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工厂废水COD达到30000以上,主要是枝叶提取产生的,如何能把 COD降下来呢
因为你工厂COD浓度很高,而且考虑到可能含有难溶性有机物。如果如你所言,单纯的将COD降下来后用于回用的话。那么我推荐的工艺是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后续可加一道沙滤和活性炭过滤系统。
如果是要达标排放的话,那么要在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后面加一道MBR处理系统。这样才能确保达标。
现在有一种芬顿氧化技术还可以考虑下,放在系统前端。
2. 冷却塔加药装置如何选型
这个得咨询加药厂商了,多大的量,加那些药,还是咨询厂家的好
3. 处理垃圾废水的好方法
基本上是三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1.填埋处理
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
所谓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天津市在水上公园南侧用垃圾堆山,营造人工环境,变害为利,工程占地近80万平方米,以垃圾与工程废土按1:1配合后作为堆山土源,对于渗滤液和发酵产生的沼气和山坡的稳定性等,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美国堪萨斯城(Kansas City)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人口不多,城市周围是广阔的乡村,在远离城市的一块丘陵山地的低洼处选建填埋场,为了防止二次污染,采取如下措施:
(1)在底部和周围铺有防渗层;
(2)分层铺放,即堆放一层垃圾,而后盖土压实,根据介绍,有些垃圾堆放层还安装导气和导水管道,并利用产生的沼气。
日本东京都江东区有一片树林浓密,花草繁茂的土地,人们称之为“梦岛”,梦岛全部都是用垃圾填海造成的。
但是,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仍有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每一个垃圾堆放场都成了一个污染源,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沈阳市曾经对35处填埋场中的10处进行钻探取样,分析垃圾断层样品和地下水质,分析结果发现:
1、地下水质恶化,污染严重,水混浊发臭,水中均检出厌氧大肠杆菌;
2、垃圾断层样品均检出有毒有害物质。上海市每天有万吨垃圾运往郊区海边堆放,一座座高达二三十米的垃圾山拔地而起,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填埋处理方法是一种最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的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排放费用,这样高昂的费用甚至无法承受。
2.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美国西屋公司和奥康诺公司联合研制的垃圾转化能源系统已获成功。该系统的焚烧炉在燃烧垃圾时可将湿度达7%的垃圾变成干燥的固体进行焚烧,焚烧效率达95%以上,同时,焚烧炉表面的高温能将热能转化为蒸汽,可用于暖气、空调设备及蒸汽涡轮发电等方面,美国部分焚烧厂的主要技术指标列于表1。
我国石家庄市建造了焚化站、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引进日本垃圾焚烧装置对医院等单位的特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残灰约占焚烧前生物垃圾重量的5%,一般为优质磷肥。近几年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产生再生能源技术越来越给予重视。
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但是,根据美国的报道焚烧厂的建设和生产费用极为昂贵。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装备所产生的电能价值远远低于预期的销售额给当地政府留下巨额经济亏损。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属,焚烧具有很高的毒性,产生二次环境危害。焚烧处理要求垃圾的热值大于3.35MJ/kg,否则,必须添加助燃剂,这将使运行费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难以承受的地步。
3.堆肥处理
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不论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焚烧或堆肥处理,都必须要有预处理。
4. 谁知道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历史
五六十年代:刚刚起步 技术和管理水平较落后
解放初期由于工农业生产刚刚起步,当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低,且提倡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将污水灌溉利用作为经验进行推广,如著名的沈抚灌渠等,所以全国仅有几个城市建设了近十座污水处理厂(还包括1921~1926年间外国人兴建3座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工艺有的还是一级处理,处理的规模也很小,每天只有几千立方米,最大的也只有每天5万立方米左右,致使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我国解决城市污水的净化问题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一些城市利用郊区的坑塘洼地、废河道、沼泽地等稍加整修或围堤筑坝,建成稳定塘,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据调查,这个时期在全国已建成各种类型的稳定塘有38座,日处理城市污水约173万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量占一半,其余包括石油、化工、造纸、印染等多种工业废水。此阶段开始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与国外的技术交流,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为以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七八十年代: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带动新建污水处理厂几十座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污水的万分也随之而变化,污染程度由低向高逐渐演变,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污水的污染,使人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沉痛教训(如,日本国骨疼病、水俣病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国家级环保组织(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大学也陆续设置环境工程系或环境工程专业,国务院环保办投资在天津兴建污水处理试验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试验厂),70年代末开始兴建,处理规模:一级处理0.1立方米/s,二级处理0.025立方米/s,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试验厂也先后运行。国家和地方都为筹备建设国内大型污水处理厂做前期工作,此刻天津市政府与建设部及有关部委率先决定建设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并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26万立方米/d。
我国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为26万立方米/d。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后多年来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使黑臭的污水变为清流,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空白。在此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陕西、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几十座。
“九五”期间:正式启动“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
“九五”期间,我国正式启动对“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和“环渤海”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国家给予相应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1996~1999年竣工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有22个,投资59.58亿元,日处理规模371.7万立方米;在建项目109个,计划投资161.83亿元,日处理规模832.0万立方米。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的建立,使我国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污泥处理的新技术、再生水回用的新技术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某些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外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引进到我国,在活性污泥工艺应用的同时,AB法、A/O法、AA/O法、CASS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也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得到应用。由过去只具有去除有机物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行业的市场。如格栅机、潜水泵、除砂装置、刮泥机、曝气器、鼓风机、污泥泵、脱水机、沼气发电机、沼气锅炉、污泥消化搅拌系统等大型设备。
