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检索和阅读有哪些禁忌
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献题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
4.最后一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发贴在小木虫上求助。我还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钱的。一页0.3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2.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为例,在数据库网站上有"Alerts"点点击进入,要求你输入"User Name"和"Password",这是对已经注册了邮箱的人进行的.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同样会看到右边有一行英语"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这时点击右边的"Register Now",就可以进入进行注册,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受邮件的邮箱,注册成功后,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的接受邮件的邮箱.不仅是象Elsevier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几呼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一功能.大家可以试试.
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其实做科研,不看文献要做好科研,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划线,还是很容易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上千篇时,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我建议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word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 方法操作简单,将来要查询和反复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还有时把一些很经典的段落或都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直接拿出来看,省事省时间,还能锤炼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文献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权威.
怎么读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讨论看文献以及如何看文献的问题。我觉得我个人的经验是:
1,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再说,咱们毕业一般要求是要发sci,我也没有见过sci引用中文的文献的。
2,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我的基础很一般,本科时候挂了好多科。英语是大一过了四级,以后再也没有拾起。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偏偏我还是作理论的,那叫一个费劲。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
3,看文献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评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要批判的看文献。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我今天把它写出来是为了让这些经验更好的服务我们。我感觉我们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毕竟有做科研天赋的人太少了。努力加上肯动脑子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嘛!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容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回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我觉得尤为重要!
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2、根据研究内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础。你可以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你可以联系他们,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点。
如何阅读文献: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
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
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比较阅读
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那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4. 结果 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 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 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2. 撰写论文的基本步骤
1.拟订提纲后需向论文导师提交开题报告.描述论文题目,提纲,选题的意义,参考文献,准备如何进行撰写等等.主要是论文题目和提纲.
2.撰写论文正文.一般的格式应该是:[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引用](可选),[目录](可选),论文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
3.之后和导师联系提交论文稿,修改,直至导师通过,打印成册提交给论文导师.通过审核,进行论文答辩,最后导师给出论文成绩.
一、确定题目
论文题目可以从专业知识中来,也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平常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便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加以甄别、优选,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要精炼论文题目,使得一看题目就很具吸引力。
二、细列提纲
确定题目后,要全面收集资料,最好是通过中国知网下载一些与所写论文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要花点时间精读文献,即便是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心中已有提纲,也必须再去阅读一些相关文献,这是列好提纲的基础,也是后面撰写论文的必要积累和热身。
三、全心撰写
在一二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按计划撰写。要根据提纲内容,规定每天应该完成的撰写部分,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来,有些人喜欢不间断写,因为思想观点转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写时,思想观点连续性强,写起来效率高;有些则喜欢每天完成一点,这样不仅不累,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思考。
四、精心修改
论文主体内容完成后,不意味着论文完成。这时可以放一放,过一两天再看论文,从头到尾阅读、查看论文,有无错别字,有无不通顺,有无撰写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据自己对待论文的态度来,精益求精当然最好。
五、导入引言
论文一般还需要一个引言。这是论文开头的部分,主要阐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等等,是进入正文的必备程序,如果直接从提纲进入,难免有所缺失,似乎没有开头。这一部分可以在撰写正文前写,也可以正文完成后再写。这里建议是完成正文后再写,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全文,写好引言。
