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才能学跳交谊舞
1、找个舞伴:在朋友中找个会跳交谊舞的当舞伴,让他教你,带着你跳,几个来回就可以学习了,这是比较快的方法。
2、买套交谊舞光盘,在家跟着学。
(1)男女跳交谊舞用舞厅做掩护幽回场所扩展阅读:
交谊舞是起源于西方的国际性的社交舞蹈,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国标舞。
最早起源于欧洲,在古老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自16、17 世纪起,交谊舞已在欧洲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活动,故有“世界语言”之称。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交谊舞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所以又称它为“国际舞”。
交谊舞早在二四(1924年)年的时候,便传入了中国当时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交谊舞在中国还是很流行的,文化大革命中止后,进入八十年代,交谊舞又重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与世界国标舞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谊舞,由于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其风格为: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有绅士风度,因而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
随着健身舞蹈在大众中的普及,能够修身养性的交谊舞亦在大众中普及开来。交谊舞不仅可以使你在舞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增长交际,建立友谊。然而,要学好交谊舞,初入舞蹈间,必须要注意以下“八忌”。
1、忌急于求成。初学的学员容易犯的毛病是只求数量与进度,而不注重动作质量及规范,容易在短时间内学完很多动作及套路,这些不规范的动作及套路无疑如同“虚设”,久而久知习以为常之后,要想改正,十分困难。因此在学习动作时,应循序渐进、反复精雕细刻。
2、忌一味求“花”。学员在开始学时,容易陷入以“花步多少”衡量舞技高低的误区,一味追求花步数量,认为“花步越多越好”。这样的“花拳绣腿”在真正的比赛中势必经不起裁判观察与观众的欣赏。学员若能打下坚实的基本功,然后针对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学习一些花步及套路,才能扬长避短做到“锦上添花”。
3、忌忽视姿态。学员在学习标准舞或拉丁舞时都应该注意姿态美。形态美,舒展挺拔、优雅大方,才会吸引裁判和观众,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在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膝放松、大腿和臀夹紧上提的姿态。
4、忌只学其“形”。学员在学习舞蹈时,如果只满足于花步,组合套路,而忽略各舞种的舞蹈神韵、编舞的风格及基本技术的运用,这样学来的体育舞蹈必然毫无生气,缺乏表现,很难感动别人。
5、忌忽视音乐。学员在开始学时,往往只重视技术动作的学习,缺乏对音乐韵律的表现和认识,学习中常常出现动作与音乐脱节。因此在学体育舞蹈时,要加强音乐修养,深刻体会到舞种特征的诠释,才会把音乐溶入到自己的套路中,把音乐和舞蹈发挥的淋漓尽致。
6、忌频换舞伴。体育舞蹈要求两人节奏同步和谐,共舞默契配合。倘能在年龄、身高、形体、容貌、气质、风度、乐感、舞感、表现力以及相互配合能力等方面协调一致,当是最佳搭档。因此应全面客观,谨慎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舞伴,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适应。
7、忌换老师。学员在学舞蹈时,总感觉自己的悟性比别人好,学了几次不会就换老师。甚至觉的这个老师花步太少也换老师。这个老师是什么什么的成绩,也换老师,这都是错误的想法。一个老师的好与不好要看他对舞蹈的认识和他对舞蹈的敬业精神,还有看日常组织工作,教学能力,学员各方面的表现,比赛成绩等等。这才是最主要的。
8、忌贪图轻松。有的学员在开始学习体育舞蹈时,看到优秀选手们节奏同步和谐,动作轻快流畅,旋转优美飘逸的场景后,一时兴起,投入其中,以为学舞蹈是轻松愉快之事,岂不知“轻松愉快”完全来自于“勤学苦练”,才能逐步达到潇洒自如的境界。
参考资料:交谊舞-网络
❷ 中年已婚男女跳交谊舞做固定舞伴,两个人在一起跳舞看似亲亲蜜蜜,实际上他们之间都是假感情
跳舞健身也无可厚非,6O多少岁的男女非要做个固定舞伴,心态又怎么可能健康,其实这内些个男女年轻时大多就不容是什么好人,无非是不正派人花心人变老了,脸皮更厚了而已,他们臭味相投鬼混在一起不干人事找个刺激吧了
❸ 交谊舞如何才能跳得更好
专业和业余很好区分,一个简单的动作或一个基本的舞步就能看出专业和业余舞者的区别来,当然了,很多业余爱好者跳出了专业水平的也是大有人在的,很多人就是从业余舞者变成职业选手的。
