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水处理工艺的起源和发展在哪里查找最全资料
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一般来说包含以下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它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三级处理是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机械处理工段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在生物除磷脱氮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曝气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质特性不利于除磷脱氮的情况下,初沉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方式需要根据水质特注的后续工艺加以仔细分析和考虑,以保证和改善除磷除脱氮等后续工艺的进水水质。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日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为基质类和环境类两大类。
基质类包括营养物质,如以碳元素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即碳源物质、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另外,还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酚类、苯类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铜、镉、铅离子等。
环境类影响因素主要有:
(1)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尽管在高温环境(50℃~70℃)和低温环境(-5~0℃)中也活跃着某些类的细菌,但污水处理中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旺盛,其活性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强,处理效果也越好。超出此范围,微生物的活性变差,生物反应过程就会受影响。一般的,控制反应进程的最高和最低限值分别为35℃和10℃。
(2)PH值。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酸性或碱性过强的环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严重时会使污泥絮体遭到破坏,菌胶团解体,处理效果急剧恶化。
(3)溶解氧。对好氧生物反应来说,保持混合液中一定浓度的溶解氧至关重要。当环境中的溶解氧高于0.3mg/l时,兼性菌和好氧菌都进行好氧呼吸;当溶解氧低于0.2-0.3mg/l接近于零时,兼性菌则转入厌氧呼吸,绝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数为丝状菌)还可能生长良好,在系统中占据优势后常导致污泥膨胀。一般的,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以保持2mg/l左右为宜,过高则增加能耗,经济上不合算。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基质类因素和PH值决定于进水水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主要靠日常的监测和有关条例、法规的严格执行。对一般城市污水而言,这些因素大都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各参数基本能维持在适当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气候有关,对于万吨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特别是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时,对温度的控制难以实施,在经济上和工程上都不是十分可行的。因此,一般是通过设计参数的适当选取来满足不同温度变化的处理要求,以达到处理目标。因此,工艺控制的主要目标就落在活性污泥本身以及可通过调控手段来改变的环境因素上,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合适的措施,克服外界因素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使其能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
实现对生物反应系统的过程控制关键在于控制对象或控制参数的选取,而这又与处理工艺或处理目标密切相关。
前已述及溶解氧是生物反应类型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示参数,它能直观且比较迅速地反映出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运行管理方便,仪器、仪表的安装及维护也较简单,这也是近十年我国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基本都实现了溶解氧现场和在线监测的原因。
三级处理:
三级处理是对水的深度处理,现在的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投入实际应用的并不多。它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渗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余污染物,并用臭氧或氯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然后将处理水送入中水道,作为冲洗厕所、喷洒街道、浇灌绿化带、工业用水、防火等水源。
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工艺的作用仅仅是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和固液分离,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同时将污染物富集到污泥中,包括一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初沉污泥、二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以及三级处理产生的化学污泥。由于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体,而且极易腐败发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消除污染的任务尚未完成。污泥必须经过一定的减容、减量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井妥善处置。污泥处理处置的成功与否对污水厂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重视。如果污泥不进行处理,污泥将不得不随处理后的出水排放,污水厂的净化效果也就会被抵消掉。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处理也是相当关键的。
② 水处理化学品的发展历史
水处理技术(习惯上也称为水质稳定技术)在发展的初期和中期,添加的水处理化学品一般都是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石灰、二氧化碳、硫酸、氯气、磷酸盐等等。 单宁、淀粉、木质素等都是很早就使用的有机水处理化学品。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新型的有机缓蚀剂、有机阻垢剂和有机杀菌剂。 总的发展趋势 :无机化合物逐步被有机化合物所取代;无机、有机水处理化学品复合使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合成表面活性剂也逐渐应用到水处理技术中作为杀菌灭藻、污泥剥离等。
全世界水处理剂销售额1992年为28.37亿美元(不包括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燃烧添加剂及一般无机凝聚剂),其中美国为14.79亿美元,西欧4.83亿美元,日本5.75亿美元。据统计, 美国有500多家从事水处理剂生产及服务的公司,它们以技术服务为主。西欧水处理市场主要受美国公司控制,西欧各国只有少数的水处理公司。西欧的有机聚合物絮凝剂,特别是聚丙烯酰胺产品具有一定优势,加之美国粉末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其市场大部分被西欧公司占领,另外西欧几家公司还从日本厂家手中夺走了韩鲜和中东部分市场。日本从事水处 理剂生产和技术服务的公司也很多,其中与冷却水处理剂制造和技术服务有关的公司就有20多家。
我国水处理技术起始于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化工技术的同时已开始使用无机磷酸盐作水处理剂。70年代在引进大化肥装置同时开始引进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引进美国贝兹公司的技术,80年代初又从美国Nalco公司引进了磷酸酯水处理技术和从日本栗田公司引进T-225碱水处理配方。在此基础上,我国处行开发了国产化的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剂,污水处理技术从60年代一级处理开始,而今大多采用二级处理,絮凝剂和凝聚剂从50年代即已开始生产,但在60年代才应用于工业生产,80年代开发了许多新型药剂。我国有机絮凝剂的生产以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为主,品种以非离子和阴离子型为主,阳离子型产品很少。其中产量较大,品种较多的生产厂是山东北方嘉惠化工厂。到2000年,各种水处理剂除个别品种在制备技术上有所突破外,现已生产应用的品种仍占主导地位。各类品种的平均年增长率将在5%-6%左右。
