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处理厂的英文翻译 急!!!!
sewage treatment works
Ⅱ 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及它们的英文缩写
给排水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1、给水工程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原水的取集和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的工程。
2、排水工程 sewerage ,wastewater engineering 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废水的工程。
3、给水系统 water supply system 给水的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4、排水系统 sewerage system 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5、给水水源 water source 给水工程所取用的原水水体。
6、原水raw water 由水源地取来的原料水。
7、地表水surface water 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
8、地下水ground water 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工壤空隙中的水。
9、苦咸水(碱性水) brackish water ,alkaline water 碱度大于硬度的水,并含大量中性盐,PH值大于7。
10、淡水fresh water 含盐量小于500mg/L的水。
11、冷却水cooling water 用以降低被冷却对象温度的水。
12、废水 wastewater 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以及流入排水管渠的其它水。
13、污水sewage ,wastewater 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
14、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用水对象实际使用的水量。
15、污水量 wastewater flow ,sewage flow 排水对象排入污水系统的水量。
16、用水定额 water flow norm 对不同的排水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相对合理的单位排水量的数值。
17、排水定额 wastewater flow norm 对不同的排水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相对合理的单位排水量的数值。
18、水质 water quality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性质。
19、渠道 channel ,conit 天然、人工开凿、整治或砌筑的输水通道。
20、泵站 pumping house 设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和管道、闸阀等的房屋。
21、泵站 pumping station 泵房及其配套设施的总称。
22、给水处理 water treatment 对不符合用不对象水质要求的水。进行水质改善的过程。
23、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24、废水处理 wastewater disposal 对废水的最终安排。一般将废水排入地表水体、排放土地和再次使用等。
25、格栅 bar screen 一种栅条形的隔污设备,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他杂物。
26、曝气 aeration 水与气体接触,进行溶氧或散除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27、沉淀 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8、澄清 clarification 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9、过滤filtration 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质物的过程。
30、离子交换法 ion exchange 采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某些盐类离子的过程。
31、氯化 chlorination 在水中投氯或含氯氧化物方法消灭病原体的过程。
32、余氯 resi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和。
33、游离性余氯 free resial chlorine 水中以次氯酸和次氯酸盐形态存在的余氯。
34、结合性余氯 combinative resial chlorine 水中以二氯胺和一氯胺形态存在的余氯。
35、污泥 sludge 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排水管渠中沉积的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或胶体物。
36、污泥处理 sludge treatment 对污泥的最终安排。一般将污泥作农肥、制作建筑材料、填埋和投弃等。
37、水头损失 head loss 水流通过管渠、设备和构筑物等所引起的能量消耗。
给水工程中系统和水量方面的术语
1、直流水系统 once through system 水经过一次使用后即行排放或处理后排放的给水系统。
2、复用水系统 water reuse system 水经重复利用后再行排放或处理后排放的给水系统。
3、循环水系统 recirculation system 水经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或处理后循环利用的给水系统。
4、生活用水 domestic water 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
5、生产用水 process water 生产过程所需用的水。
6、消防用水 fire 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的水。
7、浇洒道路用水 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水。
8、绿化用水 green bel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给水工程取水构筑物的术语
1、管井 deep well ,drilled well 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2、管井滤水管 deep well screen 设置在管井动水位以下,用以从含水层中集水的有缝隙或孔隙的管段。
3、管井沉淀管 grit compartment 位于管井最下部,用以容纳进入井内的沙粒和从水中析出的沉淀物的管段。
4、大口井 g well ,open well 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5、井群 batter of wells 数个井组成的群体。
6、渗渠 infiltration gallery 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7、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反滤层 inverted layer 在大口井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砾层(简称反滤层)
8、泉室 spring chamber 集取泉水的构筑物。
9、进水间 intake chamber 连接取水管与吸水井、内设格栅或格网的构筑物。
10、格网 screen 一种网状的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水生动物或其他污染物的拦污设备。其网眼尺寸较格栅为小。
11、吸水井 suction well 为水泵吸水管专门设置的构筑物。
给水工程中净水构筑物的术语
1、净水构筑物 purification structure 以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等为主要目的的构筑物的总称。
2、投药 chemical dosing 为进行水处理而向水中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的过程。
3、混合 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
4、凝聚 coagulation 为了消除胶体颗粒间的排斥力或破坏其亲水性,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
5、絮凝 flocculation A、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曾用名反应。 B、高分子絮凝剂在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之间吸附架桥的过程。
6、自然沉淀 plain sedimentation 不加注任何凝聚剂的沉淀过程。
7、凝聚沉淀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加注凝聚剂的沉淀过程。
8、凝聚剂 coagulant 在凝聚过程中所投加的药剂的统称。
9、助凝剂 coagulant aid 在水的沉淀、澄清过程中,为改善絮凝效果,另设加的辅助药剂。
10、药剂固定储备量 standby reserve 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简称固定储备量。
11、药剂周转储备量 current reserve 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差异所需的储备量。简称周转储备量。
12、沉沙池(沉砂池)desilting basin ,grit chamber 去除水中自重很大、能自然沉降的较大粒径沙粒或杂粒的水池。
13、预沉池 pre-sedimentation tank 原水中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进行凝聚沉淀处理前设置的沉淀池。
14、平流沉淀池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15、异向流斜管 (或斜板)沉淀池 tube(plate)settler 池内设置斜管(或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或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或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的池。
16、同向流斜板沉淀池lamella 池内设置斜板,沉淀过程在斜板内进行,水流与沉泥均沿斜板向下流动的沉淀池。
17、机械搅拌澄清池 accelerator 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18、水力循环澄清池 circulator clarifier 利用水力使水提升,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19、脉冲澄清池 pulsator 悬浮层不断产生固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页分离沉淀的水池。
20、悬浮澄清池 sludge blanket clarifier 加药后的原水由上通过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使水中杂质与泥渣悬浮层的颗粒碰撞凝聚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21、液面负荷 surface load 在沉淀池、澄清池等沉淀构筑物的净化部分中,单位液(水)面积所负担的出水流量。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3/(m2.h)表示。
22、气浮池 floatation tank 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液体中的杂质分离上浮而去除的池子。
23、气浮溶气罐 dissolved air vessel 在气浮工艺中,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器。简称溶气罐。