一个舞蹈爱好者,舞姿是否优美也反映了他本身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因此,每个跳舞的人都希望自己能跳的好,下面我就谈谈我判别舞林高手的标准. 1.基本功 对于交谊舞,无论是竞技性的国标舞还是大众化的舞厅舞,我们大家都知道基本功的重要性,因此判断一个舞者的水平,首先就要观察其基本功是否过硬,基本功不过关,跳的舞步再复杂,花样再多,舞姿一定是不优美的,跳的一定是乱糟糟的,或是稚嫩的,甚至是特别难看的。 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首先体现在其双腿是否有力量上。只有双腿有力,才能稳定的支撑控制其身体,身体的姿态、线条才能控制的稳定优美,一对软绵绵无力的双腿,跳出来的舞蹈一定是拘谨、不大方、不优美、不稳定的,一对有力的双腿,是能跳好舞蹈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想跳好交谊舞,首先要把双腿锻炼的结实有力,有弹性。 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其次要看其脚掌是否有力。舞蹈中很多动作的脚法是用脚掌或脚尖,如果舞者的脚掌无力,脚跟提不起来,就无法正确的表达舞步所要求的感觉,有的即使勉强提起脚跟由于脚掌无力也支撑不稳身体,导致身体姿态变形难看,重心不稳,给人一种飘飘的不好的感觉。脚掌如果能练的象跳芭蕾舞的脚掌那样,是最好的了。因此,脚掌是否有力量,也是判别基本功是否过硬的一项内容。 第三,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要看其步法是否规范。舞步对于多数舞蹈爱好者来说都不陌生,现在不管是学舞的也好,教舞的也好,重点都是放在舞步的教学上。但是同样的舞步,在同样的节奏下跳出来,水平高的跳的就很规范标准,基本功不扎实的跳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乱七八糟,没有章法。因此,步法是否规范标准也是舞蹈爱好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四,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要看其脚法是否正确。脚法是很多交谊舞爱好者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舞厅舞及摩登舞的脚法有点相似,拉丁舞的脚法和前两者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经常看到很多人跳拉丁舞的时候,看其上半身,跳的很不错,身体姿态线条都很优美,手臂的摆动也很协调,但是往下看,由于其脚下的功夫实在是太差,脚法不对,给人一种强烈的步法混乱的感觉;也是因为其脚法错误,直接导致其胯部及腿部动作没跳出拉丁舞的感觉和味道来,特别是一些小朋友们有这样的毛病最多。 第五,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要看身体姿态是否正确优美。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姿态,首先要求舞者的下盘要稳。脚下无根,双腿无力,身体的姿态一定无法保持正确优美。保持身体姿态优美,要懂得怎样放松和瞬时用力。有的人身体摆出的姿态不能说不正确,但是身体及手臂是僵硬的,有的整个上半身都紧张僵硬,有的只是肩部僵硬,这样的僵硬的姿态散发出来的感觉是非常差的,也无法跳好舞蹈。身体在多数情况下要自然放松,不能紧张僵硬,不能做作。在舞蹈的过程中,需要互相用力推拉时,身体有时候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是仍然不能僵硬,一定要大方自然。 第六,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要看其身体协调性是否良好。有些人身体协调性不好,跳起舞来,上半身和双腿的动作是脱节的,没有整体感,这样跳出的动作非常难看,甚至让人看了都头皮发麻。有的身体和手臂动作不协调,就更难看了,身体协调性不好的人是很难纠正的。脚下功夫深了,身体的协调性就会好的多了,还有就是动作的熟练程度也影响动作的协调性。 第七,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还要看其对该舞种的风格及基本步的掌握程度。学习每种舞蹈,都是从其基本步学起的,基本步是该种舞蹈最基本的灵魂性的东西,是最具该舞蹈的风格及特点的舞步。一般习惯把舞步分为铜牌、银牌、金牌三个级别,银牌舞步是银,金牌舞步是金,但是铜牌舞步却是钻石,是最重要的。铜牌舞步指的就是基本步和一些简单的规定动作,很多人不愿意练习基本步,总是想学习高难度的复杂的花样动作,导致了其基本步走的很差,很多高难度动作却练的很熟练,但是却没把握住该舞蹈的风格。比如,有的人跳的拉丁舞的味道不明显,就是这个原因。其实基本步才是最难练的,很多人跳具有表演性的舞蹈套路跳的很不错,但是让他跳初级的套路,跳的却很难看,就是因为其基本步没练好,该舞种的基本功不扎实。基本步没练好,也就是说他没把握住该舞蹈的风格,即使跳高级动作也很难跳出该舞蹈的感觉来的。 有时经常看到一对把拉丁舞跳的非常熟练、动作复杂、花样繁多的舞者获得阵阵喝彩声,外行觉得他们跳的非常棒,但是从该舞蹈风格角度来看,他们的舞蹈动作所表现的出的该舞蹈的风格特点确是很弱的,如果不是听伴奏舞曲,你都不知道他们跳的什么舞,因为其动作的舞蹈风格不明显。 第八,看一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还要看其旋转能力。旋转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元素,在舞蹈套路中要占整个套路动作的60%甚至更多。因此旋转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功。很多人慢速的旋转还可以,一旦速度稍微快点的旋转,就转的不行了,转的没有节奏感、不稳定、不流畅,甚至有的跟不上节奏。掌握旋转的要领后,并多加练习,慢慢的找到感觉就好了。 2.领舞及跟舞意识 交谊舞是两个人的舞蹈,男女二人是有分工的,男伴领舞,女伴跟舞,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作为男士,要想很好的引导女士进入正确的位置,首先不但要自己的舞步跳的熟练,还要清楚明白女士的舞步,能做到这一点的,男士就算过关了,一般问题不大。 