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哪家公司做污水处理比较好
如果真要真正做的好的环保公司处理污水,首先选择的是技术和产品,而不是选择厂家。因此建议首选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不同,它又分为:水解-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厌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快沉-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超超声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微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臭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旧污水处理工程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与其它工艺结合,发展出AB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2/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氧化沟-导流曝气生物滤池;SBR-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充分借鉴了曝气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间隙曝气法、人工快滤法、沉降分离法、硝化返硝化法、给水快滤法等八者设计手法,并结合二级或三级污水处理工艺而研制出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2005年获得国家专利。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贵州、山西、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涉及生活、医院、化工、屠宰、食品、亚麻、酒精、制药、榨菜等领域的污水处理。大量的应用证明:出水水质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完成两次曝气,两次沉淀、两次过滤,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在连续进水条件下,实现间隙曝气,活性污泥回流,整个运行没有闲置,其优点较处理其它方法较为突出,处理效果尤为显著。2009年被列为“创新项目”;同年12月又被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201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2年又被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投入在城镇、村镇、农村、工业、养殖、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等领域中推荐使用、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
(1)、技术前瞻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典型的高负荷、淹没式、固定化生物床的三相导流,脱氮除磷反应器,在不加大投资的前提下,使处理后的污水优于排放标准,达到中水回用水质,因此技术前瞻性。
(2)、工艺创新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过程。整个运行没有闲置。 因此工艺创新性。
(3)、工程投资经济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BOD5容积负荷是常规二级生物处理的5~10倍,并将两个曝气池、两个沉淀池、两个过滤池合为一体,因此,工程投资经济性。
(4)、处理效果稳定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没有污泥膨胀之虑,不受水力负荷的冲击,因此处理效果稳定性。
(5)、处理流程简化性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能将污水理后,在不用深度处理设施和设备的条件下,达到中水回用水质,因此处理流程性简化。
(6)、运转费用经济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利用滤料切割、阻挡、细碎气泡,强化气、液传质效应,增加微生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大大提高充氧率,减小耗电功率,因此运转费用经济性。
(7)、操作管理简单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采用PLC实现程控运行,即通过通过液位传感与设备连锁,做到有污水自动开机,无污水自动停机;通过溶氧测定仪变频器连锁,实现曝气量调节;通过无钱传输,实现远程监控,达到水质监控、故障判等目的,因此操作管理简单性。
(8)、脱氮除磷典型性
通过内锥的下部、和外锥的上部的自养型细菌(如硝化菌)等,使氨氮被两次硝化,能将氨氮脱到3mg/L以下,最低的小于0.068mg/L,因此脱氮典型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是在内锥、和外锥这两个好氧段产生的聚磷菌,能大量摄取溶解性磷,并且通过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锥底沉降后,很顺畅的排泥,因此出水中的磷一般小于0.5mg/L,最低的达到0.08mg/L,因此除磷典型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有效解决了BAF(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效果好,除磷效果差的技术难题。同时还解决了A2/O在二沉池中N2附着污泥上浮,沉淀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还原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除磷效果不尽人意等技术难题。