24、清水池 clear-water reservoir 为贮存水厂中净化后的清水,以调节水厂制水量与供水量之间的差额,并为满足加氯接触时间而设置的水池。
给水工程中输配水管网的术语
1、配水管网 distribution system ,pipe system 将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系。
2、环状管网pipe network 配水管网的一种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3、枝状管网 branch system 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
4、水管支墩 buttress ,anchorage 为防止由管内水压引起的水管配件接头移位而造成漏水,需在水管干线适当部位砌筑的墩座。简称支墩。
排水工程中排水制度和管渠附属构筑物的术语及其涵义
1、排水制度 sewer system 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2、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种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排水的方式。
3、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的方式。
4、检查井 manhole 排水管渠上连接其他管渠以及供养护工人检查、清通和出入管渠的构筑物。
5、跌水井 drop manhole 上下游管底跌差较大的检查井。
6、事故排出口 emergency outlet 在排水系统发生故障时,把废水临时排放到天然水体或其它地点去的设施。
7、曝雨溢流井 (截留井)storm overflow well ,intercepting well 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来截留、控制合流水量的构筑物
排水工程中水和水处理的术语及其涵义
1、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e ,domestic wastewater 居民中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
2、工业废水 instrial wastewater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它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
3、生产污水polluted instrial wastewater 被污染的工业废水。还包括水温过高,排入后造成热污染的工业废水。
4、生产废水 non-polluted instrial wastewater 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的工业废水。
5、城市污水 municipal sewage ,municipal wastewater 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
6、旱流污水 dry weather flow 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晴天时输送的污水。
7、水体自净 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ies 河流等水体在自然条件的生化作用下,有机物降解,溶解氧回升和水体生物群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
8、一级处理 primary treatment 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净化过程,主要为沉淀。
9、二级处理 secondary treatment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生物处理方法继续除去污水不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净化过程。
10、生物处理 biological treatment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不稳定有机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1、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和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12、生物膜法 biomembrance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13、双层沉淀池(隐化池) Imhoff tank 由上层沉淀槽和下层污泥消化室组成。
14、初次沉淀池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污水处理中第一次沉淀的构筑物,主要用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15、二次沉淀池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沉淀构筑物,用以分离其中的污泥。
16、生物滤池 biological filter ,trickling filter 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歇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
17、生物接触氧化 bio-contact oxidation 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人工曝气系统构成的生物处理工艺。在有氧的条件下,污水与填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使污水获得净化。
18、曝气池 aeration tank 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
排水工程中污泥和污泥处理的术语及其涵义
1、原污泥 raw sludge 未经污泥处理的初沉污泥、二沉剩余污或两者的混合污泥。
2、初沉污泥 primary sludge 从初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3、二沉污泥 secondary sludge 从二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4、活性污泥 activated sludge 曝气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5、消化污泥 digested sludge 经过好氧消化或厌氧消化的污泥,所含有机物质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趋于稳定。
6、回流污泥 returned sludge 由于次沉淀池(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的活性污泥。
7、剩余污泥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
8、污泥气 sludge gas 在污泥厌氧消化时,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氢、氮和硫化氢。俗称沼气。
9、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较稳定物质的过程。
10、好氧消化 aerobic digestion 污泥经过较长时间的曝气,其中一部分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1、厌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2、中温消化 mesophilic digestion 污泥在温度为33℃-35℃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13、高温消化 thermophilic digestion 污泥在温度为53℃-55℃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14、污泥浓缩 sludge thickening 采用重力或气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过程。
15、污泥淘洗 elutriation of sludge 改善污泥脱水能的一种污泥预处理方法。用清水或废水淘洗污泥,降低水化污泥碱度,节省污泥处理投药量,提高污滤脱水效率。
16、污泥脱水 sludge dewatering 对浓缩污泥进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机械脱水。
17、污泥真空过滤 sludge vacuum filtration 利用真空使过滤介质一侧减压,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18、污泥压滤 sludge pressure filtration 采用正压过滤,使污泥水强制滤过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19、污泥干化 sludge drying 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然蒸发设施。
20、污泥焚烧 sludge incineration 污泥处理的一种工艺。它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加温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
排水工程中物理量的术语及其涵义
1、生化需氧量 biochmical oxygen demand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于一定期间内(一般采用5日、20℃)进行需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英文简称BOD。
2、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水样中可氧化物从氧化剂重铬酸钾中所吸收的氧量。英文简称COD。
3、耗氧量 oxygen consumption 水样中氧化物从氧化剂高锰酸钾所吸收的氧量。英文简称OC或CODMn 。
4、悬浮固体 suspended solid 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一般指用滤纸过滤水样,将滤后截留物在105℃温度中干燥恒重后的固体重量。英文简称SS
Ⅲ 请翻译成英文 关于污水处理的
this is a split flow system project, water,rain water and sewage go into each pipe line respectively,
sanitary sewage;toilet sewage goes into community underground sewage pipeline after disposed in septic tank,kitchen waste water after separated in separation tank goes into underground sewage pipeline,
rain water;according to regulations,collect it into pool then discharge them into neighborhood rainwater pipeline,
instrial waste water;this equipment proces waste water by coating spraying process,sewage quantity about 128m3/d,the proction waste water first goes into sewage plant to be disposed by standard procere,then discharge into sewage pipeline,
the material and layout of drainage pipe ;pe double layer corrugated pipe is adopted for outside pipelines,and UPVC for inside pipeline,
Ⅳ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完工资料这句话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The reconstruction completion data of the sanitary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请参考!