问题最多的是女士的跟舞,很多女士跳舞的时候总是抢拍,速度比男士快,自做主张,拉着男士跳,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特别是有一些女舞蹈老师,也有这毛病,可能是当老师教学过程中养成了这毛病,但是你现在跳的是女步,就应该是被动的,不要企图主动引带男士,而应该在男士的引导下跳。女士正确的跟舞是要在男士的控制下跳,总的感觉是被男士推着,或被男士引导着,女士一定是被动的,而且女士始终应该给男士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不能太大,太大了,让男士觉得你很沉,太小了就失去了你们之间的舞蹈关系,成了各人跳各人的,没有了主次关系,就会显的很乱。如果女士不是给男士一个反作用力,而是抢拍拉着男士跳,哪问题就严重了,弄不好,男士下次再也不找你跳了。 有的女士跳拉丁舞的时候,不会跟舞,不懂得怎样配合,跳舞的时候手上的力量很大,把男士拉扯的脱离了音乐节奏,动作变形,然后她又觉得踩不上点了,主动的想纠正到正确的音乐节拍上来,这是不对的,即使跳错了,也要在男士控制下引带女士回到正确的节奏上来,否则,女士自做主张,不听从指挥,两个人就会越跳越不默契,象两个叫驴拉车一样,不往一个方向使劲,就会出问题。 不管一个女士跳舞的水平如何,只要她的跟舞意识很强,很会配合的话,男士都愿意和她跳的,这样的女士好带,一般的舞步即使她不会也能带着跳。如果一个女士不懂得怎样跟舞的话,是很难改正的,因为没有人会有耐心给她将清楚道理,讲清楚了有的也理解不了,这种跟舞意识有些女性是天生就具备的,不是练出来的。
因此领舞及跟舞意识也是判别舞蹈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3.节奏感及乐感 每种交谊舞都有其特有的风格特点,而每种舞蹈的风格特点是和其节奏密切相关的,因此节奏感强的人跳同样步法的舞步,在不同的舞蹈中,跳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舞蹈中同样舞步的风格、感觉及处理是不一样的,这从舞蹈的节奏型上就能体现出来。 对于音乐节奏本身,敲击出的节奏,鼓点本身包含的感觉就反映了该舞蹈的风格特点,因此节奏感强的人即使不会跳这种舞,随着该节奏跳,也能跳出点该舞蹈的感觉来的。 舞蹈节奏的节拍对了,不一定能跳出该舞蹈的风格,只有能体会出该节奏所表达出的音乐感觉,并能用你的肢体语言表出这种感觉,才能把握住这种舞蹈的风格。很多人跳舞,节拍对,能踩上点,但却对该节奏所体现出的感觉把握不住,无法表达,就无法跳出其特有的风格。我们这里所说的节奏感,不但指节拍的准确,还包括敲击该节奏的鼓点本身蕴涵的感觉。 节奏感有了,结合基本步的要领,就能把握住该舞蹈的风格了。但是作为艺术表演,这还不够,现在你的舞蹈只是有了骨头,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干巴巴的,要想使你的舞蹈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跳的有血有肉,丰满充实有感染力,还要有良好的乐感,在你具有节奏感的正确的舞蹈风格的舞步中,还要附加的表现出音乐的旋律及情绪所表达的感觉,用你的肢体语言能同时表达出以上所说的内容,那么你的舞蹈就具有了感人的魅力,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同样的舞种,同样的节奏,在不同的伴奏舞曲中,其音乐旋律及风格是有区别的,因此,舞蹈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同样舞步中所表达的音乐感觉就会不同,能做到这一点的,才算是真正的舞林高手。 很多人基本功很扎实,但跳的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却很差,主要原因就是其节奏感和乐感不好造成的,不能准确的表现音乐的感觉,动作和音乐的情绪不和谐,有的甚至节奏都对不上,就更糟糕了。有许多基本功很好,跳的很熟练的人跳舞的时候,踩点不准,不是抢拍,就是拖拍,有时候踩不上点,出轨了,一会又回到正常节奏上了,虽然最后能对上节奏,但是在舞蹈的过程中,内行就会觉得你的舞蹈跳的有很大问题,节奏感和乐感不行,与音乐的配合不和谐自然,影响整个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有的人跳高难度复杂的舞步,包含很多旋转,但是旋转的感觉和音乐节奏与音乐的情绪都对不上,如果不放音乐,你会觉得他们跳的非常棒,但是配上音乐,就觉得很糟糕了。有的人甚至根本不懂得舞蹈和音乐之间的关系,甚至觉得音乐是可有可无的,就大错特错了。 4.临场发挥 舞蹈高手,到了一定境界,在跳高级动作的时候,都有很多发挥的成分,即使一个简单的基本步,在高级跳法中,身体及手臂动作也有很多可发挥的地方,但是这种发挥,一定要和音乐的节奏及音乐的旋律及感觉相配,否则,其发挥就是失败的。比如很多所谓的舞蹈高手,在跳拉丁舞的时候,就很喜欢发挥,尽量的表现,因为他们基本功很过硬,身体及手臂动作可以有更多的表现,但是他们往往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动作和音乐节奏及感觉要协调的问题,因此我有时侯和这些高手跳的时候,觉得他们的发挥,破坏了舞蹈的节奏和音乐所表达的感觉,特别是跳伦巴的时候,破坏了伦巴舞那种稳中摆,柔中韧的舞蹈感觉,破坏了伦巴舞快合慢的节奏感觉,和音乐的情绪不和谐,这样的发挥就是失败的。 在跳舞的过程中,如果能使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及音乐旋律容为一体的话,那么,舞林高手非你莫属了。 上面谈了很多我的看法,一定有遗漏或不恰当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补充指正。这只是纸上谈兵,懂得了这些道理,不一定是舞林高手,舞林高手,一定是磨练出来的。
❹ 男士领舞如何踩住交谊舞的鼓点
