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都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概况,造价多少,开竣工日期
一、项目名称:成都高新西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
二、项目回单位:成都高新区答开发有限公司
三、项目内容:该项目为新建日处理能力4万吨污水的处理厂,及新铺设污水管网20公里。项目占地100亩,总投入1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污水厂部分投入10000万元人民币,管网工程5000万元人民币。
建成后的污水厂除处理高新西区和郫县的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废水外,还处理包括成都市,以及周边区、市、县排放的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废水,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河渠。
四、建设条件:总投资15000万元人民币中,其中3800万元人民币属成都高新西区自筹,由财政拨款,在排污费、城市配套费等中列支,不足部分招商引资,让企业投一部分。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投资概算: 总投资1807万美元,其中引进外资1350万美元,企业自筹457万美元。
六、市场预测:该项目作为成都高新西区“十五”期间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既改善成都高新西区内投资环境,又保护成都市上游水资源,有利长江中上游地区环境改善,是一举多得,造福子孙的基础工程。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B. 四川有哪些污水处理厂
·南充康源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江市污水处理厂·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科成专污水净化有限公属司·德阳市污水处理厂·成都污水处理厂·成都市温江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成都市青白江区污水处理厂·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第四污水处理厂)·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厂)·巴中市污水处理厂·攀枝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分公司·自贡市中联环水净化有限公司·四川省遂宁市绿源排水有限公司对不起只找到13家。
C. 成都市有哪些污水处理厂
成都西区污水处理厂,也叫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新都污水处理厂,温江污水处理厂
D. 成都有几个污水处理厂
成都污水厂一直编号到十厂,除一,二厂已经不存在外,还有8个厂。现在已经改名为净水厂了。
E. 请问成都市有那些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
563这种傻叉怎么到处都有?
【成都拟建全市最大的自来水厂
选址初步确定在版郫县唐昌镇,设计日权供水能力100万吨
成都将建全市最大的自来水厂——七厂】
说明目前是6个厂。 自来水厂没有地址一般,保密。
【新建10个污水厂成都污水全“吞”下】
建成多少不知道,2004年是4个厂,现在估计14个。搜下括号里的文章,有具体地点。
【中心城区新建的4座污水处理厂为天回、龙潭、武侯、江安河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金牛区天回镇街道甘油辖区、成华区龙潭街道高洪社区、武侯区簇桥街道太平寺社区、青羊区苏坡街道万家湾辖区。
而郊县6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金堂、蒲江、大邑三县以及大邑花水湾、大邑安仁、蒲江寿安三镇污水处理厂,
成都市三瓦窑污水处理厂位于成都市南郊府河畔】
F. 污水处理厂属哪个部门管
排污由环保局管。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污水处理厂是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回水。达不到排放标答准要求或不符合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
一般分为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各污染源分散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管道。有时为了回收循环利用废水资源,需要提高处理后出水水质时则需建设污水回用或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
(6)成都九污水处理厂址扩展阅读
污水处理厂选址注意事项
1、厂址必须位于给水水源的下游;如果城镇、工业区和生活区位于河流附近,厂址必须在它们的下游,而且要在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并应同城镇、工业区、生活区以及农村居民点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不宜太远,,以免增加管道的长度。
2、厂址应尽可能与处理后出水的主要去向(如灌溉农田)或受纳水体靠近。
3、充分利用地形,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和设备高程布置的需要,节省能源和动力。
4、尽可能少占和不占农田,并考虑后续建设发展的可能性。
G. 污水处理厂,都在什么地方
这个应该是没有硬性规定,我看到过的,有在市区的,有在市郊的,市郊的多一些,而且离居民区要有一定的距离。
H. 成都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污水处理厂地址分别是哪
成都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成都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金融总部商务区,
成都市回第三污水处答理厂位于成都市南部新区,高新区三瓦窑桂溪乡境内,在武侯大道南侧约200m,距市中心约8km。
成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位于成都市高新区桂溪石墙村。
成都市第五污水处理厂位于中心城区。
成都市第六污水处理厂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办高洪社区。
成都市三环路龙潭立交外侧,先到龙潭片区,再到高洪社区。
成都市第七污水处理厂位于成都市清白江区。
成都市第八污水处理厂青羊区。
I. 新都工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简介
新都工业东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用地25亩,所有建成后,日处理水将达到3万吨,主专要服务工业区东区,以属及新都大道以北的城市新建区和桂湖路、湖西路以北的旧城区;远期随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增服务新都城北拓展开发的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一阶段投资约为3025.68万元。污水处理标准为国家一级A标。
“工业东区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使用,首期日处理量达到1.5万吨规模,能完全满足工业东区运行。”工业东区建设方负责人张进介绍说,为确保工业东区企业运行不受影响,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加快厂区建设,经过10个月的努力,首期工程已经在去年4月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工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污水处理厂是工业东区一项重要的基建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对工业东区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特别是华润雪花啤酒即将投入生产,将有力促进工业东区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运行。
J. 谁知道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历史
五六十年代:刚刚起步 技术和管理水平较落后
解放初期由于工农业生产刚刚起步,当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低,且提倡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将污水灌溉利用作为经验进行推广,如著名的沈抚灌渠等,所以全国仅有几个城市建设了近十座污水处理厂(还包括1921~1926年间外国人兴建3座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工艺有的还是一级处理,处理的规模也很小,每天只有几千立方米,最大的也只有每天5万立方米左右,致使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我国解决城市污水的净化问题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一些城市利用郊区的坑塘洼地、废河道、沼泽地等稍加整修或围堤筑坝,建成稳定塘,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据调查,这个时期在全国已建成各种类型的稳定塘有38座,日处理城市污水约173万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量占一半,其余包括石油、化工、造纸、印染等多种工业废水。此阶段开始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与国外的技术交流,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为以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七八十年代: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带动新建污水处理厂几十座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污水的万分也随之而变化,污染程度由低向高逐渐演变,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污水的污染,使人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沉痛教训(如,日本国骨疼病、水俣病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国家级环保组织(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大学也陆续设置环境工程系或环境工程专业,国务院环保办投资在天津兴建污水处理试验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试验厂),70年代末开始兴建,处理规模:一级处理0.1立方米/s,二级处理0.025立方米/s,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试验厂也先后运行。国家和地方都为筹备建设国内大型污水处理厂做前期工作,此刻天津市政府与建设部及有关部委率先决定建设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并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26万立方米/d。
