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膨胀成因及其控制方法
1)、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各种废水的运行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怕曝气池活性污泥致毒、活性受到抑制产生的微生物性质和类群的改变,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形成泡沫或浮渣,以及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论等出现活性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上浮污泥随处理水流失,不仅增加了出水的悬浮物固体量,使出水水质严重恶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数量(MVSS)。
引起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a)、进水水质有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
、PH值的被动,当PH值的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絮凝作用下降,形起活性污泥脱絮;
c)、碱度的偏高,由于进水碱性而调PH值,虽具中和碱性物质,但也产生了盐,盐溶液浓度增大形成渗透压发生突变,就会使其细胞脱水而死或胀破而亡而工程经验当活性污泥反应池内碱度超过通常数倍时,多时情况下就会发生污泥上浮;
d)、温度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幅度。一般好氧活性污泥适宜温度范围在15-35℃,,超过45℃大部分活性污泥就要残废而上浮;
e)、致毒性底物包括CODcr浓度骤然升高、含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机酚、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过高等;
f)、Do(溶解氧)过高,短期内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为新陈代谢快,有机物分解也块,但时间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轻又碎(但天气论),象雾花片似风飘满池面,随水流走。
Do甚低,污泥缺氧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常有小气泡;
g)、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当废水中总氮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厌氧,NO3-就会还原为N2,N2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得活性污泥比重<1而上浮;
h)、池底积泥引起的污泥上浮,污泥腐化产生CH4,H2S后上浮;
i)、由于废水运行工况的水温和污泥负荷不能衡定,水质微生物菌种营养源缺铁,会引起菌种兑变成微丝菌,一般称丝状菌繁生而引起活性污泥上浮。
述
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具有管理方便,流程简单,处理水质良好及工艺稳定可靠等优点,因此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所采用。但是与其他活性污泥法工艺类似,也同样存在一直困扰人们的最大难题---污泥膨胀现象
② 污水处理的6个基本步骤
步骤:
1、废水首先经过格栅、筛网后流至絮凝沉淀池,为了使处理效果好,在絮凝沉淀池中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悬浮物治理效果更好,混凝加药也起到调节废水的作用.絮凝沉淀后的废水流入预曝气调节池中。
2、曝气调节池中通入空气,起到预曝气调节的作用.调节均匀的废水用泵提升到一级浮动填料生化池中。
3、生化池中安装充氧效率很高的曝气头,并装入浮动填料,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对COD和BOD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一级浮动填料生化池中废水自流入二级浮动填料生化池,二池采用方法相同。
4、二级浮动填料生化池水自流入斜板沉淀池中.池中加入聚丙烯蜂窝斜管,可大大提高沉降效率,另外水力负荷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5、混凝沉淀池与斜板沉淀池沉淀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中,然后经污泥脱水机械脱水。
6、斜板沉淀池排出的水流入清水池中,经检测后外排。
(2)污水处理系统陈扩展阅读:
处理方法:
1、按作用分: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2、按处理程度分: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来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常用物理法。
(2)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BOD去除率为80%~90%。
(3)三级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某种特殊的污染物质,如除氟、除磷等,属于深度处理,常用化学法。
③ 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有哪些设备组成
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组成:
1、厌氧生物滤池:厌氧生物滤池又叫厌氧过滤器,是一种装有填料的全密闭没有氧气的生物反应装置,填料为粒径30~50毫米的碎石、卵石、焦炭和各种形式的塑料制品或填充软性或半软性填料,涂料层可以附着大量的厌氧微生物(即常见的黑色厌氧污泥)并形成生物膜,农村污水不断地进入滤池,在通过填料时与微生物接触,微生物可以吸收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在滤池内设有多孔板,起承托填料和均匀布水的作用;滤池顶部设有U型水封,以便生物滤池内产生的沼气及时排出,并保持滤池的完全厌氧状态。
2、接触氧化床:接触氧化床又称为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床内填充有固定性的填料或可以自由移动性的填料,全部浸没在水中。填料也附着有大量的微生物,并形成丰富的生物膜,底部设有曝气管,通过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空气充入床内,为好氧微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氧气。农村污水不断地进入接触氧化床,在通过填料层时与微生物接触,填料上的微生物吸收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3、沉淀池:
沉淀池是一种利用重力作用,使接触氧化床出水中比重大于水的悬浮固体下沉至池底,并使之与出水分离,从而获得澄清水的装置。沉淀池多为锥体或斗体结构,以便于悬浮固体的沉降聚集,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接触氧化池与沉淀池底部相通,沉淀的污泥可以重新接触氧化池,不用另设置污泥回流管。
4、填料挂膜:填料挂膜就是将培养好的污泥移入反应器中,并与填料接触,部分菌胶团和少量的细菌截留附着在填料表面,这些固有的微生物将摄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并在填料表面生长繁殖,逐渐形成薄的胶质粘膜,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不断增长,从载体表面向外扩散,逐步覆盖已形成的膜层,形成成熟的生物膜。
④ 污水处理系统是什么
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粗格栅、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氧化沟、配水百井回、二沉池、消毒池,所度述答集水池、粗格栅、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氧化沟、配水井、二沉池、消毒池之间通过管道顺次相连,问所述氧化沟还设有污泥处理分支,所述污泥处理分支包括污泥回流管道、答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车间,所述氧化沟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与污泥浓缩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车版间连接。本系统可以有效地对污水权进行处理,使污水排放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不会对土地、河流等产生影响。
⑤ 污水处理按作用原理分哪几个类型
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
(1)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
(2)化学法:即利用化学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
(3)生物法:即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态的有机物被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5)污水处理系统陈扩展阅读