风如浴,花瓣如雨,当你迎着晨曦想劲舞一曲的时候;华灯初上,月上柳梢,当你借着暮色掩护想“活动”一下身体的时候;高朋小聚,把酒临风,当你被掌声鼓励,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时候;灯火阑珊,音乐乍起,当你款款步入如舞厅,费尽口舌,好话说了几马车终于约到一个女士赐你一支舞的时候;我想此时你一定会心花怒放,豪情万丈,痛下决心,暗地摩拳擦掌,舞不惊人死不休,总想让自己的搭档鉴赏并认可自己的舞步,总想围观者投来令人羡慕的目光,总想让旁观者交口称赞你舞姿迷人,舞步潇洒,舞技绝伦,舞艺高超,但恕我直言,多数情况下,此情此景并未发生,倒是你想象很丰满,而现实却又很骨感,往往是一曲终了或一曲未了,与你翩翩起舞的人便逃之夭夭,尴尬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时女士会给你留下一道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交谊舞思考题:你跳舞怎么不踩点?一般说来,音乐中的鼓点就是音乐中的重音点,比如水兵舞曲或是DJ舞曲中咚咚咚咚这个咚就是重音点,再比如探戈,咚咚,哒啦达,咚咚,哒啦达,咚咚就是重音点,拉丁舞中的仔舞,one-two,three -a(and) -four,three -a(and) -four,一般相应的重音点就是one,普通交谊舞中,男女舞者分工明确,从步伐来讲,男左女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曲子里面的重音点男士踏踩于左脚,女士踏踩于右脚。但即使按照这个规则走下来,为什么还是有人责备你跳交谊舞踩不准点呢?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舞蹈创制渊源不同,导致起舞上的分歧交谊舞种类不同,跳法各异,产生的渊源不同,加之所融入的地方特色的千差万别,导致不同派别很难融合统一。以吉特巴为例,虽然他们的鼓点都是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天津人跳法和北京人跳法却大相径庭,流行于长江以南的三步踩和长城内外的北方吉特巴又迥然不同,所以让大师杨艺和朱丽萍来上一段吉特巴,结果还不知道谁会说谁不踩点,尤其是一些具有争议交谊舞的跳法,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普及的程度不同,接受人或传授人的个体差异,舞起来带有很大地方特色,远隔千里的人初次搭手都保证配合得天衣无缝,那基本上是幻想,除非大家都学国标。第二、舞曲制做不同对舞者踩点产生影响。一首曲子,只有经过专业人士的特殊制作,按照舞曲种类,把原来歌曲中的鼓点、节拍、速率等加以区分、删选,压制出所要表达的舞曲,才可以让舞者闻曲起舞,并不是所有的曲子都可以用来当作舞曲,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在歌厅很难学会跳舞,尽管歌舞不分家,但歌者未必善舞,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由于舞曲上的差异,或是创作者基于舞曲时间长短,篇幅结构上的考虑,压制舞曲时或有不同的考虑以便保留某些曲子必须保留的东西,原来歌曲是必须要做修改的,这就给舞者踩点的认知带来困难。另外网络时代,广场上许多舞曲都是网络下载,或是盗版光碟,舞曲并不标准,这样就造成一些舞者不同的理解,产生分歧是很正常的,因为舞与曲不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必须先有曲,后有舞,曲是相对静止的,舞则是随曲子千变万化的,一个探戈曲子,从始至终都是咚咚,哒啦达,咚咚,哒啦达,咚咚,哒啦达,咚咚,哒啦达,。。。。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规律从一而终的,而闻曲起舞的舞步却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人学的套路不一样,这自然要产生或多或少的分歧。
❺ 跳交谊舞怎样运步
教你如何跳好交谊舞的十大要决
标准握持,体位,运步方法以及舞程线的方位
标准握持,是使共舞双方形成整体性结构的重要手段。在舞蹈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它不仅关系到造型的优美,而且影响着信息的传递、重心的稳定、用力方法的正确与统一,以及特殊技巧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决不能等闲视之。
理想的标准握持,应当产生这样一种效应――共舞双方是融为一体的。国外的教师们曾用这样一种形象来表达这种整体感――“一个身子两个脑袋四条腿”。这种西方式的幽默,的确可以刺激我们的灵感,使我们比较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现代舞里,除探戈之外,所有舞种的标准握持都是一样的。其要点如下:
脚,双脚平行并拢,切不可“八”字形张开;右脚尖对准舞伴的两脚之间;重心集中于前脚掌①但不能抬起脚跟。
手,男伴的右手掌心向里,扶在女伴左侧肩肿骨下缘;从肘尖直到指尖形成一条直线、呈斜角状自然斜垂,五指并拢,既不要凸起手腕,更不能用手背来控舞;大臂基本平肩并呈椭圆形展开。图1是正确的手姿。女伴左手轻放在男伴右大臂三角肌处;四指并拢,用虎口定位;整个手臂轻放在男伴手臂之上,不可脱离接触,见图2。男左手和女右手对握,掌根与地面垂直,并互相顶住、整个手臂呈圆弧状向斜上方展开。犹如轻松自如地合撑着一把阳伞,如图4所示。手的高度一般在齐耳根和齐眉之间的某一固定点,视环境的需要而定。譬如:在大型体育馆里应高一些,在小型舞厅中则适当低一些。
头和视点,在保持双方肩横线平行的前提下,各自的头
图1男伴右手姿势
图2女伴左手
对握双手姿势部向左侧45度正侧转,双眼平视前方;女伴还应充分利用胸椎和颈椎的关节功能,从剑突部位起,让胸椎后展15度、颈椎再后展15度成挺拔式弯曲,造成特有的女性曲线美。注意切勿理解为往后躺腰或挺腹。
身体,从横隔膜起,直到大腿面止,形成双方的微贴;在重心上挺,打开“间隔”的基础上,寻找双方的“合力”感。
标准握持的意义:
第一,形成正确的发力中心。人体运动的全部规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力的
