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外的排水系统是什么样子的
国外大城市排水系统逐个数:巴黎下水道成景点
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建成于2006年,堪称牢固、先进,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地下排水系统的空间非常宽敞,连起吊机在里头都显得有些“渺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00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当夏季来临,暴雨不断,“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经常接受考验。
本月22日,广州的排水系统就经受了一次这样的考验。尽管广州去年已经完成了227个水浸点的改造,但22日这场突降的大暴雨还是暴露出了水浸、漏水等问题。
今年,广州计划解决城区29个水浸点的排水问题,改造有望明年完成。除广州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都在积极升级或改造排水系统。了解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一些国外大都市的下水道系统,或许能为中国城市的治涝工程带来启示。
尽管经过去年5月暴雨后的严重内涝、水浸车事件,广州去年已经完成了227个水浸点的改造,但是,5月22日一场突降的大暴雨再度令广州市内几十处遭水浸,并且暴露出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排水力不足、APM线漏水严重的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严重滞后,这并非是广州一个城市的问题。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使得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地下,却还是二三十年前的样子,一旦遇到暴雨天气,下水道便开始变得不堪重负。去年广州经受暴雨冲击的同时,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11省区市都出现了严重的内涝问题。
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的标准,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
例如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统,都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却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排涝功能。而建成于2006年的东京地下排水系统,更堪称牢固、先进,护卫着东京免遭内涝灾害。
伦敦:为防霍乱改造排水系统
本报讯 如果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出了问题,那么不仅是水浸街、水淹车的问题,还有可能导致流行病肆虐,这就是当年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落后所带来的警示。
伦敦如今使用的下水道系统建于150多年前。1856年,英国的设计师开始研究设计伦敦的地下水道系统,而此时英法联军正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谁也不会想到,150多年前的伦敦竟是一个垃圾遍地、臭气冲天、霍乱横行的城市。1848年-1849年间,伦敦死于霍乱的人数超过1.4万人。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像那段时间此起彼伏的其他流行病一样,霍乱也是因为空气污染引起的,而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根源是水源污染。
1849年,霍乱疫情结束后,英国首都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以确定城市排水系统未来如何改进。
1856年,巴瑟杰建议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但他的设计方案连续5次被否决。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的臭味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伦敦市政当局迫于压力才同意了巴瑟杰的改造方案。
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1859年正式动工, 1865年完工,实际长度达到2000公里。工程完成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不少人担心地下被挖空的伦敦会不会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强度水泥,用这种水泥制造了3.8亿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
由于将污水与地下水隔开,伦敦下水道改造意外地解决了导致霍乱的水源问题。从此以后,伦敦再也没有发生过霍乱。
巴黎:年均十多万人参观
近代下水道的雏形脱胎于法国巴黎。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陆续有外国元首前来参观,现在每年有十多万人来参观学习。
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
还有一连串数字可以说明这一排水体系的发达: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还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雨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
罗马:2500年后仍在使用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须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
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暴雨造成的洪流从罗马城排出。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
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洁下水道时,曾乘坐一叶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历了一遍,足见下水道是多么宽敞。
墨西哥城:花3100万美元改造
2009年4月,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第二阶段的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完工。使用了尖端技术的这一工程共花费3100万美元,预计可以使用50年以上。
墨西哥城排水系统管道从1975年便开始使用,由于年久失修,该市曾频繁发生水淹道路的情况。
东京:下水道深达60米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立了雨水调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储2.5万立方米的雨水。
⑵ 楼顶雨水蓄水收集系统怎么做
楼顶的雨水做起来比较简单,直接采用落水管 加装不用电的过滤器,自动分离了干净水和脏水,0.28毫米的过滤精度 干净水在引流至已经设置的蓄水箱内,葳西雨水会做!