六、完善要素
全文完成后,还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页码等要素。特别是摘要,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
3. GB 7483-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氟离子显色问题
用氟标液试一下,如果不显蓝色系列,说明有可能是配制的显色剂(氟试剂,缓冲液,硝酸镧)的PH不达标。如果不是这个问题的话,那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氟试剂药品变质失效,再者氟试剂药品有几种类型,请确认与操作规程上的氟试剂化学式相同
4. 北欧留学读博问题
北 欧 P h D 模 式
岗 位 制 P h D
北欧,甚至是整个欧洲(英国和爱尔兰不在欧洲大陆讨论范围内)大部分国家(例如德国)的博士有“岗位制”(Position),意思是学校把博士生看成是一位research fellow而不是传统意义的学生。既然是员工,被录取时你会收到Employment Contract或Employment Confirmation等类似的通知,而非传统意义的offer。北欧岗位制的PhD不收学费,且每个月有工资(前提是有Position)。
既然是“岗位制“,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
与我们熟悉的北美PhD每年招生不同的是,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因受项目限制,招生信息的发布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没有固定时间,只有通过你持续地上网关注。同时开学时间也不固定,但可以与导师商量。
自 费 型 P h D
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
或者你有外部奖学金来源,这种情况套磁也是需要的,这种奖学金来源有政府提供或者公司赞助,例如CSC等。
北欧 P h D 申 请 的 基 本 要 求
学位要求
申请北欧PhD一定要注意的是,你必须拥有硕士学位。言外之意就是申请时必须是硕士毕业,持有硕士学位证。既然PhD为看作是一种岗位,那么员工入职持有要求学位就是必须的了。
语言要求
可以不会说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或者芬兰语,但必须有一定的英语能力。虽然英语不是北欧国家的官方语言,但是北欧国家人民的英语水平相当不错,用英语来应对日常生活,学习科研完全没有问题。不过,学习当地语言可以帮你很快适应和融入当地生活。
就语言能力考试来说,托福 (TOEFL)和雅思 (IELTS)都接受。而TOEFL或IELTS的最低要求可看具体的Position Descriptions。如果你主要申请北欧或者欧洲PhD,雅思就可以cover欧洲绝大多数学校的申请。
Cover Letter
在北欧PhD被看作工作,那你找工作Cover letter就是必需品之一了。Cover Letter是你需要重视的一项,功能类似于北美英澳申请需要的Personal Statement 或Statement of Purpose。但形式类似于套磁信,需要在较为简短的文字里体现个人信息、position 匹配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以及对该position的渴望。
Research Proposal
每个发布的Position都会有相应的项目或课题介绍,你个人对于给定课题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及实施计划也是导师在招聘时会重点考察的。那么具体的想法和计划就要通过Research Proposal来体现。但因每个position信息发布持续的时间不一定(Descriptions里会说申请deadline),这就需要你在给定的时间里制定出一篇合格的Research Proposal。
其他要求
这里把学位证、成绩单、CV和推荐信(或推荐人)等材料归为其他材料的原因是这些材料全世界各个学位申请都大同小异,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5. 小木虫里的MoEPI是啥意思
我纠正一下,应该是 MolEPI而不是MoEPI,小木虫有分子生物板块,Mol是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前三个字母,EPI=Emuch Professional Index,即小木虫专家指数,MolEPI也就是小木虫分子生物版专家指数。
EPI代表着可以用来衡量虫友在该版发布话题、讨论问题以及提供资源、交流经验等的贡献和活跃程度,是对虫友价值的发言和交流的认可和鼓励。为进一步挖掘高水平人才,为广大虫友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EPI多了之后可以在本版首页的EPI排行榜中显示。EPI出台的目的就是鼓励高水平的回帖,为与其它版块区分,各版专家指数的名称请个性化制定
比如说微生物板块的EPI是 MicEPI 其中Mic是 microbiology即微生物学英语的前三个字母
6. 如何找到创新点
创意如此重要,那么创意从何而来呢?获得创意关键在于找到创新点。
创新点可以通过分析市场上现有产品的特点、分析现有企业的优势和弱势、分析现有消费群体的需求并进一步细分消费者进行心理洞察,结合自己可用的有效资源,打开思维空间,深入研究,整合现有社会科技成果,开发有差异化的、有独特卖点、有溢价能力的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喜新厌旧、标新立异、追求时尚、个性化消费日益提高的需求。这样,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市场空间。
如何分析市场上的现有产品?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将同类产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找出该市场的产品已经存在的特质,然后找出还没有开发的特质,从而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有差异的,有创新点的产品。这里的创新点就是产品的卖点。比如,同为可乐产品,非常可乐进入市场时,看到了中国的可乐产品品牌全部来自国外,国内厂家上没有生产可乐的,所以打的旗号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得到了消费者感情上的认同,他们的创新点在于“情感创新”;而百事可乐则看到了其强劲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形象老化的特点,称自己是“新一代的选择”,力求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年轻,将“形象”作为卖点为百事超过可口可乐立下了功劳。同时,作为可口可乐的另一个细分品牌,“七喜”则打出了“非可乐饮料”的卖点,显然是想在百事和可口可乐占据大部分可乐市场的前提下,重新开辟疆土。由此可见,分析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找出自身的卖点,对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的变化也可以找到创新点。消费者是所有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无论多么新奇的创新都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否则创新是没有用的,没有意义的。因此,只要紧紧地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探求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总是可以发现创新点的。如,武汉健民的龙牡壮骨颗粒是一个老品牌,但它的产品20年没有发生变化,而消费者的需求早已变了很多,因此其消费群体日益减少,销售日益下滑,后来经专家运用消费者心理探测调研等一系列工具,深入了解消费者心理真正所需,才有了一定的措施。一方面维护消费者对老品牌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开发出果味、无糖、纳米等新差异化的产品,赋予了龙牡品牌新的概念,把消费群从婴幼儿扩大到了儿童,从而开辟出一个新的市场,使企业得以发展。娃哈哈更是根据消费者心理,进行产品创新的典范。其在推出茶饮料后,不断进行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和研究,不断地寻找创新点,陆续创新出有机绿茶、花草茶等,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获得了利润。
此外,创业者还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渠道获得创新点。
第一,职业。对自己所工作的环境熟悉,对行业的运作规律、技术、管理都很熟悉,这就给自己的创意定了个大致的方向,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受到启发而获得新的想法观念。