合理使用。标准握持,使共舞双方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架子”,’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不正确的局部性的分散用力情况的发生,使以腰部为冲心的整体性协调用力,获得可靠的保证。
第二,美的需要。标准握持形成的挺拔与流畅,不仅使人体线条的曲线美获得充分展示,而且,相对固定的“架子”,将使多余的力量得以消除,从而派生出一种松弛的美。罗丹曾经对他的雕塑作品发表评论道:我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去掉了那些多余的东西。”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值得反复咀嚼。舞蹈进行中的“多余”力量,乃是破坏美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必要的手段去除之,而标准握持,正是
这种必要手段之一。
第三,建立起整体性的信息传递网络系统。保持微贴的标准握持,将使共舞双方达到信息的传递,形成一种总体性的,细腻而又高效率的网络式系统。这是在非标准握持状态下只依靠双手传递信息的低效率机制所无法比拟的。
体位,是舞步*变化的基础,细致而严格的分类有十几种之多。但我们只要掌握了下述四种最基本的形态,就可以触类旁通了。
C.P.(ClosedPosition)*关位,又叫合对位、闭合位、或者基本位。要点是双方肩横线必须保持平行,不可一边宽一边窄地侧向张开而与位相混淆。
P.P.(PromenadePosition)*位,直译是散步位置。又叫开位、行步位、V字型位、半合对位等等。要点是男伴右侧与女伴左侧相贴,而另一侧却相对张开,双方肩横线因而形成"v"字形变化。双方的视点也集中在对握手的延伸方向。
O.P.(OutsidePartner)扑右外侧位,叉叫右交叉位,右臀相靠含对位、同脚右侧位等。要点在于双方都在舞伴身体的右外侧运步。
P.O,(PartnerOutside)仆左外侧位,又叫左交叉位,左臀相靠合对位,同脚左侧位等,要点是双方都在舞伴身体的左外侧运步。
这四种体位,是舞步结构变化中经常采用的基础性体位,必须牢记和熟练运用。对于专门学习国标舞的朋友们来说,还应当记清英文的缩写名称。以便运用。
运步方法,是跳好交谊舞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不同的舞种,对运步方法都有一些不同的特殊要求:
第一,双脚平行、直进直迟。脚尖必须指向身体的正前方,绝对不要指向身体的旁侧。即使在骄位上同步前进,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
第二,依序落地,进退有别。向前运步时,第一只脚要先落脚跟,然后依序放下脚心脚掌脚趾;第二只脚则要先抬起脚跟,经脚掌和脚趾推地移动。向后运步则正相反,第一只脚先落脚尖,然后依序放下脚趾脚掌脚跟;第二只脚需先抬起脚尖,然后用脚跟推地移动。
第三,脚到重心到。上身必须永远保持在重心脚的垂直线上运动,决不能出现“试探状出脚”的“重心迟误”状态。
初学入门者,在未进入舞种学习前,最好运用已经学到的标脑握持及其四种体位关系,按上述三个要点,进行不同体位的八种方向的运步练习。在练习中,人们肯定会实际地感受到:双脚不平行,就很容易被对方踩住脚;不依脚跟、脚尖的程序运步,就很难做到“脚到重心到”;而脚到重心不到,则难免出现“撅臀”、“挺腹”、“俯仰上身”等推拉磕碰现象、使标准握持的规范很难保持。可见,运步方法的正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舞程线及其方位概念,是标准舞的理论基础之一。舞程线是指舞蹈运行的动向,必须沿逆时针方向围绕着舞池中央作连续发展式运动。在习惯中,把靠近主席台一侧的那条线称为A线,依次是B线人线、C线、D线,再回到A线,如此往复循环。由于舞蹈的运行,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等诸多复杂的、变化,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如何辨别和确立方向座标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的人套用舞台方位来取代舞程线方位概念。应当指出,这是极不慎重而且很不科学的。因为舞台方位是以观众面为座标的,它是一种永不变化的“场地性概念”;而舞程线方位,则是一种“运动性概念”。两者间具有本质的不同。不顾客观规律的强行替代,势必造成理论的混乱和实践中的谬误。所以应当坚决废止。舞程线方位概念的座标,是这样形成的:以舞程线方向和它的逆方向为一直线,再以舞池中央方向和观众方向为另一直线,两线交叉点构成一个十字形座标。于是,运动中的方位,就出现了相对静止的固定关系――舞程线的左边永远是中央,而其右边则永远是墙(即观众)。无论运行至哪一条线,这种运动中的静止关系都不会发生变化。为了便于旋转度*的计算,在十字座标的基础上,又以45度夹角确定了四个斜方向,并以舞程线顺逆的总概念,分别冠以斜和逆斜的界走性区别。这样,便形成了L.O.D、斜中央、中央产斜中央、逆L.O.D、逆斜墙、墙、斜墙八个标准方位。于是,方位识别就显得十分清晰而准确了。需要说明的是,男女舞伴面对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但舞步兴方位的标示只以男伴为准。譬如,在面墙位上进行的动作,意味着女伴必须面对中央,余此类捱。此外,说面对某某方位,是指的身体正面和脚尖的朝向,它
与运动进行的方向以及脸面和视点的朝向无关。这一点也需要加以注意。
男女舞伴的不同要求及领舞、跟舞意识的培养
在现代舞中,男伴应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是由交谊舞的结构方式及其人体运动学的规律决定的。所以,初学人门者,绝对不要男士学女步,或女士学男步。因为男女舞伴的不同要求,将必然造成感觉系统和神经传导系统的“动力定型”效应,而男女之间的发展方向又恰好是相反的,这个问题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
