水中添加新的成分来获得所需要的水质;3.对原水的加工不涉及去除杂质或添加新成分的问题。 水中杂质包括挟带的粗大物质、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粗大的物质如河中沉没的水草、垃圾、大型水生物、废水中的砂砾以及大块污物等。给水工程中,粗大杂质由取水构筑物(比如:格栅)的设施去除,不列入水处理的范围。废水处理中,去除粗大的杂质一般属于水的预处理部分。悬浮物和胶体包括泥沙、藻类、细菌、病毒以及水中原有的和在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溶解物质等。溶解物有无机盐类、有机倾倒物和睦体。 去除水中杂质的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可以大抵按杂质的粒度来划分。由于原水所含的杂质和成品水在各类及用途上差异很大,水处理过程差别也很大。就生活用水(或城镇公共给水)而论,取自高品质水源(井水或防护良好的给水专用水库)的原水,只要消毒(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加氯等)即为成品水;取自一般河流或湖泊的原水,先要通过砂滤、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过滤器等过滤设备去除泥沙等致浊杂质,然后消毒;污染较严峻的原水,还需去除有机物等污染物;含有铁、锰的原水(例如某些井水),需要去除铁、锰。生活用水可以满足一般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但工业用水有时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如进行软化、除盐等。当废水的排放或再用的水质要求较低时,只需用过滤(自清洗过滤器等)和沉淀等方法去除粗大杂质和悬浮物(常称一级处理);当要求去除有机物时,一般在一级处理后采用生物处理法(常称二级处理)和消毒(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加氯等);对经过生物处理后的废水,所进行的处理过程统称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如当废水排入的水体需要防止富营养化所进行的去除氮、磷过程即属于三级处理。当废水作为水源时,成品水水质要求以及相应的加工流程随其用处而定。
D. 给排水系统工作原理,定义,答得好加分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泛,身为给排水专业的研究生,我表示压力很大,不知从何回答专啊~属~
给排水系统主要分为3个大块方面的内容: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市政水处理(包括给水处理以及废水处理)和建筑给排水内容。市政管网系统主要包括给水和排水管网两大块,给水:满足水压、经济、技术方面的要求对用户进行供水;排水:则负责收集、输送及处理废水。市政水处理主要是包括给水处理,即自来水处理、超纯水以及工业冷却水等不同水质要求的水处理;废水处理:包括生活污废水处理(如污水处理厂)、工业污废水处理等。建筑给排水系统主要是建筑内部冷热水供应、消防水系统和建筑物内部排水收集以及可能的局部水处理系统(如中水回用等处理)。至于给排水系统的原理:市政水处理方面就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水进行处理满足各种水质要求或达标排放。市政管网系统则是在满足水压、水质、经济、技术、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条件下,合理进行给水和废水的输送。建筑给排水则是利用专业技术满足建筑物内部的所有水需求和水处理。 我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只希望对你了解给排水系统有所帮助。
E. 为什么选择水处理方向考研面试
因为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未来好就业。
目前国家水资源极其紧张,该专业符合国家政策的大方向,以后可以更好的就业。
水处理目的是提高水质,使之达到某种水质标准。按处理方法的不同,有物理水处理、化学水处理、生物水处理等多种。按处理对象或目的的不同,有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两大类。给水处理包括生活饮用水处理和工业用水处理两类。废水处理又有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之分。其中,与热工技术关系特别密切的有从属于工业用水处理范畴的锅炉给水处理、补给水处理、汽轮机主凝结水处理以及循环水处理等。
F. 锅炉炉内水处理目的是什么
采用锅炉炉内加药水处理的目的;实际就是炉内热软化水处理方式的一种,一是将版碱性防垢剂加入权锅炉给水中,自然锅水经过不断蒸发浓缩,锅炉底部形成了已软化的水渣,可通过锅炉定期排污的方法排出锅炉体外,这一过程必须经锅水碱度和PH值的测试,并严格锅炉碱度含量的控制,维持好锅水一定量的碱度和PH值含量,其主要目的是不让锅炉结生水垢,排污的目的是注意二次水垢的形成。相关图片中有锅炉阻(防)垢剂和锅水碱度使用说明,使用说明内都有锅水碱度指标控制范围...。
G. 电厂化学 简答题 学习水处理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水处理技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给水处理系统运行操作、维护、管理及施工的能力,具有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和继续钻研水处理技术的理论基础。
H. 一建市政中,河流浊度3mg\L有问题没有,应该是300河流水浊度应大于水库水的啊,前面水库水浊
浊度单位是NTU,在浊度后面加上3mgL是不对的。河流浊度是3,算是非常清的,一般不太可能。自然界河流的浊度一般在:15~3000之间,而水库、湖泊水的浊度一般在:1500之间。主要是水库、湖泊水流动速度较慢,水中的悬浮杂质容易沉淀下去,因而相当而言水要清一些。一建的相关问题,推荐优路教育,优路教育重视师资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师资培训体系,提高教育硬实力,值得学子们选择。【点击在线咨询问题】
给水处理的对象通常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水)两大类。水中含有的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三种,也可按杂质的颗粒大小以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种。给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或降低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有害细菌生物、以及水中含有的其他有害杂质,使处理后的水质满足需求。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一建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优路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培训机构的立足之本,也是学员在接受培训时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是优路教育高度重视的方面。优路教育前瞻性地组建了自有师资队伍,同时非常重视师资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师资培训体系,组织各类培训活动,致力于提升讲师团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I. 锅炉内水处理的目的
锅内水处抄理是通过向袭锅炉内投入一定数量的软水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转变为泥垢,然后,通过排污将泥垢从锅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
特点:
1.投资小、成本低、操作方便;
2.与锅外化学水处理结合起来,可进一步消除其残余硬度;
3.不能完全防止锅炉结生水垢。
4.对环境污染较小;
5.不适用高硬度水质。
■锅内加药适用范围
1.锅炉没有水冷壁管;
2.能可靠地排除锅内所形成得水渣;
3.通过加药而形成的泥垢,不会影响锅炉安全运行;
4.使用单位对蒸汽品质要求不高。
J. 你认为水处理是什么
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水处理设备将被污染的工业废水或河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水处理(包括给水处理、污废水及雨水处理等)是指水经人为或自然现象,而改变其内容物成份变化的过程。人工的水处理可分为将自然界的水处理之后为人类使用,和将人使用过后的废水加以处理后排入大自然中。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在循环用水系统以及水的再生处理中,原水是废水,成品水是用水,加工过程兼具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性质。水处理还包括对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泥的处理及最终处置,有时还有废气的处理和排放问题。水的处理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①最常用的是通过去除原水中部分或全部杂质来获得所需要的水质;②通过在原水中添加新的成分来获得所需要的水质;③对原水的加工不涉及去除杂质或添加新成分的问题。
水中杂质和处理方法,水中杂质包括挟带的粗大物质、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粗大的物质如河中漂浮的水草、垃圾、大型水生物、废水中的砂砾以及大块污物等。给水工程中,粗大杂质由取水构筑物的设施去除,不列入水处理的范围。废水处理中,去除粗大的杂质一般属于水的预处理部分。悬浮物和胶体包括泥沙、藻类、细菌、病毒以及水中原有的和在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溶解物质等。溶解物有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和气体。去除水中杂质的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可以大致按杂质的粒度来划分。由于原水所含的杂质和成品水可允许的杂质在种类和浓度上差别很大,水处理过程差别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