Ⅳ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常用工艺主要包括两大类别:生物膜法以及活性污泥法。具体使用工艺: 生物膜法: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厌氧生物滤池。 活性污泥法:曝气法、氧化沟法、AB法、AO法、A2O工艺等
Ⅵ 船上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英语如何翻译
生活污水处理统称 sewage disposal system
还分为 black water treatment 和 grey water treatment
不同处理方式
Ⅶ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中的sbr和mbr是什么意思
为两种污水处理工艺来,具体解源释如下: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目前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滗水器是该法的一项关键设备。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按照膜的结构可分为平板膜、管状膜和中空纤维膜等 ,按膜孔径可划分为超滤膜、微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
Ⅷ 谁有关于污水处理或者组态软件的外文翻译(带原文),急用!
关键词:
人工湿地;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活污水;脱氮;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2. 材料和方法
2.1 系统描述
我们研究队伍设计的人工湿地结构位于中国宁波某村。它包括三个部分,容积按照四十人排量设计。气候特点为年降水量1300-1400mm和累计年平均气温16.2℃。极高极低值分别为38.8℃和-4.2℃。较冷的时间段以十二月到二月为代表并且在这个时间段里出水比较接近于8℃(最低5℃)。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8m长6m宽1.0m深。反应床有三层构成,最底一层由厚20 cm的洗净的砾石(2–6 cm)构成,中间层由65 cm厚的细砂(0.5–2.0 cm)粒构成,最上层由15 cm厚的土壤(0.1–0.2 cm)构成。底面坡度大约1%。第三部分有三个环形的单元构成,直径分别为7m、5m和3m,由下向上每个0.6m深,表面积近似估算为38.5m2。由顶部向低处单元的溢流会立即产生的瀑布似的紊流可以增大溶解氧含量和维持含氧条件。
图1 塔式复合人工湿地水流示意图:1.进水区 2.塔式区 3.出水区 4.湿地植物 5.顶部环形区域 6.中部环形区域 7.底部环形区域 8.瀑布似溢流
湿地结构的底部用高密度的聚乙烯作为衬里,环形区域则是要铺衬5cm厚的砌砖墙,为了防止污水的渗漏及污水与地下水混合。由苗圃购得的池柏(Taxodium ascendens)的幼苗以间距0.8m间隔围绕整个湿地结构底部环形种植,湿地结构地层中部种植密度为56株/m2的蔺草(Schoenoplectus trigueter),于头年十一月种植第二年五月份收割。在蔺草收获后的六至十月份,以9株/m2的种植密度种植野茭白(Zizania aquatica)。在第二部分顶部的环形部分以近似6株/m2的种植密度种植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在中间环形区域以的36株/m2种植密度种植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表1 THCW进水和出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80%的原污水不断的流入湿地结构的第一部分。20%的污水由泵直接输入第二部分的环形结构最高层,溢流进入环形结构中间一层,之后流入最后一层。此时第二部分处理污水与第一部分处理后的污水一起流入湿地结构的第三部分并最终由其排出。水深由一个储水塔控制。在第一时段,前四个月(06年5月到8月)人工湿地结构以的16 cm/d水力负荷运行(水力停留时间5.4 d)。第二时段,之后八个月(06年9月到07年4月)人工湿地结构以的比较高的32 cm/d水力负荷运行(水力停留时间2.7 d)。这些生活污水在一个腐化池里先进行预处理(表一)。
2.2 分析方法
2.2.1 化学分析
需每天采集第一部分的进水,第二部分的出水(仅在后八个月),第三部分的出水,每周混合水样的测试数据和结果搜集分析,需检测TSS,COD,NH3-N,TN,TP。每周检测现场每部分和每个环形处理单元的水温,pH,DO,TSS,COD,TN,TP和NH3-N要坚决的按照标准方法来检测控制(APHA, 1998)。
野茭白(Z. aquatica))和蔺草(S. trigueter)在零六年十月和零七年五月分别被收割(砍掉植株所有水面上可见部分)。收割的植物在被蒸馏水洗过后在太阳下经过24小时的日照后投入105 ◦C下灼烧24小时。植物在干燥后的称重作为基本分析。被干燥和研磨过的植物碎末作为总氮(TKN)测量的准备,分析方法按照标准方法(APHA, 1998)。
2.2.2硝化及反硝化的测量
在湿地结构第三部分的前端沉淀物上层的五厘米处存在潜在的硝化反应。使用的试验介质中每公升包含:0.14g K2HPO4; 0.027 g KH2PO4; 0.59 g (NH4)2SO4;1.20 g NaHCO3;0.3 g CaCl2·2H2O;0.2 g MgSO4; 0.00625 g FeSO4;0.00625 g EDTA;1.06 gNaClO3;pH是7.5。氯化钠被用于抑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氧化。50mL沉淀污泥需要加入100mL试验介质25 ◦C在震荡器150 rpm转速下培养。这种经处理过的样本在被培养2,6,20和24小时后被收集。亚硝酸盐的浓度用光度计测量。由亚硝酸盐产量和培养时间数计算出的线性回归,评估出的角系数可以计算出潜在硝化反应的量。结果以在样品中的体积损耗规范化的计算出来,最后以干重(DW)及明确的每小时每克干物质产生nmol亚硝酸盐表示。