由于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很大,我国的建设资金有限,无法适应水污染治理的需要。为此引进国外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加快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一批大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如:我国20世纪最大的污水处理规模为60万立方米/d;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成都三瓦窑污水处理厂、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均为40万立方米/d。
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427座,其中二级处理厂282座,二级处理率约为15%。2000年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总投资约为150亿元。但目前绝大多数小城镇尚未建污水处理设施。七大硬伤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
污水处理专家朱雁伯分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目前存在七大问题,制约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其一、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短缺
我国虽然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0多座,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表现在某一个城市本身的处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处理的量不够,还表现在大城市已开始着手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和建设计划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建设资金,有的地区的水污染日趋严重,若等待有资金投入时再兴建污水处理厂,就会使环境趋于恶化,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人民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促使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其二、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能到位
全国目前已经建成投产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共计100多座,能够满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不到1/3 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原因:大多数均是由于运行经费不能到位而造成的,有的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不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费标准定得很低,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使一些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能得到多少经费就处理多少吨污水的实际问题。这样长此下去既发挥不了建设污水处理厂应有的效益,也会使仪表、设备受损,同时也无法发挥污水处理厂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
其三、进口设备的维修及设备配件的开发
由于大批的进口设备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经过几年的运转后,设备陆续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损坏,特别是索赔期后的维修和正常的大修。这就需要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叵请国外的专家来维修,维修成本将会大幅度增高实在难以接受,或使进口设备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必须培养对进口设备维修保养的国内专业人员,使其掌握维修技能达到进口设备的维修标准。有了维修的专业人才还得有充足的备品配件,特别是一些将要淘汰的设备被引进中国,备品配件国外也不会再生产了,就需要国内自行测绘、加工制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口设备发挥出它的作用,否则设备的损坏,配件的缺乏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其四、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跟风,不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热门工艺是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出现的单纯追求工艺新,追求时髦工艺,不考虑本地区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问题,在我国已建成的一些污水处理厂中,本来进水水质都比较低,还要选择AB法,结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设施设备的闲置。有的地区经处理的再生水直接用于农业灌溉,还过分强调除磷脱氮,采取A/A/O法,增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日常运转成本,还有一些个别地区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看当时风刮什么工艺就采取什么工艺。
其五、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巨大的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地区还将处理后的再生水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在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区没有将再生水回用却排入大海造淡水资源的浪费。目前世界的淡水资源极为匮乏,中国淡水资源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第121位,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2000立方米。
其六、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
污水经过各种不同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奖惩的污泥却未能得到妥善的处置,还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些地区污泥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将污泥堆放在场外,任意取走不知下落。有的地区将污泥进行干燥用作农肥,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考虑的很少,对农作物有多大的危害分析不足。国家环保部门禁止将污泥作为菜田、稻田的肥料,作为旱田的农肥需要对污泥的成份进行分析,重金属及有毒家物质不超标方能使用。污泥作为绿地用肥要有园林部门认可,有监测部门跟踪分析方能使用,总之污泥若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是给环境带来再次污染的隐患。
其七、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装置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储泥池,脱水机房(除离心机外)都会产生严重的臭气,既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一些建设较早,周围过去是农田、水池、远离市区的污水处理厂,目前成为市区,污水处理厂周围盖起了民宅,形成了居民区,污水厂的周边百姓深受其害,应该多渠道解决除臭装置,因为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是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企业。
5.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详解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有70%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97%为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3%,而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还很难利用。因此,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淡水资源的分配竞争。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对,对供水和需水进行管理,减少污染和降低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预防措施
1 水污染的成因分析