(9)、气温及运行方式适应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能在1℃—50℃之间正常运行,不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适用于南方,也适合于北方,加上大量的微生物不会流失,即使长时间不运转也能保持其菌种的活性,进水后很快正常运行,因此气温及运行方式适应性。
(10)、检修换件方便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转动设备置于地上,加上采用的是国产设备,并且设有故障判报警统,因此检修换件方便性。
(11)、工程建设灵活性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池为模块化结构,可集中设计,也可分开设计,有利于工程的升扩建,能较好地适应各个地区地貌,对于旧污水处理工程的升级改造也时分有利
㈡ 自贡信开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是央企吗
不是。根据查询自贡信开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的相关资料显示,自贡信开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不是央企。
1、自贡信开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地址,位于自贡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园区孵化器大楼。
2、自贡信开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污水处理;环保工程、工业给排水工程建设;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经营管理;水环境、水流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从事水务及水环境工程领域内的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水处理环保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承包的形式从事环保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㈢ 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简称君集环保),位于武汉。专注于污水深度处理和废水资源化技术开发及应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工程承包及投资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掌握了以再生粉末活性炭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为核心,几十项技术融合而成的一套组合工艺技术体系,并开发了成套设备,获得专利几十项。“助滤剂+再生粉末活性炭深度处理工业废水技术”工艺,已在嵊新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提标项目中应用,并被鉴定为“国内领先”。
法定代表人:巴能军
成立时间:2011-12-27
注册资本:9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0100000287783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南科技工业园现代·国际设计城一期1幢27层1号
㈣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的供水简史
北京历史上在没有建成城市自来水设施之前,主要通过打井用浅层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记载,东周时期就有大量瓦井,多分布在城西南广安外至和平门一带;至汉、唐、辽、金又建有砖井,与瓦井交错;元大都时期,十万户居民、军队、宫廷用水主要靠井水;清代北京各街巷水井普及,光绪十一年(1885年),北京内外城有土井1245眼,但水质多数咸苦且不符合卫生标准。
进入二十世纪,我国一些受维新思想和洋务运动影响的人士,以及部分商人多次向清政府农工商部建议,在京师兴建自来水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月,由于当时火灾迭起,无水扑救,清农工商部大臣溥頲、熙彦、杨士琦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建议兴建自来水设施,并迅即获得批准,同时任命周学熙为总理组织筹建。同年4月,经“招商集股”、委托德商天津瑞记洋行承包工程设计施工,历时22个月,全部工程完工,于1910年3月20日正式向北京城区供水。自此,北京自来水近百年的供水历程撩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1908年4月,清政府成立了“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筹建京城第一座水厂――东直门水厂,1910年1月水厂工程全部完工,同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日供水能力1.87万立方米,供水管线147公里,供水范围“内以禁城为止,外以关厢为限”。在此后的四十年里,虽然经历了晚清、北洋、日伪统治、国民政府等时期,但北京的供水事业却一直发展缓慢,至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北京供水设施仅东直门1座水厂、29口补压井、364公里供水管线,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供水范围仅市区繁华地区,用水人口60余万,城区供水普及率29.5%,大都居民则是通过自挖土井或用压水机取用浅层地下水,少部分赤贫之家则是取用住地附近池塘、河流等地表水。
一、首座水厂施工颇费周折
