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放虎大论是不是成语
“放虎大论抄”不是成语,袭含“放虎”的成语只有4个:
1、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dú zuò qióng shān,fàng hǔ zì wèi
【解释】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2、放虎遗患
fàng hǔ yí huàn
【解释】放掉老虎,留下后患。
【出处】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
3、放虎自卫
fàng hǔ zì wèi
【解释】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4、放虎归山
fàng hǔ guī shān
【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㈡ “放、山、高、水、长、虎、归、论、大、篇、阔、海、功、心、悦、天、人、行、赏、目、空、山、人、无、
放虎归山,山高水长,长篇大论,论功行赏,赏心悦目,海阔天空,人山人海。
㈢ 放虎回山成语主要人物
这是来东周列国的故事自:晋襄公的军队打败秦国,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个主要将领,后来听信其后母的话,将三人释放回国;晋国将领原轸提醒晋襄公,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去追。三人跑到黄河边,遇到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驾船逃离。
希望能帮到你!
㈣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放虎归山的概括
晋襄公的军队打败秦国,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个主要将领,后来听信其后内母的话,将三人释放回国,容晋国将领原轸提醒晋襄公,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去追。三人跑到黄河边,遇到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驾船逃离。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4)放虎回山用一句话概况扩展阅读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
二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㈤ 中国历史故事集14篇主要内容放虎回山
这是东周列国的故事:晋襄公的军队打败秦国,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个主要将领,后来听信其后母的话,将三人释放回国;晋国将领原轸提醒晋襄公,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去追。三人跑到黄河边,遇到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驾船逃离。
㈥ 放虎回山的大致意思
放虎归山,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上去。
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也作“纵虎归山”。
㈦ 《林…》中"放虎回山"的大既意思
《林海雪原》吗?
放虎回山,同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敌人被捉住的时侯却放走敌人,后患无穷 ,自留祸根,贻患无穷。
㈧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是什么意思
放虎归山,意思是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也作"纵虎归山"。
后患无穷,指今后专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
老虎属的本性凶残,百兽之王,抓住了应该关起来或处死。反而把它放了,它回到深山,就没有办法制服了。比喻对有能耐,凶残的敌人,一旦抓住,不能放,不能给它东山再起的机会,否则就会危害自己。
㈨ 什么叫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汉语成语,拼音是fàng hǔ guī shān,意思是指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出自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
㈩ 读了放虎回山的感想是什么
我知道这个意思,不过没读过这个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