男伴的领舞。领舞,既是一种必须做到的要求,又是一种技术性的技巧。从要求的意义上讲,领舞就是领导着女伴跳舞。无论是舞步结构的选择,运动方位的变化,还是舞种风格的展现,男伴都必须在迅速、果断、主动而又准确的前提下,对女伴进行暗示和引导。这是默契配合的先决条件,也是优美协调的决定因素。假如男伴以一种没有主的、迟疑观望的,或反应迟钝的状态去对待女伴,那么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饱尝过这种滋昧的女士,恐怕再也不愿与你共舞了。
女伴的跟舞。跟舞,就是跟着男伴跳舞。跳什么舞步,向什么方向运动,旋转还是不旋转,都要“积极服从”男伴的引导和暗示。绝对不能和男伴‘对着干”。因此,女伴要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对男伴的暗示和引导,要敏捷地作出恰当而准确的反应,并顺其自然地、非常轻松地适应配合。切不可主动地去引导或变化舞步,也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猜测舞步的发展和变化,更不能企图去“纠正”男伴的舞步或舞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好的女舞伴,是能够跟着男舞伴。‘犯同样错误”的女士。所以,跟舞的要诀,就在于“主动地服从”。从细腻的微观感觉上讲,女伴应在节奏允许的前提下,处于一种比男伴稍稍慢些的、“待机运动”式的被引导状态。永远也不要企图去“夺取领舞权”。
领舞和跟舞意识,实际上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应当有意识地加以锻炼和培养。这不仅能使舞步的运行产生“合力”效应,显得更加细腻和谐,让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会对男女双方性格意识的积淀,产生微妙的陶冶性影响;甚至对智力的锻炼也有很大好处。
与领舞和跟舞密切相关的是信息传递的方法。信息传递则因握持方法的不同而具有级别性差异。
在非标准握持的状态下,只能运用初级的信息传递手段。初级手段是使用双手:男伴右手放松,左手前推――意味着男进女退;双手同时回拉――则表示男退女进;右手指尖回压加左手回拉――表示向左转身;右手掌跟用力加左手前推一则表示向右转身。
当处于标准握持不到家的状态下,即上肢位置准确但身体稍分的姿态,可以使用中级的信息传递手段,即不再使用双手,而是充分利用男伴右肩时和女伴左臂的接触来传递信息。由于这种传递方式已经开始进入运用身体的层次,所以,男伴左手的推拉性运动便可以向相对固定的整体性方式发展。其方法是:在整体位置不变的前提下,整个上身前推――男进女退;整个上身后拉――男退女进;整体性左侧转――向左转身;整体性右侧转――向右转身。可见,右手的局部性动作已经开始废止,而肩时的用力,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中级信息传递方式的伸缩性很大,优秀的舞伴甚至可以开始运用侧身和倾斜的技巧;而仅及格者则很难避免肩时的局部性改变(如右肩的前突或耸起),以及上身的俯仰性改变。
实行完全的标准握持,则可运用高级信息传递方式。高级信息传递是一种全身性的网络式传递。譬如前进运动,除了肩时手的整体性前推外,横隔膜以下的接触部位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移动腿的大腿面的接触,传递着用力大小和起止时间的信息使双方运步的步幅获得统一;腰腹的接触,使运步的升降幅度、起止时间,以及侧身和倾斜的幅度与起止时间,甚至包括运动的速度、节奏和重心转移的时机等状况,都能获得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传递。更重要的是,这种传递,不再是一种单向式的暗示和引导,已经变化为反馈式的双向传递,使共舞双方都能从传递和反馈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失误,甚至是极细微的失误。总之,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必须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有所体会和收获。
交谊舞曲的选择、识别及其与舞蹈的联系
不同的舞种,对舞曲音乐有特定的规范性要求。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在舞曲的选用上出现错乱或失误,那么,不仅跳起来会感到别扭,而且难免贻笑大方。
初学者首先应学会辨认乐曲的节拍,分清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区别。有的人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脚步踩在点上就行,其他都无所谓。这是一种缺乏音乐修养的低层次表现,试想,合着三拍子乐曲去跳通常所说的四步舞,合着四拍子乐曲去跳通常所指的三步舞,势必会产生强弱规律的冲突;出现在弱拍上迈大步和强拍上跳小步;以及音乐形象是下降的而舞步却在上升;音乐形象上升了,而舞步却在下降,等等诸如此类的不协调现象和别扭感。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舞厅中流行着一种一拍一步的简易跳法;这种跳法既没有升降又没有并步,俗称两步舞(这种跳法实际上是布鲁斯的一步跳法――只有常步没有并步)。因此表面上看起来不会遇到步幅大小和升降变化的矛盾,什么音乐都能跳。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即使是这种没有升降的匀速运动的一步跳法,也是对音乐具有选择性的――它必须在四拍子乐曲伴奏下才会给人以和谐美,也才会使自己感到通畅和流利。四拍子强、弱、次强、弱的节奏规律,恰好和左、右、左、右的匀速运动相统一,从而产生一种进行曲风格的协调美。除了速度发学了变化外,布鲁斯的平稳、凝宣而达练的基本风格碍以保持和发挥。