潜在亚硝化反应速率(PDR)被用乙炔抑制设备进行测量。 沉淀物样本在第三部分的后部的四个地点采集(两个分散采集,两个呈柱状采集直径3.5 cm),并且要立即用铝箔密封以防游离氧进入沉淀物样本。这四个样本分别投入四个容积为15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添加营养元素的营养液进行培养(15 mg/L NO3-N,72 mg/L Ca,10 mg/L Mg,27 mg/L Na,39mg/L K和2.5 mg/L PO4-P)。烧瓶顶部用氮气吹洗半个小时。烧瓶被置于旋转振荡器中60 rpm转速震荡。样本在黑暗处20 ◦C培养八小时。每个小时使用注射器进行气体取样。顶部样本用气象色谱仪分析N2O的浓度(日本金岛公司气象色谱仪GC-14B),气象色谱仪带有一个电子捕获探测器操作温度340 ◦C。潜在亚硝化的反应速率以mg N2O-N/m2沉淀物每小时表示。
2.2.3 微生物数量的分析
人工湿地沉淀物中的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使用以下培养基用最大可能数量法计算(Carter and Gregorich, 2006)。计算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13.5 g Na2HPO4;0.7 g KH2PO4; 0.1g MgSO4·7H2O; 0.5 g NaHCO3; 2.5 g (NH4)2SO4;14.4mg FeCl3·6H2O; 18.4mg CaCl2·7H2O; 1 L 蒸馏水;pH=8.0。计算反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1.0 g KNO3; 0.1gNa2HPO4;;2.0 g Na2S2O7; 0.1g NaHCO3;;0.1 g MgCl2; 1 L 蒸馏水;pH 7.0。用一根内径为4.7cm的玻璃管采集测量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应远离泥水分界面(0–2 cm)及过深的深度(5–8 cm)。附着在岩石及水生植物体上的细菌剥离下来之后,然后用混合器将其溶于冷水驱散混合。经十个无菌的蒸馏水样稀释的沉淀物样本被转移到96格的包含各自培养基的微量滴定板上在28 ◦C下硝化细菌培养21 d反硝化细菌培养5 d。为了确定沉淀物的干重,10 g的沉淀物在105 ◦C下被隔夜烘干直至产生衡重样本。在人工湿地结构运行期间,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要每两月进行一次计算。
2.2.4 统计分析
所有带有方差测验的统计分析都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当p < 0.05时误差被认为是有效的。有效的误差用邓肯测试法进行评估。皮尔森相关分析适用于评估潜在反硝化效率和水力负荷之间有效的的线性相关,以及反硝化和水力负荷之间的关系。
3.结果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出水中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在表1中给出,水的pH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人工湿地结构第二部分的瀑布式溢流的被动充氧的原因,出水的溶解氧含量(DO)相对较大。在第二部分入水的溶解氧平均值为:1.28±0.52 mg/L,出水中的平均值为:2.98±0.38mg/L。已观测到的对总悬浮物TSS的脱除率为84.60±9.6%。氮的脱除率是较高值的,脱除NH3-N和TN平均值为:83.11±10.2%,82.85±8.5%。在第二部分NH3-N和TN的脱除率分别为:72%和29%。在第二部分的硝化作用将很大部分的氮转化成了NO3-N,54%的由第三部分的反硝化作用和其他作用转移脱除。磷的脱除率观测到在64.15±7.9%。在第二时间段对于第一时间段各类超标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更高,因为第一时间短的水力负荷较低。但在两种不同的水力负荷下各类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是相似的(p < 0.02)。
图2显示了的研究调查期间12个月的入水和出水中CODcr,NH3-N,TN和TP脱除效率。在研究期间的时间段一和时间段二中,调研中的十二个月NH3-N和TN被有效脱除。脱氮效率在开始10周和最后10周是最高,由于温度较高的原因。人工湿地结构在冬季也显出了对于氮、磷和有机物的较高的脱除效率。另外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而导致的氮素流失的量在夏季大于(p < 0.003)在冬季。当湿地中的pH值超过极大值7.7,氨的挥发可以被忽略,这个pH值下没有足够量的氨气的生成。在两种水力负荷下(16 cm/d和 32 cm/d)的脱除效率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
图2.实验期间THCW进水出水中的COD,NH3-N,TN和TP含量与脱除效率
图2中同样显示在湿地运行期间磷的脱除效率在最高的水力负荷下或是在冬季没有十分显著的波动。在冬季和夏季的运行中,出水的总磷TP浓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图3. 实验期间THCW第三部分沉淀物中潜在硝化及反硝化量
如图3所示,潜在硝化速率和潜在反硝化效率在最初的四个月里的随着时间增长。在水力负荷上升(16 cm/d到32 cm/d)之后的一个月,在2006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之间潜在硝化速率下降,潜在反硝化速率在2006年的十月到2007年的二月之间下降。实验结束时潜在硝化反应速率没有明显上升,反硝化反应速率上升了一点。潜在硝化反应和潜在反硝化反应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最有可能数目来分别计算,显出两条正相关关系很好的曲线(p < 0.05)。
表2 在THCW中硝化及反硝化细菌数量
由表2看出,在湿地结构沉淀物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最可能数目大约在每克104–105数量级之间。对比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估算定量,湿地结构中相应的潜在硝化反应和潜在反硝化反应(图3)显示出更多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更高的潜在硝化活动。