创办自来水行业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当时清政府愚昧落后,一切均需依赖进口,负责器材供应的瑞记洋行除不按时供货外,还常常以次充好,提供大量德国制造的不合格器材。1909年11月3日,东直门水厂试车送水上水塔时,刚一开车,水塔旁边的铸铁水管突然爆裂一尺有余,原来这根水管是早有裂纹的残品。像水龙头的橡皮垫用纸垫代替、提供生锈的自来水管等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可当时中国无力生产,供货方又无理抵赖,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购买德国制造的供水器材设备,这不仅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也给日后运营带来许多麻烦。
供水管道铺设也屡有意外发生。安装自来水管道肯定要刨沟,由于当时风气不开化,封建迷信思想盛行,有不少人认为刨沟会破坏当地主人家的风水,给他们带来不祥的灾难,因此就横加阻拦,特别是一些有权势的人家表现尤为突出。如当初供水管道安装到清摄政王府(今宋庆龄故居)北后墙时,王府的家人出来制止刨沟,这家在当时是炙手可热的豪门,工人们只好停工,并向上级报告。不一会儿,负责的司事人员便驾着马车,手捧圣旨,一路紧行来到工地,并高呼圣旨到,只见阻挡施工的家人们一下跪倒在地,此时司事人员手捧圣旨念了一遍,大致意思是此工程系奉圣旨施工,有利民生,途经之地所有官员不得阻拦等。此后王府家人对刨沟不再阻拦,工程得以继续干下去。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
二、初期卖水困难重重
在自来水公司正式营业时,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和反对,甚至造谣中伤,说自来水是“洋胰子水”,不能使用,造成了初期自来水销售十分困难。为了消除许多人顾虑,京师自来水公司颇费苦心的在《白话报》上,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分别刊登广告,详细声明,请报社指导舆论,开导社会,使人人皆知自来水的好处,同时,还以科学说理的方式启蒙市民并驳斥那些谣言,广告中说到“……但有一宗须向大家声明的,就是这龙头乍放出的水,带一点白色儿,这个白色,并不算什么毛病,拿着显微镜细细的瞧,全是极小的白水泡儿……不过一分钟的时候,那水泡就化得干干净净,这个水就全变清了。有不知道的,以为是管子洗不净,又说跟洋胰子水一样,殊不知这个道理,一说就明白了,大家就不致误会啦。”
为了广招顾客,自来水公司刊登广告时说到“……往后拿一个铜子儿,就可买两张票,拿一张票就可取一挑水,实在很便宜了。二月初十至五月初十,三个月呢,本公司更是价格优待,把水价减去一半。列位拿着一个铜子儿,更可以买四张票,取四挑水了……”虽经大力宣传,但营业状况仍然不佳,靠着四百二十个街市龙头卖水和极少量的专管用户用水,1910年平均每天的供水量仅1613立方米。
三、过去喝自来水是富人们的专利
在20世纪初期,除皇宫内苑用水,御茶房专设水车从玉泉山取用泉水外,一般居民主要依靠简陋浅井取水供生活使用。至今,市区之内尚有不少街巷以井的所有者、以井的水质好坏、以井的所在地点或以井的数量命名。如王府井、姚家井、大甜水井、小甜水井、苦水井、二眼井、三眼井、七井胡同等等。据1945年的记载,北京尚存浅井4500眼。
东直门水厂的建成,当时主要考虑的是皇宫大内和市区内的豪门巨贾、达官显贵。可当初宫内并不喝自来水,他们喝的是玉泉山的水,至于自来水管安入皇宫主要是为了消防,不过当时只从东华门引入一段DN200mm的管道,安装到文昌阁就止住了,全长不过300米,在上面安装了几个消火栓,但纯属象征性的。不光皇宫,初期许多达官显宦也不喝自来水,原因是他们害怕水中被洋鬼子下毒。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满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成立,一些达官显宦由于风气的逐渐开化,才敢饮用自来水。而普通百姓由于生活贫困,根本就喝不起自来水,虽然水厂近在咫尺,却只能“望梅止渴”。当时有一位老者感慨地说:这个水楼子(水塔),我看了40多年了,直到今天(解放后)才吃上它装的水。
四、兴建新水厂困难重重
1942年,原日伪北京特别市公用管理总局自来水管理局为了扩充水源,增加供水能力,减少东直门水厂的负荷,准备在安定门外黄寺兵营南部建设安定门水厂。水厂建设因经济困窘,工程进展缓慢,至1947年底只完成水源井9口,配水机房1座,变电室1座,配水管道1条,吸扬井1座,容积1000立方米。由于工程质量低劣,在1948年底试运转中存在许多问题,不具备供水条件,尚需修建,修建费用需当时金圆券1000亿元。由于国民党政府已危在旦夕,最终修建化为泡影。
北平和平解放后,自来水公司第一件大事就是迅速恢复修建第二水厂(安定门水厂),为京城200万人解决用水问题。当时自来水公司任命陶倬、徐慨民、胡熙峰为指挥,组成了30余人的修建队,对初建的所有供水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修复了被炮击的9口水源井动力线路,对送、配水机泵进行了大修,并冲洗了输配水管道等,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修建工程。1949年5月1日正式投产供水,向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奉献了一份大礼。
五、首座水塔立“战功”
京城首座自来水水塔是东直门水厂水塔,它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建成于1910年,塔高54米,容积750立方米。该水塔属钢结构水塔,塔身下面有一个非常坚固,内嵌三合土,外包粉红色花岗石,边缘处磨成圆形线脚的高台;塔身分为六层,每层均为六角形,六面共镶有装饰龙12条(每面2条,意为二龙戏珠);每层外廊平台上备有可折叠座椅,登塔至此可籍以小憩,不但可以乘凉,还可以观赏风景;水塔每层装饰了12个铜铃,每个塔角挂有2个,一层至五层为小铃铛,六层为大铃铛,每值微风吹来,悬铃叮当做响,不但十分动听,还可惊动雀鸟,使其不敢在此做巢,免除鸟粪污染塔身之弊,用意非常周到;储水部分直径约14米,高约5米,下面由8根支柱承托,塔身自重加上水重超过千吨以上,但支座处只有64条Φ1.5″的螺栓,就把整个塔身固定在埋在地下的钢板上,屹立50余年岿然不动,其设计和施工技术令人叹服!
