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IONPURE EDI模块的工作原理
西门子EDI模块结构和工作原理
西门子EDI模块常与RO连用,构成RO-EDI纯水系统专。属EDI已设计成标准模块,EDI单元就是由若干模块组合而成。
电除盐将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在阴、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EDI单元,又在这个单元两边设置阴、阳电极,在直流电作用下,将离子从其给水(通常是反渗透纯水)中进一步清除。
离子交换膜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原理相近,可以使特定的离子迁移。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透过,不允许阳离子透过;而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透过,不允许阴离子透过。
在EDI组件中将一定数量的EDI单元罗列在一起,使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并使用网状物将每个EDI单元隔开,形成浓水室。EDI单元中间为淡水室。在给定的直流电的推动下,给水通过淡水室水中的离子穿过离子交换膜进入浓水室被去除而成为除盐水;通过浓水将离子带出系统,成为浓水。
详情可见官网:网页链接
② 反渗透 一级 2段 什么意思 ‘、、
一对电极之间的膜来堆称源为“一级”。水流同向的每一个膜称为“一段”。增加段数就等于增加脱盐流程,也就是提高脱盐效率,增加膜对数,可提高水处理量。 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可根据淡水产量和出水水质的不同要求而调整,一般有以下几种组装形式:一级一段;一级多段;多段一段;多级多段。
③ 反渗透海水淡化的优点是什么
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为海岛和沿海地区的淡水供应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压力驱动,无需相变,展现出显著的节能优势。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淡水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沿海城市和岛屿地区更显缺水问题的严峻。海水淡化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日益受到重视,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然而,海水的高盐度和高硬度,以及其季节性温差变化,使得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更为复杂。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先进的工艺设计和合理的组件配置,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投资和能耗,同时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制水成本,还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淡水。
在海水淡化过程中,预处理环节至关重要。海水被取水头部取出后,需要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确保海水在进入反渗透膜前达到SDI<3等控制指标,从而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经过预处理的合格海水通过高压泵加压,送入反渗透膜组堆,透过反渗透膜的水会被收集并经过进一步处理后送入管网系统供用户使用。未能透过反渗透膜的高压浓盐水则进入能量回收装置,回收其能量后排回大海。
反渗透膜作为海水淡化的关键部件,在国际上已经十分成熟。因此,技术关键在于合理设计预处理系统、选择合适的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设计完善的控制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及选用科学的材料和防腐措施以防止系统腐蚀。对于开放式取水,还必须采取科学的杀菌灭藻措施,以防止微生物对系统的侵害。
④ 连续电除盐工作原理
连续电除盐(EDI)是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预处理、反渗透(RO)和连续离子交换再生。在典型的EDI系统中,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预处理阶段清洗并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杂质。接着,反渗透膜去除剩余的溶解盐分,形成待处理的淡水(D室)。在EDI的核心部分,有一系列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个淡水室和一个浓水室(C室)。这两个室之间夹着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它们分别允许正负离子通过。
通过在D室两端施加直流电,水分子被电离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这些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阳极和阴极迁移。当离子穿过树脂床时,杂质离子与树脂中的H+和O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从而实现树脂的再生。迁移后的H+和OH-在C室中重新结合成水,这一过程保证了树脂的持续再生。
在操作过程中,大约90-95%的进水直接通过D室,其余5-10%进入C室进行浓缩。通过循环泵,浓水在膜堆中高速流动,有助于提高除盐效率,减少结垢风险,并能回收部分浓缩水,其pH值在5-8范围内,可用于预处理系统的补充水源。
最终,经过连续电除盐处理后的水,杂质离子被有效地去除,生成了高品质的除盐水,满足许多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
⑤ EDI技术的RO设备
RO反渗透设备采用当代最先进、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设备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使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其它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反渗透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反渗透设备可以生产纯水、高纯水,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用户。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RO)处理的基本原理。
EDI 膜堆是由夹在两个电极之间一定对数的单元组成。在每个单元内有两类不同的室:待除盐的淡水室和收集所除去杂质离子的浓水室。淡水室中用混匀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填满,这些树脂位於两个膜之间:只允许阳离子透过的阳离子交换膜及只允许阴离子透过的阴离子交换膜。
树脂床利用加在室两端的直流电进行连续地再生,电压使进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 H+及 OH-,水中的这些离子受相应电极的吸引,穿过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向所对应膜的方向迁移,当这些离子透过交换膜进入浓室后, H +和 OH-结合成水。这种 H+和 OH-的产生及迁移正是树脂得以实现连续再生的机理。 当进水中的 Na+及 CI-等杂质离子吸咐到相应的离子交换树脂上时,这些杂质离子就会发生象普通混床内一样的离子交换反应,并相应地置换出 H+及 OH-。一旦在离子交换树脂内的杂质离子也加入到 H+及 OH-向交换膜方向的迁移,这些离子将连续地穿过树脂直至透过交换膜而进入浓水室。这些杂质离子由於相邻隔室交换膜的阻挡作用而不能向对应电极的方向进一步地迁移,因此杂质离子得以集中到浓水室中,然后可将这种含有杂质离子的浓水排出膜堆。