为了测定植物收获后在脱氮方面的效果,在06年十月和07年五月收获的植物烘干后测量其凯氏氮(TKN)的含量,显示出在蔺草(S. trigueter)中积累的氮的含量远大于野茭白(Z. aquatica)中的积累,在蔺草(S. trigueter)和野茭白(Z. aquatica)的烘干样中平均固氮的量是6.8±0.3/kg和4.7±0.2/kg,总氮的平均吸收率分别是17.18 kg/(ha·d)和12.63 kg/(ha·d)。
4.讨论
硝化反应是不能从水中脱氮。但是伴随着反硝化反应却是许多人工湿地结构的主要脱除机理。硝化反应发生在氧气处于一个可以使严格好氧硝化细菌生长的足够高的浓度氧气含量下。硝化反应存在于所有的人工湿地结构中,但这一反应的大小又由溶解氧的量决定。因为NH3-N在许多废水中是占优势的种类,硝化反应通常在各类湿地系统中是一个限制环节。反硝化作用被认为是大多数人工湿地结构中主要的脱氮机理。无论如何,通常在废水中硝酸盐的浓度是非常低的,因此反硝化反应必须伴随硝化反应而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对于氧的不同需求成为了许多要求到高脱氮效率的人工湿地的障碍。
人们普遍认为当溶解氧浓度(DO)达到1.5mg/L以上时硝化反应可以发生。研究中湿地结构的出水溶解氧浓度(DO)平均值为2.22±0.13 mg/L,这个可能是由于人工湿地结构中部的塔式结构的瀑布式溢流造成的,这个溶解氧浓度是对硝化作用有利的;这个推论与沉淀物中的更多的硝化细菌的数目相一致(表2)。高的溶解氧浓度与充足由入水的支路直接注入人工湿地第二部分的有机物,减少了异养生物和硝化细菌之间对营养的争夺。因此更多的缓慢生长的硝化细菌转移到了沉淀物的表面和植物根部。
5.结论
该研究显示,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可以有效处理许多污染物,第一部分的处理目标为总悬浮物TSS和生物需氧量,第二个塔式部分的处理目标是硝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反硝化。使用塔式结构的瀑布式水流而带来被动充氧以及由旁路直接注入第二部分的原污水,在促进硝化和反硝化方面的显示出了很大的促进。对于总悬浮物T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脱除效率分别为:88.57±16.3%,84.60±9.6%,83.11±10.2%,82.85±8.5%,64.15±7.9%。显然,我们设计的系统在高的水力负荷下对于初级生活污水有一个高的脱氮能力。湿地结构污泥里的硝化细菌的数量较高,但反硝化细菌数量对于其他报道来说相对偏低。潜在硝化反应和潜在反硝化反应的数目是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目相一致的。在湿地结构中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是脱氮运行的主要机理。湿地种植物的含氮量显示出本土植物蔺草是最适合湿地结构的植物,因为它有冬季生长和工业可以利用的特点。对于环境教育项目,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好处,即美学的观赏价值。对于湿地结构的超过两年的现场检测研究,最佳化的入水分布和结构设计将会在将来的研究中逐一进行。
提高塔式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效率[1]
摘要:
努力保护水源,尤其是在乡镇地区的饮用水源,是中国污水处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氮元素在水体富营养化和对水生物的潜在毒害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废水脱氮已成为首要关注的焦点。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小型的,处理费用较低的方法被用于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比起活性炭在脱氮方面显示出的广阔前景,人工湿地系统由于溶解氧的缺乏而在脱氮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为了提高脱氮效率,一种新型三阶段塔式混合湿地结构----人工湿地(thcw)应运而生。它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水平流矩形湿地结构,第二部分分三层,呈圆形,呈紊流状态。塔式结构中水流由顶层进入第二层及底层,形成瀑布溢流,因此水中溶解氧浓度增加,从而提高了硝化反应效率,反硝化效率也由于有另外的有机物的加入而得到了改善,增加反硝化速率的另一个原因是直接通过旁路进入第二部分的废水中带入的足量有机物。常绿植物池柏(Taxodium ascendens),经济作物蔺草(Schoenoplectus trigueter),野茭白(Zizania aquatica),有装饰性的多花植物睡莲(Nymphaea tetragona),香蒲(Typha angustifolia)被种植在湿地中。该系统对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9%、85%、83%、 83% 和64%。高水力负荷和低水力负荷(16 cm/d 和 32 cm/d)对于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的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通过硝化活性和硝化速率的测定,发现硝化和反硝化是湿地脱氮的主要机理。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同样具有观赏的价值。
关键词:
人工湿地;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活污水;脱氮;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研究目的:
1.评价新型人工湿地的性能,塔式复合人工湿地(THCW),尤其是在高水力负荷的情况下脱氮效率。这种人工湿地结构设计通过瀑布形式的水流进行被动充氧从而提高废水中溶解氧浓度进而提高硝化速率,依靠直接在湿地中间部分加入原废水提高反硝化速率,从而促进硝化反硝化过程。
2.对于在人工湿地结构中常绿多年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共同脱除氮的效率的评价,尤其是在冬季的阶段,且在湿地里植物的生长量对于氮的脱除是有帮助作用的。