该水塔在1942年已停止使用,但在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北平航空司令部在此驻扎了半年,利用水塔的高度观测计算国民党航空投弹数量,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2003年,一位曾在北平航空司令部战斗过的老同志专程来到水塔旧址,想重忆当年战斗时的情景,只可惜这座水塔早在1957年就被拆除了。值得庆幸的是,在2003年9月,该水塔设计图纸由德国大使馆赠给自来水集团,总算是弥补了水塔被拆除的缺憾。
关于水塔的拆留,解放后有关部门曾组织过多次讨论,主要意见有三种:其一是如果作为文物保留,因其钢铁结构建筑要进行维修养护,每隔5-8年就要维修一次,光油漆粉刷当时就需3万元,对一座已经停用的水塔,仅供人观看或引人怀古幽思之凭吊是否值得;其二是水塔本身能否够上文物档次;其三是水塔应该作为文物保留。最后因考虑维修费用过高,国家钢材供应紧张,该塔还是被拆除了,拆下229吨钢材,作为钢材指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北京自来水事业徘徊了四十年也等待了四十年,带着战争的创伤,北京自来水事业迎来了新中国的发展曙光。在1949年“五一”节,叶剑英市长还亲自参加了华北电力、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庆祝“五一”节大会。
从新中国建立以后的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北京供水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供水能力五十年增长了六十倍。先后新建了第三、四、五、六、七、八水厂、长辛店水厂、城子水厂、南口水厂、田村山净水厂、丰台水厂,特别是第九水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首都的供水事业在工艺、技术、管理、水质检测等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现代化水平。截止到1999年8月,北京已有水厂14座,市区日供水能力30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达7亿多立方米,供水管线总长度达6042公里,供水服务面积54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800多万,市区用水市普及率达100%。
一、公用水站进院
老北京可能还记得,在解放初期,北京的胡同里不时能看到吱扭作响的独轮水车。推车人肩挎绳绊,两个水槽分搭在车轮的左右,上面架着两个木水筲。这就是“水车子”送水的情景。水车子里的水是从“井窝子”里打上来的,那是一种简陋的用压水机取水的浅土井。
1949年,北京南城龙须沟地区作为第一批实验地区安装了公用水站,拉开了全市普及供水的序幕。到1967年,北京城区就安装了大大小小的水站2677处,城区用水普及率达到99.96%。水站建成了,百姓吃水还是用肩挑手提,有的甚至到百米之外的街巷站去接水,冬季取水更为困难。
1973年,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自来水公司陆续将公用水站分期分批改装接入到各户院内。到了1984年,三环路以内的公用水站全部进入院内,京城百姓从此不出院就可以喝上甘甜的自来水。现如今,自来水管道已经接入千家万户,居民足不出户,拧开龙头就能流出自来水,年轻人肯定很难想象当初使用自来水时的艰难情景了。
二、七、八十年代闹“水荒”
在七、八十年代,北京的水资源面临了极为尴尬的局面,市民用水出现危机。由于超量开采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浅井干涸、深井出水量减少,加之未经处理的工业、生活污水排放,使得永定河冲积扇上的井不少都因受到污染而报废。70年代,市区内已形成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到1981年夏季,市区降压供水面积高达212平方公里,占市区供水面积的55.5%。
尽管市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的第八水厂和日供水能力为17万立方米田村山净水厂,但仍满足不了需求,以至70年代未、80年代初市区内出现了较为严重“水荒”。当时,市区内一半以上的地区降压供水或限时限量供水,竣工的楼房30%因没水而无法使用;居住在清河、半壁店、十里堡、龙爪树等地的居民都半夜起来接水。用水危机一直持续到1990年第九水厂一期工程通水后,自来水的供需矛盾才得以缓解,安全稳定的供水才有了保证。
三、亚洲最大的地表水厂第九水厂
为解决北京用水难的问题,1984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日供水能力百万立方米的第九水厂。1986年5月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约60亿元,工程分三期建设,每期设计日供水能力均为50万立方米,到1999年6月三期工程全部完成,日供水能力达150万立方米,占北京市区供水能力的“半壁江山”。它的建成通水从根本上缓解了北京缺水的紧张状况,目前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水质最优良的现代化大型饮用水水厂之一,在首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九水厂以密云水库为水源,分别在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建取水厂。通过一条DN2600mm×33Km的球墨铸铁管和三条DN2200mm×42Km的钢管相连接,将原水送至第九水厂净配水厂。在自来水的处理工艺上,第九水厂除采用了加药-混凝—澄清—过滤常规水处理工艺处理,还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再经氯化消毒的深度净化工艺,进一步将水中的涩、嗅、味以及各种有机质去除掉,最后将生产出来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清水送入城市配水管网。
四、树状管网变环状
