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池塘水面绿褐色漂浮物怎么处理
红色水面一般是裸藻、裸甲藻、多甲藻、黄被藻、隐藻等藻类成为优势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状物质。裸藻、裸甲藻、多甲藻死后释放毒素,对养殖动物有害;黄被藻不易被鱼类消化,隐藻易引起转水,因此这类水在目前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都应进行处理。
『贰』 池塘水面一层红色的东西是什么该怎么处理
淡水池塘表面一般都有水华形成,红色水华一般是裸藻、裸甲藻、多甲藻、黄被藻、隐藻等藻类成为优势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状物质。
裸藻、裸甲藻、多甲藻死后释放毒素,对养殖动物有害;黄被藻不易被鱼类消化,隐藻易引起转水,因此这类水在目前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都应进行处理。
基本处理过程为:
首先,用藻苔净进行局部杀藻。
若池中裸藻、甲藻老化,要及时使用解毒应激灵或解毒安等进行解毒,以防鱼类中毒而死。
(2)隐藻水处理扩展阅读:
红藻为低等植物。是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是最简单的水生植物,它含有叶绿素。是水中的隐花植物,同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氮、磷、钾是它们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淡水红藻有61个种和9个变种。
水中的氮、磷、钾超过一定含量即为水质的富营养化,会导致水藻因养分过足而迅速生长繁殖(WB water bloom )。一部分大量生长繁殖,另一部分大量死亡,使清澈碧绿的水质变得混浊不堪,就出现了藻华现象。在海洋中死亡的藻类在海面上呈暗红色,故称之为赤潮。
水体中的水藻不单能导致水体腥臭和发绿发黑,更严重的是可以产生藻毒素,包括生物肽(肝毒素)、生物碱(神经毒素)和脂多糖(皮炎毒素)等。这种急性毒素可使饮用此水的陆生动物中毒死亡,其慢性毒素则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可经口、皮肤或随水气挥发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藻毒素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而且藻毒素易溶与水,耐热性强,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常规的方法很难完全消除水体中的藻毒素。
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对于人类的半致死剂量(LD50)约为50~100 ug/kg。
人们在洗澡、游泳、观赏喷泉及从事水上休闲和运动时,皮肤接触含藻毒素的水体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肤过敏;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
参考资料:网络-水藻
『叁』 这种水质怎么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1.原因分析:
虾塘水质发红是因为水利生长了红孢藻的原因。由于池塘老化和养殖过程管理用肥不当导致水体过早呈富营养化,“红孢藻”属于隐藻门的一种,附带鞭毛;能在富营养、弱光的条件下运动到水体的表面进行光合作用而大量繁殖起来,造成水体发红(藻类本身的色素体的呈现)。红孢藻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会导致水体的代谢和净化能力不足,有机废物容易积累(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温床),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虾黄鳃”。
2.处理方法:
①6月13日晴天上午:下“水乐1号”5瓶+“菌康”5包。
②6月16日晴天上午:下“水乐1号”5瓶+“菌康”11包(菌量加大)。
3.思路总结:通过下大量的有益活菌来进行塘底有机废物的快速分解,改变有利于红孢藻(隐藻)繁殖的水环境,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加速水体的物质循环和代谢,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再通过施绿藻肥来改变水体营养结构(培小型绿藻类)来提高水体的代谢和净化能力,红水的情况得以解决。
『肆』 裸藻、隐藻和甲藻
6.4.4.1 裸藻
裸藻绝大多数是单细胞游动种类,鞭毛1条或2条,罕为3条,只有极少数是由多个细胞聚合成的不定群体,成为群体的只有柄裸藻属,它附生在浮游动物体上。裸藻类的细胞大多数长度明显地大于宽度,两端渐狭,后端或多或少地呈尾状,因此它们的体形以纺锤形为主,其次有圆柱形、椭圆形、卵形等,少数为长宽相差不大的近圆形或卵圆形等。由于细胞表质特化程度的不同,有些表质软的种类,它的形态能发生变化(甚至强烈变化),但在游动时,基本上保持正常的形状。