③ 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安排国拨经费4983万元。近日,项目组织单位在北京召开项目工作会议,对课题研究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交流了课题工作经验,并就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开发战略进行了研讨。 该项目针对我国小城镇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管理水平落后、饮用水安全缺乏保障等现状,从政策管理、技术控制、设备研制、政策标准、工程示范等内容入手,以经济,适用,管理方便,性能可靠为目标,结合小城镇对饮用水的需求、不同地域水质差异较大以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重点研发受污染水源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关键处理工艺研究及设备开发,输送系统水质保障技术,苦咸水处理技术,处理药剂与材料,安全技术标准与应急处理工艺,并根据不同地域水质的特点,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进行工程示范,解决威胁小城镇居民健康的高氟高砷等问题,构建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撑体系和人才支撑队伍,促进行业部门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进步,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过近1年的努力,项目研究总体进展和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完成多项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研发,建立多个试验基地,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项目实施以来已申请专利65项(其中授权8项,实用新型4项),制定规范1项,发表论文226篇(其中SCI、EI收录83篇),开发新产品16项、新材料2项、新工艺5项、新装置8项、建立试验基地9个,建成2个示范工程。 研发的复合预氧化药剂已被应用于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在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期间,应用于沿湖各水厂的预氧化和除臭的处理。研发的高效除砷除氟絮凝剂将在河北和内蒙古等高砷氟地区水厂开展应用工程示范,研发的高效除藻磷絮凝剂将在重庆三峡库区高藻地区开展工程应用示范。以上的高效复合净水剂已实现了产业化,并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 项目研制的膜饮用水处理装置已用于支援四川灾区建设。在都江堰市的胥家镇建造了2套处理量分别为25m3/h和7.5m3/h的水处理系统。其中1套已安装调试好,开始生产饮
④ 水处理行业未来会有发展么
我觉得这复是一个特别有发制展前景的行业。因为现在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说对水处理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做这一个行业需要和高科技相结合,把真正的污水不干净的水变为可以饮用和使用的水。现在还有一种将海水变为淡水利用的技术,这些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国家很多的水域都被污染了,大家喝不到干净的水也容易得病。大家都愿意消费一定的钱去买一个健康买一个干净的水,所以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净水器。方便使用所以水处理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
⑤ 我想从事水处理工程技术这个行业.目前的情况怎样,前景如何,待遇呢
男怕选错行啊,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而且很想做水处理行业的话,建议你坚持下去,做什么事都需要头脑和毅力,就目前来看水处理行业竞争很激烈~不过,现在在中国做水处理供应和销售的中小型企业太多~而且太分散~而作为一个年轻人,你有好多选择的机会~水处理的发展是大趋势~只要你有技术在手,还怕找不到工作吗?如果你选这个行业希望你先从基础入手,也就是水处理技术支持,然后慢慢发展!行行出状元,只要相信自己希望你肯定行的!大家共同努力吧!
⑥ 水处理技术有何意义为什么要发展绿色水处理技术
水处理技术的抄意义就是:节能环保~
今年两会还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监管、环保违法处罚、农村环境治理下至水环境、海绵城市、PPP、固废十条、电子垃圾等细分领域。
现在水污染这么严重,你说为什么要发展绿色水处理技术~
⑦ 工业水处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工业废水对流域环境及居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工业废水的治理,2011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解决工业废水治理的难点问题。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内,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据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42.3%,工巨量工业废水的排放不仅仅使水资源浪费,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010年10月份,在主要产生工业废水行业中,纺织业增长10.5%,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3.3%,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1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6%。
从行业的市场容量来看,2008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41.7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比上年减少2%,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为457.6万吨,占COD排放总量的34.6%,比上年减少10.5%,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23.4%,比上年减少了12.9%。在工业治污方面,2008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技术角度讲,越来越多先进的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将改善工业污水处理质量,节约成本,有利于促进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同时泵业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排水、水处理问题,如今年即将开展的2012中国临沂第三届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及泵阀管道展览会,第14届中国青岛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及管泵阀展览会等等。如今的排污泵、污水泵、排水泵等等众多泵设备在工业水处理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常用的工业水处理剂,我们有必要挖掘一下泵阀在工业水处理方面的潜能,从多个方面,尽最大可能的为工业水处理做贡献。
⑧ 水处理中目前比较有前景的是哪些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果丰硕。作为一片尚版待开辟权的“蓝海”,水处理市场前景非常乐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现有自来水厂4000多家,污水处理厂3500多座,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污水处理率目前已升至高位。
当前,我国污水处理设备产品结构正向着精细化、智能化等方向升级,包括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业水处理设备、污泥脱水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紫外线杀菌器等细分板块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新兴领域极有可能成为污水处理设备产业下一个发力点。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未来几年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增长点之一。目前我国尚有近70%的环保领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环保投资前景十分广阔。
⑨ 工业水处理领域新技术
三明治”纳米复合物问世,可同时移除废水及土壤中的铬和镉 三维石墨烯管治污神器,光照两周污水变清 中一科一院宁波材料所利用正渗透膜研发便携式海水淡化器
⑩ 循环水处理有什么先进点的技术
循环水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结垢形成带来的低换热率的话,建议使用在线刷洗系统,污垢在积聚形成之前即被清除,换热管保持如新机的换热效率。对水质有要求的话可适当投放化学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