自新中国成立后,自来水公司在增加市区供水能力的同时,还加大城市供水管线的铺设力度,不断地增大供水管网密度。从解放前夕364公里,迅速上升到1999年的6042公里,平均每年增长110多公里,相当于新中国建立前40年每年平均铺设的12倍;供水范围从新中国建立前仅限于城区的中心地带,发展到城近郊区50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
解放前,北京自来水管网呈树枝状布局,自来水管网东密西疏、水压东高西低、流向由东向南和向西单向供水、服务压力极不均衡。随着第三、第四水厂的兴建和主要供水干管的铺设,1958年,市区三环路以内的环状供水管网已大体形成;到1989年,直径1米以上的环状管网已经基本完善;到现在,四环路供水管线已全线贯通,市区内所有供水管网都已连成蜘蛛状的环状管网。环环相通的供水管网,不仅均衡了地区服务压力,而且使市区的所有水厂缩小了供水半径,可以有效的实施对置互补供水,提高了安全供水的可靠性。
五、水表生产国产化
初时水表以管理和维修为主。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从1910年开始供水,但售水无表计量,采取向用户预售水票,日后凭票售水的办法。此后取消水票改为用户包月计算水费,每月每户1.2银圆。1940年,北平特别市自来水管理局开始实行租水表售水计量,故1942年成立了水表课,负责水表的试验和管理工作,当时使用的水表为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八个国家的30余种水表。1949年成立水表股开始修理水表,当时只有21名职工,修表设备简陋,仅有机床、落表机、验表机各一台。1953年成立用户课水表工段,月修水表数量达到700块。直到1958年,随着修表工艺改为流水作业,修表数量大大提高。
1958年,水表工段派李文成等有关人员赴上海、广州自来水公司参观学习制造水表技术。同年5月,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高深作关于总路线大跃进的动员报告后,全段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苦干巧干,终于在1958年6月11日生产出第一块国产口径为15毫米东风牌水表,该水表为湿式表,最高累计计量为1000立方米,最低刻度为1公升,水表质量超过国内同类产品水平。水表研制成功后,就小批量生产了10块,作为向1958年7月1日党的生日献礼,并且当年就完成了1000块水表的生产。
从70年代京水牌水表研制并注册成功以来,京城国产水表得以迅猛发展,已研制开发了15~200mm全系列冷、热民用及工业用水表、自动记录压力表、IC卡水表、远传水表等20多个品种、上百种规格的京水牌水表,年产量60多万块,在北京水表市场占有70%左右的份额,并远销全国28个省市及出口南美国家及地区。 1999年8月26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挂牌,开始了机制和体制的彻底变革,由过去计划经济靠政府补贴向市场经济自负盈亏转变。改革给首都供水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市自来水集团提出了“确保首都供水,争创服务一流”的口号,一方面加快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五年多来,共完成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投资近50亿元,新增供水管线1000余公里;另一方面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提高对外服务水平,在让市民喝上放心水的同时,享受到更高标准的服务。截止到2004年,市自来水集团拥有水厂18座,日供水能力268万立方米(受水资源紧缺的影响,供水能力有所下降),管网总长度7065公里,供水服务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市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
一、水质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10年,水质检测只设化验员1名,其职责只是“每日分早、中、晚三次化验其成份清浊,巡视水池,预防污秽”;1935年,添购了化验细菌仪器,开始了细菌检验;1937年,开始聘请化验技师,但检测项目只有6项,且全部是手工操作,检测手段和设施水平极为落后;50年代,北京自来水公司提出了“水质是灵魂”的口号,同时设立了水质科,各水厂设立了化验室,在供水水质、水质检验、水源防护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和发展。
截止到目前,自来水集团对供水水质检测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全面、系统地对制水工艺提出严格的要求,建立了由水质监测中心、水厂化验室和运转班组三级水质化验保证体系,拥有1000人水处理技术专业人员队伍,100多名水质化验专业人员。他们昼夜三班运转,认真、仔细、严格地监控水质情况,以确保出厂水水质的合格。在检测手段方面,水质监测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离子色谱、液相色谱、放射性测定仪、电子显微镜等各种现代化仪器。1999年水质监测中心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取得了国家级实验室的资格。目前,自来水集团水质检测项目已经增至117项,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35项检测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高新技术解决户内供水管线二次污染
北京城市从水厂的出厂水到供水主干管的自来水都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而一些建筑时间较长的楼内供水管线由于老化锈蚀,使自来水受到了二次污染。改造户内自来水管线以解决自来水二次污染,是困扰国内同行业的一个难点问题。自来水集团本着为民办实事的精神,为了能尽快找到解决办法,2002年,自来水集团开始研制开发户内供水管线改造技术。