3.研究表面水平流、自由水流相结合的系统是否在脱除和转化废水中污染物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尤其是脱氮方面。
2. 材料和方法
2.1 系统描述
我们研究队伍设计的人工湿地结构位于中国宁波某村。它包括三个部分,容积按照四十人排量设计。气候特点为年降水量1300-1400mm和累计年平均气温16.2℃。极高极低值分别为38.8℃和-4.2℃。较冷的时间段以十二月到二月为代表并且在这个时间段里出水比较接近于8℃(最低5℃)。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8m长6m宽1.0m深。反应床有三层构成,最底一层由厚20 cm的洗净的砾石(2–6 cm)构成,中间层由65 cm厚的细砂(0.5–2.0 cm)粒构成,最上层由15 cm厚的土壤(0.1–0.2 cm)构成。底面坡度大约1%。第三部分有三个环形的单元构成,直径分别为7m、5m和3m,由下向上每个0.6m深,表面积近似估算为38.5m2。由顶部向低处单元的溢流会立即产生的瀑布似的紊流可以增大溶解氧含量和维持含氧条件。
图1 塔式复合人工湿地水流示意图:1.进水区 2.塔式区 3.出水区 4.湿地植物 5.顶部环形区域 6.中部环形区域 7.底部环形区域 8.瀑布似溢流
湿地结构的底部用高密度的聚乙烯作为衬里,环形区域则是要铺衬5cm厚的砌砖墙,为了防止污水的渗漏及污水与地下水混合。由苗圃购得的池柏(Taxodium ascendens)的幼苗以间距0.8m间隔围绕整个湿地结构底部环形种植,湿地结构地层中部种植密度为56株/m2的蔺草(Schoenoplectus trigueter),于头年十一月种植第二年五月份收割。在蔺草收获后的六至十月份,以9株/m2的种植密度种植野茭白(Zizania aquatica)。在第二部分顶部的环形部分以近似6株/m2的种植密度种植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在中间环形区域以的36株/m2种植密度种植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表1 THCW进水和出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80%的原污水不断的流入湿地结构的第一部分。20%的污水由泵直接输入第二部分的环形结构最高层,溢流进入环形结构中间一层,之后流入最后一层。此时第二部分处理污水与第一部分处理后的污水一起流入湿地结构的第三部分并最终由其排出。水深由一个储水塔控制。在第一时段,前四个月(06年5月到8月)人工湿地结构以的16 cm/d水力负荷运行(水力停留时间5.4 d)。第二时段,之后八个月(06年9月到07年4月)人工湿地结构以的比较高的32 cm/d水力负荷运行(水力停留时间2.7 d)。这些生活污水在一个腐化池里先进行预处理(表一)。
2.2 分析方法
2.2.1 化学分析
需每天采集第一部分的进水,第二部分的出水(仅在后八个月),第三部分的出水,每周混合水样的测试数据和结果搜集分析,需检测TSS,COD,NH3-N,TN,TP。每周检测现场每部分和每个环形处理单元的水温,pH,DO,TSS,COD,TN,TP和NH3-N要坚决的按照标准方法来检测控制(APHA, 1998)。
野茭白(Z. aquatica))和蔺草(S. trigueter)在零六年十月和零七年五月分别被收割(砍掉植株所有水面上可见部分)。收割的植物在被蒸馏水洗过后在太阳下经过24小时的日照后投入105 ◦C下灼烧24小时。植物在干燥后的称重作为基本分析。被干燥和研磨过的植物碎末作为总氮(TKN)测量的准备,分析方法按照标准方法(APHA, 1998)。
2.2.2硝化及反硝化的测量
在湿地结构第三部分的前端沉淀物上层的五厘米处存在潜在的硝化反应。使用的试验介质中每公升包含:0.14g K2HPO4; 0.027 g KH2PO4; 0.59 g (NH4)2SO4;1.20 g NaHCO3;0.3 g CaCl2·2H2O;0.2 g MgSO4; 0.00625 g FeSO4;0.00625 g EDTA;1.06 gNaClO3;pH是7.5。氯化钠被用于抑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氧化。50mL沉淀污泥需要加入100mL试验介质25 ◦C在震荡器150 rpm转速下培养。这种经处理过的样本在被培养2,6,20和24小时后被收集。亚硝酸盐的浓度用光度计测量。由亚硝酸盐产量和培养时间数计算出的线性回归,评估出的角系数可以计算出潜在硝化反应的量。结果以在样品中的体积损耗规范化的计算出来,最后以干重(DW)及明确的每小时每克干物质产生nmol亚硝酸盐表示。
潜在亚硝化反应速率(PDR)被用乙炔抑制设备进行测量。 沉淀物样本在第三部分的后部的四个地点采集(两个分散采集,两个呈柱状采集直径3.5 cm),并且要立即用铝箔密封以防游离氧进入沉淀物样本。这四个样本分别投入四个容积为15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添加营养元素的营养液进行培养(15 mg/L NO3-N,72 mg/L Ca,10 mg/L Mg,27 mg/L Na,39mg/L K和2.5 mg/L PO4-P)。烧瓶顶部用氮气吹洗半个小时。烧瓶被置于旋转振荡器中60 rpm转速震荡。样本在黑暗处20 ◦C培养八小时。每个小时使用注射器进行气体取样。顶部样本用气象色谱仪分析N2O的浓度(日本金岛公司气象色谱仪GC-14B),气象色谱仪带有一个电子捕获探测器操作温度340 ◦C。潜在亚硝化的反应速率以mg N2O-N/m2沉淀物每小时表示。
2.2.3 微生物数量的分析
人工湿地沉淀物中的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使用以下培养基用最大可能数量法计算(Carter and Gregorich, 2006)。计算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13.5 g Na2HPO4;0.7 g KH2PO4; 0.1g MgSO4·7H2O; 0.5 g NaHCO3; 2.5 g (NH4)2SO4;14.4mg FeCl3·6H2O; 18.4mg CaCl2·7H2O; 1 L 蒸馏水;pH=8.0。计算反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1.0 g KNO3; 0.1gNa2HPO4;;2.0 g Na2S2O7; 0.1g NaHCO3;;0.1 g MgCl2; 1 L 蒸馏水;pH 7.0。
