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农村饮用水建设的文章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9-8-20 11:49:00 来源:竹溪县水务局 浏览次数:392 次
(肖向阳 蔡祖忠 柯辉)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边界,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与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素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县境版图3310平方公里,辖七镇八乡,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湖北省水利厅2004年调查评估数据显示,全县有饮水不安全人口24.03万人。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南部地区山大人稀但降雨丰富,而北部地区是全县粮食主产区、人口密集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但降雨量小,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供水保证率低。前些年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饮水标准不高,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三是水污染比较严重。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沟、库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四是饮水工程成本较高。地方财力不足,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有限,加上山区县人饮工程受特殊地理位置限制,不能大规模的集中连片建设,相对增加了单项工程投资。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竹溪县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把解决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县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近7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58处,铺设管网460千米,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余万人。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在实施饮水安全项目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立了竹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县水务局具体抓,县财政、发改、卫生、国土、科技、质监、环保、项目乡镇等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协助抓,从领导力量和组织机构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自实施安全饮水项目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饮水难问题列为年度十件实事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实行饮水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强化了任务刚性。
(二)广泛征求民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发扬民主、集中民智、依靠民力,确保了安饮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是通过媒体宣传、发放资料和召开群众大会等方式,让群众熟悉政策,知晓责任和义务;二是以村为单位将设计方案、解决人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国家补助标准、完工和竣工时间等详细情况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着眼长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工程建设类型。
(三)畅通融资渠道。根据国家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补助标准,尤其是山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上资金缺口较大。我们采取项目帮一点、业主投一点、群众出一点的 “三点”工作法,争取国家和省饮水安全投资3443万元,吸纳社会投资4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地方配套不足的问题,而且将国有资产、民营业主和受益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建、管、用并重的利益共同体。制定了经营权转让30年不变的优惠政策,激励10家安全饮水有限责任公司和5个农业灌溉合作社相继成立,成功吸收了1000多万元民间资本投入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三是民办公助显威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推行经营权改革,吸收民营资本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让广大群众自已推选管水人,自已确定每户500到700元的自来水安装费等事项,让一批有经济基础,又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民营业主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如“竹溪县大友安全饮水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大友,就是通过群众海选、镇政府推荐,拿到了该村自来水厂50年的经营权,该工程需总投资380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40万元,王大友自已投资100多万元,群众每户自愿出资700元安装费共同参与建设。解决了7个村1万多人的饮水难问题。
(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坚持按规划建设,杜绝建设的无序性;坚持搞好技术服务,无论大小工程,都安排技术人员驻村现场,蹲点实施,跟班质检;严把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关。坚持施工队资质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大力推行规范化建设,在全县集中供水厂全面推进“四个建设”,即工程质量建设、饮水安全标准建设、厂区环境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对10个集中供水4000人以上的工程成立饮水安全有限责任公司,对集中供水4000人以下的工程实行经营权证改革,由乡镇政府拍卖并签订经营权转让合同。使供水工程步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通过群众协商,确定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我县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两部制水价政策,基本水价为0.8-1.2元每吨,每月每户收取5元基本水费,超出部分按实际计量收费,群众普遍能够接受,业主也能有利可图,有效地调动了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保障了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该县通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大部分群众告别了“吃水难和水难吃”;饮水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养殖、种植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群众全过程参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加快了村级组织民主化进程。
② 农村饮水安全包括那些内容
1饮用水塘不要投放鱼饲料以及农药包装袋。2不要喂养鸭子以及动物粪便不要排水塘。3蓄水池要定期清洗。
③ 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申请报告怎么写
不知你所说的申请是不是为了要建 农村饮水工程,如果是,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的饮用水的水质:是不是经过消毒处理过的,是不是能够符合饮水标准,最好有卫生防疫部门提供水质化验结果,二是从目前饮用水的水量:你们目前用的是什么饮水工程,水量是不是能够满足你们地区人均日用水量标准,一般60-80升/人.天;三是从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目前的工程是什么形式,是管网入户还是集中供水点,或者是其它形式,三是水源保证率:主要是全年各季节的水量是不是都能够满足生活用水需求,主要从这几方面来阐述,最主要的是水质和水量,这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前提。希望能给你提供一点思路。
④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介绍
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全国尚有3亿多农村人口(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占80%)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从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水利部以饮水安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项目为重点,累计帮助定点扶贫县解决284.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发展。
⑤ 什么是“农村饮水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一直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在“十三五”、“十四五”、“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的要求。
然后让我们回归正题,什么叫农村饮用水安全?安全怎么定义?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让农村从“喝上水”到“喝好水” ,比如一些山区农村居民,他们饮用的大多是未经处理的山塘水、水库水和地下水,如果恰逢干旱,水库水位急剧下降,那么喝上水就是第一个问题。
喝上水以后,农村面临的又是供水相对分散,入户率和水质达标率面临挑战,供水普通供水设备难以满足供水需求,水压不稳导致的水流忽大忽小甚至停水,污水处理难等等多种问题,那么喝好水就是第二个问题,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威派格智慧水务潜心水务行业多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硬件+软件+物联网技术+服务”的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一直在努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结合各地区面临问题以及农村饮用水解决方案能力,因地制宜,威派格现已在全国多地区实现农村饮用水解决方案落地,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他们家农村饮用水工程解决方案的优势。
⑥ 如何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离城镇远的乡村解决大量集中使用饮用水的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尤其各级领导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
(二)积极研究和解决中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组织重新制定用水标准,建立农村供水网络,尽快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编制好分阶段工程规划,适度集中工程建设区域,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在乡镇所在地建设一批城镇自来水工程,在相对集中居住地,建立小规模的集中供水网络。
(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村水污染问题研究。水源地保护要与水质处理相结合,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水源地附近要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逐步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控制和减少氮肥总量,逐步淘汰易挥发性流失化肥品种,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氮肥施用量,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提高饲料中养分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农药施用结构,控制农药施用量。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强化对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要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建设形式、规模和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的农村饮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五)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