2003年,自来水集团经过多方市场调研、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旋风”技术,对城市建筑中现有的户内管线进行除锈和喷涂内衬工艺改造,避免了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该技术在不破坏墙面、路面和建筑装潢情况下,就能清除管道内壁的水垢、水锈,对于难以寻找到的“针眼”渗漏也有自行修复功能,不仅保证了自来水的水质,而且也解决了一些用户因供水管道堵塞、内径变小出现的无水或水微现象。此外,为了保证改造后的管线符合国家饮用水发生标准,自来水集团所采用的涂料,经国家卫生部审核,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达到了国家食品级标准。
2003年底,左家庄西街6号楼72户居民成为全市第一家受益者;2004年,市自来水集团继续大力推进户内供水管线改造的进程,相继完成了草桥小区、洋桥福海小区、玉泉路兆丰园、慧谷阳光住宅小区、和义西区、垡头等48个小区275栋居民楼的户内管线改造工程,4万余户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三、“查表不出户,缴费不出门”
过去,每家每户用水交费由住户轮流查表收费,不少居民对此颇有微词。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北京自来水集团从2000年8月开始,至2001年6月,全市实现了130万户楼房居民的“查表入户”工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现代人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查表入户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入户扰民、不安全问题等,而且人工查表难免出现“错抄、漏抄、少抄、估抄”的情况。
2003年,市自来水集团开始使用有线远传水表、无线远传水表、电力载波远传水表和IC卡水表取代传统水表,用高科技手段取代传统的查表方式,逐步实现 “查表不入户”。到2004年底,全年已安装IC卡水表5万余支,远传水表2万余支。
为了方便居民交水费,2003年,市自来水集团相继与9家金融机构签订委托代收水费协议,至此,北京共有11家银行、1家企业(北京邮政局)的2664个网点代收水费,极大的方便了用户。2004年2月,市自来水集团与光大银行在三里河一区小区实现了POS机自助缴水费,500户居民不用到银行因交水费而排长队;到2004年年底,已有80个小区安装了POS机。此外,市自来水集团还将完成营销缴费账务处理系统升级改造,与银行搭建信息平台,通过网上划拨、电话交费,逐步实现用户“交费不出门”。目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缙阳水业公司(延庆)已经率先实现了居民“缴水费不出门”。
四、供水服务一线通
为了不断提高首都供水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002年9月28日,在原报修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北京自来水集团正式组建成立了为“供水服务热线”,其职能由过去单一报修抢修业务拓展为自来水报修、抢修调度指挥中心、供水业务咨询中心、用户投诉中心和用户举报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各维修所、闸门班进行远程管理、时限控制和动态追踪,为社会提供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供水服务,是自来水集团与广大用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只要拨通供水服务热线电话,你所反映自来水供水方面的问题,在这都能得到满意地答复。供水服务热线成立两年多时间里,供水服务热线共接到各种信息28万多条,其中报修8万多条、咨询17万多条、投诉4000余条、举报800多条、其它信息2万多条,所接到的信息超过了过去三年的一倍;报修抢修、用户咨询、投诉和举报信息处理及时率达到100%,实现了北京自来水集团“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社会承诺。
为了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报漏和举报违章用水行为,自来水集团还设立了供水服务热线百万元奖励专项基金,对提供管网漏水信息、私自改变用水性质、转供水、窃水信息经核实属实的第一人,予以一定比例的奖励。到目前为止已有1900多人得到了奖励,奖励金额达到10多万元。一市民举报某单位窃水,经查属实,追缴水费50多万元,该居民获奖11449元;一市民举报某工地偷水,获奖金1840元……通过广大市民举报,两年来为集团挽回经济损失约120多万元。
五、管网抢修用上GPS
查找漏点是否快速准确,是减少管网漏水损失的重要因素。1988年,北京自来水集团开始着手研制“城市自来水配水管网管理系统”;1991年,此套系统通过北京市科委的技术鉴定,并正式投入运行;1995年,管网的基础数据全部输入微机。这套系统的应用,使绘制管线图、统计各种数据由过去的人工变为微机管理,其工效分别提高8倍和200倍以上,并能代替人工制订事故关闸方案,使关闸更加及时,每年减少漏水损失达68万立方米。
2004年,北京自来水集团在“城市自来水配水管网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此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研制开发出“城市给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即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它的研制成功,实现供水管网信息资料与其它系统资源共享。同时,为配合此系统,还建立一套GPS卫星测量和定位系统,为快速进行闸门定位,查找被掩埋或无明显参照物的管网设备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快速及时抢修赢得宝贵时间。