我国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为26万立方米/d。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后多年来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使黑臭的污水变为清流,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空白。在此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陕西、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几十座。
“九五”期间:正式启动“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
“九五”期间,我国正式启动对“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和“环渤海”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国家给予相应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1996~1999年竣工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有22个,投资59.58亿元,日处理规模371.7万立方米;在建项目109个,计划投资161.83亿元,日处理规模832.0万立方米。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的建立,使我国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污泥处理的新技术、再生水回用的新技术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某些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外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引进到我国,在活性污泥工艺应用的同时,AB法、A/O法、AA/O法、CASS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也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得到应用。由过去只具有去除有机物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行业的市场。如格栅机、潜水泵、除砂装置、刮泥机、曝气器、鼓风机、污泥泵、脱水机、沼气发电机、沼气锅炉、污泥消化搅拌系统等大型设备。
由于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很大,我国的建设资金有限,无法适应水污染治理的需要。为此引进国外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加快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一批大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如:我国20世纪最大的污水处理规模为60万立方米/d;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成都三瓦窑污水处理厂、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均为40万立方米/d。
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427座,其中二级处理厂282座,二级处理率约为15%。2000年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总投资约为150亿元。但目前绝大多数小城镇尚未建污水处理设施。七大硬伤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
污水处理专家朱雁伯分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目前存在七大问题,制约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其一、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短缺
我国虽然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0多座,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表现在某一个城市本身的处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处理的量不够,还表现在大城市已开始着手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和建设计划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建设资金,有的地区的水污染日趋严重,若等待有资金投入时再兴建污水处理厂,就会使环境趋于恶化,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人民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促使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其二、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能到位
全国目前已经建成投产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共计100多座,能够满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不到1/3 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原因:大多数均是由于运行经费不能到位而造成的,有的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不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费标准定得很低,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使一些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能得到多少经费就处理多少吨污水的实际问题。这样长此下去既发挥不了建设污水处理厂应有的效益,也会使仪表、设备受损,同时也无法发挥污水处理厂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
其三、进口设备的维修及设备配件的开发
由于大批的进口设备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经过几年的运转后,设备陆续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损坏,特别是索赔期后的维修和正常的大修。这就需要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叵请国外的专家来维修,维修成本将会大幅度增高实在难以接受,或使进口设备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必须培养对进口设备维修保养的国内专业人员,使其掌握维修技能达到进口设备的维修标准。有了维修的专业人才还得有充足的备品配件,特别是一些将要淘汰的设备被引进中国,备品配件国外也不会再生产了,就需要国内自行测绘、加工制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口设备发挥出它的作用,否则设备的损坏,配件的缺乏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其四、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跟风,不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热门工艺是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出现的单纯追求工艺新,追求时髦工艺,不考虑本地区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问题,在我国已建成的一些污水处理厂中,本来进水水质都比较低,还要选择AB法,结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设施设备的闲置。有的地区经处理的再生水直接用于农业灌溉,还过分强调除磷脱氮,采取A/A/O法,增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日常运转成本,还有一些个别地区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看当时风刮什么工艺就采取什么工艺。
其五、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巨大的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地区还将处理后的再生水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在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区没有将再生水回用却排入大海造淡水资源的浪费。目前世界的淡水资源极为匮乏,中国淡水资源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第121位,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2000立方米。
其六、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
污水经过各种不同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奖惩的污泥却未能得到妥善的处置,还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些地区污泥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将污泥堆放在场外,任意取走不知下落。有的地区将污泥进行干燥用作农肥,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考虑的很少,对农作物有多大的危害分析不足。国家环保部门禁止将污泥作为菜田、稻田的肥料,作为旱田的农肥需要对污泥的成份进行分析,重金属及有毒家物质不超标方能使用。污泥作为绿地用肥要有园林部门认可,有监测部门跟踪分析方能使用,总之污泥若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是给环境带来再次污染的隐患。
其七、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装置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储泥池,脱水机房(除离心机外)都会产生严重的臭气,既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一些建设较早,周围过去是农田、水池、远离市区的污水处理厂,目前成为市区,污水处理厂周围盖起了民宅,形成了居民区,污水厂的周边百姓深受其害,应该多渠道解决除臭装置,因为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是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