但假如在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规律中,进行左、右、左、右的匀速运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首先是强拍的时左时右会于球匀速运动的进行,使你不由自主地想在步幅大小上发生变化;其次是三拍子乐曲的周期性起伏感,会使你的进行曲式的风格难以发挥,好像在凸凹不平的田野上进行操练一样,感到既吃力费劲,又无法保持平稳。所以,这种错误的观念必须抛弃,否则,是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的乐感,跳好舞的。古语说:“舞阜为乐之容”。其中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为了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艺水平,须臾不可离开音乐鉴赏力的提高。那种仅仅把音乐当成是舞步“时间记号”的低层次追求;应当在实践中逐步抛弃,代之以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统一。
能够准确地区分三拍子和四拍子,仅仅是音乐理解的第一步。因为同属四拍子节奏的舞种有很多:布鲁斯、探戈、狐步、伦巴、吉特巴、快步等等,没有任何一种舞曲是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而假如我们不能正确地区分和识别它们,就不能说自己已经学会
并掌握了这些舞种。遇到别人请你表演一段你自认为拿手的舞蹈时,恰好没有准备现成的舞曲,需要你在一大堆没有名字初标记的翻录磁带中,去选出合用的舞曲,你就会陷入困境了。
为了避免这种难堪场面,除了多听音乐之外,初学者可爱以采取下述简捷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从伴奏部分的节奏型入手加以鉴别。
譬如,探戈舞曲的节奏型一般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嘣嘣嘣嘣·吧||
(二)||嘣·吧嘣·吧|嘣嘣嘣·吧||
(三)||蹦·吧蹦·吧|嘣嘣吧嘣·吧||
只要抓住了这个特征,就知道这是一首探戈舞曲。而伦巴舞曲的节奏型却表现为:
(一)||冬嗒拉嗒冬嗒一嗒||
(二)||冬喀拉喀冬喀冬冬||
华尔兹更是人尽皆知的||嘭嚓嚓||
唯有布鲁斯、狐步、快步、吉特巴的节奏型是一样的,都是||嘭嚓嘭嚓||的简单伴奏。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掌握呢?
先从速度上进行大的划分;布鲁斯和狐步比较馒;快步和吉特巴则比较快。这样便又缩小了一层范围。最后的鉴别功夫就要考你的音乐鉴赏水平了。
快步舞曲具有轻快跳跃的格调和活泼流畅的情趣;而吉特巴舞曲则带有节奏鲜明而强烈的爵士乐气氛;给人一种无法安静的燥动感。
布鲁斯和狐步的区分比较麻烦。有的人从速度上划分。将布鲁斯称为馒四步,狐步称为中四步。但这很难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布鲁斯的标准速度是每分钟28小节左右,事实上在26小节和31小节之间都有:狐步的标准速度是每分钟30小节左右,而事实上是从28小节到34小节的形式都有。这样,当这两种舞曲都用从28小节直到31小节这几种相同速度演奏时,在速度上是没有区分的。除非布鲁斯用26小节狐步用34小节演奏,上述识
别方法才是有效的。但这既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而且难免以偏概全。假如布鲁斯用31小节而狐步用28小节的速度演奏,岂不是会得出完全相左的判断?所以速度鉴别法不宜用于这两个舞种。最好的方法还是从舞曲性格上加以识别。布鲁斯舞曲的节奏比较鲜明,并具有一种内在的抑扬顿挫性处理和追求;而狐步舞曲则倾向于表现旋律的飘逸流畅和节奏的平滑圆润。只要我们仔细鉴赏,其中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有些粗制滥造的舞曲磁带,往往是鱼目混珠的。我们应当学会在鉴别中自己进行选择。总之,舞曲的作用,决不仅仅是一种时间记号,而是推动舞步进入理想流动的内在动力。我们应当时刻记住一句老话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交谊舞步的一般规则
掌握交谊舞步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艺水平。这和使用交谊舞术语一样,不仅能通过口头交谈进行技艺切磋和交流舞步变化的新样式,而且能使我们较快地认识和掌握交谊舞文化的总体性规律,并及早进入自由王国的天地。
(一)奏步结构的一般规律
所有的交谊舞种类,无论其风格特色有多大差异、也无论其舞步*的变化多么繁杂,但在总的结构规律上离不开以下四种类型。
1.基本奏步
严格他说,应当叫做基本旋回(BasicFigure)。它是以展现本舞种典型风格的形态出现的固走跳法。如华尔兹的方步、狐步的羽步和三直步、探戈的常步和连步等等。每一个旋回的步数是固定不变的。男进则女退,女进则男退;共舞双方的步伐完全呈对称形发展。因此,前进基本步和后退基本步实际上是二种对称性交替的同义反复。仅仅是以男伴的运动方向冠以区别性称谓已。
基本舞步在舞蹈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一切变化舞步的基础和前提。基本舞步做不好,其他变化是不可能跳好的。由于它从根本上代表了本舞种的典型性风格,所以我们必须对它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剖析。在运步方法、体位关系、节奏处理、重心转移、升降变化、脚部动作的细微程序和空间流动的特定轨迹等等方面,都值得反复推敲和捉摸。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基本舞步的掌握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就意味着你已经敲开了通向自由王国的大门,因为炉火纯青的基本舞步,将赋予你强大的实力。无论在即兴发挥的自娱场合,还是在完成规定变化的比赛场上,都将使你立于不败之地。相反,假如忽视基本舞步的重要意义,或者因嫌其简单易学而不肯多下功夫,那么,最终必然限制你向更完美阶段的发展。这一点应引起每一个爱好者的足够重视。