“清泉悠悠鉴古今”,书写了历史的沧桑。首都供水事业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它经历了旧中国的荣辱兴衰,也沐浴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的灿烂阳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如今,首都自来水集团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有关政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做强供水主业的同时,积极涉足污水处理和中水生产领域,使集团的产业范围得到进一步延伸。集团先后投入巨资收购了延庆、怀柔、密云、房山自来水公司,现有自来水厂18座,日供水能力268万立方米;收购了延庆、密云污水处理厂,投资建成了门城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总能力已达11.5万立方米;组建成立了北京最大的中水公司,日供中水能力17万立方米。与此同时,集团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的作用,聘请专门人员,帮助集团公司进行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的系统策划,为集团公司勾划更为清晰明确的发展蓝图,提出了要“实现主辅分离,精干主业,放开搞活辅业,依靠核心技术,延伸相关产品和服务,面向市场,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工作思路,这样就使集团公司的改革重点更加明确,发展目标更加清晰,为集团将来可持续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世界一流水厂、高科技的管网管理、优质的供水服务,在给京城人民送去优质、清纯自来水的同时,也为北京城市建设带来新的勃勃生机。
㈤ 国内知名的水处理厂家有哪些
水处理行业最先进的碟管式反渗透DTRO膜技术、国际领先的油水分离技术和酸碱分离技术,山东烟台的企业
㈥ 请问各位大侠,有谁知道无锡地区有哪些比较大的做水处理的工程公司呢
1. 无锡市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主营产品: 刮泥机 滗水器 格栅 污泥浓缩机 污泥脱水机 吸泥机
无锡市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原无锡市通用机械厂,又名无锡市第二机床厂,创建于1956年...
2. 日立环保技术(宜兴)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主营产品: 其他 曝气设备
日立环保技术(宜兴)有限公司是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全额出资的水...
3. 无锡虹业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工程承包公司 主营业务: 工程服务 设备供应服务 主营产品: 开关柜 配电柜 其他
4. 宜兴亨达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工程服务 主营产品: 其他 气浮设备 反渗透装置 EDI电渗析设备 其他 贮罐 二氧化氯发生器 污水处理设备 泳池专用过滤沙缸 过滤器 刮泥机 油水分离设备 冷却塔设备
宜兴亨达环保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享有美誉盛名的环保之乡——宜兴市...
5. 江苏泉溪环保有限公司;宜兴市绿科环保药剂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工程服务
宜兴泉溪环保有限公司创立于1986年,公司原名江苏泉溪环保股份有限公...
6. 无锡市鑫顺化工机械厂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主营产品: 其他 过滤器 其他
无锡市鑫顺化工机械厂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无锡市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
7. 明泰水处理(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工程承包公司 主营业务: 工程服务
明泰水处理(无锡)有限公司是新加坡MEMIONTEC 公司在无锡投资的独资企业。MEMIONTEC...
8. 无锡德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投资公司 主营业务: 投资服务
无锡德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系海归领军型人才投资创办,自2006年筹建至今,已发展成为...
9. 江苏蓝天沛尔膜业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其他服务 主营产品: 成套设备
江苏蓝天沛尔膜业有限公司(简称“沛尔膜业”),注册于素有“环保之乡”美誉的宜兴市...
10. 江苏苏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工程承包公司 主营业务: 工程服务 主营领域: 市政污水
我公司是一家集环保、新能源、外贸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我公司地...
11. 无锡蓝天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工程服务 设备供应服务
无锡市蓝天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
12. 江阴江达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主营产品: 其他 其他 罗茨风机 鼓风机 其他 气体检测仪器 三通 法兰 弯头 封头 塑料管 曝气设备
自1990年以来,江阴江达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节水渗溉系统,...