1. 1城市化造成的水污染
在城市地区,大部分土地被屋顶、道路、停车场所覆盖,地面渗透性很差。雨水落到地面上通常被土壤吸收,有些被植物吸收,有些渗入地下,有些则流入地表水中。所以城市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下雨时,雨水遇到渗透性很差的地面,迫使它四处横流,在雨水横流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通常这些雨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通过城市的排水管道排放到当地的河流中。这样就有许多负效应产生。首先,它污染了接收雨水的河流、溪流或湖泊。有研究发现,城市径流中含有高浓度的铜、铅和锌,足以杀死许多种鱼和无脊椎水生动物,暴雨也是有毒金属、氯化有机化合物和悬浮固体的主要载体;其次,城市径流往往突涌而至,不像土壤和植物的缓慢滤流,水的力量会冲刷溪流河床,破坏水生环境;再次,因为所有的暴雨水都以这种高速率被导入当地河流,旱季就没有存水慢慢渗入溪流和河流中,可能会造成溪流完全干枯和河流水面大幅度下降,这对水生环境也有破坏作用。同时,在一些城市降雨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个头痛的问题———混合污水溢流。由于混合下水道可以同时充当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水通道。所以在雨季,它同时排放污水和雨水,有时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太多,远远超出其处理能力。多余的水(混合污水溢流物)未经任何处理或仅进行一级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域里,造成水质污染。
1. 2工业化造成的水污染
工业污染物有许多种,每个工业部门都产生自己独特的组合污染物。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一样,也含有悬浮固体、各类有机物、重金属。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中,它们会污染河流与湖泊,耗尽水中的氧,威胁人类的健康。随着采矿和工业活动的增加,重金属的生产和使有了很大的增加,导致了湖泊与河流产生严重重金属污染。同时采矿业酸性废水的排放,也会产生污染。
1. 3集约农业化造成的水污
现代农业以高技术投入为特征,机械耕作、化肥和微灌、滴灌、喷灌等)、田间农艺技术措施(有桔杆或地膜覆盖、保肥保埔、施用抗旱肥、喷洒保水剂)、选用耐旱品种、增大旱作比例和田间节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综合节水型农业。
2 目前我国水环境状况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发布《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继续采取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人,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从而使污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根据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全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当前我国水环境状况是: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流经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近岸海域亦受到一定污染。长江流域水质良好,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仍基本保持着l、盈类水质。珠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西江87%的断面为I类水质,北江各断面均为I、皿类水质,东江90写断面为l类水质,干流广州段污染相对较重。
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双重压力。1999年累计断流42天,114个水质
监测断面中v类和劣于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63.1%,主要河流汾河、渭河、伊洛河、清河均污染严重。松花江流域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干流1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I、l类水质断面占17. 6%,IV类占70.6%。淮河流域,干流水质尚好,支流N类到劣于v类水质为主。海河流域污染严重。171个水质监测断面中v类与劣于V类比例为49.7纬。辽河流域污染严重。5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劣于V类占69.3%,(干流劣v类比例高达86.7%)。浑河沈阳段、大辽河铁岭段和太子河鞍山段污染尤为突出。太湖流域处于中等富营养状态,101个水质监测点中v类和劣于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65.4%。滇池流域富营养化严重,13个水质监测点河段中,63.8%为v类水质近岸海域根据368个站位监测结果,四
类和劣于四类海水分别占15%和28.5%。东海海区劣于四类水质达53%,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近岸海域污染较严重。1999年中国海域共记录到15起赤潮,7月中旬在辽东湾发生的夜光藻赤潮面积最大,达到6300平方公里,持续9天1999年统计,全国废水排放量为401.1亿吨,(其中生活污水203.8亿吨,工业废水为197.3亿吨),COD排放量为1388.9万吨(其中生活污水中COD为697.2万吨,工业废水中COD为691.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其COD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但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COD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且都超过了工业废水。
3 预防水污染的措施
要解决现有的水污染问题,在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水处理基本建设投入的同时,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持,特别是通过科技攻关,一方面攻克水处理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研究和开发的成熟技术进行集成应用,探寻配套的技术经济政策,并与水污染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区域的治理工程规划结合,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小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以及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这样,不仅可以使区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可以为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示范,对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早日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1 针对量大面广的城市污水问题,必须开展高效低耗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城市污水处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87座,但二级处理能力仅822万m3/d,按此计算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仅14.1%。目前,我国城市平均每1万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英国和德国每0.7~0.8万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瑞典和法国每0.5万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发达国家污水处理率达50~70%,不少国家达到85%以上,而我国污水处理率增长缓慢,目前还不到15%。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0~50%,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产业的投资需求约为1 800亿元,建成后每年的运行费在70亿以上。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1996)要求,为了满足出水排放标准,绝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都必须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技术。与此同时,我国很多地区执行水污染防治规划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资金短缺,致使一批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迟迟不能上马,已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预期的环境目标无法实现。