两水域中裸藻种类相比较而言,高塘湖种类比谢二塘多,其中裸藻属(Euglenasp.)在两水域均有出现,扁裸藻属(Phacussp.)在高塘湖出现较多。从外观看,扁裸藻细胞明显侧扁,而裸藻细胞不侧扁且形状能变。同一属的不同种类,藻类细胞形态也不相同,如尖尾扁裸藻(附录3图A.30)和宽扁裸藻(附录4图B.39)。有的裸藻的名字与它的外形十分相似,例如陀螺藻(图B.38)、梨形扁裸藻(附录4图B.41)。
6.4.4.2 隐藻
隐藻为单细胞,多数种类具鞭毛,少数种类无鞭毛。具鞭毛种类细胞形状有卵形或长椭圆形,前端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显著纵扁,有明显的背腹之分,背侧凸出,腹侧平直或略凹入;腹侧前端偏于一侧具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一条口沟,自前端向后延伸;纵沟或口沟两侧常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胞,有的种类无刺丝胞。鞭毛2条,略不等长,自腹侧前端伸出或生于侧面。
隐藻属(Cryptomonas sp.)的卵形隐藻(附录3图A.31)和啮蚀隐藻(附录4图B.32)、蓝隐藻属(Chroomona ssp.)的尖尾蓝隐藻(附录3图A.33)在谢二塘和高塘湖中均出现过。蓝隐藻属和尖尾蓝隐藻属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蓝隐藻的纵沟和口沟明显,尖尾蓝隐藻恰恰相反,纵沟和口沟不明显。
6.4.4.3 甲藻
甲藻多为单细胞个体,丝状的极少。细胞球形到针状,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前、后端常有突出的角。运动细胞有2条鞭毛,顶生或从横沟和纵沟的交界处的鞭毛孔伸出,1条为横鞭,带状,环绕在横沟中;1条为纵鞭,线状,通过纵沟向后伸出。
监测期间,高塘湖有甲藻门的薄甲藻属(Glenodinium sp.)、角甲藻属(Ceratiumsp.)和多甲藻属(Peridinium sp.)出现。薄甲藻属全年只观察到光薄甲藻(附录3图A.34),薄甲藻与其他甲藻的区别很明显,细胞球形到长卵形,近两侧对称;细胞壁常为整块的板片组成,上壳板片数目不定。角甲藻属和多甲藻属的不同之处在于角甲藻细胞具1个粗大的前脚和2~3(罕见1)个后角,如角甲藻(附录3图A.35);而多甲藻细胞前端和后端没有粗大的角,如附录3图A.36的二角多甲藻细胞末端两侧具2个短刺,无粗大的角。
从以上分析可见,不同藻类的细胞形态各异,同一属的不同种类形态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藻形态也不完全相似。
『伍』 隐藻门的生态意义
1、分布:隐藻门植物种类不多,但分布很广,淡水、海水均有分布,隐藻对温度、光照适应性极强,无论夏季和冬季冰下水体均可形成优势种群。隐藻属、红胞藻属、半胞藻属等在沿岸水域常见,尖隐藻C. acatg等隐藻属的一些种类,在沿岸水域的微型浮游生物中更常见。沼盐隐藻是广盐性种类,既能生活海湾,河口低盐水域,也能忍受盐沼池的高盐水。
2、意义:隐藻在海洋浮游生物群落中占有一定地位。隐藻喜生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是我国传统高产肥水鱼池中极为常见的鞭毛藻类,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好,快,产量高,隐藻是水肥、水活、好水的标志。
『陆』 池塘养鱼水质发黑怎样处理
池塘水发黑,主要是由于膝口藻或隐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藻种,导致水体变黑。这种情况下,需要停止施肥,延缓它们的生长速度,同时还要补充益生菌,促进其它有益藻的繁殖。另外还可以投放药物进行除藻杀菌,但需要充氧和解毒。另外,定期要彻底清塘,清除部分底泥。
一、停止施肥
如果是由于施肥过度导致的池塘水发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停止施肥。这种黑水的特点是气泡较多,同时沉底比较少,池塘中的膝口藻以及隐藻成为了优势藻种,由于它们的适应能力强,而且对水体光照要求不高,所以不好处理。
二、补充益生菌
正如上面所说,黑水主要是部分藻类成为优势藻,如果能够培养别的藻类,也能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通常要定期补充益生菌种,同时还要加强水体的有机质分解能力,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这样就能起到让水质逐渐清澈。
三、投放药物
除了停肥和补充益生菌外,还可以通过投放药物的方式来消灭缸中的藻类。常用的药物是菌毒素消,每亩可以投放300-500克左右,同时还要在夜间投放固氧片,或者用颗粒氧增氧,从而防治夜间缺氧,第二天再用碧水爽解毒。
四、彻底清塘
如果是老池塘,水发黑可能是由于长期没有清理底泥,导致其滋生大量有害菌所致,这种情况下需要彻底清塘。先将池塘中的水防干,然后清除底泥,一般要清理到底泥和周围土壤的颜色一致,借着就可以撒生石灰消毒了。
『柒』 隐藻为什么叫隐藻
隐藻门Cryptophyta 植物分类系中的一门。由A. Pascher于1914年所设立的甲藻门(Pyrrophyta)中,依类囊体结构的不同和藻胆素的有无等而趋向于分为二个独立的门,即甲藻门和隐藻门。隐藻门有24属100种左右,少数是单细胞,带有二条鞭毛(葺鞭型、片羽型各一条),具有由四重套膜所包裹的二层类囊体。它们所含的藻胆素为藻蓝素和藻红素,这二种色素与光化学系统Ⅱ有关,与甲藻门的色素有很大的差别。作为藻绛素,含有藻青素、藻红蛋白、别蓝藻素,其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光捕捉色素而起作用,与涡鞭植物有很大的差异。