13. 宜兴市海宇环保填料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设计服务
宜兴市海宇环保填料有限公司是无锡市环境保护产业会会员,宜兴市环保产业协会下属...
14. 江阴市宇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商务服务 设备供应服务 主营产品: 絮凝剂
江阴市宇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江阴市人民政府重点扶持的环保、节能、危...
15. 宜兴市溢洋水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工程服务 设备供应服务
宜兴市溢洋水工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各类曝气设备等水工业设备专业生...
16. 江阴市鑫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工程服务
质量第一信誉至上是鑫蕾不锈钢永远的追求,本公司生产设备精良技术力...
17. 无锡优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主营产品: 其他
无锡优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试验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
18. 宜兴博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工程承包公司 主营业务: 运营服务 工程服务 主营领域: 市政污水 工业废水 工业给水
宜兴市博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技术开发、环境工程投资、建...
19. 宜兴市鼎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设计服务 主营产品: 滗水器
20. 无锡欧贝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工程服务 设备供应服务
无锡欧贝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生产处理含油废气和含油废水的科技...
21. 无锡凡一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无锡凡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 <br /> 客服热线:0510—810231...
22. 晨翔环保设备经营部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设备供应服务
宜兴晨翔环保滤料 专业生产经销优质天然石英砂....
23. 江苏锦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设备器材厂商 主营业务: 工程服务 设备供应服务
公司为国际知名投资公司投资的股份制企业,地处国家高新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
㈦ 全国关于水处理的杂志最权威的有哪些
《工业水处理》和《给水排水》是两款很权威的
可以在
http://www.iwtchina.cn/paper/
http://www.wwe1964.com/
下载
《工业水处理》
杂志下载地:http://www.iwtchina.cn/paper/
《工业水处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主办、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每月20日出版。
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等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研究报告、专题述评、经验总结、科学管理及行业快讯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水处理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化工文摘 ·美国化学文摘 ·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库)
《工业水处理》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学公、国家
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主办的专业性科技刊物。
《工业水处理》专门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给水、废水的水处
理技术、工艺、药剂、工程设计、设备、分析监测方法与仪器仪表等方面的技术动态、科研成果、
实践经验及科学管理等,适于从事工业水处理技术的科研、设计、生产、教学、技术服务等单位及
个人订阅。
《工业水处理》栏目配置全面、合理:“专论与综述”偏重基础理论,“试验研究”专门报道新的
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分析与监测”为讨论水质分析方法及水质监测技术的专栏,“经验交流”栏则
充分反映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现场实践,而“国际水处理会议”专栏则已成为介绍国际最权威水处理
专业会议的全国唯一窗口。
由于本刊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导向性,已为社会各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荣获
化工部科技信息二等奖,在天津市第四届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期刊奖”,并被中国科技论文统
计源期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SDD)、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CCDOC)、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
中国化工文摘(ZHW)和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内外重要文献检索体系所收录。
《给水排水》
杂志下载:http://www.wwe1964.com/
《给水排水》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主办。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实用性、新颖性和信息性等特征,是同行业唯—一本综合性技术类期刊。拥有近百人的编委会和通讯员队伍,编委会委员由海内外给排水领域的专家组成。
《给水排水》创刊于1964年,三十多年来一直以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特色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喜爱,发行量一直居同行业刊物之首,己成为我国给排水领域发行量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广的刊物。《给水排水》为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收入中国国家中心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建筑科技文献数据库系统,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机检索数据库系统,美国国际CODEN中心等。
《给水排水》以面向生产,注重应用,为促进我国给水排水事业发展服务为办刊宗旨;以实用、新颖为主,交流、导向兼顾,提高、普及结合为办刊方针。
《给水排水》报道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学术性和信息性,以城市、工业、建筑给水排水三者并重安排版面。现除设有城市给排水、工业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施工材料与设备等固定栏目外,还设有科技情报综述、策略研讨、标准规范简介。研究生论文摘要、信息市场等机动栏目。
《给水排水》具有广告经营资格。从1979年开始经营广告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大量的产品信息,沟通并密切了设计、科研、教学单位与生产厂家的联系,本刊是企业树立形象,开拓产品市场的理想窗口。
《给水排水》读者对象为从事设计、科研、教学、生产、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单位及相关人员。
《给水排水》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757,国外代号:M4425,每册定价:5.00 元,全年定价6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