由此可见,要在短期内提高污水处理率,除了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力度外,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高效低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3.2针对快速发展的小城镇生活污水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低费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我国目前拥有19 000多个小城镇,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村镇人口的不断集中,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产生的污水量大约在2 000~5 000m3/d之间,但绝大多数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造成当地十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并且影响区域水环境质量,这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表现得十分突出,治理任务十分紧迫。“九五”期间,我国投资数百亿元建成了200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小城镇的生活污水问题,无论从建设成本、还是运行成本都是不现实的,广大经济尚不发达地区对此更是难以承受。因此,重点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运行费用高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发小城镇简易高效污水处理成套技术,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并在不同类型的地区加以示范,这对推动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3.3针对重点行业的工业废水,必须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
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仍在被广泛应用。毒性大、浓度高、不易被生物降解的造纸废水、染料废水、制药废水、焦化废水等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治理有相当大的难度,要实现达标排放十分困难。特别是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大多数生产模式更加粗放,造成的污染日渐严重,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为39亿t。由于乡镇企业废水一般污染重,污染源分散,贯彻环保法规的难度更大,往往不经治理而任意排放。采油、炼油行业的废水也缺少达标排放的有效工艺技术手段,成为困扰我国原田及其加工企业的环保难题。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和几个五年计划的
科技攻关,我国许多行业的废水治理在工艺技术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废水达标排放率也逐年提高,但是,尚有若干重点行业废水处理缺乏关键技术,特别是在系统化和实用化方面迫切需要技术进步和工程示范。因此,以重点行业的工业废水治理为重点,针对其中的主要共性问题,结合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和含油废水开展攻关研究与示范,对解决我国工业废水的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4针对日益突出的农村分散面源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开展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区域示范
因农药、化肥大量使用而造成的面源污染是导致湖泊、水库等水体污染、特别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对部分受污染湖泊的污染源监侧分析表明,来自面源的污染物已经超过点源。由于受到长期污染,水体中异常高的营养盐浓度,使水环境变得非常脆弱,外部条件的微小变化就会使水体营养状态发生急转,引起藻华频频暴发,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许多重要区域的水环境问题。控制面源污染己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课题。在流域和区域的水污染治理中,必须综合兼顾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面源污染的防止和控制,即有利于流域中污染径流储存、净化,有利于节约农业生产的化肥和农药等物质投入。但是,目前我国对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基础仍十分薄弱。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继续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人口总量将从现在的3.8亿增加到6.7亿,城市污水量也将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与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的规划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工业废水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多的仍是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我国主要河流和区域的面源污染几乎没有任何控制工程,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除了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加大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的投资力度外,开发和集成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处理技术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4. 结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短期内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难度很大,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必须与国际接轨,借鉴成功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而民众也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身行为,保护环境,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处理生产马铃薯淀粉产生的废水
马铃薯主要是在我国东北地区有很多农民在种植,九月份到十月份是最佳加工时期,这几个月气温很低,十月末好会有霜冻现象,气温已经跌落到零下,这就给马铃薯生产商造成了很大困扰,因为产生的废水更是难以处理,而且给环境造成了特别大的破坏。
目前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主要方法及弊端
我国国内对这类型废水一级处理方法还存在很多弊端,采取的工艺如下三种:(1)单纯曝气法,(2)自然处理法;(3)生物处理法。单纯曝气法由于处理成本高,停留时间长,处理效果低,而限制了它的推广;采用自然处理法需要一定的农业灌溉用地和干旱的气候条件,这种方法受到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大面积推广;生产淀粉的原料以马铃薯为主,马铃薯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悬浮的以呈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且不含有毒物质,可生化性良好有机废水处理设备,采用生物法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在生产工艺,季节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7. 一个日处理10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总造价大概多少地埋式厌氧消化
生活污水一般一顿废水1000-2000元左右,1000吨预估100-200万,一级A表的相对要多一点,这个造价不含配套的管理设施和建筑
8.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有何异同
中小城市的可以采用生物膜法,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等,便于管理,没有污泥膨内胀问容题。
当然也不排除用活性污泥法,譬如A2O,CASS,悬挂链(百乐克)等
大城市的用氧化沟的多一些,更节约投资
其他的像格栅、沉砂、曝气,基本一样
9. 污水处理厂的臭气能飘到多高的高空
臭气的扩散跟当地的天气,气压,风向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在天气晴好的版情况下,15m以上权就扩散完全了,但是在逆温,阴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臭气容易久久不散,有时可持续长达20小时。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臭气,一般来说,因有机质含量高,主要有硫化氢、氨气等有恶臭气体组成,长期处在这种气体的影响下,容易对眼睛、肺部产生长久刺激,容易患上鼻炎、眼睛迎风流泪、眼干眼涩等病症,只要气体浓度不是太大,短期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时间长了不行,浓度过大也不行,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政府公共设施,现在的环保形势下,根据最近”两高“共同发布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俗称:"环保十四条",就目前来看,短期内基本无搬迁的可能。
还有楼上的,你的意思就是只能老百姓认倒霉了吗?如果城市污水处理厂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弊大于利了,为什么不能让其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