用一根内径为4.7cm的玻璃管采集测量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应远离泥水分界面(0–2 cm)及过深的深度(5–8 cm)。附着在岩石及水生植物体上的细菌剥离下来之后,然后用混合器将其溶于冷水驱散混合。经十个无菌的蒸馏水样稀释的沉淀物样本被转移到96格的包含各自培养基的微量滴定板上在28 ◦C下硝化细菌培养21 d反硝化细菌培养5 d。为了确定沉淀物的干重,10 g的沉淀物在105 ◦C下被隔夜烘干直至产生衡重样本。在人工湿地结构运行期间,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要每两月进行一次计算。
2.2.4 统计分析
所有带有方差测验的统计分析都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当p < 0.05时误差被认为是有效的。有效的误差用邓肯测试法进行评估。皮尔森相关分析适用于评估潜在反硝化效率和水力负荷之间有效的的线性相关,以及反硝化和水力负荷之间的关系。
3.结果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出水中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在表1中给出,水的pH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人工湿地结构第二部分的瀑布式溢流的被动充氧的原因,出水的溶解氧含量(DO)相对较大。在第二部分入水的溶解氧平均值为:1.28±0.52 mg/L,出水中的平均值为:2.98±0.38mg/L。已观测到的对总悬浮物TSS的脱除率为84.60±9.6%。氮的脱除率是较高值的,脱除NH3-N和TN平均值为:83.11±10.2%,82.85±8.5%。在第二部分NH3-N和TN的脱除率分别为:72%和29%。在第二部分的硝化作用将很大部分的氮转化成了NO3-N,54%的由第三部分的反硝化作用和其他作用转移脱除。磷的脱除率观测到在64.15±7.9%。在第二时间段对于第一时间段各类超标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更高,因为第一时间短的水力负荷较低。但在两种不同的水力负荷下各类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是相似的(p < 0.02)。
图2显示了的研究调查期间12个月的入水和出水中CODcr,NH3-N,TN和TP脱除效率。在研究期间的时间段一和时间段二中,调研中的十二个月NH3-N和TN被有效脱除。脱氮效率在开始10周和最后10周是最高,由于温度较高的原因。人工湿地结构在冬季也显出了对于氮、磷和有机物的较高的脱除效率。另外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而导致的氮素流失的量在夏季大于(p < 0.003)在冬季。当湿地中的pH值超过极大值7.7,氨的挥发可以被忽略,这个pH值下没有足够量的氨气的生成。在两种水力负荷下(16 cm/d和 32 cm/d)的脱除效率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
图2.实验期间THCW进水出水中的COD,NH3-N,TN和TP含量与脱除效率
图2中同样显示在湿地运行期间磷的脱除效率在最高的水力负荷下或是在冬季没有十分显著的波动。在冬季和夏季的运行中,出水的总磷TP浓度没有显著的差异。
5.结论
该研究显示,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可以有效处理许多污染物,第一部分的处理目标为总悬浮物TSS和生物需氧量,第二个塔式部分的处理目标是硝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反硝化。使用塔式结构的瀑布式水流而带来被动充氧以及由旁路直接注入第二部分的原污水,在促进硝化和反硝化方面的显示出了很大的促进。对于总悬浮物T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脱除效率分别为:88.57±16.3%,84.60±9.6%,83.11±10.2%,82.85±8.5%,64.15±7.9%。显然,我们设计的系统在高的水力负荷下对于初级生活污水有一个高的脱氮能力。湿地结构污泥里的硝化细菌的数量较高,但反硝化细菌数量对于其他报道来说相对偏低。潜在硝化反应和潜在反硝化反应的数目是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目相一致的。在湿地结构中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是脱氮运行的主要机理。湿地种植物的含氮量显示出本土植物蔺草是最适合湿地结构的植物,因为它有冬季生长和工业可以利用的特点。对于环境教育项目,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好处,即美学的观赏价值。对于湿地结构的超过两年的现场检测研究,最佳化的入水分布和结构设计将会在将来的研究中逐一进行。
太多了,发不了
Ⅸ 急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英文对照翻译
小弟,自己做下吧,以后总不能靠别人~
Ⅹ 谁能给我找篇关于污水处理的中英文翻译
1.1.2 编制原则
依靠科技、加强管理、优化网络、均衡施工。
1.1.3 编制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IS09001标准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参照了菲迪克条款对承建商的有关要求,力争使该施工组织设计能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指导该工程的安装及调试直至试运行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和业主要求,从而实现设计意图。
1.1.4 编制目的
确保某污水处理厂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确保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员工健康、实现业主愿望,确保用户满意。
1.2 工程概况