⑶ 东京圈排水系统的排水渠道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立了雨水调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储2.5万立方米的雨水。
⑷ 有人说日本排水系统非常厉害,但为何还会被台风的暴雨淹没呢
日本的排水系统很厉害,可是排水系统也都是缓慢的,而不是一下就可以排走的,而且台风的时候,整个街道都是乱七八糟的,也有可能堵住了下水道,所以再厉害的下水道也没有办法可以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如其来的雨水。
东京都建设局负责东京的河道管理和维护,以及河道附近地下调节池的建设和管理,调节池是城市防洪应急设施,在没有分洪任务时还对公众开放参观,东京的下水道也是超级强大了,可是也无法一次性缓冲水源。
⑸ 台风多发的日本为什么东京却很少内涝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和副热带的一种抵押涡旋,是一种强大且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的风力都超过了12级以上,所以它的威力向来特别恐怖。全球各个大洋沿岸地区其实都有着台风的情况,之所以很少听到只不过是因为叫法并不太相同。在北太平洋,国际日期变线的西部,就比如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人们就叫它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者太平洋东部的话则叫飓风,在南半球例如澳大利亚就会叫做旋风,所以如何防御台风灾害成为了大洋沿岸国家的头等问题,就比如日本这个国家。
而谈到效果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在建成的第一年的洪涝灾害来袭时,这里遭水浸的房屋数量从最严重年份的41544家减少到了245家,浸水面积从27840公顷减少到64公顷,如此高效的排水效率,这里被誉为全球最先进的排水系统,也保障了东京3000万人口的安全。不可否认东京圈排水系统是很多国家应该学习的,14年建成的百年大计,彻底改善了东京的内涝灾害真的太聪明了。
⑹ 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系统
巴黎经常下雨,但从未发生因下雨积水导致交通堵塞。 巴黎的下水道系统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事实上,自从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介绍冉阿让背负自己的未来女婿穿过了一段危险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进,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
巴黎密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1700年的时候,伦敦已经是一个拥有57万人口的欧洲超级大都市,但城市的排水系统极其糟糕。一英尺多深的明渠中塞满了灰烬、动物尸体,甚至粪便。糟糕的排污系统将街道变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 1842年,大不列颠帝国派出考察队去罗马和巴黎参观供排水系统,发现古罗马的排水系统比起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要先进得多、卫生得多。为了改善地下水道,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委员会。
1856年,巴瑟杰承担设计伦敦新的排水系统的任务。他计划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他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地下排水系统全长160公里,位于地下3米的深处,需挖掘350万吨土,但这个计划连续5次被否决。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的臭味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伦敦市政当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同意了巴瑟杰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方案。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1865年工程完工,实际长度超过设计方案,全长达到1700公里以上,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⑺ 雨水收集利用有哪些好处
一:雨水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将雨水收集、利用或回灌地下,可减轻城市的防洪排涝压力,防止城市因排涝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城市雨水排泄不畅和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削减雨季峰流量维持河川的水量,增加水分的蒸发,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抑制环境恶化,减少或避免马路及庭院的积水,改善小区水环境,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二: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雨水可作日常用水,用于冲厕、洗衣物、浇灌花草等,所以生活用水不必再用常规饮用水。再者由于雨水的钙盐含量低,属软水,也可作冷却水。雨水也适用于工业,可用来清洗机器、车间清洗等,减少工业上自来水的用量。还可作市政用水,用于道路清洗、浇灌城市绿化等。
三:补充地下水。
地下水大部分都是利用雨水、自来水或中水作为补充,其中后两种方法造价相比于雨水来说偏高,而且中水补充还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则是最经济的方法。
四:雨水减轻城市防洪、排水系统压力。
多单元的雨水利用,可以蓄到大雨的前中期水量,还能起到洪水错峰的作用,从总量上减少排入市政管网和河湖的雨水量。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使雨水更加资源化,促进雨水利用的快速发展,我们要更多借鉴国内外雨水利用的成功案例,借鉴他们的经验,从开发资源、生态补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考虑加以重视,给予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制定相应的雨水利用条例和法规,把雨水利用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当中;二是强化管理模式并设立专项基金;三是加强雨水利用的科研推广与产业一体化;四是建立有助于雨水入渗措施与合理高效的雨水集蓄系统。
⑻ 东京湾海水为什么脏 海东京湾水非常脏的原因
1、造成东京湾海水严重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京的污水处理系统的陈旧。据透露,东京的污水排放仍然沿用100多年前建设的管道系统,雨水和污水无法彻底分开,东京中心23个区80%的污水和雨水使用同一管道。平时,生活污水会经过处理后才排出,但遇到大雨,雨水混合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而东京地区每年降水丰富,因此水污染严重也就容易理解了。
2、如果要替换23区陈旧的排污系统,需要投入大约950亿美元,同时居民家庭内的排污系统也要改造,做到这些代价巨大,时间成本也非常高,短期内基本不可能实现。无奈之下,东京都政府在一些地区设置了一些临时的污水存储罐,以便在雨季存储未处理的污水。据透露,目黑河两岸就有很多类似的临时污水存储罐,但整个东京即使建设这些临时储水罐工程,也只能等到2023年才能完工。
⑼ 东京圈排水系统的介绍
东京旧称江户,面临东京湾,流经利根川,荒川等几条大河,除了每百年来一次的大地震以外,对东京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个台风与大雨带来的大洪水。在历史上因为大洪水暴发而造成东京的母亲河江户川泛滥死伤惨重的事例是比比皆是。到了50年代之后,东京的首都范围向外扩大了很多,很重排水系统也是不断提高,但是在首都圈范围内居住着3000万人口,一般的排水系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大城市的防御瞬间集中大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难,自古以来日本的一般的防洪措施是利用现有的天然水路,在周围多开掘人工水路,这样可以尽量让都市内的积水通过这些支流流入江户川等主干流,最后流入东京湾。可是这种多岔支流的构造也有很多局限性,如在平原地区因有很多住宅等原因,有时费用非常的高,这样的人工排水越来越少。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