一、主要特征:隐藻为单细胞,前端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多数种类具有鞭毛,能运动。
二、形态结构:
体制: 隐藻为单细胞,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
细胞结构: 前端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有背腹之分,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面平直或凹入。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1条口沟,自前端向后延伸,纵沟或口沟两侧常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鞭毛2条,略等长,自腹侧前端伸出或生于侧面。
细胞壁: 种类细胞不具纤维素细胞壁,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柔软或坚固。多数种类具有鞭毛,能运动。
色素和色素体: 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等。还有藻胆素。色素体1-2个、大形叶状。隐藻的颜色变化较大。多为黄绿色,黄褐色,也有蓝绿色、绿色或红色的。
三、生殖方式:隐藻的生殖多为细胞纵分裂,不具鞭毛的种类产生游动孢子,有些种类产生厚壁的休眠孢子。
四、分类概述:此门仅1纲,隐藻纲,分5科。我国记载仅1科。
隐鞭藻科:单细胞,细胞不对称,有背腹之分,具2条鞭毛,多数种类具色素体,少数无。具纵沟和口沟,刺丝泡位口沟处或细胞周边。
五、生态意义;
1、分布:隐藻门植物种类不多,但分布很广,淡水、海水均有分布,隐藻对温度、光照适应性极强,无论夏季和冬季冰下水体均可形成优势种群。隐藻属、红胞藻属、半胞藻属等在沿岸水域常见,尖隐藻C. acatg等隐藻属的一些种类,在沿岸水域的微型浮游生物中更常见。沼盐隐藻是广盐性种类,既能生活海湾,河口低盐水域,也能忍受盐沼池的高盐水。
2、意义:隐藻在海洋浮游生物群落中占有一定地位。隐藻喜生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是我国传统高产肥水鱼池中极为常见的鞭毛藻类,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好,快,产量高,隐藻是水肥、水活、好水的标志。
『捌』 鱼池水变黑怎么办
一、黑水形成的原因
1.施肥不当过度使用氨基酸等营养性肥料引起的"黑水"
此种"黑水"气泡多沉淀少,多是膝口藻和隐藻形成优势藻种而引起。
2.藻相单一,隐藻成为优势藻类引起"黑水"
因隐藻适应能力强,对水体营养要求不苛刻,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因此,隐藻很容易形成优势藻类。该类水拨开显褐色,远看呈黑色。
3.藻相单一,膝口藻成为优势藻类引起"黑水"
膝口藻属于黄藻门,有鞭毛,趋光性强。膝口藻和隐藻一样,适应能力强。膝口藻成为单一优势藻类易引起带状黑水水华,该类水体容易"死藻"(倒藻)存在很大隐患。
4.有机质过多引起的"黑水"
此种"黑水"多在早春出现,主要是淹青塘、饲料或青草投喂过多、粪肥施用过多等,水体有机质大量积累,同时水体有益菌匮乏、分解力不足导致"黑水"。
二、黑水处理方法
1.加注换水,停施肥粪,酌情减少投料,使用水质改良类药剂。
2.定期补充益生菌种,加强水体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丰富水体营养元素,促进其它有益藻的生长,调节藻相。
『玖』 隐藻对虾有害吗
有害。
蓝藻(微囊藻、颤藻等)和鞭毛藻类(隐藻、裸藻等)水华,容易造成水分层,白天藻类产氧多在水面上层,如果没有增氧机的搅动,氧气很难扩散到水体中下层去。
『拾』 鱼池水发黑怎么办
鱼池水发黑的处理方法:
一、停止施肥
如果是由于施肥过度导致的池塘水发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停止施肥。这种黑水的特点是气泡较多,同时沉底比较少,池塘中的膝口藻以及隐藻成为了优势藻种,由于它们的适应能力强,而且对水体光照要求不高,所以不好处理。
二、补充益生菌
正如上面所说,黑水主要是部分藻类成为优势藻,如果能够培养别的藻类,也能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通常要定期补充益生菌种,同时还要加强水体的有机质分解能力,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这样就能起到让水质逐渐清澈。
黑水形成的原因
1、施肥不当过度使用氨基酸等营养性肥料引起的黑水
此种黑水气泡多沉淀少,多是膝口藻和隐藻形成优势藻种而引起。
2、藻相单一,隐藻成为优势藻类引起黑水
因隐藻适应能力强,对水体营养要求不苛刻,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因此,隐藻很容易形成优势藻类。该类水拨开显褐色,远看呈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