污水处理通常包括三个阶段,称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1、一级处理:将污水中的固体垃圾、油、沙、硬粒以及其他可沉淀的物质清除,整个过程纯粹为机械运作。
(1)过滤;
(2)沉降:沉降池内的污泥可以用来发酵,制造甲烷,发酵后的污泥可作肥料;
(3)羽化:加入石灰与磷反应,以免它们成为海中藻类的养份。
2、二级处理:将污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分解为无机物。
(1)滴滤池:水经过生物薄膜,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2)曝气:水会加入大量氧气,帮助水中的细菌和真菌进行有氧分解;
(3)消毒:加入氯气或臭氧,或经紫外光照射。
3、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1)沙滤;
(2)经过活性碳,化解毒素;
(3)利用微藻生物清除重金属。
⑥ 污水处理工程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指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工程项目。
常用工艺
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有厌氧滤池,射流曝气,接触氧化,氧化塘,潜流人工湿地等工艺。
厌氧滤池工艺 这种工艺的原理是将厌氧微生物大量固定在滤池的填料上,利用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达到净化作用。
折叠厌氧滤池工艺
此种工艺无需电力,适用于供电困难的地区。
工艺处理能力预测为COD和BOD去除率约为50~70%,SS去除率约为50~80%,氨氮去除率约为20~50%。
SBR工艺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SBR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运行方式灵活多变,可形成多种工艺路线,空间上完全混合,时间上理想推流,耐冲击,净化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和防止污泥膨胀等显著特点。而强化生物吸附作用等,则是它更为重要的优点。因此,受到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的重视,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较广泛的应用。SBR处理垃圾渗滤液有成功实例。
折叠SBR工艺
接触氧化工艺 接触氧化工艺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接触曝气法"、"固着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折叠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点,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5~1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2.0~3.0kgBOD5/m3.d),另外接触氧化工艺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较活性污泥法简单,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好氧处理手段,具有曝气量大,处理程度高,自动化控制的优点。
该工艺处理能力预测为COD和BOD去除率约为80~95%,SS去除率约为70~90%,氨氮去除率约为80~90%。
氧化塘工艺 氧化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在我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的地区,是实施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所以稳定塘处理污水成为我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折叠氧化塘工艺
潜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填充一定的填料(如土壤、砾石等)形成填料床,在床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而构成的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折叠潜流人工湿地
生长在人工湿地的植物通过根系把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在光合作用下把该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部分。水中的大部分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被转移到植物体内,使污水资源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用资源。水中的大量微小悬浮物流经生态模块时,被模块中的"土壤"拦截,从而污水得到净化。该处理单元处理效果预测如下:COD和BOD去除率约为50~80%,SS去除率约为70~80%,氨氮去除率约为50~70%。
1990年以来,全球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而九十年代的十年间,我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73%,是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9倍。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污水处理产业高速增长。2000年-2004年,我国污水处理消费量从188万吨增长到447万吨,增加了2.3倍,年平均增长率在27%以上。其中,2001年,我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达到225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污水处理消费大国。同时,污水处理进口也大幅度增加。1998年,我国污水处理进口100万吨,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水处理进口国。2004年与1998年比,污水处理进口增长幅度年均达到27.14%。预计2005年,中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0万吨,进口仍将保持在300万吨左右。
伴随着污水处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也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高速增长。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从2000年的46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23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82.6%,占国内市场需求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4.47%提高到2004年的52.80%。而同期,世界污水处理产量则仅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
⑦ 污水处理系统流程有哪些
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竖流、旋流、曝气)、沉淀池(平流、竖流、辐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气浮; 4、其他:阻力截留、离心力分离法、磁力分离法 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 1、中和法:酸碱中和 2、化学沉淀法:氢氧化物沉淀、铁氧体沉淀、其他化学沉淀 3、氧化还原法:药剂氧化法、药剂还原法、电化学法 4、化学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氯气、次氯酸钠 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1、吸附法 2、离子交换法 3、膜分离法: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纳滤、微滤 4、其他分离方法:吹脱和气提、萃取、蒸发、结晶、冷冻 根据常见污水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法:物理或机械的分离过程。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转化过程。中和,氧化,还原,分解,混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的分离过程。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⑧ 污水处理系统的全过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⑨ 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哪三个步骤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般根据水质状况和处理后的水的去向来确定污水处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