2.转身译步
在保持基本旋回支要特点的基础上,改变行进方向的变化,称为转身舞步,转身变化的形式,有前进左转,后退左转、前进右转和后退右转四种。在学习和实际应用中,很多人容易在这四种形式中纠缠不清。为了帮助初学者渡过难关,也为了帮助具有一走水平的爱好者掌握动作设计的客观规律,现将转身舞步的人体运动规律简介如下:
图3开放式前后张开
图4开放式横向张开
图5刷式图6锁式交叉
图7锁式前进左转,只能在左脚前进时开始;
前进右转,只能在右脚前进时开始;
后退左转,只能在右脚后退时开始;
后退右转,只能在左脚后退时开始;
为了有利于记忆和运用这一规律,可以把它简单表述为:
前进运动中的转身,方向与运动脚同侧;
后退运动中的转身,方向与运动脚相反。
除了高难度变化舞步之外,这一规律是铁的违则,必须严遵循。
3.特型舞步
运用于所有舞种的特殊形态变化舞步,如滑步、锁步、刷步、反截步等等。这类舞步的功能在于连接、换脚、改变运动方向和趣昧性点缀。是竞技表演中常用的手段,而在自娱性场合中则较难使用。
4.旋转性变化
既是转身舞步的发展,又是自成一格的类型性变化、它与转身舞步的区别有二:一是转身舞步保留着基本旋回的主要特征,而旋转性变化则打破了这种限制;二是转身舞步的旋转度一般不超过135度,而旋转性变化则一般在180~360度以上的超量旋转中进行。旋转性变化的形态很多,变化极其丰富而繁杂、不过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重心角度分类,有单脚旋转、锁式交替旋转和双脚重心的交叉式扭转等;从舞姿形态上分类,有并脚式旋转、开放式旋转和大舞姿旋转等等;而从运动方向和连接方式上看,则有“向后的”旋转,“迂回”交织的旋转,旋荡式的回转和盘旋式的终止等等。假如你热心参加比赛,并有为国争光的志向,在这一类变化的规律上,你应多花些功夫,以便设计出令人惊叹的连接和变化,在比赛场上一展英姿。以上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只是一种认识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你尽快地从自然状态的迷偶中解脱出来。对于具有相当水平的
班交谊舞爱好者来说,你完全可以不受这种认识方法的制约而另辟蹈径。
(二)脚部动态的一般规律
千变万化的交谊舞步,犹如一只奇巧无比的“魔方”,虽然变幻无穷,但基本元素的形态却是有限的。只要我们熟悉了它的原型,在学习复杂的舞步变化时,就不至于被搅得眼花缀乱而无所措手脚,对于高层次的交谊舞爱好者们,熟悉这一规律,可以使你获得解剖优秀范例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惜鉴和创新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脚部运动的元素性形态,实际上只有以下五种:
1.并式
即双脚平行并拢的形态。这是最常见的元素性形态。虽然在不同舞种中,存在着细微
的不同要求和变化,如探戈的前后脚错位。华尔兹的并脚式上升、布鲁斯的全脚靠拢,以及单脚重心的并脚式旋转等等,但总的要求和形态是一样的。
2.开放式
即双脚不靠拢地张开,由一只脚主要支撑身体重心的形态。有前后张开和横向张开两
种形式。前后张开(图3)可以是静止的,也可是张开脚在空中运动而不落地的。横向张
开(如图4)也是相同道理,分为静止落地和运动中不落地的不同类型。但探戈的横向张开不是单脚重心的,而是以一只脚为主的三七分状态。图中是探戈的开放式造型。
3.刷式
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态(见图5)。这种形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指运动过程的轨迹性含意,称为刷过;另一种则是单个舞步的终止形态,称为刷步。二者的形态虽然相同,但运动节奏却迥然不同。下面是刷步运动过程的描述:由先到位的脚支撑重心,第二只脚在到达重心脚旁时,只做合拍的停留,既不交替重心,也不再继续运行。而到下一只脚(或下一个舞步)开始时,这只脚又先行迈出,成为下一个旋回的第一步。这种舞步,有时用踌躇或逗留(Hesitation)加以表述,是一种换脚的技巧。
4.锁式
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脚跟与脚背相贴,脚尖方向平行,小脚趾相靠的交叉形态(图7
)称为锁式,或锁步。这种形态还有另一种变形,称为交叉,或锁式交叉(图6),两者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脚尖朝向的不同和双脚间有元空隙。当要求“锁住”动作时,是指锁步形态,此时双脚间不应有缝隙出现。当只运用“交叉”时,则指后一种形态。而笼统的锁式,是一种泛指性概念。
5.滑式
是一种过程性的特殊运动状态。要求在平稳的滑动中,完成不露痕迹的快速重心交替。一般在两拍的时值中,完成开放、闭合开放的三次重心交替)在不同的情况下,闭合的形态可以出现并式或锁式的不同变化。这种运动方式,有时也用追步(chase)的变形状态表现。但追步的变形,已经没有闭合的过程,而是变成了三次开放的交替性追赶。
跳好交谊舞的十大要决
高雅的风度来自挺拔的体态
风格的展现显示出美的追求
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
领舞的最高技巧是运用整个身体
提高音乐修养是使舞步产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
“跃动感”是摆脱“走舞”形态的根本途径
侧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动的桥梁
理想的升降必须消灭阶梯型过渡
倾斜是一种多功能的技巧手段
重心转移技术是“不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