第二,阅读。包括书、报、杂志、网络资料等。比亚迪老总王传福的创业灵感就来自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一份简报似的东西,他读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他马上意识到这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自己的创业机会来了。后几年,他利用日本企业撤出留下的市场空隙,加之自己以前在电池行业的人脉基础,做得顺风顺水,于2002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第三,行路。俗话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到各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是可以开阔眼界的,让你认识更丰富精彩的世界。中国富豪里少有的女富豪之一沈爱琴,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出国,但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增长见识,更好地领导企业。
第四,交友。很多创业者都是受到周围朋友的启发而产生创意的。所以他们都会很重视朋友这个圈子,不断拓展这个社交圈子。昆明最大的汽车配件公司老板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保持和朋友在茶楼喝茶谈天的爱好,称其为“头脑风暴”,使他不断地有新思路、新点子。总而言之,平时的细心观察,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等,都对创业者的思索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就给其创意带来不同的灵感。
不同灵感产生的不同创意,都同样会产生无限的商机。由于创意是一种突破,是对现有技术、产品、营销、管理、体制及机制等方面主张的突破,并且创意与行业无关,与岗位无关,与职务无关,与条件无关,只与人的观念、意识、智慧、勇气有关,是一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灵感等多种认知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所以创意的空间很广阔,不受到任何限制和约束,就可以任其发挥。但在思索的时候尤其要重视直觉和灵感,许多创意都来源于直觉和灵感。每个人的条件都是大不相同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却不会影响创意的产生、发挥、运用,并且一样会产生不同的功效,提供不同的机会,让创业者得到大量的创业机会。
7. 采用鼓泡法 怎么防止倒吸 小木虫
回答如下:
1 一个 倒置的漏斗在烧杯中贴着水面
2 在吸收装置和 反应装置 之间 加一个 洗气瓶
3 用一个 鼓肚导管 如上面那个
4 用干燥管
5 在通入带水烧杯中加入CCl4 将导管通入CCl4中 (大部分物质不溶于有机试剂)
8. 发表论文不收费的期刊
现在发表论文不收费的期刊是越来越少了,一般都会收取相应的版面费,所以我这也是辛苦为您搜集整理的,可能不全,但对你是有帮助的,希望你可以采纳,也可以实质性的帮助到你。
24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不需要版面费,稿费400多,很好的杂志
25改革
26管理科学
27管理世界
28管理学家 本刊用稿以文章质量作唯一取舍标准,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发表费用。
29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省级刊物如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不收费,还有380稿
费;30广东商学院学报
31广东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开放时代》、《南方人口》都是CSSCI,均不收费,还有较高的稿费。
32广东行政学院学报33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收的少罢了 收100
本内容由top期刊论文网http://www.topqikan.com提供
34国际金融研究35国际经贸探索36国际贸易问题现在国际贸易问题也不收费啦,呵呵37国家行政学院学报38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辽宁国土厅办的) 不收版面费还给稿费可以电子邮件投稿
3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对水平比较高的或职称较高的人的文章不收费,对水
平较差和职称较低的人的文章收费王中王
4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4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42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不收版面费,可惜我最终没有投他们,挺对不起他们的
43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有稿费的,我收了380,而且回复挺快,一个多星期就回复了。
4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不要版面费,还给稿费,而且一个月内给信息,时间比较快
45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6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也不要版面费.很好的一本经济学和管理学杂志
47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面向海内外开门办刊。不仅刊登本校作者的优秀稿件,而且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本刊用稿以质量为标准,不分内稿和外稿。文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不收版面费。
48会计师会计师》杂志,一般刊物,不收费,也无稿费,回复较快
49济南金融研究《济南金融研究》无稿费也不要版面费
50嘉应学院学报嘉应学院学报
15421
51价格与市场
52价格月刊《价格月刊》是不收费的,还有稿费!
53江苏企业管理《江苏企业管理》,刊物差了些。稿费:千字40元
54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不要钱,给稿费。
55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核心)不收版面费
56教育财会研究
57教育科学研究
58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经济不收费
59解放军总后勤杂志
60今日浙江今日浙江也不收
61金融教学与研究
62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理论与实践>不收费, 还给稿费,我在2005年9期发表一篇,230元稿费.编辑态度好,发表快.
63金融研究
《金融研究》,国内最顶级的金融核心期刊,也是我接触过的态度最好的期刊。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归人行主管。Email:[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西城区成方街33号2号楼(100032)投稿时若发email,要同时邮寄打印件。版面费是不收的,稿费就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64经济导刊
65经济管理
66经济界《经济界》全免费的
67经济科学
68经济评论
69经济评论《经济评论》不收费,有稿费,就是审稿期限比较长!
70经济学动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开发研编辑部,730070,[email protected])
71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不收费,还给稿费!欢迎大家
投稿.详细情况请登陆西南财经大学查询 可是《经济学家》让你订它的杂志,一寄就是一大箱子,嘿嘿,
9. 双氧水在污水处理中的使用方法使用环境注意事项是什么
在高浓度的有机废抄水处理中经常用到双氧水,一般浓度在30%较为常见,和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联用,使用环境在PH为3左右,此法名为芬顿。
注意事项:PH一定要控制好,不然效果不佳,其次就是双氧水见光分解、需要深色贮存容器。且属于强氧化剂,需要谨慎保存。另外加了双氧水之后会产生很多的气泡,应该加点消泡剂。
(9)水回用问题技术与实践小木虫扩展阅读
双氧水(化学名为过氧化氢)注意事项:
1、不得口服,应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慎用。
3、避免与碱性及氧化性物质混合。
4、避光、避热,置于常温下保存。
5、医用的有效期一般为2个月。
6、不得用手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