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是重庆市利用日本政府贷款建设的主城排水工程之一。本工程的实施将为重庆主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
二期工程是在原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完成一级处理、二级生物处理、消毒及污泥处理工程,使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长江。
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用来处理雨污合流的城市污水,二期工程设计旱季处理污水量为60万m3/d,雨季处理污水量为135万m3/d,二级生物处理过程。远期污水厂规模为处理污水量80万m3/d,雨季处理污水量165万m3/d,二级生物处理过程。
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由上海某设计研究院设计。
工期要求:合同生效后360天内(包括安装和完成预调试)。
1.3 工程特点
1.3.1该工程采取设备供货、安装及调试总承包方式招商,对投标人要求严,承建商负责按设计要求提供设备及各个单项设备的性能保证的供货,安装及试运行。同时负责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如果达不到所保证的性能,无论是在测试期还是在20个月的运行监理期间,承建商应对设备作必要的改进或更换以达到所保证的性能。
1.3.2安装技术要求高
工艺设备安装技术要求高。该工程将大量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及仪器仪表,安装精度的控制对调试致关重要,整个污水处理厂安装调试合格后将实现计算机管理。
1.3.3自动化程度高
本工程采用PLC集中与分散相接合的控制方式。对液位/界面、温度、压力、溶解氧、污泥浓度、酸碱度、流量、调节阀开启度、有害气体浓度、电压、电流、功率等实施测量控制,工艺设置CRT投影仪银幕进行显示。
1.3.4交叉作业多
地下管网、阀井、工艺设备预留孔与土建必须配合进行,存在大量交叉作业。
1.3.5露天作业多
露天作业受气候影响大,在施工中条件成熟的要抓紧时间实施,雨天作业要有相应的技术措施。
1.4工艺简介
采用A/A/O处理工艺
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处理程度为一级处理、二级生物处理、消毒及污泥处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即:BOD5≤20mg/1,SS≤20mg/1,CODcr≤60mg/1,NH3-N≤15mg/1,TP≤0.5mg/1。
该污水处理厂采用A/A/O生化处理工艺。它是在A/O工艺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缺氧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
A/A/O工艺处理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兼性厌氧发酵细菌将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VFA(挥发性脂肪酸类)这类低分子发酵中间产物。而聚磷菌可将其体内存储的聚磷酸盐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能量还可供聚磷菌主动吸收环境中的VFA类低分子有机物,并以PHB(聚羟β丁酸)的形式在其体内储存起来。随后污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菌就利用好氧区回流混合液带来的硝酸盐,以及污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作碳源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降低BOD5与脱氮的目的。接着污水进入曝气的好氧区,聚磷菌在吸收、利用污水中残剩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主要是通过分解体内储存的PHB释放能量来维持其生长繁殖。同时过量的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溶解磷,并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储积起来,使出水中溶解磷浓度达到最低。而有机物经厌氧区、缺氧区分别被聚磷和反硝化细菌利用后,到达好氧区时浓度已相当低,这有利于自养型硝化菌的生长繁殖,并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非除磷的好氧性异养菌虽然也能存在,但他在厌氧区中受到严重的压抑,在好氧区又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因此在与其他生理类群的微生物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排放的剩余污泥中,由于含有大量能超量储积聚磷的聚磷菌,污泥含磷量可以达到6%(干重)以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A/O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
A/A/O工艺的优点是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可以达到同时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目的,而且这种运行状况丝状菌不宜生长繁殖,基本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A/A/O工艺流程简单,总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并且不需外加碳源,缺氧、缺氧段只进行缓速搅拌,运行费用低。
雨、污水经过上述处理合格,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污水直接排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